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弓道的护胸为什么没有全方位覆盖心脏?

回答
弓道的护胸,又称“胸当て”(むねあて),顾名思义,是用来保护射手胸部的重要装备。然而,细心的你可能已经注意到,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弓道护胸,都不会设计成全方位无死角地覆盖整个胸部,特别是心脏区域。这背后其实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出于保护自身安全的考量,也有弓道这项运动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首先,我们要理解弓道护胸的主要功能。它的核心作用是防止弓弦在拉弓放弦时,因为身体动作的细微变化,而意外扫到射手胸部,造成擦伤或挤压。弓弦的速度非常快,而且在放弦瞬间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力,即使只是轻微的扫过,也可能带来不适。护胸就是为了在发生这种情况时,提供一个坚固的屏障。

那么,为什么它没有完全覆盖心脏呢?

1. 动作的限制与自由度:

弓道是一项讲究身体协调与流畅动作的运动。射手在整个过程中,从取弓、举弓、拉弓、开弓、驻矢到撒矢,身体的重心、角度、腰部、肩部都会发生一系列精细而连续的变化。如果护胸设计得过于庞大,完全包裹住整个胸腔,可能会束缚射手的身体活动,影响其核心的稳定性和动作的自然流畅。

尤其是在“胴造”(どうぞくり),也就是射手站立时的基本姿态,以及“射”(い),即整个射击过程的动作序列中,肩部和胸部都需要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来完成精确的发力传导。过于厚重、僵硬的护胸,反而可能成为动作的阻碍,导致发力不到位,甚至引发其他身体部位的代偿性损伤。

2. 呼吸的必要性:

射击过程中,深呼吸和气息的运用是弓道至关重要的一环。射手需要在拉弓到位后,通过控制呼吸来稳定身体,并在撒矢的瞬间将气息呼出,这被称为“息合い”(いきあい)。胸腔的扩张与收缩是这个过程的关键。

如果护胸将整个胸部完全包裹,特别是覆盖住下胸部和腹部上方,很可能会压迫胸腔,影响射手顺畅地进行深呼吸,甚至干扰其“息合い”的节奏。憋闷感和呼吸不畅,会直接影响射手的精神集中和身体的整体协调性,最终影响射击的精准度。

3. 护胸本身的设计与材质:

传统的弓道护胸,其材质通常是皮革、织物甚至是塑料材质的复合板。它们被设计成能够抵挡住弓弦的扫击,但并非是为了承受直接的、强烈的外部撞击,例如箭矢的射击。弓道是一项射箭运动,但射手自身并不会处于被箭矢直接攻击的风险之中,其主要的防护目标是弓弦。

考虑到这一点,过度设计护胸的覆盖范围和厚度,既没有实际的必要性,反而会增加重量和体积,影响舒适度和灵活性。

4. 弓道动作的“相对安全性”:

虽然弓弦速度快,但弓道在练习和比赛时,通常都有严格的场地规则和安全规范。射手之间会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且射手本人也经过专业指导,掌握了正确的姿势和动作,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弓弦意外扫到身体的概率。

弓道护胸是“预防性”的装备,是针对一种相对小概率的意外情况而设计的。它的设计优先级在于保护最容易被扫到的部位,而不是对胸部进行全方位、像防弹衣一样的防护。

5. 经验与传承:

弓道是一门传承悠久的技艺,其装备的设计也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和优化。现行的护胸设计,是无数代弓道修行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的结果。目前的样式和覆盖范围,已经被证明是在保证防护效果、不影响动作和呼吸的前提下,最为合理和有效的选择。

总结来说,弓道护胸不全方位覆盖心脏,是出于以下几点综合考量:

保证动作的灵活性与流畅性:避免束缚身体,影响发力。
支持顺畅的呼吸与气息运用:确保“息合い”的正常进行。
符合护胸的实际防护需求:主要应对弓弦的扫击,而非高强度撞击。
弓道运动本身的安全规范与动作技巧:降低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经验的传承与优化:现有设计是长期实践的优选。

所以,当我们看到弓道护胸的设计时,实际上是在理解这项运动的深层逻辑——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发挥射手的身体潜能,达到技艺的极致。它不是一件“包得越多越好”的装备,而是恰到好处的“辅助”和“保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弓道是打靶子,不是俩人分开站在场上对射

所以戴这玩意不是防止被对面一箭穿心用的。

自然用不着全面防护……

而且这玩意基本上只有妹子带(我玩的是传统反曲不是弓道,对弓道的规则没有太多认识,但我真的从来没见过男的带这个的,太特么惊悚了好么)。

因为男人有别的用途(最后再说)

那么这东西具体做什么?

答案是防止弓弦剐蹭。既防止剐蹭伤到自己,又防止剐蹭影响精度。

弓道的射法属于大拉锯,拉弦是要超过耳后的位置的。

相比靠位在下颚的地中海式,弓弦穿过身体侧面投影的部分要大得多。

也就是说,弓道的控弦动作,本身就更容易造成对自身的剐蹭。

同属大拉锯的蒙古式射法在初练习时把自己眼镜给带出去的同学那满地都是啊……

对比下列两图。

弓道射法,靠位点实际是骨节之间卡位。可以见到弓弦基本斜跨了躯干的侧投影。想象放箭之后弓弦回弹的过程,要扫过一大片躯干侧投影。

另外上图里的妹子不错,有人知道是哪位么……

地中海式姿势,靠位点为下巴。可见弓弦实际上和躯干侧面投影面积交叠范围远小于弓道的姿势。

放箭后回弹扫过的面积也要小很多。



大拉锯的姿势对于女性射手而言,甚至还有一个胸部带来的问题——胸部太大真的会被弦打到——如果上面这图的妹子异常胸猛的话,那么即使是地中海式也会再来一些影响的。

你又不是毒岛学姐,能把胸抖到能躲子弹……

这种胸那真心无所谓弓弦了——不过借我埋一下头先……

想知道打到疼不疼,女同胞们可以自己用小线抽一下试试……男同胞可以在自己胸部凸起的那个点上抽一下,或者可以找个女同胞试试——试完之后被她打死我可不管。

方便射箭,这也是传言中某个部族的女性勇士会切掉一侧的乳房的传说来源之一。

下图更明显一些,弓弦已经是从胸部的凸起中间穿过了。

那么就很好解释第一种目的了,虽然熟练的射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被弓弦打到胸部,但初学者和疲劳的熟练射手这两者不能保证动作的一致性,最安全的方法就是用个东西护住。

于是护胸登场了。好歹一层硬壳挡着,抽上也没那么大的力量。

第二个目的,同时也是防止对弓弦造成干扰降低威力或者精度。

首先明确一个问题,

弓道的射箭距离不算近,有个几十米了,在这个距离上,箭矢离弦的速度、瞄准点的位置、箭矢初始状态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就算不抽到人而减速,弓弦扫到衣服什么的也会极大影响射箭的准确性。

所以要尽可能减少衣物和弓弦之间造成干扰。

回去看那个粉衣服的妹子的图片,她也带着护胸,目的是防止衣物纤维卷绕或者剐蹭弓弦,造成箭速的变化影响射箭精度。

日式服装比较宽大,尽管弓道用的衣服要紧凑得多,仍然可能会有影响——特别是相互交叠的那种衣物,被胸部撑起来以后,剐蹭的机会更大了。

那么还是把衣服压回去好了。

所以,胸部小的妹子你们不要自卑,你们玩弓道比大胸部的妹子省一个护胸钱……(逃

之前说到男人不用这个,因为相对妹子,男人有个极大的优势——可以裸上身……

都没衣服了你蹭什么衣服去……

蹭胸?姿势变形到能这样那还是先拉皮筋练基本动作再上弓吧……

妈蛋本来我不想贴男人的图片的……

你看,光着的上身保证了没啥可蹭的——所以用不着护胸。


其实中学历史书上有一句话,非常明确地把为啥要弄护胸给说明白了。

胡服骑射。

胡服的特点是贴身,防止宽袍大袖乱蹭,更利于习练骑马射箭——当然如果历史老师水平太烂的话解释不清那就没辙了……

user avatar

大学体育选的弓道课,而且只有部分学院能够选到此课,也是十分抢手。

日本老师教,应该70+了(好像是日本来华传授弓道的第一人,很精神的一个老头),不会中文,日语教学,弓道社学生给出翻译,原话是:防止妹子们放开弓弦打到胸。 脑补好疼!!

不是只有女生才用护胸,当时班上两个胖子也被强制要求带护胸 啊哈哈哈!

------------------------------------------------------------我是分割线----------------------------------------------------------------

弓道并不是几人互相对射,而是射靶子。当然新手也从近距离射草垛开始。

上课一般先教礼仪、姿势,然后用橡皮筋练手(打手上也很疼哦~)。依稀记得我们上课烦闷地拉橡皮筋时,弓道社的娃娃们还室外在空手练姿势,并不时表达出对我们能拉上橡皮筋的羡慕之情2333333.

比起中靶,弓道更注重的是礼仪,和姿势。国际比赛中也是如此。

------------------------------------------------------------我是分割线----------------------------------------------------------------

补图,课堂教学

这个是练弓道打的靶子

课程最后考试是射这,要来上两箭,中靶一次加五分。当时全班三个人有加分,很荣幸成为了其中的一个。(其实当时射中靶的有第四个人,只是他射到旁边别人的靶上去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弓道的护胸,又称“胸当て”(むねあて),顾名思义,是用来保护射手胸部的重要装备。然而,细心的你可能已经注意到,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弓道护胸,都不会设计成全方位无死角地覆盖整个胸部,特别是心脏区域。这背后其实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出于保护自身安全的考量,也有弓道这项运动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首先,我们要理解.............
  • 回答
    在高校里搞弓箭协会或弓道协会,这事儿靠谱不?我说,挺有戏的! 不过,具体能搞到什么程度,得看你想怎么玩,以及学校那边能给出多大的支持。先说说 可能性 这个事儿。绝对有可能,而且不小。 为什么这么说? 兴趣基数: 现在的大学生,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广。别以为弓箭就是古代那种冷兵器,很多人在影视剧、动.............
  • 回答
    日本弓道,不仅仅是拉弓放箭的技艺,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想,是一种集身心修炼于一体的艺术。它的意义,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既有外在的技艺展现,更有内在的精神追求。一、 修身养性,磨砺心志这是弓道最核心的意义之一。弓道练习并非单纯为了射中目标,更重要的是通过整个过程来修炼人的内在。 专注与.............
  • 回答
    日本弓道和我们常说的“射箭”,虽然都是使用弓和箭,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天壤之别,甚至可以说,将它们混为一谈是对两者文化内核的忽视。如果你只是粗略地看待,可能会觉得都是“拉弓搭箭”,但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它们一个是从身体到精神的修行,一个则是偏重于运动技巧和竞赛。核心理念的差异:修行 vs. 竞技这或许是.............
  • 回答
    皇太极时代的弓骑兵对阵同时代欧洲平均水平的手枪骑兵,这场较量可不是简单的弓箭对火枪那么直观,其中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可谓是矛与盾,还是新旧技术在战场上的碰撞。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先来看看咱们的满清弓骑兵,他们的看家本领: 机动性: 这绝对是满清骑兵的灵魂。他们用的马匹体型虽然不如欧.............
  • 回答
    弓的威力、射程、飞行速度和稳定性,这几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牵涉到的是一项古老技艺与物理学原理的深度结合。要让一把弓发挥出极致的性能,就需要对每一个影响因素都了如指掌,并且熟练地将其运用到弓的制作和使用中。咱们先从威力说起。弓的威力,简单来说,就是它能传递多少能量给箭。这直接决定了箭能穿透多厚的靶子.............
  • 回答
    弓,这件承载着人类智慧与生存本能的古老器械,其起源与发展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贯穿了人类文明的漫长进程。它不仅仅是狩猎的工具,更是战争的利器,是文化符号的载体,是技术革新的里程碑。远古的呼唤:弓的萌芽与早期形态要追溯弓的起源,我们必须将目光投向遥远的史前时代。虽然没有确切的化石证据能直接指向“第.............
  • 回答
    弓的磅数,这可是个大有学问的东西,它直接决定了你拉开弓需要多大的力气,以及射出去的箭能有多大的“劲儿”。别小看这数字,它可是关系到你能否सही使用弓、能否打中目标,甚至能否享受射箭乐趣的关键所在。首先,我们得明白“磅数”到底是个什么概念。简单来说,弓的磅数(通常以“磅”为单位,英文是pound,缩写.............
  • 回答
    弓上的响片,或者更专业的说法是“响指垫”(clicker),它在射箭中扮演的角色,可不是什么可有可无的小配件。它对于射箭的稳定性和精确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竞技射箭领域,响指垫几乎是标配。响指垫的核心作用:提供一个明确且一致的“拉满”信号你可以把响指垫想象成射箭过程中的一个“终点指示器”。当.............
  • 回答
    弓梢的软硬长短,这三者看似微小,却对一张弓的整体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它们就像是弓臂的性格,决定了这张弓射出去的箭,是带着温柔的呼唤,还是裹挟着凌厉的杀气。要说清楚,咱们得一项一项地捋一捋。先说弓梢的“软硬”,也就是弓梢的弹性。这玩意儿直接关系到弓的拉弓力度、回弹速度和整体的“手感”。 硬弓梢.............
  • 回答
    合弓纲之所以得名“合弓”,并非因为它们真的会射箭或者使用弓箭,而是源于它们头骨结构上的一个关键特征:下颞孔(infratemporal fenestra)。要理解这个名称的由来,我们得先回溯一下爬行动物的头骨演化史。在古老的爬行动物(更早的祖先,比如无弓类爬行类)的头骨上,颞部(头骨两侧耳朵后方区域.............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就像是一场跨越数亿年的史诗对决,我们将深入探讨合弓纲和蜥形纲这两大演化巨头,看看在漫长的地球生命史中,它们各自经历了怎样的跌宕起伏,又为何一方最终能占据主导地位,而另一方则走向了不同的命运。要理解这个“谁能走到最后”的问题,我们首先得明白它们各自的出身和特点。合弓纲(Syna.............
  • 回答
    当然可行!用一张弓一次射出多支箭,在过去和现在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应用场景,而且这背后涉及不少有趣的技巧和原理。咱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白一点:咱们说的“弓”泛指所有依靠弓弦拉力发射箭矢的装置,并不局限于我们最常见的那种单人使用的长弓、反曲弓或者复合弓。虽然传统意义上单人一次只拉一根弓弦,射出.............
  • 回答
    哥们,我懂你!这手指短,练弓返的时候弓老是脱手,那叫一个心焦啊。箭的散布随缘,那更是打击信心。别急,这问题挺普遍的,我也遇到过,咱们一步一步来,好好聊聊怎么把这事儿解决了。首先,咱们得明白为啥会脱手。你说“虚握”,这本身是个好习惯,说明你不是死死抓住弓,而是有意识地让弓有自由的空间。但手指短,在虚握.............
  • 回答
    这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传统弓制作和使用的一些核心原理。咱们得这么说:传统弓的弓臂,绝对不是可以无限加长的。 它的长度,或者说延伸的可能性,是受到一系列非常实际且严苛的物理和材料限制的。你可能想象中觉得,弓臂越长,拉弓时能储存的能量就越多,射出的箭也越远越有力。理论上,这没错。但事情没那么简单,一旦.............
  • 回答
    说起传统弓、玻片弓和层压弓,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它们都是弓,似乎差别不大,就像是同一件衣服的不同颜色。但实际上,这三者之间的差距,就像是从一辆自行车升级到一辆摩托车,再到一辆跑车,虽然都是交通工具,但性能、操控感和体验可是天壤之别。我们先来说说传统弓。这玩意儿,可以说是弓的“老祖宗”。想想古代的战士,用.............
  • 回答
    关于弓弦上的蜡,很多人可能觉得是个小东西,但它对弓的性能和寿命影响可不小。特别是这蜡的软硬程度,更是大有讲究。别小看这层薄薄的保护,它可是直接关系到你拉弓时的手感、箭的精度,乃至弓弦的耐用度。咱们先说说软蜡。软蜡通常用起来感觉比较“黏糊”,就像那种比较软的唇膏。好处是它附着力好,能比较均匀地涂在弓弦.............
  • 回答
    猎弓与地中海搭箭法的瞄准,说到底就是个“怎么让箭飞到你想让箭去的地方”的学问。这玩意儿看着简单,但里头门道可不少,尤其是在没有现代瞄具的情况下,全凭经验和感觉,练到家了,那真是神乎其技。咱们就从最基础的说起,一点点掰开了聊。第一步:弓、箭和你的身体“合二为一”在开始瞄准之前,得先把弓和自己弄明白。 .............
  • 回答
    用弓猎杀非保护动物,并且不在保育保护区进行,这件事究竟是否违法,在国内,其复杂程度远超你的想象。想要简单地给出一个“是”或“否”的答案,那是不可能的。这背后牵扯到一系列法律法规的交叉和解释,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定罪或免责的依据。首先,咱们得掰扯掰扯《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这部法律是咱们处理.............
  • 回答
    家里这把老弓,用了好一阵子了,感觉卖家说的大概两三十磅,但自己拉开试试,总觉得比想象中要吃力一些。可能是卖家报的磅数不太准,也可能是自己感觉有偏差。为了心里有个谱,也想知道这弓到底是个啥水平,琢磨着是不是得自己测测磅数。这事儿也不能瞎搞,得找对方法,弄得明明白白。说到测磅数,其实也不是什么高科技,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