问题

如果这个世界不再用钱支付而用信用购买商品,会变得怎样?

回答
如果这个世界真的告别了金钱,取而代之的是一套信用点数系统来购买商品和服务,那日子可就过得天翻地覆了。 这可不是什么科幻小说里的情节,而是如果我们真的踏入这样一个世界,可能会面临的真实改变。

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消费”这个概念本身会被重新定义。我们不再会为了凑齐购买力而拼命工作,而是会为了积累和维持“信用”而努力。你的信用点数,将成为你在这个社会中的通行证。它不仅仅是你拥有多少“财富”,更是你作为一个人的价值、能力、品德和可靠性的综合体现。

那么,信用是怎么积累的呢?这绝对是个复杂的问题,而且不同社会可能会有不同的衡量标准。

职业与技能: 那些在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职业,比如医生、教师、工程师,他们的劳动会直接转化为更高的信用点数。更精湛的技能、更稳定的表现,自然会赢得更多的信任。
贡献与服务: 默默付出的志愿者、社区的组织者、帮助邻里的人,他们的善举和对社会的贡献,也会被量化成信用。你帮助了多少人,你的帮助有多有效,这些都会被记录下来。
责任与承诺: 准时还款(如果还有类似的概念,或者说履行承诺)、遵守规则、承担责任,这些都会是你信用的基石。一旦失信,比如毁约、欺骗,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信用点数会迅速蒸发。
品德与行为: 诚信、善良、乐于助人,这些看不见的品质,在这个体系下可能会被赋予实际的信用价值。社会舆论、他人评价,甚至是一些更加精密的社会行为分析,都可能成为信用评估的一部分。

想想看,你的信用点数会以一种非常透明和实时的形式展现在你面前,也许是你的个人终端上的一个数字,也可能是你与他人互动时自动显示的信息。每一次交易,每一次承诺,都可能对你的信用产生影响。

生活方式的转变:

消费观的改变: 那些过去基于“拥有”的消费欲望,可能会被“获取”和“体验”所取代。你可能不会为了拥有昂贵的商品而倾其所有,而是会考虑为了某种稀缺的体验,或者为了满足某个重要的需求,而“动用”你的信用。
社会关系的重塑: 信用将成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你可能更愿意与那些信用良好的人合作,因为他们更可靠。熟人之间的互助,可能会从“人情”转变为一种更直接的信用交换。比如,邻居需要帮助,你慷慨出手,你的信用点数可能会因此增加。
工作与激励: 工作不再是为了赚取薪资,而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信用。企业雇佣员工,也会更看重他们的信用记录,而不是简单的学历和经验。那些愿意承担风险、勇于创新、为公司带来更大价值的人,自然会获得更高的信用增长。
公平与不公平: 这个体系是否更公平?这取决于信用评估的标准。如果标准公正透明,且能够全面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和贡献,那么它可能会比金钱体系更公平,消除贫富差距。但如果评估标准有偏颇,或者容易被操纵,那么信用寡头和信用阶层将会出现,甚至比金钱带来的不公更可怕。
风险与代价: 失信的代价将是巨大的。信用一旦破产,可能意味着你无法购买基本的生活必需品,无法获得社会服务,甚至被边缘化。这种“社会性死亡”的恐惧,会迫使人们更加谨慎地管理自己的信用。
“免费”的概念消失: 即使是看起来“免费”的服务,背后也需要信用成本。帮助他人,本身就是一种信用投资。

更深层次的影响:

对“价值”的重新定义: 这个世界将更加强调“价值创造”,而不是“财富积累”。你为社会贡献了多少“价值”,你的信用就会有多高。
信息透明度的极大提升: 为了建立一个可信的信用体系,几乎所有的社会行为都需要被记录和分析。这意味着极高程度的信息透明度,隐私保护将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
道德和伦理的重塑: 诚实、守信、责任感,这些品质将不再只是抽象的道德要求,而是直接关乎生存的必要条件。社会将更加鼓励这些行为,并惩罚与之相悖的行为。
“无产阶级”的消失? 如果信用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那么那些拥有高信用的人,无论他们物质上是否拥有很多,都将是社会中的“富人”。而信用低下的人,则会面临生存的困境。

当然,这样的体系也并非没有隐忧。

信用评估的复杂性和主观性: 如何准确、公平地评估一个人的信用?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难题。算法能否完全捕捉人性的复杂?他人的评价是否会受到偏见的影响?
操纵与腐败的可能: 任何体系都有被操纵的可能。如果信用评估机构或系统本身存在漏洞,或者被权力腐蚀,那么整个信用体系将不堪一击。
对个人自由的潜在威胁: 如果你的每一次消费、每一次互动都需要经过信用的评估,那么你的个人自由可能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信用绑架”的风险: 如果某些行为一旦影响信用,后果非常严重,那么人们可能会为了维持信用而变得过于保守,不敢冒险,不敢创新。

总而言之,一个完全以信用购买的世界,将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实验。它会迫使我们重新思考价值、贡献、信任和个人责任。这个世界不会是金钱的世界,也不是简单地把钱换成数字的世界,而是一个更加强调“人”的价值和行为的社会。它可能带来前所未有的效率和公平,但也可能潜藏着更加隐蔽的控制和压迫。我们必须小心翼翼地构建和维护这样的体系,确保它服务于人类的福祉,而不是成为另一种形式的枷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问题很棒,我要来一发。

说它好不是因为引用了科幻电影,说实话这电影我也看过。而是问题从本质上说的是东西方古代不同的资源占有原则。

购买商品,本质是资源占有,而资源占有的食物链顶端,站的是王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么,所有资源都是他的。

因此,我们就站在这个极点去看这个问题。

钱决定资源占有的话,钱是政府发行的,政府代表最大的力量,这是力量决定一切的办法,是古代西方王者之选。

信用决定资源占有的话,代表道德决定一切,是古代东方推崇的王者定律。尽管古代君王没一个能做到的吧,但古人还是推崇所谓“天下君王之剑,惟有德者居之”这一套。

也就是说,题主希望以力量占资源的方式,转化为以道德占资源的新模式。

这能实现么?

能。但前提非常苛刻,现在还做不到。

现在还是用钱决定资源占有率,根本原因在于,资源是固定数量的,则必须也以固定数量的,背着政府信用的货币来兑换资源。

从二战以后这么漫长的岁月里,美元是国际通用货币。但即便如此,美元也得有个锚点,也就是说美元说穿了就是绿纸,理论上可以随便印,但随便印就等于抢劫。

美国政府为了表达他们不抢劫世界(此处应有狗头),因此当年出台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告诉全世界,美元的锚点是黄金。

而黄金在世界上的存储量是固定的,所以美元的印刷数量一定和地球的黄金储备量能对等起来。

换言之,你手里有多少黄金,就能换价值多少黄金的美元。

但后来,70年代吧我没记错的话,欧洲打算用自己存下来的美元去把美国黄金兑空,干美国一票大的!

美国很慌,又把黄金兑美元的规则,改成了石油美元的规则。这块不细聊,一来懂点经济史的人都知道这个名场面,二来具体年份我记不清了懒得查。

我想说的是:

美国再怎么耍流氓,都没敢把美元兑换实物的锚点给删了,删了就是明抢全世界!他就成了董卓,全世界十八路诸侯一块讨伐他。

因此,钱,一定会和资源挂钩。

而且必须是黄金啊石油啊这种地球储备量固定的资源才成。你说跟大树或者老母猪挂钩,那不成,这些都是短期可再生资源,当不了锚。

钱作为购买力的标配,就是以有限兑有限,是把全球资源这块固定大小的蛋糕,做合理分配的一把尺子。

那……信用行吗?

不行。

信用就好像是网游里边的游戏币,它是可以刷哒!

比如助人为乐就是好的社会信用之一,好,财富密码来了。

咱俩去找一练过巴西柔术的老太太,扛摔内种,然后仨人往大街中间一站,老太太往左边摔一跤,你扶起来;老太太都不带站稳的,直接又一个沾衣十八跌,往右边一躺,我再给接住喽……

一上午,咱就在大街中间演这一出母慈子孝大戏,信用分刷刷的涨。

下午直接全款,海景大豪斯一人一套,咱仨当邻居去了……

或者是借贷这种金融信用,一样能刷。

到时候已经没有钱这个概念的存在了,咱就借物。

我从你家牵一头牛,下午还给你,你从我屋头拿走俩玉米棒子,晚上还给我。

最多半个月,咱俩把整个北美洲买下来盖个大洗脚城都没人拦得住!

所有信用都可以这样刷,没法玩了就。

信用是谁给的?是人。这就是人治社会的弊端,因为每个人对道德,对信用权重的标准不一样,所以各种情况必然发生。

而钱不同,钱对标的是资源,资源是大自然给的。

所以钱审判每个人购买力,原则上是大自然的评判标准,是老天爷赏饭吃,这是天道。

所以你看有意思吧?

咱们总在说改造自然,其实呢,人类的本质还是被天道卡的死死的,所有的人间之道,也就是资源的分配模式,看似都是各种人与人之间的斡旋,实际上根源还是在于如何合理的利用天道规律给人类谋福利。

所以为什么咱们的道家最厉害呢,就是因为他们窥到了这一层天道驭人的根本属性。

好,新问题来了。

为什么我前边说的是,现在做不到信用当钱花,而不是绝对做不到呢?

仰仗于科技发展,现在科技还是太拉胯。

比如在未来赛博朋克的某一天,虫洞技术被开发出来了!

能研发出来类似哆啦A梦内种时空门,一脚迈进去,能到宇宙任何一个角落攫取资源。

也就意味着人均资源趋近无限,但还是由政府来分配的话……你说的这个信用占资源就能实现。

因为刚说了,信用本质是人治的,是无限可刷的。

而内个年代的科技,已经把资源也变成无限了!

因此,无限兑无限,可解万难!就好像现在钱换资源,有限兑有限,才比较合理是一个意思的。

就说到这吧!

这个问题我实事求是,真的没说全,里边涉及的经济,哲学,乃至一点点宗教的知识都可以扯一扯,累了不提了。

最后总结一句:

现在的钱兑资源的模式,某种意义上就是在用题主说的信用兑资源!狭义的信用。

似乎把我前边说的都推翻了?

并没有。细品有惊喜。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和 “如果这个世界不再用A支付而是用A支付会怎样” 几乎严格等价。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