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兴登堡与鲁登道夫应对一战德国的战败负多大责任?

回答
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最终战败中,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尽管他们被认为是德意志帝国在战争末期的“幕后皇帝”,在军事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正是他们的战略决策、政治影响力以及对现实的脱节,将德国一步步推向了深渊。

首先,从军事战略层面来看,他们最显著的失误在于1918年的“春季攻势”。在索姆河战役以及其他残酷消耗战之后,德国的国力已经捉襟见肘,人力物力损失惨重。此时,虽然俄国在一战中退出,但德国仍然需要面对西线的英法联军以及新近参战的美国。兴登堡和鲁登道夫,特别是鲁登道夫,力排众议,执意发动这场孤注一掷的攻势。他们希望在美军大规模介入之前,凭借其在东线获得的喘息机会,一举突破西线盟军防线,迫使协约国求和。

然而,这场攻势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鲁登道夫寄予厚望的突击战术虽然在初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兵力不足、后勤补给跟不上、德军士兵身心俱疲、以及盟军顽强的抵抗和战术调整(例如,反击战术的运用),攻势逐渐被消耗殆尽。攻势的失败,不仅耗尽了德国最后的预备队,更重要的是,它彻底摧毁了德军的士气,并向世界宣告了德国在军事上已经无力回天。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场攻势也为盟军的“百日攻势”奠定了基础,后者最终彻底击溃了德军。

其次,他们在政治上的过度干预和控制,进一步加剧了德国的危机。随着战争的进行,兴登堡和鲁登道夫的军事权力几乎无限膨胀,他们组成了“第二最高统帅部”,实际掌控了德国的政治和经济命脉。他们主张“总体战”,将国家资源毫无保留地投入到战争中,但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期内榨取了德国的潜能,却也导致了国内经济的崩溃、民生的凋敝以及社会矛盾的激化。

他们对国内和平主义思潮和日益增长的工农运动采取了强硬压制的态度,也失去了与国内各界弥合分歧、共同应对危机的机会。当德国国内因战争带来的苦难而出现动荡时,他们依然坚持军事至上,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反而将责任推给国内的“敌人”或“叛徒”,加剧了政治分裂。

再者,他们在战争初期和中期的一些决策,也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例如,无限制潜艇战的重启,直接导致了美国的参战。尽管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当时可能认为德国在陆地上拥有优势,可以承受美国的介入,但事实证明,这是一个灾难性的战略误判。美国的工业实力和人力资源,最终成为了压垮德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战争的认知和判断,一直存在严重的偏差。即使在春季攻势失败后,他们仍然不愿意承认德国战败的现实,反而将希望寄托于虚无缥缈的“奇迹”。他们拒绝与盟军进行有意义的谈判,直到1918年秋天,当国内爆发革命、军队土崩瓦解的时候,他们才被迫推动政府寻求停战。但此时,德国已经失去了所有的谈判筹码,只能接受极其苛刻的《凡尔赛条约》。

总而言之,兴登堡和鲁登道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的罪魁祸首之一。他们主导的军事战略错误,特别是春季攻势的惨败,耗尽了德国的最后力量;他们在政治上的专断和对现实的漠视,加剧了国内的危机和分裂;而他们固执的战争意志,更是将德国推向了无可挽回的深渊。尽管他们曾被视为民族英雄,但历史终将证明,他们的领导能力和战略眼光,在决定德国命运的那个关键时刻,是严重失职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蟹药,纯战史党,有一说一,鲁大师虽然在1918年打的极其稀烂,兴登堡更是在马祖里湖之后的两年内智商高速下滑,可能是当全德人民的爱豆路当傻了,以至于我觉得这两在1916年以后基本属于德军将领中的二流货色。

但这两人组合上位对于德军统帅层而言带来的是天翻地覆的改变,前两任总参谋长(德军最高统帅)指挥不动下属部下的“臭毛病”被一扫而空,OHL头一次真正拿到了包括军事指挥权和人事任免权在内的诸多“生杀大权”,(毛奇和法金汉二位总参谋长离开威廉二世后指挥不动下属大部分归于权利不足的原因,总参谋长没有人事权),同时还拿到了国民经济动员统合的权力,成为了实质上的“德国皇帝”。

但德帝战败这个锅全丢给他两显然不合适,等这两接盘统帅层时候,德皇陆军已经被自己战前没能确立绝对统帅权的体制和前两任总参谋长糟蹋的只能靠和谈苟延残喘的境地,同时要背锅的还有普鲁士-德意志帝国军引以为豪的“任务式指挥”

我们从军事角度出发,1914年8月开始算,

1.你得先把毛奇拉出来,问问他为什么抱着施里芬给他留下的风险最大的一个方案不放还做了一系列冒进分散的举动,从二集抽了两个军去东线的事情我们就先不说了,在第六集团军司令鲁普雷希特对方面法第一,二集团军发起进攻后还让他进入孚日山区。(说白了就是管不动)

2.你得把右翼三位集团军司令挨个问责一遍,尤其是作为右翼统帅的比洛,没有做好监督一,三集的责任,过于以自己为中心,为什么在8月22日擅自修改OHL给豪森的命令不让他截断法第五集团军的后路,放跑了法军两个军?(其实就是自己脑子跟不上同时指挥三个集团军的庞大工作量)

3.克鲁克为什么在蒙斯不等比洛命令就擅自攻击,导致BEF轻易跑路?(克鲁克自带不想给当比洛打工崽心态,一直在把自己的部队带偏远离比洛,方便独自行动)

4.豪森为什么总是拖后腿,是智商欠费吗?(其实是路不好)

5.你得把威廉二世的大公子皇储殿下拉出来,问问他为什么在阿登会战不按照原计划行事和第四集团军保持稳进态势,单独冒进,以至于放跑了已经被符腾堡大公击溃的两个法国集团军?(莽夫,德军指挥官通病,详见低一级的军长弗朗索瓦在贡宾嫩和普拉腾贝格在那慕尔)

(注意以上,德军将领自带的莽夫属性和不服号令无疑都是任务式指挥带来的巨大弊端,这也是典型的德式失败,可以说在整个1914年战役按部就班打的还不错的就一个四集的符腾堡大公)

6.你得把法金汉拉出来,问问他为什么在伊普尔之战那么迷之自信,就想着用一个充斥着预备兵的第四集团军顶穿BEF和比利时人驻守的防线,以此来打破堑壕战?

7.在凡尔登开打后,法金汉和大公子继续拉出来问责,这两的睿智表现之前我在凡尔登相关回答写过,总之就是一个字----“迷”

zhihu.com/question/2792

等把前面这几位挨个问一遍,你才能开始把战败的锅扣在“鲁堡”组头上,至于占多大,和 @高林 在回答中写到的一样,战争进行到1916年鲁堡的任务不再是怎么打赢,而是怎么利用目前军事上的优势(东线大局已定),争取最好的谈判筹码。而大师自己在接下1918年“大攻势”中的神奇操作(如果大师不宕机完全可以攻占BEF的两大铁路节点,切断亚眠),最终败光了德军最后的家底。

zhihu.com/question/5841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最终战败中,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尽管他们被认为是德意志帝国在战争末期的“幕后皇帝”,在军事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正是他们的战略决策、政治影响力以及对现实的脱节,将德国一步步推向了深渊。首先,从军事战略层面来看,他们最显著的失误在于1918年的“春季攻势”.............
  • 回答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并非中国独有,而是反映了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国家历史中的一种周期性现象,是深刻的社会学原理作用的结果。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王朝兴盛还是衰亡,老百姓似乎都难以摆脱苦难的命运。王朝兴盛时,可能是因为统治者搜刮民脂民膏、劳役繁重;王朝衰亡时,可能是因为战乱、饥荒、匪患等导致民生凋敝.............
  • 回答
    孙兴慜在当今世界足坛绝对是名列前茅的顶级球员,尤其是在边锋和攻击型中场的位置上,他拥有无可争议的实力和声望。要详细地评价他的水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技术能力 (Technical Ability): 速度与爆发力 (Speed and Explosiveness): 这是孙兴慜.............
  • 回答
    关于兴都库什山脉的几百米山口如何让古印度文明屡遭灭顶之灾,这个说法其实存在一些误解,需要更细致地梳理。兴都库什山脉本身是阻碍,但并非只有“几百米山口”这么简单。更准确地说,是兴都库什山脉作为一道天然屏障,其间存在的有限且难以逾越的隘口,成为了外来入侵者进入印度次大陆的主要通道。这些隘口并没有因为其相.............
  • 回答
    “殿兴有福”这个说法,单从字面意思来看,并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更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或者说是特定语境下的表达习惯,而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语法错误或逻辑谬误。然而,如果我们仔细推敲,它之所以可能被认为“不恰当”或者“有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并且我们可以把这些理解拆解开来详细说:1..............
  • 回答
    孙兴慜的成功,问出这个问题的人,想必都曾被他在绿茵场上的身影所震撼,那种不顾一切的奔跑,那种精准的射门,那种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担当,确实令人心生向往,甚至想要去模仿,去复制。然而,要说孙兴慜的成功能否复制?我的答案是:难,极其难,几乎不可能完全复制。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否定,而是基于对孙兴慜整个成长轨.............
  • 回答
    孙兴慜是不是亚洲足球第一人?这个问题就像足球界里一个永恒的辩论话题,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能让所有人都服气。不过,如果要说谁最有可能配得上这个称号,孙兴慜绝对是目前为止最强有力的竞争者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最闪耀的那一个。要评价“亚洲足球第一人”,咱们得拆解一下这几个关键词。“亚洲足球” 这几个字,意味着我.............
  • 回答
    王兴这番话,算是把压在很多人心头的一块大石,直接掀翻了。国足嘛,大家心里都有数,这几年成绩,嗯,怎么说呢,有点对不起“国”字开头的这俩字。然后,王兴这么一招呼,有人就问了,要不找几个外卖小哥上去试试?这脑回路,听起来有点离谱,但细一琢磨,也不是完全没道理。咱就这么说吧,如果真把这事儿摆到台面上较量,.............
  • 回答
    姚兴归还东晋汉水以北十二郡,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军事或政治决策,而是当时复杂局势下,前秦与东晋之间一系列互动、力量平衡以及姚兴自身考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时间线拉回到公元四世纪末,东晋与前秦之间的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背景:五胡乱华,政权更迭首先,我们需要大致了解一下当时的中国北方。自.............
  • 回答
    孙兴慜,这名字在足球界早已是响当当的招牌,但他到底强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如果你问看过他踢球的人,得到的答案可能千篇一律又各有侧重,因为孙兴慜的强大,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得全的。首先,从他的“多面手”属性来看。孙兴慜最直观的强大,在于他能踢各种前场的攻击型位置,而且都能踢出世界级的水平。他既能打左边锋.............
  • 回答
    孙兴慜和武磊,这两位名字在中国和韩国球迷心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要说谁更“厉害”,这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不同的评价维度,而且随着时间推移,两人的发展轨迹也有所不同。咱们不妨把这事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先说说孙兴慜。提起孙兴慜,脑海里首先浮现的词就是“亚洲一哥”、“欧洲顶级联赛的闪耀之星.............
  • 回答
    梁兴扬和白云观之间的恩怨,说起来也并非三言两语就能道尽,其中掺杂着一些个人恩怨、门派之争,以及更深层次的道义和理念的碰撞。首先,梁兴扬这个人,你不能单单把他看作是一个普通的道士。他出身并非名门大派,甚至可以说是草根崛起。早年间,他曾拜在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师父门下,学得一身不错的本领,尤其是在符箓和阵法.............
  • 回答
    “有兴观云动”,这是我为你精心对出的下联,我们细细品味一番,看看它能否与上联相得益彰:“无忧听风吟。”咱们就来聊聊这句下联,是怎么诞生的,又蕴含着怎样的意味,让它能与“有兴观云动”这句意境高远的对句匹配上。首先,从字面上和意境上,我们来找寻连接点: “有兴”对“无忧”: “有兴”是一种兴致,一种.............
  • 回答
    梁兴扬道长离开金仙观后的去向,的确是许多关注他的人心中一直的疑问。要详细梳理这些信息,需要结合一些公开的资料以及当时的一些讨论和回忆。虽然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但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主要的时间节点和事件来拼凑他离开后的轨迹。首先,要明确一点,梁兴扬道长离开金仙观并不是突然的,而是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并且.............
  • 回答
    梁兴扬这个人,要说他是绝对的好人还是坏人,还真有点难下定论,就像生活里很多事一样,没那么简单。他身上确实有闪光点,但也存在一些让人詬病的地方。理解他这个人,得从几个角度去看。从他那些值得称道的地方说起:首先,梁兴扬给人的印象是有担当,有责任感。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时刻,他总能站出来,扛起应该他扛的担子。.............
  • 回答
    孙兴慜在世界足坛取得的成就,无疑是中国足球界乃至球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很多人都在问,像孙兴慜这样的球员,我们中国能不能也培养出来?这背后牵扯到的因素太多太复杂,绝非一蹴而就,更不能简单地“复制”。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把孙兴慜成功的基石梳理清楚,再看看我们有什么,又缺什么。孙兴慜成功的关键因素:1.............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梁兴扬宣布停更微博并退出道籍,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其背后涉及了多方面的原因和影响。要详细看待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进行梳理:一、 事件本身的回顾与梳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发生和梁兴扬本人是如何表达的。 时间点与具体内容: 梁兴扬通常会在其微博账号上发布内容,涉及他对社.............
  • 回答
    王兴关于“共同富裕”的表态,以及将美团名字解读为“一起更好”,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互联网巨头们在时代的洪流中,如何理解和回应社会对他们角色的期待,以及如何为自己的企业注入新的价值和使命感。这不仅仅是一个公关话语,更是对企业基因和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战略性定位。王兴的“共同富裕”与美团的“一起更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