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合弓纲和蜥形纲谁才能走到最后?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就像是一场跨越数亿年的史诗对决,我们将深入探讨合弓纲和蜥形纲这两大演化巨头,看看在漫长的地球生命史中,它们各自经历了怎样的跌宕起伏,又为何一方最终能占据主导地位,而另一方则走向了不同的命运。

要理解这个“谁能走到最后”的问题,我们首先得明白它们各自的出身和特点。

合弓纲(Synapsida):哺乳动物的祖先,曾经的地球霸主

合弓纲的崛起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故事。大约在石炭纪晚期(约3.1亿年前),当爬行动物还在蹒跚学步的时候,一个名为“渐颈龙”(Pelycosauria)的类群,作为合弓纲的早期代表,就已经显露出与众不同的特质。它们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颅骨两侧各有一个颞孔(下颌上方的一个开口),这被认为是支持更强壮下颌肌肉、从而实现更有效率捕食的关键。

在那个时代,合弓纲出现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巨兽,比如以其背上巨大帆状结构而闻名的“基龙”(Dimetrodon)。这个帆状结构被认为可能用于调节体温,这暗示着合弓纲可能比当时的爬行动物拥有更先进的体温调节能力,或者至少在探索这条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在石炭纪末期和二叠纪早期,合弓纲迎来了它们的黄金时代。它们出现了兽齿类(Therapsida),这是一个更加多样化和高度演化的群体。兽齿类展现出了越来越多类似哺乳动物的特征:牙齿分化更明显(例如犬齿、门齿、臼齿的分化),这表明它们可能更擅长处理不同种类的食物;身体姿态可能更挺拔,减少了爬行动物那种“趴伏”在地上的样子;一些证据表明它们可能拥有毛发,能够更好地保温,甚至可能已经出现了某种形式的恒温性。它们中的佼佼者,比如犬颌兽(Cynognathus),体型庞大,行动敏捷,成为了那个时代的顶级掠食者。

可以说,在二叠纪中期,合弓纲在陆地上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它们的种类繁多,生态位广泛,从小型食虫动物到巨大的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无所不包。

蜥形纲(Sauropsida):爬行动物的王国,演化的韧性者

蜥形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爬行动物及其后代,则是在石炭纪晚期才开始崭露头角。它们同样在颅骨结构上有所特色,通常只有颞孔,或者完全没有颞孔(无孔类,如龟类)。但它们的演化路径似乎更加多样和缓慢。

在二叠纪,蜥形纲虽然存在,但数量和多样性都远不如合弓纲。然而,它们展现出了一种惊人的韧性。在二叠纪末期,地球历史上最严重的灭绝事件——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也被称为“大灭绝”),几乎将所有合弓纲的巨型兽齿类一网打尽。这次灭绝的成因非常复杂,可能包括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气候剧变、海洋缺氧等等。

就在合弓纲遭受重创之际,蜥形纲却挺过了这场浩劫。虽然蜥形纲也有不少成员在此次灭绝中消失,但存活下来的类群却抓住了机会,迅速填补了合弓纲留下的生态位。

从三叠纪开始,蜥形纲真正开始了它们的辉煌。它们演化出了我们熟知的各类爬行动物:

龟类(Testudines):以其坚硬的龟壳闻名,是另一条独立的演化路线。
双孔亚纲(Diapsida):这是蜥形纲中最为成功和多样化的一个分支,它们的颅骨两侧有两个颞孔。
鳄类(Crocodylomorpha):包括了现代的鳄鱼及其祖先,在古生代和中生代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喙龙类(Archosauria):这是一个更加庞大的群体,包含了我们最熟悉的恐龙(Dinosauria)、翼龙(Pterosauria)以及后来的鸟类(Aves)。

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恐龙成为了地球上的绝对主宰。它们体型巨大,形态各异,适应了各种环境,从翱翔天空的翼龙到奔跑在陆地的迅猛龙,再到庞大的蜥脚类恐龙,蜥形纲在这个时期达到了演化的顶峰。

而我们今天所说的“蜥形纲”实际上是以恐龙和鸟类为代表的。鸟类是恐龙的一个分支,它们在中生代后期就已出现,并在非鸟恐龙灭绝后,成功地适应了新的环境,成为了现代地球上最成功的脊椎动物类群之一。

谁能走到最后?原因分析

那么,为什么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蜥形纲最终“走到最后”,并且繁衍至今,成为地球上极为重要的一类动物,而合弓纲却在恐龙时代之后逐渐走向了不同的道路呢?

1. 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的转折点:这是最关键的因素。这次灭绝事件对合弓纲的打击是毁灭性的。许多高度特化的兽齿类未能幸免,为蜥形纲的崛起提供了绝佳的机会。而合弓纲的幸存者,虽然有一些演化出了更接近哺乳动物的特征(比如三瘤齿兽类(Triconodonts)和真兽类(Eutheria)的早期祖先),但它们在体型、力量和生态位上,在那个时代的爬行动物面前,往往处于劣势。

2. 演化策略的差异:
合弓纲(哺乳动物祖先)的策略:似乎更倾向于发展“内部效率”。它们朝着恒温性、更精细的消化系统、更复杂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以及更有效率的生殖方式(哺乳)发展。这些特征在面对变化的环境时,提供了更强的个体适应能力和更持续的活动能力。
蜥形纲(特别是恐龙)的策略:则更加侧重于“外部优势”和“多样性爆炸”。它们通过体型、速度、特殊适应(如飞行、装甲等)以及快速的繁殖来占据生态位。恐龙在多样性和生态位占据上表现出了惊人的成功。

3. 生态位的竞争:在恐龙统治的时代,蜥形纲(尤其是恐龙)在陆地上占据了绝大多数大型和中型生态位。合弓纲的幸存者,例如原始的哺乳动物,很可能被限制在小型、夜行性或穴居等边缘生态位,以避免与体型庞大、力量强大的恐龙直接竞争。这种“躲避”策略虽然能够保证物种的生存,但也限制了它们在大尺度上的发展。

4. 灭绝事件后的恢复能力:在非鸟恐龙灭绝(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之后,地球的气候和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蜥形纲中的鸟类(恐龙的直系后代)和另一分支的爬行动物(如鳄类、蜥蜴、蛇类)展现出了强大的恢复能力和适应性,它们填补了恐龙留下的空白。

而合弓纲的真正“赢家”——哺乳动物,在非鸟恐龙灭绝后,终于摆脱了来自巨型爬行动物的压制。它们拥有恒温性、高代谢率、以及更好的神经系统,这使得它们能够快速适应变化的环境,并在食物来源多样化后迅速繁衍,最终演化出地球上今天如此多样和成功的哺乳动物家族。

所以,“走到最后”的含义是什么?

如果我们把“走到最后”理解为“成为地球上今天最繁盛、多样化的动物类群”,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蜥形纲的后裔——鸟类,以及另一支蜥形纲——现代爬行动物(如蛇、蜥蜴等),以及从合弓纲演化而来的哺乳动物,都算是在某种意义上“走到最后”了。

但是,如果我们要比较“合弓纲”这个宏观的演化枝和“蜥形纲”这个宏观的演化枝本身在历史上的主导地位和最终的“遗产”,那么可以说:

合弓纲在二叠纪达到了一个高峰,虽然它的“本体”几乎消失在二叠纪末期的大灭绝中,但它成功孕育出了我们今天所知的哺乳动物。
蜥形纲则在三叠纪之后,尤其是在恐龙时代,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并在恐龙灭绝后,以鸟类和其它爬行类(以及哺乳动物)的形式,继续在地表上繁衍生息。

所以,如果非要选一个“更成功”的父辈群体,这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成功”。

从繁衍至今并成为现代地球主导类群之一的角度看,蜥形纲的后裔(鸟类和现代爬行动物)以及合弓纲的后裔(哺乳动物),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如果我们只看这两个原始的演化大类在演化历史上的辉煌,那么蜥形纲在中生代展现出的统治力,以及其后裔的持续多样性,或许更能体现其“走到最后”的特质。

然而,现代生物学更倾向于看待整个演化谱系。哺乳动物是合弓纲的延续,而鸟类是蜥形纲(更精确地说是恐龙)的延续。两者都成功地演化出了适应性极强的后代,继续在地球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所以,与其说“谁能走到最后”,不如说两者都以不同的方式,通过它们的后裔,成功地塑造了我们今天所见的地球生命版图。 合弓纲以一种相对“静默”的方式,通过孕育出哺乳动物这个极其成功的类群,最终在地球的各个角落留下了它们的印记。而蜥形纲则以其张扬的统治力和惊人的多样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主宰了地球,并且至今仍然是地球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终,这场跨越亿年的对决,并没有一个简单的胜负。它们是两条伟大演化之路,各自经历了辉煌与挑战,最终都孕育出了影响深远的后代,共同谱写着地球生命的壮丽史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下一次大灭绝大概率是人类活动引发的大灭绝。

所以,能不能活下来,关键在于适应不适应城市生活。

有的答主在说能不能大型化,能不能成为顶级掠食者,其实,看看统计数据就知道,大型动物的生物量小的可以忽略不计。对于鸟类和哺乳类来说,野生种群的生物量和家禽家畜的生物量相比更是不值一提。因此,把新龙兽争霸的主战场放到野外,这个思路从根本上就错了。

新龙兽争霸的主战场在人类聚落。鉴于家禽比家畜体型小,在生物量一致的情况下个体数目更多,所以鸡和猪牛羊相比肯定是具有巨大优势的。如果有一天让人类放弃所有肉,只保留一种,我会选择羊肉,但是全世界大部分人民应该会出于能够喂饱更多人的实用主义原则选择鸡肉。

鸡肉还有其他优势:牛肉和猪肉有宗教意义,十几亿人不吃。其中牛放屁对环境不好,猪喜欢拱来拱去,对植被对根部不好。羊肉的味道很依赖放牧环境,环境不好有膻味。而鸡肉是全世界各个民族各个宗教都接受的,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品控最好的肉。此外,鸡除了肉用,还能下蛋。因此,全世界人民来投票。大部分人应该会选鸡肉。

畜栏里的竞争,蜥型纲有优势。

城市是第二大战场。

合弓纲适合城市生活的物种很多。比如流浪猫,流浪狗,刺猬,小鼠,大鼠,小浣熊等。

蜥型纲也不遑多让。比如麻雀,大山雀,红隼,泽巨蜥,壁虎等。

我认为城市竞争里蜥型纲和合弓纲应该是平分秋色,相对来说合弓纲营养级更高一些,有流浪猫作为主大将捕杀蜥型纲。但是,东南亚地区有泽巨蜥捕杀流浪猫。营养级更高应该苟力下降。所以,主战争不是发生在泽巨蜥和流浪猫之间,而是发生在啮齿目和雀形目之间。

啮齿目和雀形目都高度适应城市生活,都数量众多。但是,雀形目的弱点在于需要下蛋,相对来说食性也不如啮齿目广谱,尤其是在吃人类的油乎乎的剩饭和包装纸这方面,啮齿目已经远远走在了前面。

所以,城市战场应该是合弓纲以微弱优势领先。


综合一下畜栏战场和城市战场,应该总的来说是不相上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