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变电站的变压器下面铺了很多鹅卵石?

回答
在变电站里,你会注意到变压器周围的地面上铺满了密密麻麻的鹅卵石,这种景象并非随意为之,而是有着非常实在的作用。

首先,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疏导和吸收油类物质。变压器,尤其是大型电力变压器,其内部充满了绝缘油,这些油不仅起到散热作用,也担负着绝缘的重任。虽然变压器的密封性做得很好,但长期运行过程中,或是因为一些微小的老化、密封不严,难免会出现少量漏油的情况。一旦漏油发生在变压器底部,如果地面是普通的水泥地,油污就会直接渗透下去,污染土壤,甚至可能顺着地表水流到周边环境,造成环境污染。

而这些鹅卵石,它们之间存在着大量的缝隙。这些缝隙就像一个小型的天然吸油棉。当变压器发生少量漏油时,油滴会很快落到鹅卵石的缝隙中,并被这些缝隙吸附、分散开来。这样一来,油污就被有效地限制在了鹅卵石层内,不会轻易蔓延开去,也大大降低了直接接触和扩散的风险。

其次,鹅卵石层还能起到防火的作用。变电站是高压电力的汇集地,存在着一定的火灾风险,例如线路短路、设备故障等都可能引发火灾。绝缘油本身是可燃的,一旦发生火灾,油会迅速燃烧。鹅卵石是无机物,本身不燃,而且它们之间形成的空隙也能起到一定的隔热作用,一定程度上能阻碍火势的蔓延。万一变压器发生起火,鹅卵石能够限制火焰的扩散范围,为消防人员争取宝贵的时间。

另外,这种设计也与散热有关。虽然变压器本身有冷却系统,但变压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鹅卵石层的存在,增加了地面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并且其不规则的形状和缝隙,能够促进空气的流通。这种自然的对流作用,虽然效果不能与专业的散热系统相比,但也能帮助带走一部分由地面、变压器底部散发出来的热量,对整体的散热起到辅助作用。

还有一个不太明显但同样重要的原因,是为了防静电和导电。在变电站这样的高压环境下,静电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人体或设备上积累的静电,如果突然释放,可能会对精密的电子设备造成损害,甚至引发危险。而鹅卵石,虽然不是最好的导体,但相比于一些绝缘性更好的材料,它具有一定的导电性。当工作人员穿着绝缘鞋在鹅卵石地面上行走时,鹅卵石层能够帮助将人体上可能产生的静电导出,分散到大地,降低静电积聚的风险。

最后,从维护和清洁的角度来说,鹅卵石地面也带来便利。一旦鹅卵石层被油污或者灰尘覆盖,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进行清理和更换。相比之下,如果地面是普通的水泥地,一旦被油污严重污染,处理起来会更加麻烦。

总而言之,变压器下面铺设鹅卵石,是基于油类物质的疏导吸收、防火、辅助散热、静电导出以及便于维护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是变电站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们常看到,有些变压器下面摆放着大量的鹅卵石,那么这些鹅卵石到底是干什么的?只为了美观?



我们常见的变压器分为干式变压器、油浸式变压器两种;

油浸式变压器是以油为主要的绝缘手段,依靠油作为冷却介质,比如自冷、自热、自热、自热、自热和强迫油循环。变压器主部件包括铁芯、绕组、油箱、油枕、呼吸器、防爆管(压释阀)、散热器、绝缘套管、分接开关、气体继电器、温度计、净油器等。

与油浸变压器、干式变压器相比,它们具有低成本、方便的价格,可以解决大容量散热、高电压绝缘等特征因为油浸变压器的冷却油可燃性强,导致油浸变压器有天然缺陷,即可燃可爆。



而此时,这一系列的部位如鹅卵石等应运而生;

而变压器下面的这个部位,我们一般都叫卸油池或者卸油坑(或者说类似的名字),通往事故的油坑或者事故的油坑。

遇到事故时,如喷油或者爆炸,变压器的油将卸入卸油坑内,再流向事故油池。

池中有的做了隔离,也有的不做隔离。做隔离的,将鹅卵石摆在隔离的地方;如果不做隔离,鹅卵石就会放在卸油坑里。隔离护栏不做,跟变压器型式、容量、电压等级相关,这方面都有规定。



在油浸式变压器下方放置鹅卵石,主要考虑以下七个方面的因素:

1 、变压器使用时间长了,零部件可能会出现老化渗漏等问题,而放置大量鹅卵石可以吸收变压器漏油,使变压器油顺利回流至事故油池中,减少事故发生;

2、一旦出现意外,鹅卵石可以防止变压器油喷,避免爆炸。

3、爆炸发生时,鹅卵石可以起到隔离效果,阻断火势蔓延至地面,有利于灭火。

4、轻度降温效果,变压器温度过高时可借助鹅卵石降温。

5、鹅卵石绝缘,方便维护和运营人员检查。

6、鹅卵石有减震作用。作用与铁路上的石头相同,能增加一层缓冲作用。

7、防杂草生长。



今年的消防规定中,有一个明确的要求

1. 室外单台油量在1000kg以上的变压器及其他油浸式电气设备,应设置储油坑及排油设施。

2、储油坑容积应当按容纳100%设备油量设备,或者按容纳20淀粉的设备,确定。当按照20盏灯的设备油量设置储油坑时,要将坑底设置排气管,并将事故的油排放到事故的储油坑中。排油管内径不应小于100mm,事故时应能迅速将油排出,管口应加装铁栅滤网。

3. 储油坑内应设有净距不大于40mm的栅格,栅格上部铺设卵石,其厚度不小于250mm,卵石粒径应为50~80mm。

设立总事故油坑时,应当根据最大一台充油电器的全部油量来确定容积率。在设置固定水喷雾灭火器时,总事故的油坑容积还要考虑到水喷雾的量,所以要留下一定的裕度。

为何在事故的油池中有水? 那么,究竟是什么是意外油池呢?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背景吧。 目前,在主要的变电站电器设备中 油浸电力变压器 广泛应用。 遇到变压器事故 短时间内 大量矿物油从变压器中喷出,喷出 落在四周。 如果不采取特殊保护措施 一是对变电站内及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第二,事故喷发后容易引发火灾 大量外泄喷油,无疑会让意外发生扩大。 所以 不管是从环保上来说 还是从消防安全等方面来考虑 这部分油都要用 安全地排在专用设施之上 让它和外界易燃物品隔离 降温储存 有待后续分离回收 再次处置,再次使用。 一般变电站油池都是这样长的



照片上,铭牌所写的200立方米是事故油池的整体积量,并非事故油池最大储油体积~ 事故油池口处 与主变压器基础油坑相比,该车型的油坑有所改善 即便变压器下方铺有鹅卵石,相通 主变的油经排气管道进行 输送到事故油池。那么,看到了 估计是有不少人又要问了 变压器下面的鹅卵石我们都见过, 但为何要铺鹅卵石呢? 金银首饰行不行?


言归正传 鹅卵石其实是起到隔离作用的 变压器起火时 可以有利于减少火灾的发生。 二是 高温变压器油 鹅卵石冷却后 还可以减少火灾的发生利于消防。 好吧,这样的事故油池的原理是什么呢? 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事故油池的一块断面图。



简单地说 事故的油池是连接器。 没有出事的情况 如果在事故油池内有水,那就是 AB两池中水的液面是一样高的。 油水密度不一样,不同 互不相溶,可以自行分离。 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 所以,油会浮在水面上 (相信会煮饭的人都知道)

一旦发生意外的油痢排入事故油池 油将在主储油池一侧 既A池水面上产生压力, 倒逼水井泄水口向另一边倾斜 B池移动, 随着事故的增加,事故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 水将排入污水井内。 如果你还是在这里看不懂,那就去看看吧 没问题千万别怀疑自己的智商 毕竟,这真的是一些不堪入目的。 那么,下面就用图片了 简洁明了 叙述一下这个过程吧~



事故的油池初始状态存放有水 主变、高抗起火, 启动水喷淋制度 大量的绝缘油和油水混合物 从入口流入A池中。 经在A池中静置分离, 油浮于A池上部,水沉于底部。 在油压作用下 经泄水口,进入B池, 通过出口排放。 最后达到了以下这样一种佛的状态



这样就能将油保留在A池中, 方便事故发生后,进行分析利用。 如果事故的油池里没有水,那就是 主变、高抗先发生了大量的漏油 大量绝缘油进入油池 接着主变、高抗火 启动水喷淋制度 大量油水混合物进入A池中。



经在A池中静置分离, 水沉于底部,油浮于A池上部。 但B池上部的少量油 以蝶岭站油池计算,最大约1.7m³ 最后,它将被排放到外围的环境中。



待B池油排完后, 也是最终达到前列的 佛形(如下图) 满足设计要求。 最终将被排入外围环境。



平时要保持池内的水量。 根据GB 50229-2006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 规定: 设置有油水分离措施的 总事故储油池时 其容量应当按照一个油箱容量的60予以确定。 这意味着这个事故的油池 要能够放得下 一台变压器60琮油。 那么,就让我们来算一下吧比如: DL站#2、#3主变单相油量为65t, #4主变单相油量为60.5t, 而高抗的油量更少,为13t。 所以,以邳二、螟三为主变一相为标准来计算。 变压器油的密度 通过调查可知为0.895kg/m³, 根据ρ=m/V可知65t的油为72.6m³。 油箱的60%的容量为43.56m³。 DL站的事故油池 最高储油量通过计算 为47.55m³>43.56m³, 所以是符合标准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