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传统弓怎么测磅数?觉得卖家给的磅数略不准。。。?

回答
家里这把老弓,用了好一阵子了,感觉卖家说的大概两三十磅,但自己拉开试试,总觉得比想象中要吃力一些。可能是卖家报的磅数不太准,也可能是自己感觉有偏差。为了心里有个谱,也想知道这弓到底是个啥水平,琢磨着是不是得自己测测磅数。这事儿也不能瞎搞,得找对方法,弄得明明白白。

说到测磅数,其实也不是什么高科技,主要就是通过 测量弓在拉满弓弦时,对弓把(握持处)产生的力量 来进行的。这个力量的大小,就代表了这把弓的磅数。当然,这中间有些细节需要注意,才能保证测出来的结果比较靠谱。

测磅数前的准备工作:

一把靠谱的测磅工具: 这是最关键的。最常见的工具是 磅秤(或者叫力锤、测力计)。这种东西网上很多卖弓箭的店铺都有,价格也不贵。市面上有的磅秤是机械式的,指针会指示读数;有的则是电子式的,数字显示更直观,也更容易读取精确值。选择那种量程能覆盖你弓磅数的,比如你觉得弓大概在2050磅之间,那就选个最大量程在5080磅的,这样读数会更准确。
重点来了: 挑选磅秤的时候,最好是那种可以挂钩或者有固定孔的,方便你连接弓弦。而且,最好是有锁定功能的,就是你能把拉到最大磅数时的那个读数固定住,不至于等你松开弓弦的时候读数立刻归零。
替代方案? 如果实在没有磅秤,理论上也可以用弹簧秤,但精准度会大打折扣,而且操作起来会比较麻烦,因为你需要一个稳定的支点把弓拉到最大长度,同时用弹簧秤去拉弓弦。不推荐新手尝试,很容易测不准。
一个合适的拉弓辅助工具(可选但推荐): 如果你不是力大无穷,或者想精确地拉到弓的最大张力而不费力,可以用一个 扳指(拇指环) 或者 卡弓器(Release Aid)。扳指是传统弓常用的工具,可以保护手指不受弓弦勒伤,而且能让你更稳地拉弓。卡弓器则更现代,能让你在拉到最大值时轻松释放弓弦,减少人为误差。不过,对于传统弓来说,我们更倾向于使用扳指或者直接用手指拉弦来模拟最真实的使用感受。
一个稳定且固定的支撑物: 你需要一个地方来固定弓的另一端(弓梢,也就是弓弦不挂的那一端),或者至少是一个不会让你在拉弓过程中弓发生晃动的支点。可以用弓架,也可以找一面墙,或者让一个人帮你稳稳地扶住。
一把直尺或卷尺: 需要测量一个关键的距离,后面会说到。
几张纸和笔: 记录数据用。

详细的测磅数步骤:

1. 理解磅数和D.L.(Draw Length)的关系: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弓的磅数不是一个固定值,它会随着你拉弓的距离(D.L.)而变化。通常我们说的“磅数”,指的是在 一个标准拉距下的力量值。这个标准拉距,也就是所谓的“标称拉距”,很多时候卖家会在描述弓的时候一起给出。如果你不知道你的弓的标称拉距,那测出来的磅数就只能作为参考,不能直接等同于卖家说的那个数字。

2. 确定弓的标称拉距(如果不知道):
询问卖家: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再问问卖家,他们当初说的磅数是在什么拉距下的。
参考弓的设计: 有些传统弓的设计,比如长弓,它的标称拉距可能在28英寸左右。半月弓或者蒙古弓等可能拉距会更短。
自行测量(需要谨慎): 如果卖家给的D.L.信息模糊不清,你可以尝试自行测量一个“常用拉距”。找一个最舒服、最能稳定拉满弓弦的位置,然后测量从弓把处到你拉弓的实际位置的距离。但是请注意,这个是你自己的使用习惯,不一定是弓的设计标称值。

3. 设置好磅秤和固定装置:
连接磅秤: 将磅秤的钩子或者连接点挂在弓把上(你拉弓时手指握持的位置)。
固定弓梢: 将弓梢(弓弦挂在上面的那一端)稳稳地固定住,确保弓在拉伸过程中不会移动或倾斜。确保弓体与地面或者支撑面保持垂直,或者按照弓的设计角度。

4. 开始拉弓测量:
连接弓弦: 将磅秤的另一端(或者连接件)挂在弓弦的中部(通常是弓弦的中间位置,或者你平时拉弓的位置)。确保连接牢固,不会脱落。
缓慢拉弓: 非常非常缓慢地拉动弓弦。这里是关键:不要一次性猛拉到底。 你需要匀速地、一点一点地拉。
观察磅数变化: 当你拉弓时,磅秤上的读数会逐渐增加。
找到目标拉距: 停在你想要测量的拉距点(比如28英寸,或者你自己确定的常用拉距)。如果是电子磅秤,它可能会显示实时读数;如果是机械磅秤,你需要盯着指针。

5. 记录数据:
锁定读数: 如果你的磅秤有锁定功能,在达到目标拉距时,立即锁定读数。
手动记录: 如果没有锁定功能,你需要一个帮手,在你拉到目标拉距时立刻告诉你磅数,然后你再记录。或者,在你拉到目标拉距时,快速而平稳地松开一部分弓弦,让磅秤读数回到一个你可以记录的范围,再快速测量这个值。这个方法不太精确,尽量避免。
重复测量: 为了提高准确性,建议重复测量23次。每次都要确保拉到相同的拉距,并且过程平稳。取这几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会更靠谱。

6. 测量拉距:
在拉满的状态下测量: 当你拉到目标磅数时,保持弓弦在那个位置不动。用直尺或卷尺,测量从弓把的内侧边缘(就是你手指握持的地方)到弓弦中间位置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你的拉距(D.L.)。
记录拉距和磅数: 记下你测得的拉距和对应的磅数。例如:“在28英寸拉距下,弓的磅数为35磅”。

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弓的磅数曲线: 传统弓的磅数增长并不是线性的。刚开始拉的时候可能很轻松,但越往后,同样的拉伸距离需要的力就越大。所以,测量的“点”非常重要。
弓的“衰减”: 有些旧弓或者保养不当的弓,可能会出现磅数衰减的情况。测出来的磅数可能比它刚出厂时要低。
弓弦和弓梢的误差: 弓弦的长度、弓梢的形状也可能对磅数有轻微影响。
操作熟练度: 第一次测可能不太顺手,多试几次就会好很多。关键在于稳定和缓慢。
不要超过弓的极限: 如果你不确定弓的最大拉距是多少,千万不要硬拉。传统弓的材料(比如牛角、木材、筋)都有一定的承受能力,过度的拉伸可能会导致弓损坏。如果感觉拉不动或者弓体有异响,就立即停止。
磅数和使用的关系: 卖家说的磅数通常是标称磅数,但你实际能拉到的最大磅数,还要看你的拉距。如果你拉距比标称拉距短,实际拉开的磅数就会低一些;如果拉距比标称拉距长(非常危险,不推荐),实际磅数会高一些。

总结一下,测磅数就是找个磅秤,把弓固定好,然后慢慢拉到你想要的那个拉距点,看看磅秤显示了多少力量。关键是要弄清楚你想要测的那个“拉距”是多少,并且在测量时动作一定要稳、要慢。

如果卖家给的磅数不太准,你可以根据自己测出来的实际磅数和拉距,再结合弓的设计特点,就能大概判断出这把弓的真实情况了。比如,如果卖家说28英寸是40磅,你测出来28英寸是35磅,那就可以心里有个数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找个磅力记拉一下就是了……一般箭馆都会有,直接带弓过去试一下就好——当然前提是你的拉距足够(

不过甚至不少大牌子都会有1-2磅的上下浮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家里这把老弓,用了好一阵子了,感觉卖家说的大概两三十磅,但自己拉开试试,总觉得比想象中要吃力一些。可能是卖家报的磅数不太准,也可能是自己感觉有偏差。为了心里有个谱,也想知道这弓到底是个啥水平,琢磨着是不是得自己测测磅数。这事儿也不能瞎搞,得找对方法,弄得明明白白。说到测磅数,其实也不是什么高科技,主.............
  • 回答
    好的,没问题。如果你对传统弓箭完全是个零基础的入门者,想要踏入这个古老而迷人的射箭世界,我来给你捋一捋,从零开始,怎么一步一步来。首先,心态上要准备好。 传统弓射箭,不像很多现代运动那样,一上来就能追求精准或者强力。它更像是一种对身体的感知、对呼吸的控制、对动作的细致打磨。你需要有耐心,有毅力,并且.............
  • 回答
    穿越数字洪流,传统旅行社的涅槃之路互联网的浪潮席卷而来,我们早已习惯了指尖轻触屏幕,世界便呈现在眼前。曾经辉煌的传统旅行社,面对这股无法阻挡的力量,如同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转型,已不再是选择,而是生存之道。但转型并非易事,它需要的是一次深刻的自我革新,一场向数字时代的勇敢迁跃。一、 从“信息搬运工”.............
  • 回答
    中国妇女的裹脚习俗,一项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传统,其消亡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社会变革、思想启蒙和妇女解放运动的浪潮,一步步被历史的车轮碾碎。要说裹脚的消失,我们得先理解一下它为何会出现,又为何能如此顽固地存在。最早的裹脚大约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到了宋代,这种习俗已经相当普遍,而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顶.............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好的问题,触及到了传统文学的精髓,也是许多写作者面临的挑战。没有“爽点”,不代表没有吸引力,恰恰相反,它考验的是作者对人性、生活、以及文字本身更深层次的把握。那么,如何在缺乏传统意义上“爽点”的情况下,让一部作品脱颖而出,真正地“出彩”呢?首先,我们要理解所谓的“爽点”,通常是指那种能够立.............
  • 回答
    俄国的历代沙皇,如果硬要用中国传统的庙号来对应,那确实是一件颇费思量的事情。毕竟,这两者在起源、意义、以及上庙号的逻辑上都有着根本性的差异。不过,既然是“按中国传统庙号怎么上”,我们就姑且把这件事当成一个有趣的“思想实验”,来探讨一下如何将俄国沙皇的生平事迹,塞进中国庙号的框架里。要给沙皇上庙号,首.............
  • 回答
    中世纪欧洲战俘的命运,尤其是贵族骑士,并非一成不变。将俘虏“不杀而留待赎金”的做法,说成是一种固定的“传统”,其实过于简化了事情的复杂性。它更多是随着社会结构、经济发展、军事技术以及宗教观念的演变,逐渐形成的一种相对普遍的“惯例”和“操作模式”,而非一开始就确立的铁律。要理解这个“惯例”的出现和演变.............
  • 回答
    关于日剧和日本漫画中“在警察局接受审讯就能吃猪排饭”的这种说法,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但同时又带有一定误解的“都市传说”般的文化现象。它并非一个真实存在的、明文规定的“传统”,而更多的是一种基于特定时代背景、特定社会心理和媒体演绎的混合产物。要理解它的来源,我们需要把时间拨回到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发展.............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传统弓箭的射准派与礼射派,这两种流派在中国传统弓箭文化中都有着深厚的根基和独特的价值。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它们的区别、渊源以及在当今的意义,并力求以一种更自然、更富有思考的方式来呈现。要理解射准派和礼射派,我们得先回到一个更广阔的视野——那就是中国古代社会对“射”的理解。古代的“射”不.............
  • 回答
    .......
  • 回答
    咱们聊聊篮球场上那两位最能扛旗的战士——小前锋和大前锋,他们俩可不是只会杵在那儿等着传球的。能把他们俩的区别说清楚,基本上就能明白大部分球队的战术思路了。小前锋(Small Forward):球场上的多面手,进攻的箭头你可以把小前锋想象成球队的“全能王”。他得上能投,下能突,还得有点组织能力。他们的.............
  • 回答
    凤头铬,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子江湖气和历史的沧桑感。说实话,如果不是专门研究兵器的人,可能压根没听说过这玩意儿。但凡是接触过一些武侠小说、影视剧,或者稍微对冷兵器有点兴趣的,或许会有点印象。它属于那种不像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那样名震四海,但又别具一格,能让人品出几分门道来的兵器。咱们就得先说说这“.............
  • 回答
    .......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让人揪心的问题。我一直觉得,咱们中国传统文化,就像一棵根深蒂固的老树,枝繁叶茂,养育了我们几千年。可现在,看着这棵老树好像有点“掉叶子”的意思,心里总不是滋味。说实话,具体流失在哪些方面,感觉挺多挺杂的。最直观的,可能就是一些传统技艺的失传。你想啊,以前多少老手艺人,靠着一双巧手,能把石.............
  • 回答
    国标笔顺与传统笔顺的“恩怨情仇”:一场汉字书写规范化的演变我们每天都在写字,但有没有想过,我们从小被教导的写字顺序,跟古人可能不太一样?这背后,其实是一场关于汉字书写规范化的“演变”,催生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国标笔顺”和相对更“传统”的笔顺。要说清楚它们为何不同,得从几个关键点入手,并且深入剖析一下背.............
  • 回答
    圣诞节,这个充满温情与欢乐的节日,承载着古老而又弥新的传统。究竟怎样过才算“最传统”,这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因为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传统”的定义或许会略有差异。但总体而言,最传统的圣诞节体验,往往离不开以下几个核心元素:最传统的圣诞节,或许是这样的: 浓郁的宗教氛围: 追溯到圣.............
  • 回答
    .......
  • 回答
    要是在中医药大学或者综合性大学的中医学院学习骨伤科学,和选择一个普通的“复读班”来重新高考,那这俩压根就不是一个赛道的选择,完全没法“怎么选”。你这个问题,我猜想更像是:1. 你本来对中医骨伤科学有兴趣,想走这条路,但你现在的文化课成绩可能不太理想,或者想提升一下,所以考虑“复读”? (这里假设你.............
  • 回答
    嘿!想聊聊智能制造工程的前景是吧?我跟你说,这绝对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如果你纠结于传统机械和智能制造之间,这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先说说传统机械课程吧。你可能会想,机械工程嘛,不就是设计、制造、维护各种机器设备?没错,这是它的核心。学机械,你得懂材料力学,知道什么金属在什么条件.............
  • 回答
    在作协这个传统文学的集大成者里,传统作家和网络作家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一幅既有碰撞又有融合的动态画卷,绝非铁板一块,更不是冷冰冰的“机器生成”的简单定论。首先,咱们得明白,作协本身,尤其是在早期,是围绕着纸媒、印刷品和相对固定的文学出版体系建立起来的。因此,里面坐镇的大多是经过传统文学训练、有学院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