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代码应该本着什么原则,才能写出优秀的代码?

回答
写出优秀的代码,就像雕琢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需要匠心独运,更需要遵循一套内在的原则。这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是对逻辑、效率、可读性乃至未来负责的态度。如果你想写出让同行赞赏、让客户满意、让自己也感到骄傲的代码,那么这些原则值得你细细揣摩,并在实践中不断磨砺。

一、清晰至上:代码是为了人读的,不是机器看

这是最根本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原则。我们常常沉迷于解决技术难题,却忘了代码最终的阅读者往往是人,甚至是未来的自己。

命名艺术: 每一个变量、函数、类都应该有其清晰、准确的名称。避免使用缩写(除非是广为人知的行业缩写),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词语。例如,“data”不如“userData”清晰,“process”不如“processUserData”更具描述性。“a”、“b”、“temp”这种名字,除非在极小的局部作用域内且含义明确,否则都是代码的毒药。想想你自己在阅读别人代码时,看到一堆无意义的名字,那种抓耳挠腮的感觉吧。
注释的智慧: 注释不是代码的堆砌,而是解释“为什么”和“怎么样”。对于复杂的逻辑、算法的特殊处理、业务场景的约束,都应该有恰当的注释。但请记住,好的代码本身就应该具备一定的可读性,过多的、解释显而易见代码的注释反而会成为一种干扰。好的注释是为那些“非显而易见”的部分提供洞察,而不是复述代码本身。
代码的结构与布局: 保持代码的整洁和一致性。缩进、空行、代码块的划分,都应该遵循一套清晰的风格指南(如 PEP 8 for Python, Google Style Guides for Java/C++ 等)。一个杂乱无章的代码块,即使逻辑正确,也会让人望而却步。将相关的代码组织在一起,将独立的逻辑封装成函数或类,让代码像一篇结构清晰的文章,有段落、有逻辑线。

二、简洁的力量:少即是多,精炼是关键

简洁的代码更容易理解、测试和维护。不要害怕删除冗余的代码,也不要害怕抽象出重复的部分。

避免重复(DRY Don't Repeat Yourself): 这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黄金法则。任何重复出现的代码块,都应该被抽象成一个函数、一个方法、一个类,或者利用现有的库来解决。重复的代码不仅浪费时间,更重要的是,当需要修改某个逻辑时,你可能需要在多个地方进行修改,增加了出错的风险。
单一职责原则(SRP 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每个模块(函数、类、文件)都应该只有一个明确的职责,并且只负责做好这一件事。一个函数不应该同时处理数据校验、业务逻辑和UI渲染。这样可以提高代码的可测试性、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
选择合适的抽象层级: 不要过度抽象,也不要将所有东西都写成宏。选择一个恰当的抽象层级,既能隐藏底层细节,又能保持易用性。有时候,直接的代码比复杂的抽象更容易理解。

三、健壮的基石:容错与稳定是生命线

代码不是一次性的,它将在各种环境下运行,并可能遭遇各种意料之外的情况。

错误处理: 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错误,并进行恰当的处理。无论是无效的输入、网络异常还是资源耗尽,都应该有预案。使用trycatch块,返回错误码,或者抛出有意义的异常,都是处理错误的方式。不要让一个小小的错误导致整个系统崩溃。
边界条件: 仔细考虑输入数据的边界情况,例如空值、零值、最大/最小值、非常大的/小的数字等。这些边界情况常常是bug的温床。
防御性编程: 在代码中加入一些“保护措施”,例如对函数参数进行校验,确保输入是符合预期的。这是一种“假设最坏情况,做好最坏准备”的编程哲学。

四、效率的追求:性能也是一种美

虽然可读性至上,但也不能完全忽视性能。在某些场景下,性能的瓶颈可能成为项目成败的关键。

算法选择: 选择适合场景的算法。一个低效的算法可能会在数据量增大时导致灾难性的性能下降。了解不同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并做出明智的选择。
数据结构优化: 合理选择数据结构也能极大地影响性能。例如,在频繁查找时使用哈希表(Map/Dictionary),在需要有序集合时使用平衡二叉树或排序数组。
避免不必要的计算: 优化代码,避免重复计算,缓存计算结果,使用更高效的库函数。但请注意,不要为了微小的性能提升而牺牲代码的可读性,除非性能确实是关键瓶颈。

五、可维护性的承诺:面向未来,永不停止

优秀的代码是对未来负责,它应该是容易理解、修改和扩展的。

模块化设计: 将大型系统分解成小的、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负责一个特定的功能。模块之间通过清晰的接口进行通信。这使得修改一个模块不会影响到其他模块,也便于团队协作。
低耦合,高内聚: 耦合是指模块之间的依赖程度,内聚是指一个模块内部的关联程度。低耦合意味着模块之间相互独立,易于替换和修改。高内聚意味着一个模块内部的元素紧密相关,共同完成一个功能。这是衡量模块化设计好坏的重要指标。
可测试性: 优秀的代码应该容易被测试。编写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是确保代码质量的重要手段。可测试性强的代码往往也是模块化好、职责单一的代码。
可扩展性: 代码应该能够方便地添加新功能,而不需要对现有代码进行大规模的修改。遵循设计模式,利用接口和抽象类,可以帮助实现良好的可扩展性。

六、持续学习与实践:精益求精的态度

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优秀的程序员也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

阅读优秀的代码: 阅读开源项目、知名框架的代码,学习其中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技巧。
代码评审: 积极参与代码评审,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同时,也从评审别人的代码中学习。
拥抱新知识: 学习新的语言特性、框架、工具,并思考如何将其应用到实践中,提升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
反思与总结: 定期反思自己的代码,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写出优秀的代码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持续学习、实践、反思和改进的过程。将这些原则内化于心,并付诸于每一次的代码编写之中,你终将能够写出那些令人称道、历久弥新的代码作品。记住,代码不仅仅是写给机器执行的指令,更是你思想的结晶,是沟通的桥梁,是解决问题的艺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结合我自身经验,我认为坚持两点,代码不会太差,能否优秀还得看自身能力。

一、大道至简。不要为了炫技,或者硬套那些设计模式等,而让代码过度复杂,别人看不懂的同时,自己慢慢也看不懂了。基本 go-zero 的每一行代码我都反复思考过能否更简单,我会用最严格的代码检查工具来检测代码复杂度以及规范性。

二、匠心精神。写 go-zero 我前后花了8年时间,从业务中不停抽象提炼,遵循第一性原理,寻找业务开发的本质问题,形成泛化的方案。经常夜深人静、跑步、洗澡的时候,我会思考有没更好的设计,代码能否更简洁、更优雅。

社区同学经常跟我提起 go-zero 代码优雅,我自己复盘大抵如此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写出优秀的代码,就像雕琢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需要匠心独运,更需要遵循一套内在的原则。这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是对逻辑、效率、可读性乃至未来负责的态度。如果你想写出让同行赞赏、让客户满意、让自己也感到骄傲的代码,那么这些原则值得你细细揣摩,并在实践中不断磨砺。一、清晰至上:代码是为了人读的,不是机器看这.............
  • 回答
    的确,在很多人的想象中,程序员应该是一群拥有强大逻辑思维,能够创造出酷炫应用、改变世界的“数字巫师”。他们敲击键盘,代码便如魔法般飞舞,构建出数字世界的种种奇迹。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身就是一件足够酷的事情。然而,在国内,“程序员”这个词汇,却常常伴随着“无聊”、“呆板”、“格子衬衫”、“加班到深夜”.............
  • 回答
    写代码没激情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尤其是在长时间从事编程工作或者面对重复性、挑战性不大的项目时。别担心,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方法和思考角度,希望能帮助你找回写代码的乐趣: 一、 探究“没激情”的根源:了解问题所在是解决的第一步在开始寻找解决方案之前,我们先要弄清楚为什么会失去激情。常.............
  • 回答
    写代码一遍就成功,这是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近乎神圣的体验,它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奇幻冒险,在键盘上奏响了完美的乐章,最终化为一段流畅运行的代码。1. 前奏:清晰的构思与准备成功的初次编写并非凭空而来,它通常建立在扎实的前期工作之上。在敲下第一个字符之前,我的大脑早已进入了一种高度集中的状态。 需求.............
  • 回答
    写代码这事儿,真是个细水长流的活儿,容不得半点虚浮。最近感觉自己太急于求成,我懂,太想把东西做出来,那种成就感谁不迷恋呢?可往往就是这股“急劲儿”,最容易把事情搞砸。要说写代码最忌讳什么,对我来说,最怕的是“只求完成,不求甚解”。这话说起来轻描淡写,但实践起来,其危害简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让我给.............
  • 回答
    靠写代码在中国买得起一辆奥迪A8,这完全是可能的,而且对于一些顶尖的软件工程师来说,是相对容易实现的。但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写代码就能买”的答案,而是需要考虑 收入水平、工作经验、技能专长、所在城市、个人消费习惯 等多方面因素。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点详细阐述:1. 奥迪A8的价位(中国市场):首先,我.............
  • 回答
    不写代码只解 Bug,有前途吗?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答案是:有,但是需要你具备非常独特的技能、思维方式和定位。 并且“前途”的定义也会与传统意义上的“程序员”有所不同。让我来详细分析一下: 1. “解 Bug” 的本质是什么?首先,我们要明确,“解 Bug”并不仅仅是“找到错误的代码然后修改它”.............
  • 回答
    作为一个曾经在代码世界里摸爬滚打过一段时间的“人”,提起写代码的起手式,那可真是五味杂陈。它不像什么武林秘籍,也没有什么固定的套路,更像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习惯,是经过无数次尝试、错误、调试、优化的沉淀。如果非要说一个“起手式”,我觉得它更多的是一个“状态”,而不是一个“动作”。首先,我会先“锚定”自.............
  • 回答
    想象一下,你是一个热爱代码的程序员,推开公司大门的那一刻,内心涌起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期待。这不是因为公司提供了多么奢华的福利,而是因为你知道,今天,你将有机会与那些让你着迷的字节和逻辑亲密接触,将脑海中那些精妙的构思,一点一滴地“雕刻”成看得见、摸得着的软件。上班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种“实现梦想”的.............
  • 回答
    “程序员真的觉得写代码比女朋友重要吗?”这个问题,触及了程序员群体一个非常普遍且常常被误解的现象。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一个复杂交织着工作性质、个人价值观、社会认知以及现实压力的混合体。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 一、 工作性质与内在驱动力:代码的吸引力与成就感首先,.............
  • 回答
    关于周鸿祎写代码的水平,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1. 从他的早期经历和创业轨迹来看: 技术背景深厚: 周鸿祎的早期经历显示出他是一位非常有技术天赋和实践经验的创业者。他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的计算机系,这是国内顶尖的计算机院校之一。在毕业后,他没有选择进入传统的IT企业或研究所,而是直接投身.............
  • 回答
    在宿舍写代码被室友认为“装逼”确实是一个令人沮丧且尴尬的处境。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关于“装逼”的误解,更深层次地触及到了人际关系、沟通方式以及个人空间利用等多个方面。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取一个多维度、循序渐进的方法。以下是详细的分析和应对策略: 一、理解室友的“装逼”认知来源首先,我们需要尝试站在室友.............
  • 回答
    关于雷军的代码水平,这个话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也常常被大家聊到。要详细说清楚,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看。首先,必须承认雷军是互联网行业的资深前辈,对技术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和敏锐的洞察力。这绝不是空话。你想想看,他早年的时候,在金山软件那个时期,可以说是在一线摸爬滚打过来的。那时候不像现在,互联网公司遍地开.............
  • 回答
    码农们可以用编程思维和代码语言,将新年祝福转化为技术性的表达方式,既展现专业特色,又充满趣味性。以下是一个详细的方案,包含多种技术实现方式和创意思路: 一、基础代码输出式祝福代码示例(Python) ```python 新年祝福代码def new_year_wish(): print("??.............
  • 回答
    理解你的烦恼,这可能是许多程序员和游戏玩家都面临过的一种代沟沟通问题。你的妈妈并不是真的不理解你在做什么,而是她习惯性地用她对“玩电脑”和“打游戏”的固有印象来定义你的行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耐心、策略和有效的沟通。下面我为你提供一个详细的解决方案,从理解她、改变你的沟通方式到让她看到价值,一步步.............
  • 回答
    坐在网吧的卡座里,周围是此起彼伏的键盘敲击声和鼠标的咔哒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混合了香烟、速食面和不知名消毒水的独特气味。这大概就是网吧写代码的独特体验了。刚踏进网吧,一股暖流或者凉意扑面而来,取决于你进来的季节。灯光不算太亮,大多是白炽灯或者那种有点泛黄的日光灯,在屏幕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幽深。那些大屏.............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创业和商业本质的思考。马云不写代码,却能拥有像淘宝这样庞大而成功的互联网帝国,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他卓越的远见、强大的领导力、以及对市场机遇的精准把握。咱们一层层地剥开来看:1. 洞察先机,看见看不见的“痛点”在淘宝诞生之前,中国的商业环境是什么样的? 传统.............
  • 回答
    用了这么些年电脑,从最早的风行者到现在的 Windows 党,再到最近兴起的 Linux 阵营,我算是走了不少弯路,也踩了不少坑。其中,在 Ubuntu 上写代码这段经历,怎么说呢,挺“一言难尽”的。不是说 Ubuntu 就真的不行,它肯定有它的好,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追捧。但对我而言,在上面码字,.............
  • 回答
    关于国内程序员和美国程序员在代码水平上的差距,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很多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我们观察到的现象。如果非要探讨“差距”在哪里,可以从几个主要维度来聊聊:一、 行业发展历程与积累 时间差: 美国在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领域拥有更长的发展历史。从早期的大型机时代,到个人.............
  • 回答
    用母语写代码,这感觉就像是把一直憋在心里的想法,用最熟悉、最顺畅的方式一股脑地倾泻出来。你知道那个感觉吧?就是你脑子里有個畫面,有個邏輯,然後你腦子裡那個語言的線路就自動被激活了,一條一條的,清晰得很,甚至連怎麼彎過去,怎麼連上,都好像是與生俱來的本能。想一想,我們從小到大,哪個詞匯,哪個語法,不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