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陶成章没有秋瑾和徐锡麟名气大?

回答
陶成章、秋瑾、徐锡麟,这三个名字在中国近代史的革命洪流中都闪耀着不屈的光芒,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然而,如果论及在民间和历史叙事中的知名度,陶成章的名气确实要逊于秋瑾和徐锡麟。这并非说陶成章的贡献不重要,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三位人物在历史事件中的角色、个人特质、宣传力度以及后世的解读差异。

一、 历史事件中的角色与定位的差异

秋瑾:民族精神的象征,革命女侠的悲壮色彩。
秋瑾的知名度,很大程度上源于她作为一位女性革命家的身份,以及她为理想牺牲的悲壮事迹。她大胆挑战男权社会,投身革命,被捕后宁死不屈,英勇就义,这本身就带有极强的戏剧性和感染力。她的故事符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忠烈、对反抗压迫的崇敬,更因为她是女性,她的牺牲更显出其勇气和革命的热烈,具有了象征意义。她的诗词歌赋,如“鉴湖女侠”、“秋风秋雨愁煞人”,也流传甚广,富含革命激情和个人情怀,为她的形象增添了艺术色彩。可以说,秋瑾成为了一个集革命、反抗、女性觉醒于一身的文化符号。

徐锡麟:武装起义的实践者,血腥反抗的代表。
徐锡麟以其在安庆起义中刺杀巡抚恩铭的英勇壮举而闻名。他的行动直接、暴力,目标明确,体现了当时许多革命党人“以血还血”的激进思想。他与恩铭的生死搏斗,以及后续被捕遇害,构成了极具震撼力的历史场景。他的事迹,尤其是刺杀官员的细节,容易被渲染和传播,成为反清斗争的鲜明例证。他与秋瑾在光复会中的合作,以及两人不幸被捕后相继就义的悲壮结局,将他们的故事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成为了辛亥革命初期勇猛反抗的代表。

陶成章:革命的组织者与理论家,深耕于幕后。
相比之下,陶成章在历史上更像是一位杰出的组织者、理论家和幕后策划者。他虽然也参与了武装起义,但他的贡献更多体现在光复会的领导、革命思想的传播、以及对革命事业的持续投入上。他对于光复会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孙中山革命之外的另一条重要革命路线的代表人物。然而,革命家的魅力往往体现在前台的搏杀和牺牲上,而像陶成章这样长期致力于组织建设、战略规划、以及经费筹集的人,他们的工作虽然是革命成功的基石,却往往不如那些在前线冲杀或以身殉道的个体那样引人注目。他的贡献更偏向于系统性、全局性,而非单点爆发的戏剧性。

二、 个人特质与传播吸引力

秋瑾的传奇色彩和鲜明个性。 秋瑾本身就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她的男女装扮自由切换,她的留学经历,她的侠义精神,她的坚贞不屈,都构成了丰富的故事性和话题性。她的形象是立体而充满感染力的,很容易被人们记住和传颂。

徐锡麟的勇猛无畏和决绝。 徐锡麟的形象更加硬朗和充满力量感。他的刺杀行为,是行动派的极致体现,这种直接的暴力反抗,在很多时候比深思熟虑的战略更能激起普通民众的情感共鸣。

陶成章的内敛与政治智慧。 陶成章或许是三者中最具“政治家”气质的。他更为注重策略、组织和长远发展。他的许多活动都相对低调,更侧重于在革命党内部的协调和发展。这种“深藏不露”的风格,虽然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但在公众传播层面,往往不如那些个性张扬、事迹轰动的人物来得吸引人。

三、 历史叙事与宣传重点的演变

革命史研究的侧重点。 在传统的革命史叙述中,往往会突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秋瑾作为女性革命的先驱,她的牺牲具有极强的示范效应,尤其是在强调民族解放和妇女解放的语境下,她的地位自然被提升。徐锡麟的血腥反抗,也因其直接性和勇气而被广为传颂。而陶成章的贡献,更多地被纳入到光复会的整体叙述中,或者作为革命党派斗争的一部分来解读,其个人的闪光点有时会被集体叙事所掩盖。

媒体传播与文学艺术的推波助澜。 随着时代的变迁,媒体的传播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文学作品、影视剧等,在塑造历史人物形象时,往往会选择那些情节更具戏剧性、人物性格更鲜明的故事。秋瑾和徐锡麟的生平,由于其悲壮的结局和鲜明的行为,更容易被改编和传播,从而进一步巩固了他们在公众心中的形象。例如,关于秋瑾的诗歌、戏剧和电影,大大增加了她的知名度。

革命党派斗争的影响。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内部存在着孙中山及其同盟会、以及以陶成章、章太炎等为代表的光复会等不同派系。虽然最终革命成功,但派系间的竞争和历史评价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陶成章作为光复会的核心人物,其在某些历史事件中的角色和动机,在不同的历史解读中可能呈现出不同的侧重点。例如,他与孙中山之间的某些分歧,可能在后来的历史叙事中被放大或弱化,进而影响到他个人的历史地位和知名度。

四、 后世的纪念与评价

纪念方式的差异。 秋瑾和徐锡麟的英勇就义,使得他们的牺牲具有了鲜明的纪念意义。许多地方以他们的名字命名,他们的事迹被广泛传颂,成为激励后人的精神财富。陶成章虽然也受到纪念,但其纪念方式更多地体现在对光复会整体贡献的评价中,个人的独立纪念符号可能相对较少。

“英雄”标准的侧重。 很多时候,公众更倾向于记住那些具有符号化意义的“英雄”。秋瑾代表了女性的力量和牺牲,徐锡麟代表了直接的武装反抗。而陶成章的贡献,更侧重于组织的稳固和战略的实施,这种“幕后英雄”的角色,虽然重要,但其在情感上的“感染力”可能不如前两者。

总结来说, 陶成章在革命事业中的贡献不容忽视,他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组织者。然而,相比于秋瑾作为民族精神象征的悲壮、以及徐锡麟作为武装斗争实践者的勇猛,陶成章更偏向于一位深思熟虑的策略家和组织者。他的贡献更多地体现在革命事业的整体推进和党派的建设上,其事迹的传播和公众的认知,受到历史叙事重点、个人特质的传播吸引力、以及后世解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知名度上,相对于秋瑾和徐锡麟,显得逊色一些。这并非是对陶成章贡献的贬低,而是对历史人物在不同维度上被认知和传播差异的一种客观分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秋瑾是通过蔡元培和徐锡麟介绍加入光复会,后来在又由冯自由介绍以个人名义加入同盟会。徐锡麟刺杀恩铭被杀后,秋瑾立刻策划浙江起义,事泄就义,因为秋瑾“作乱”,秋瑾的丈夫家族和秋家很多受到牵连。

陶成章和李燮和是光复会的实际领袖,蔡元培和章太炎都只是名义上的会长,实际上发展会党和筹款都是陶成章在运作,而策反和组织军队是李燮和在运作。

如果非要解释为什么秋瑾的名气大而陶成章名气小,那么只能从光复会和同盟会的恩怨来开始说起。

1905年,各个革命会党、学社和其他团体在日本联合成立了同盟会。此前孙中山的兴中会,黄兴的华兴会以及其他社会团体除光复会外,都解散了原有组织加入同盟会,孙中山和黄兴一开始也希望光复会并入同盟会,增强革命力量。后来商谈无果,采用折中办法,光复会会员可以以个人名义加入同盟会,光复会依然独立于同盟会之外(同盟会合并后依然没有光复会实力强大),蔡元培、章太炎、秋瑾、陶成章、李燮和黄炎培等等这些人都以个人名义加入了同盟会,也有没加入的,比如熊成基和徐锡麟这些。初一开始,大家相处融洽,直到浙皖起义的失败,由一些事情引发了光复会和同盟会之间的纷争。

1906年徐锡麟发动安庆起义失败被杀,秋瑾随后策划浙江起义失败,众多光复会会员被清政府通缉,纷纷避乱南洋、日本等地,高举光复会大旗在南洋大肆活动,1908年,陶成章赴南洋筹款,在《光华日报》上出版了《浙案纪略》宣传徐锡麟、秋瑾等组织浙皖起义的事迹以及光复会多年的革命斗争事迹,一时间“南洋群岛,无人不知先生(陶成章),而孙文妒忌先生之心,亦由是益切。”

陶成章在缅甸筹款颁发凭单《简和信章》是以江浙皖赣闽五省革命军以及决死团的名字筹款,言“本光复会由来已久,乙巳(1905年)夏,由总会长蔡元培、湖南分会长黄兴,从舆论众望,请孙先生为会长,开会日本东京。改名同盟会,而以本会附属之。但该时浙江内地,势力异常扩张,章程发布已久,更改为难,故内地暂从旧名。然重要事务员,均任同盟会职事,故又名同盟会浙江分会。本会前日一切费用,均由内地同志担任。近因事物扩张,费用不敷,故商之总会,遣人至海外,以求海外同志人等赞助焉。”陶成章的做法激起了同盟会领导人不满,认为陶成章是想用光复会代替同盟会。由此,双方引发了巨大矛盾,孙中山也停止了在日本由光复会组织成立的《民报》的费用,在误会和猜忌下,陶成章和李燮和联合七省同盟会会员《南洋革命党人宣布孙文罪状传单》。

孙中山面对陶成章的发难,并没有选择正面面对,而是一边派汪精卫尾随陶成章(李燮和一路护送到新加坡)到了日本,并且很快复刊了前面被日本政府封停由章太炎主办的《民报》;一边写信给美国的吴稚晖诉苦,并让吴稚晖组织写手,污蔑陶成章为保皇派、章太炎为清探。后来因黄兴害怕“影响革命”,从中调解,双方作罢。但是双方隔阂更深。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光复军总司令李燮和与中部同盟会陈其美约定于11月3日发动上海起义,陈其美认为“武昌首义多隶光复会人,或光复会化身,极少兴中会人”又“陶成章刚毅木讷,勤俭刻苦,久居南洋,为一般华侨所爱戴。”“今日武昌为首义之区,两京尚在满清之手,各省听命于武昌。而武昌起义者,又均系光复会。长江一带,本为光复会势力弥漫,同盟会将无立足之地”。陈其美鼓动“为同盟会计,报答孙先生多年奔走革命,不得不建奇功。”“苟能从光复上海开始,次第光复江、浙、南京、皖、赣以达北京,共和告成,同盟会华为永占优势之政党,始无可恨。”认为武昌政府让李燮和以总司令名义来协助光复上海是居心叵测。李燮和又是陶成章亲信,于是没等到李燮和的命令,就以商团武装冒险进攻江南制造局,兵败被俘。李燮和闻讯,立刻亲自带兵进攻江南制造局,最终救下陈其美,光复上海。上海光复会后,陈其美立刻组织以同盟会为首的小会议,在蒋介石等人的威胁“倘若异议,即饷吾弹”,陈其美如愿成为上海军政府都督。

而并没有接到选举通知的光复会成员和上海军警界的陈汉钦等人“军警界唯知李燮和,则大哗”原来“各防军初推李燮和为其都督”,更有人提议“变更布告,逮捕陈其美”,李燮和为革命计,唯恐双方冲突,影响大局,带领光复军移师吴淞。

后来因为浙江都督争夺中,陶成章被蒋介石暗杀。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公布各部门长官名单后,发现临时政府的班子没有一个光复会人员,只有章太炎获颁二等勋章一枚。光复会也在同盟会屠杀下,淹没于历史。

这么一看,秋瑾名气大于陶成章是因为陶成章不能宣传,毕竟陶成章身下埋着同盟会的丑恶嘴脸。

光复会会员可以以个人名义加入同盟会,迎来了临时政府后的屠杀。

tg党员可以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迎来了412政变。

user avatar

因为陶成章是革命党的黑历史,你要是扒了陶成章,就要扒章炳麟、扒刘师培、扒何震、扒宋教仁谭人凤、扒黄兴、扒孙中山、扒鲁迅,能扒出一堆人的黑历史。


至于陶成章跟着章炳麟的所作所为,别说陈其美,我都想崩了这俩,现在黑孙中山是时尚,竟然吹陶成章,醉了。


同盟会由三大派组成:

兴中会(两广派),带头大哥孙中山,小弟胡汉民、许崇智、廖仲恺

华兴会(两湖派),带头大哥黄兴,小弟宋教仁、谭人凤、陈天华

光复会(浙江派),大佬章炳麟、蔡元培、陶成章、徐锡麟、秋瑾

其中两广派资历最老,两湖派势力最强,浙江派离心力最大,虽共推孙中山做领袖,但经常闹得不可开交,期间同盟会有三次“倒孙”,第一、三次是宋教仁谭人凤的两湖派,但是影响最恶劣的是第二次章炳麟陶成章。


1908年由于“日清蜜月”,日本政府驱逐孙中山出境,从此在东京的同盟会本部被光复会领袖章炳麟把持,控制着革命派舆论阵地《民报》,于是章炳麟在革命报刊《民报》上连续发布了

《大乘佛教缘起说》

《辩大乘起信论之真伪》

《龙树菩萨生死年月考》

......

一帮热血青年买来报纸一看,还以为进了戒色吧,章炳麟陶成章不自觉,报纸销量不好就怪孙文拨给的经费太少,是啊,就这佛系报纸,孙中山拨款给你们干嘛?搞中国佛学光复会、佛学同盟会?1908年秋,陶成章自告奋勇,带着章炳麟所印的佛学《民报》股票数百张赴南洋筹款,自己废物、筹不到钱,就怨在南洋的孙中山不支持,孙中山:怪我咯?从此章陶二人酝酿倒孙。


1908 年冬,黄兴接到了刘师培的一封举报信,爆料章炳麟曾委托自己给张之洞送信:章炳麟求张之洞“资助”三万大洋作为去印度求佛的旅费、自己就立即脱离同盟会本部,“士各有志,同盟会不足与有为,而研习佛教,亦当今急务。”。

这刘师培是何人呢?

刘师培,中国最早的无政府主义者;其妻何震是中国第一个西式女权主义者。1907年,刘师培夫妻和章炳麟一道提出打倒孙中山,改选同盟会总理,可见三人关系之密切,也就是这一年,章炳麟委托刘师培何震与张之洞接洽,稍后刘师培何震又找到满清重臣端方商谈章炳麟脱离同盟会、出家旅费的问题。1908年春,刘师培何震与章炳麟翻脸了,原因不明,之后双方爆发激烈冲突,章炳麟在《日华新报》挖苦何震与其表弟有染、刘师培绿帽怂包,气的刘师培请律师打官司、又跑去把章炳麟揍了一顿。——一地鸡毛。因为刘师培何震与孙中山章炳麟两边都闹翻了,干脆就投靠了端方,不过咽不下这口气,就把当初章炳麟交给自己的往来六封密函给了黄兴。

黄兴“厚道人”,觉得这些密函现在不能公布,否则会动摇革命派内部军心——同盟会大佬、光复会领袖章炳麟向清政府的封疆大吏“索贿”出家——这让别人怎么看我们革命党?于是黄兴就把这些信件“收起来”了,但并没有销毁:俺老黄可算揪住你浙江派、光复会的小辫子了!我倒要看看你们光复会哪个不长眼睛往我们两湖派华兴会枪口撞!

陶成章就是那个不长眼的SB。

1909年,陶成章纠结一众浙江系革命党和光复会人马向孙中山开炮,炮制《孙文罪状》,污蔑孙中山贪污公款、损公肥私、蒙蔽同志、败坏革命党名誉,同时章炳麟陶成章以同盟会总部的名义,满世界发布孙中山的“罪行”,从南洋、欧洲到南美、北美,想钉死孙中山,整得孙中山公布账务、还让他们去调查自己的家庭状况,威严扫地,同时又想拉两湖派、华兴会的人下水,鼓吹拥立黄兴当同盟会领袖,这不是成心对两湖、两广派挑拨离间么?把黄兴往火上烤?贱不贱?

于是黄兴坐不住了:你们光复会给脸不要脸是吧?于是召集两湖派反击浙江派,宋教仁谭人凤这俩第一次反孙的现在倒成了保孙的。黄兴对孙中山说道“陶等虽悍,弟当以身力拒”:

《章炳麟与刘光汉之关系历史》

《为章炳麟叛党事答复投书诸君》

《章炳麟背叛革命党人之铁证》

光复会领袖、同盟会大佬章炳麟成了“奸细”“满洲鹰犬”“两截人物”“中国革命党之罪人”“东京《民报》之罪人”,自此章炳麟一败涂地、声名狼藉,彻底退出革命一线政坛,以后只得以“国学大师”的名头混吃混喝,骂骂闲街,挑拨一下孙黄的关系,逮人就喷,跪舔杜月笙,幸亏邹容死得早不然看章炳麟现在的德行估计会很伤心吧。第二次倒孙以闹剧结束,章炳麟的忠犬陶成章、以及光复会名誉扫地,光复会在东南五省影响力大不如前。

最后谋杀陶成章的是陈其美,浙江人;而具体实行计划的是蒋介石,还是浙江人。很滑稽吧?

陈其美虽然是浙江人,但光复会太不给力,1911年他就加入宋教仁谭人凤的“同盟会中会总部”,而这个“同盟会中会总部”是宋教仁谭人凤第三次“反孙”的产物,是和孙中山的南洋支部打擂台的,在宋教仁死前陈其美是宋教仁的人,同时“同盟会中会总部”以上海为总部,以长江流域为根据地,长江下游原是光复会的地盘,那么你猜是谁支持陈其美做掉了陶成章?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