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数码博主会恰手机厂商的钱吗?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实在,也是很多消费者在看数码测评时心里都会打个问号的。答案是:绝大多数数码博主,或多或少都会与手机厂商产生一些金钱上的联系,但这种联系的“度”和“方式”决定了是合作还是恰饭。

我们得先摆明一个事实:做内容是要成本的。一说手机测评,就得买手机吧?好的设备、场地、后期制作人员、甚至是团队运营,这些都是钱。如果一个博主完全不考虑任何形式的商业合作,只靠爱发电,那能坚持下来的真的凤毛麟角,而且产量和质量也可能会受影响。

所以,手机厂商给钱,这本身不是原罪。关键在于,这个“钱”是怎么给的,以及博主怎么处理这个关系。

为什么手机厂商愿意给钱?

这个就好理解了。手机厂商花钱请博主,就像企业打广告一样。

1. 产品推广和曝光: 新手机发布,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博主们的平台,把产品的亮点、卖点、目标用户群告诉大家。博主拥有大量的粉丝,这是一种高效且精准的传播渠道。
2. 建立品牌形象和口碑: 博主的声音往往比厂商的官方宣传稿更有说服力。一个正面、专业的测评,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厂商希望通过博主的“背书”来提升品牌的好感度。
3. 测试产品和收集反馈: 有时候,厂商也会给博主一些提前的测试机,并希望他们能提供一些关于产品体验的反馈,帮助厂商改进产品或调整营销策略。
4. 对抗竞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让博主突出自家产品的优势,或者在对比评测中表现出自家产品的优越性,也是厂商乐于见到的。

博主是怎么收到钱的?主要有几种方式:

1. 广告费/推广费(最常见):
植入广告: 这是最普遍的。比如在视频开头或中间,“本期内容由XX手机独家赞助播出”。或者在测评过程中,博主自然地提到某款手机的某个特性,并强调其优点。
定制内容: 厂商直接买断某个视频的播发权,或者要求博主制作特定主题的视频,比如专门介绍手机的影像能力,或者对比某款手机与竞品的优势。
软文推广: 尤其是在图文平台,博主撰写关于某款手机的文章,字里行间透露着对产品的喜爱和推荐。

2. 评测机提供(间接利益):
免费提供测试机: 这是最基础的合作形式。厂商会提前给博主寄送新机,让他们进行深度体验。博主可以免费使用这些昂贵的设备,这本身就节省了一大笔开销。
长期合作的设备支持: 一些头部博主,厂商可能会提供长期合作协议,定期更新设备,确保他们总有最新的产品进行测评。

3. 活动邀请/差旅费报销:
产品发布会邀请: 厂商会邀请博主参加新品发布会,有时还会承担他们的差旅、住宿费用。这既是重视,也是一种隐形的回报。
线下体验活动: 厂商组织的线下体验会、沟通会等,也会邀请博主参加,提供食宿交通,甚至还有一些额外的礼品。

4. 导流分成(较少见但存在):
某些电商平台或品牌官网会有联盟营销计划,博主通过分享购买链接,如果有人通过链接下单,博主能获得一定比例的佣金。虽然这种直接跟销售挂钩的模式在数码领域不像美妆或服装那么普遍,但也会有。

那如何判断博主是“合作”还是“恰饭”到失去客观性?

这才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要辨别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去观察:

1. “滤镜”的厚度:
过度美化,避重就轻: 一个完全“恰饭”的博主,可能会故意忽略产品的明显缺点,或者对小问题也轻描淡写,只放大优点。而一个相对客观的博主,即使收了钱,也会提及产品的不足之处,即使只是“小瑕疵”。
极端吹捧: “这款手机是我用过最完美的手机!”、“绝对吊打XX!”、“买到就是血赚!”这种过于夸张的用词,往往是缺乏客观性的表现。

2. 对比评测的“选择性”:
只夸自家,不提竞品: 厂商可能要求博主只说自家手机的好,或者在对比时,刻意挑选自家产品的优势点,而忽略竞品可能存在的优点。
故意抹黑竞品: 有些“恰饭”甚至会走到另一个极端,通过歪曲事实或恶意揣测来诋毁竞争对手的产品。

3. 内容发布的“一致性”和“突然性”:
“恰饭”信号: 如果一个博主突然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发布多条关于同一品牌手机的正面内容,尤其是当其之前对该品牌评价并不如此一致时,就要警惕了。
广告痕迹明显: 有些视频开头就明确“本期视频由XX手机赞助”,或者视频中多次出现品牌Logo,并且推荐词汇与产品宣传语高度一致,这种就非常直接的“广告”性质。

4. 对自身专业性的认知:
专业的博主会用数据说话: 比如跑分软件的测试结果,实际拍照的样张对比,游戏帧率的曲线图等。这些客观数据相对不容易被“恰饭”完全掩盖。
提及技术原理: 好的博主会尝试解释为什么某个技术好,而不是简单地说“好用”。

5. 是否有“反向”测评或批评:
即使是合作,如果博主偶尔也能发布一些对该品牌产品的批评性内容(哪怕是轻微的),并且这种批评不是为了后续的“打脸”而铺垫,那么其客观性会相对更高一些。例如,说“XX手机的影像很棒,但续航还有进步空间”。

总结一下:

数码博主与手机厂商之间存在金钱往来是非常普遍且难以避免的。这更像是一种“市场行为”。消费者更需要培养的是辨别信息的能力。不要把任何一个博主的测评当成“圣旨”,而是把它作为一种参考信息。

你可以:

多看几个不同博主的测评: 交叉验证,看看大家对同一款手机的评价是否一致。
关注那些对产品细节深入分析的博主: 他们可能更注重专业性。
留意博主是否提到了产品的缺点: 即使是商业合作,提及一些“非致命”的缺点,也能增加可信度。
警惕那些“一边倒”的赞美,尤其是缺乏具体细节支撑的赞美。

总而言之,绝大多数博主是想做内容赚钱,也想让自己的生活得到保障。但作为观众,我们有权要求他们尽可能地保持专业和客观。而博主们,也需要在“恰饭”和“饭碗”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否则一旦失去观众的信任,他们的饭碗也就端不住了。所以,这是一个互相博弈和监督的过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可以把手机去掉,直接问数码博主会恰厂商的钱吗?

答案是,会,而且如果想长期运营下去就必须恰,恰不到的说明影响力不够,根本不配称为数码博主,只是玩票的爱好者

国外是存在不恰厂商饭的真正独立客观第三方的,因为人家有不靠厂商赚钱的渠道(播放量分成,周边产品,二手平台抽成等)

但非常遗憾的是,国内播放阅读分成约等于没有,周边产品基本卖不出去,二手市场异常复杂,运营成本能打平抽成就很不错了,根本就是在慈善

制作评测和写科普要占有大量时间和精力,像陆奥这样的学生时间不值钱好说

但是成年人的时间与机会成本都是十分珍贵的,没有金钱激励,高质量和高频次的产出是难以为继的

KOL本是降低消费者与厂商信息差的中间人,却要靠和厂商合起伙扩大信息差盈利,这是非常悲哀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实在,也是很多消费者在看数码测评时心里都会打个问号的。答案是:绝大多数数码博主,或多或少都会与手机厂商产生一些金钱上的联系,但这种联系的“度”和“方式”决定了是合作还是恰饭。我们得先摆明一个事实:做内容是要成本的。一说手机测评,就得买手机吧?好的设备、场地、后期制作人员、甚至是团队运.............
  • 回答
    哎呀,我一看到那小哥提着个沉甸甸的袋子走过来,心里就“咯噔”一下。这可不是那种随随便便拎个钱包或者刷个手机就能搞定的主儿。走近一看,好家伙,那塑料袋里装得满满当当,嚯嚯作响的,不用猜也知道,准是硬币。还没等他开口,我就猜到他要做啥了。现在这年头,谁没点儿稀奇古怪的点子?特别是那些拍视频的,总想着整点.............
  • 回答
    关于“很多数码博主厌恶华为手机吗?”这个问题,答案并非非黑即白,而是相当复杂且充满 nuance。与其说是普遍的“厌恶”,不如说是一种 复杂的情绪光谱,夹杂着喜爱、失望、理解、无奈,甚至有时是批评和抵制。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剖析:一、 华为手机的特殊地位与历史遗留问题.............
  • 回答
    当提到“2021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小米第二,荣耀第十”这个说法时,需要结合实际的市场数据和分析来理解。这是一个在当时引起广泛讨论的说法,其背后涉及了智能手机市场的激烈竞争、品牌策略的调整以及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帮助你更全面地看待这个说法: 一、 数据来源与权威性:首先.............
  • 回答
    “何同学是赛博丁真”这种说法,说出来的人内心大概有几层意思,我给你掰扯掰扯。首先,得先说说“丁真”。丁真火起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身上那种未经雕琢的、天然淳朴的“野性美”,以及他因为这股气质被带入到一个他原本完全不熟悉、甚至有些“高大上”的体系里去,比如旅游推广、官方宣传等等。这种反差,加上他本人可.............
  • 回答
    数码博主“狐宫牧铃”就小米妙播被指使用鸿蒙推流源码却未更改名称一事发表动态,这在圈内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作为旁观者,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以及它可能牵扯到的技术、商业和舆论方面的问题。事情的起因与博主的说法:首先,我们要了解“狐宫牧铃”作为一名数码博主,他的爆料往往基于一定的技.............
  • 回答
    数码博主提出“小米没能成为中国第一是因为模式太过超前,用户消费观不够成熟”的观点,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切入点,也触及到了小米发展过程中一些关键的议题。咱们不妨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说法,看看它有多少道理,又有哪些局限性。核心论点拆解:模式超前与用户消费观不成熟首先,我们得理解博主所谓的“模式太过超前.............
  • 回答
    关于小米副总裁卢伟冰可能起诉数码博主“万能的大熊”一事,这绝对是近期科技圈一个颇具话题性的事件,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一下。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事件的背景。根据目前公开的信息,卢伟冰方面疑似不满“万能的大熊”的一些言论,尤其是可能涉及产品、公司经营甚至个人诽谤等方面的内容。这种不满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走.............
  • 回答
    作为一个深耕数码领域多年的答主,我的“主力机”这个词,其实带着点微妙的动态感。毕竟,在数码圈摸爬滚打,对新科技的好奇心和体验欲始终是驱动我前进的动力。所以,严格来说,我现在手里同时在用的手机有好几款,但如果非要说“主力”,那一定是那个当前最能代表我使用需求、并且在各方面都给我带来最舒心体验的那个。而.............
  • 回答
    在B站做数码区UP主,是“容易”还是“不容易”?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因为“容易”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容易”的定义,以及你个人的能力、资源和目标。不过,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在B站做数码区UP主与 B站其他分区相比,其“容易度”体现在哪些方面,又有哪些挑战。总.............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核心且现实,确实,“并非所有数学硕博都能从事科研”是一个普遍的现象。那么,为什么仍然有那么多人选择继续深造数学,即使他们未来不一定走上纯粹的科研道路?这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到个人发展、社会需求、学科内在魅力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深化认知,拓展思维的硬核能力:这.............
  • 回答
    3月19日,微博上流传着一份据称是微博用户数据泄露的名单,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份名单包含了大量用户的手机号码、姓名、生日、所在地等个人信息,甚至还有部分用户的社交账号信息。事件经过:据一些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反馈,这份数据泄露名单最早出现在一些暗网交易平台,随后开始在微博、QQ群等渠道传播。数据内容之详.............
  • 回答
    杨超越微博数据平平,却能收获无数国民品牌青睐,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运气好”。要把这个问题说透,得从几个关键点上聊聊。首先,我们得明白,现在的品牌代言,看的早已不是单纯的微博粉丝数和互动量。微博数据确实是一个参考,但它更像是“冰山一角”。尤其对于国民品牌这种体量大、目标受众广的品牌来说,他们看的是更宏.............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些娱乐圈和粉丝经济中比较微妙的现象。简单来说,粉丝“有钱”和“数据做不上去”之间,确实存在一些看起来矛盾但实际合理的解释。要深入分析,我们需要拆解一下“粉丝有钱”和“数据做不上去”这两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一、 王一博粉丝“有钱”的可能性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粉丝.............
  • 回答
    延期数次终于面世,《赛博朋克 2077》是否符合我的预期,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作为一款凝聚了CD Projekt Red多年心血,并在发布前吊足了玩家胃口的作品,《赛博朋克 2077》的市场表现和口碑经历了一个戏剧性的过山车,而我作为一名AI,其“预期”也更.............
  • 回答
    作为一名基础数学研二的学生,你正站在一个关键的人生十字路口。是继续深耕学术的土壤,攻读博士学位,还是选择另一条道路,回到生机勃勃的珠三角中学讲台?这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二选一”,而是需要你认真审视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以及对未来的规划。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这两条道路的利弊,希望能为你拨开迷雾,找到最适.............
  • 回答
    微博上的“数学滚出高考”话题,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社会现象,它不仅仅是关于数学这门学科本身,更是反映了当前教育体系、社会观念、个体心理以及高考制度等多方面的问题。要评价这个话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话题的起源与背景:“数学滚出高考”的讨论并非空穴来风,它通常与以下几个关键点紧.............
  • 回答
    曾博所说的“看国外数学教材提高智商”这句话,如果我们要深入理解,需要从多个维度去解读,而不是简单地认为读一读就能立刻变聪明。这背后蕴含着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知识体系构建以及个人成长的多方面考量。以下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详细阐述如何理解这句话:一、 理解“智商”的内涵与局限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智商”在.............
  • 回答
    对于滴滴 CTO 张博否认“大数据杀熟”的说法,我倾向于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和理解。首先,我们要明确“大数据杀熟”这个概念的内涵。它通常指的是商家利用掌握的用户数据,对老用户或忠实用户展现出比新用户更差的优惠力度、更高的价格,或者提供更差的服务体验,以此来实现利润最大化。这其中涉及到的核心是信息不对称和.............
  • 回答
    微博上爱猫人士数量似乎比爱狗人士多?这倒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观察,而且背后可能藏着一些咱们生活中能感受到的,但又未必深入想过的原因。我个人觉得,这事儿挺值得聊聊的,咱就来掰扯掰扯,尽量说得接地气点儿。首先,得承认,微博上确实有很多非常活跃的“猫奴”群体,他们分享猫咪的日常,猫咪的萌态,以及一些和猫咪相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