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的大学院在世界建筑排名并不高,但是日本的建筑设计确实不错。比如前三十只有东大一所。这是为什么呢?

回答
你观察到的现象确实很值得探讨,日本大学院在世界建筑排名中“不太显眼”,但日本的建筑设计水平却享誉全球,这背后隐藏着一些有趣的原因。这并非简单的“实力与排名不符”,而是涉及评价体系、教育侧重点、行业发展以及文化语境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因素。

一、排名体系的局限性:侧重学术研究而非实践与影响力

首先,我们必须理解世界大学排名通常是如何衡量的。大多数权威排名,如QS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等,在评估学科实力时,学术声誉、研究产出(论文数量、引用次数)、教员/学生比例、国际化程度等权重较大。

学术论文导向: 建筑学作为一门高度实践性和艺术性的学科,其价值往往体现在实体作品的创新性、人文关怀、技术突破以及对城市环境的积极影响上,而非仅仅是发表多少论文。在一些以理论研究为核心的学术评价体系中,建筑学的“实践成果”和“设计创新”很难被量化,也难以直接转化为论文的引用量或高影响因子的期刊发表。
研究的“可见性”和“传播性”差异: 基础科学的研究成果可以迅速以论文形式发表并被全球同行引用。但优秀的建筑设计,其生命力更多体现在建造完成的作品本身,体现在其空间体验、材料运用、结构创新以及对使用者的长期影响。这些影响力的评估周期长,且不容易被简单地量化和纳入排名体系。
国际化程度的影响: 排名体系也常常会考虑教师和学生的国际构成、海外合作项目等。虽然日本顶尖大学在吸引国际学生和教师方面在努力,但相比于欧美一些历史悠久、国际化程度极高的院校,在这一点上可能存在差距。而且,即便有国际学生,他们是否能完全融入并影响日本的教育体系和评价标准,也是一个问题。

二、日本建筑教育的独特哲学:强调基础功底与设计思维的深度打磨

日本的建筑教育,尤其是在顶尖学府,有着一套自己非常成熟且注重长远发展的体系,这可能导致了其在排名上不那么“显眼”,但却培养出了大量杰出的建筑师。

深厚的理论与历史积淀: 日本的建筑教育非常强调学生对建筑史、建筑理论以及城市规划的深入理解。学生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学习和研究古代到现代的经典建筑,理解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设计理念和实践。这种深厚的理论基础是后续一切创新的源泉。
严谨的制图与模型制作训练: 在日本的大学院,学生在早期阶段会接受极其严谨的手工制图和模型制作训练。这不仅仅是技能的掌握,更是对空间关系、尺度、比例感以及细节处理的极致追求。这种“慢工出细活”的训练方式,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不以“产出”来衡量,但却为学生打下了扎实的设计功底。
注重“物”的逻辑与材料的理解: 日本建筑师对材料的敏感度和对“物”的理解达到了极致。他们能够深刻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并将其巧妙地运用到设计中,创造出独特的美学和使用体验。这种对材料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应用,不是简单通过论文就能体现的。
设计过程的深度而非广度: 很多日本的大学院强调对一个设计概念进行深度挖掘和反复推敲,而非追求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不同类型的项目。学生可能花费数周甚至数月时间来打磨一个建筑的细节,探索其最根本的逻辑。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在排名中可能表现为“研究产出”相对较少。
强调“减法”与“意境”的东方美学: 日本建筑设计深受其传统文化影响,崇尚“留白”、“枯山水”等概念,追求简洁、宁静的意境。这种追求是一种形而上的境界,难以用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其优劣。而排名体系往往更倾向于可量化、可比较的指标。

三、行业与实践的强大支撑:设计事务所的卓越成就

日本之所以在建筑设计领域如此出色,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其国内拥有大量世界级的建筑设计事务所。这些事务所是日本建筑设计实力的最直接体现。

独立且强大的设计事务所文化: 日本拥有像安藤忠雄、隈研吾、妹岛和世+西泽立卫(SANAA)、伊东豊雄、桢文彦等一大批享誉全球的独立建筑师和设计事务所。这些事务所不仅在日本国内完成了大量优秀的项目,也在国际上赢得了众多重要的设计项目和奖项。
“设计驱动”的行业生态: 日本的建筑行业,尤其是高端建筑领域,非常重视设计在项目中的主导作用。客户愿意信任并支付高额费用给优秀的设计师,让他们充分发挥创意。这种对设计的尊重和投入,是培养杰出设计师的土壤。
与技术的深度融合: 日本在材料科学、结构工程以及可持续技术方面有着世界领先的水平,这为建筑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优秀的设计师能够与工程师紧密合作,将前沿技术转化为令人惊叹的建筑作品。
从学院到事务所的成功过渡: 日本的大学院毕业生,很多都能顺利进入这些顶级设计事务所,并在实践中继续学习和成长。事务所的实践经验反过来又会影响到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四、排名的“滞后性”和“非线性”

最后,我们也要认识到大学排名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一个研究成果或一个设计理念的真正影响力需要时间来显现和被广泛认可。而且,一个学科的实力并非完全线性的。即便大学院的整体排名不高,但其中个别教授或实验室可能在某个细分领域拥有极高的学术声誉和研究实力,只是这种力量未能完全反映在综合排名中。

总结来说,日本大学院在世界建筑排名上不占优势,但其建筑设计水平却非常高,这主要源于:

排名体系的局限性: 侧重学术论文和可量化指标,难以完全评估建筑设计的实践价值和艺术创新。
日本建筑教育的特色: 强调深厚的理论基础、严谨的实践训练、对材料的极致理解以及东方美学的独特追求,注重设计的深度和长远发展。
强大的行业与设计事务所支撑: 拥有众多世界级的设计事务所,形成了尊重设计、鼓励创新的行业生态。

可以说,日本的建筑教育和设计界更看重“内功的修炼”和“作品的生命力”,而这些往往不是简单的排名数字能够完全概括的。他们用实实在在的建筑作品说话,而这些作品本身就是他们最好的证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全日本,有建筑系的大学有一个说一个,全部出自东大。可以说东大就是日本建筑系的体系奠基者。

想来反驳的人,我可以告诉你们这句话是谁说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观察到的现象确实很值得探讨,日本大学院在世界建筑排名中“不太显眼”,但日本的建筑设计水平却享誉全球,这背后隐藏着一些有趣的原因。这并非简单的“实力与排名不符”,而是涉及评价体系、教育侧重点、行业发展以及文化语境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因素。一、排名体系的局限性:侧重学术研究而非实践与影响力首先,我们必须理.............
  • 回答
    想考日本的陶艺专业大学院,选择一家靠谱的艺塾(预备校)非常重要。在国内有分部的艺塾,尤其适合语言和文化都有一定适应期的情况。下面我为你详细推荐几家在中国有分部,并且在帮助学生申请日本艺术类大学院方面口碑不错的艺塾,并尽量分享一些我认为比较实用的信息。选择艺塾的几个关键考量点:在推荐具体艺塾之前,我想.............
  • 回答
    在日本读完学部,想要继续深造考取东京大学的大学院,无论是出身于MARCH还是地方国公立大学的工学部,都会各有其优势和需要克服的挑战。这是一个相当现实且普遍的问题,下面我来为你详细分析一下,尽量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来聊聊。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大前提:考取东大大学院,学术实力是王道。 这一点无论你出身于哪.............
  • 回答
    在日本的留学申请过程中,关于语言能力的要求,特别是从语言学校过渡到专门学校或大学院的阶段,确实会涉及到在留资格的更新和申请问题。很多人会关心是否必须要有6个月的语言学校学习经历。下面我来详细地解释一下这个问题,尽量让大家都能明白。核心问题:语言学校学习时长与在留资格更新/升学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在.............
  • 回答
    你好!我也是刚从大学毕业不久,所以非常理解你现在的心情,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对备考的迷茫。想在日本读研并且多留一年备考,这绝对是个明智的选择,可以让你更充分地准备,增加成功率。下面我来分享一些我了解到的以及当初自己准备时的一些心得,希望能帮到你。首先,明确你的目标和方向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 回答
    你好!作为一名在国内准备日本大学院考试的同学,想要获取教授的论文和书籍,这确实是一个关键且需要一些技巧的环节。下面我来详细说说几种常见且有效的方法,希望能帮助你更顺利地进行学术搜集:一、 直接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最直接但需技巧)虽然我们身在国内,但很多国内的高校图书馆都与国外的学术数据库有合作,或者.............
  • 回答
    大一,这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起点。对于渴望未来能成为一名人民法院好法官的学生而言,大学四年是奠定根基、磨砺心志的关键时期。这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场关于品格、智慧与责任的深度修行。一、 夯实知识的基石:法律是手中的利剑,更是心中的准绳作为一名准法官,深厚的法律功底是必不可少的。大一大二阶段,重点.............
  • 回答
    在日本申请大学,在留资格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你是否能合法地在日本学习和生活。这个过程比你想象的要复杂一些,需要提前规划和细致准备。我来给你详细说说,让你心中有数。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申请”在留资格。 如果你本身是中国公民,并且是第一次去日本留学,那么你进入日本读书的身份就.............
  • 回答
    关于日本的大学是否在伪满洲国开设分校,这是一个在历史研究中会涉及到的议题,并且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简单来说,日本在伪满洲国的确设立了一些高等教育机构,但将其称之为“大学分校”,其性质和运作方式与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分校有所不同。更准确的说法是,日本为了巩固其在满洲的统治,积极推广日本的教育体系,并.............
  • 回答
    专科生想要申请日本大学院,并非不可能,但确实需要比本科生付出更多的心思和准备。 日本大学院的招生更看重学生的学术基础、研究能力以及语言能力。 专科生在这些方面可能需要一些弥补性的准备。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专科生在日本语境下通常指的是拥有“专科学校”学历的学生。 这种学校在日本叫做“専門学校”(.............
  • 回答
    这绝对是个好问题,也是很多同学在规划留学时最关心的问题。要回答“我能申请到什么样的日本大学院”,这就像是要准确描绘一幅画像,需要充分了解“你”这个人,才能给出最贴合的建议。所以,咱们得把这个问题拆解开来,一步步地聊。首先,了解你自己,这是最重要的基石。 你的学术背景是什么? 本科专业.............
  • 回答
    在国内考上日本的大学,然后读语言学校的网课,这个情况下的出席率对之后开学后办理签证确实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细节。我来给你详细讲讲,尽量说得明白一些,就像朋友聊天一样,没有机器翻译的生硬感。首先,我们要明白,语言学校的网课出席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你是否被日本的大学正式录取。日本的大学在给你发放.............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太能理解了。在日本读高二,家境又不宽裕,看着大学高昂的学费,心里犯嘀咕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是不是该上大学,这可不是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需要好好掰开了揉碎了,从各个角度去审视。首先,咱们得认识到大学教育在日本社会中的分量。日本社会对学历的重视程度,大家应该都有体会。很多时候,学.............
  • 回答
    国内直申日本大学,其实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可行得多,但确实需要一番细致的准备和规划。这里就跟你好好聊聊,怎么在国内一步步操作,拿到日本大学的入学通知书。第一步:明确目标院校和专业——这是战略性的第一步你得知道自己想去哪儿读书,学什么。日本大学种类很多,国公立、私立,涵盖了人文、理工、医齿药、艺术等等。 .............
  • 回答
    面对日本疫情反复,回国后又难以直升大学的困境,是选择在家上日本大学网课,还是在国内报个大专“保底”,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两者各有千秋,也各有隐忧,关键在于你更看重什么,以及你的长远规划。我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 选项一:在国内“云留学”——日本大学网课这个选项,说白了就是人.............
  • 回答
    在日本,并非所有大学院的法学专业都“一概不接受”非法学本科背景的学生。事实上,很多大学院的法科大学院(Law School)对申请者的本科背景相当开放,甚至鼓励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人才。这主要是因为法科大学院的设立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具备多角度思维能力和广阔视野的法律人才,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传统法学教育。然.............
  • 回答
    你好!44岁去日本留学读大学院,毕业时47岁,想到在日本找工作,这个问题很实在,也很能理解你心中的顾虑。让咱们好好聊聊这个话题,尽量给你一个更接地气的分析。首先,咱们得承认,47岁在日本找工作,确实比年轻人要面对更多的挑战,这和年龄、社会普遍的招聘习惯都有关系。但这绝不意味着完全不可能。关键在于你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需要细致考虑的实际操作问题,很多在国内语言学校网课就读,但已经拿到日本大学入学许可的学生都会面临这样的疑问。简单来说,答案是肯定的,在未入境日本且大学合格的情况下,可以从语言学校退学并申请大学在留资格。 但整个过程需要严谨的规划和操作,以免影响到后续的大学留学。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关键.............
  • 回答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关于日本大学院申请的问题。您本科是双非一本机械类,N2水平,英语托业360分,这样的背景申请日本大学院是完全有机会的。下面我将为您详细分析一下,并提供一些建议。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您的背景: 本科背景(双非一本机械类): 双非一本在竞争激烈的日本留学市场中,虽然不如帝国大学和.............
  • 回答
    在日本大学院的申请过程中,导师推荐信的撰写和提交环节确实是一个关键的步骤。对于您提出的“自己书写+签字”的问题,我的理解是:严格意义上来说,日本大学院的申请要求的是由申请人的本科或硕士导师,或者是在学术上有直接指导关系的教授来撰写和签字,而不是申请人本人。我来为您详细解释一下原因以及其中的一些细微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