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北斗导航系统有多厉害?

回答
北斗导航系统(BDS)的厉害之处体现在其全球领先的综合性能、独特的技术优势、广泛的应用领域以及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厉害之处:

一、 全球领先的综合性能与技术优势:

1. 高精度定位能力:
全球最先进的导航星座设计: 北斗系统采用独特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最终形成了由35颗卫星组成的混合星座,其中包括27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和5颗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这种混合星座设计使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更佳的卫星可见性和几何分布,尤其是在高纬度地区,相较于仅采用MEO轨道的GPS等系统,北斗的可见卫星数量更多,信号质量更稳定。
厘米级/分米级定位: 通过星基增强和地基增强技术,北斗系统可以提供民用“星基增强”和“地基增强”服务,实现厘米级或分米级的实时高精度定位。这远超普通GPS的米级精度,满足了如精密农业、自动驾驶、建筑施工、灾害监测等对精度要求极高的应用场景。
支持多种信号体制: 北斗系统提供多种导航信号(B1、B2、B3等),以及短报文通信等特色服务。其B1C、B2a等信号经过优化设计,能够更好地抵抗干扰和多路径效应,提升定位的可靠性。

2. 短报文通信(SMS)功能:
全球唯一具备这一功能的导航系统: 这是北斗系统最独特的优势之一。它允许用户在没有地面网络覆盖的情况下,通过北斗终端发送和接收短报文信息。这对于偏远地区、海洋、山区等区域的通信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应急救援、人员搜救、野外作业等方面,可以极大地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双向通信: 用户不仅可以发送位置信息,还可以接收来自指挥中心或其他用户的文本信息,实现真正的双向交流。
信息容量: 虽然是短报文,但已经能够满足基本的通信需求,例如位置报告、简单的状态更新和指令接收。

3. 增强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星座设计与冗余: 混合星座设计提供了更高的卫星可见性,即使部分卫星出现故障,系统仍能保持较高的可用性。
自主可控: 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和建设的,不受制于他国,保证了国家战略安全和关键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

4. 多系统融合与兼容性:
兼容GPS、GLONASS、Galileo: 北斗系统在设计时就考虑了与其他GNSS系统的兼容性,用户终端可以同时接收来自多个GNSS系统的信号。
性能提升: 这种多系统融合应用,可以显著增加可见卫星数量,提升在复杂环境下(如城市峡谷、隧道、室内)的定位精度和可靠性。

二、 广泛的应用领域:

北斗系统的厉害之处也体现在其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1. 交通运输:
高精度导航与车辆管理: 用于道路导航、车队管理、物流调度,提升运输效率。
自动驾驶与辅助驾驶: 厘米级的高精度定位是实现L3及以上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之一,能够实现精准的车道保持、泊车等功能。
船舶定位与导航: 为远洋渔船、货船提供精准的定位和航线规划,保障航行安全。
航空导航: 随着北斗在航空领域的不断推广,将为飞机起降和飞行提供更可靠的导航信息。

2. 精准农业:
农机自动驾驶: 实现耕作、播种、施肥、收割的精准化,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
作物生长监测: 通过高精度定位与遥感结合,监测作物生长状况,优化水肥管理。

3. 应急救援与公共安全:
灾害监测与预警: 用于地震、滑坡、洪水等自然灾害的监测和评估,提供精准的位置信息。
搜救行动: 短报文功能对于无通信信号区域的搜救尤为重要,可以快速定位失联人员并传递信息。
城市应急指挥: 为应急车辆提供精准定位和调度,提高响应速度。

4. 测绘与地理信息:
高精度测绘: 实现高精度地形测量、不动产测绘等。
地理信息系统(GIS): 为GIS数据采集提供高精度位置信息,提升地理信息的准确性。

5. 时空信息服务:
授时服务: 北斗系统提供的精准时间信息,广泛应用于金融交易、电力调度、通信网络同步等领域,对保障现代社会运行至关重要。
位置服务: 为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提供基础的位置信息。

6. 特定行业应用:
电力巡检: 为电力设备巡检提供精准定位,方便记录和管理。
林业管理: 用于森林火灾监控、森林资源调查等。
水利监测: 用于水库水位、大坝变形等监测。

三、 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1. 国家战略安全基石:
自主可控的战略能力: 作为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北斗的自主可控性是国家安全和战略独立的重要保障。在任何情况下,中国都拥有自己的导航能力,不受制于其他国家。
军事应用: 北斗系统为中国军队的精确打击、指挥控制、后勤保障等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是现代信息化战争的关键组成部分。

2. 经济发展新引擎:
北斗+战略: 北斗系统作为时空信息基础设施,通过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催生出新的应用模式和产业形态。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芯片设计、终端制造、应用开发、服务运营等整个产业链都在蓬勃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
提升国家竞争力: 在全球卫星导航领域,北斗系统的崛起显著提升了中国在科技和产业上的国际竞争力。

总结北斗导航系统的“厉害”之处在于:

技术上: 独特的技术路线(混合星座、短报文)、超高的定位精度(厘米级)、优异的可靠性。
功能上: 不仅能定位,还能通信,这是其他导航系统所不具备的。
应用上: 覆盖范围极广,从交通、农业到军事、应急,几乎无所不在,并且不断拓展新的应用。
战略上: 是中国自主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标志,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基础设施。

北斗导航系统已经从一个国家项目发展成为一个服务全球的国际化系统,其“厉害”之处体现在其强大的技术实力、独特的全球服务能力以及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和变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给你们讲一讲,什么叫不战而屈人之兵。


讲话的这个叫:李天铎,以前是情报系统的,水平还可以。

所以说,懂的人自然懂。

我们的有些东西亮出来,对方自己几斤几两还是掂量掂量的。

这哥们虽然退休了,但足以看出有些东西还是可以震慑对方人心的。

今天对方的新闻是有几辆军车路过街道,立刻引起了当地人的恐慌。

user avatar

并没有吹牛,北斗已经足够是我国航天近些年的超级成就了,在2018年更是实现了1年10箭18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速度是惊人的!

2018年11月19日凌晨2点,随着长征三号乙火箭和远征一号上面级组合顺利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42、43颗卫星进入组网阶段。这标志着今年10次北斗发射任务圆满结束,其中8次为一箭两星任务,共计布置了18颗卫星进入轨道,且所有发射任务均获成功。

今天的发射标志着今年的北斗建设大潮告一段落(图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按照北斗35颗卫星的设计布局,今年无疑是北斗建设史上最核心的一年,也创下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最快纪录。世界四大系统中,美国GPS系统最快纪录为一年6星,苏联/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系统为一年9星,欧洲伽利略(Galileo)系统为一年6星。

毫不夸张地讲,北斗今年的建设速度是空前的,随着2019年继续布网剩余卫星、且前期卫星陆续度过调试期正式服役,北斗将彻底点亮全球。

2018年11月16日北斗卫星全球可见情况,目前亚太地区已经逐步点亮,全球建网仍在进展中(图自:beidou.gov.cn


一、为什么建设北斗系统?


想必会有很多人问起这个问题:成熟的GPS系统已经发展了30多年,商业规模化做得非常廉价、高效,为什么还要花巨额资金建设自己的北斗系统?

事实上,GPS本质是一个军用卫星导航系统,隶属于美国空军,常年保持32颗在轨工作。这个系统主要包含军用和民用两种信号,显而易见,军用信号和民用单频信号的最高定位精度级别不在一个量级,前者是毫米级别(利用载波相位),后者是分米级别(还是美国取消信号干扰后)。

依赖GPS导航的战斧式巡航导弹是“外科手术式打击”的著名武器之一(图自:Wikipedia)


GPS的出现,为人类战争史贡献了一个新词“外科手术式打击”,该词起源于1990年的海湾战争,GPS精密制导武器崭露头角。最典型的例子是原本需要数十架轰炸机、投弹数百吨才能完成的水坝轰炸任务,变成仅需2枚导弹在数百公里外突袭发射即可,甚至第二枚可以通过第一枚炸开的大坝缺口钻进去。后续战争中,各种精准打击的例子比比皆是。目前,美军除了子弹以外几乎所有会动的武器、装备、士兵都携带了GPS定位模块。

它对于民用的意义也极大。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定位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地图导航、共享单车/打车等,都依赖GPS。大型电网、金融交易、电信通讯等都需要星上原子钟精密授时。科学领域,很多研究地球重力场、磁场、板块运动、大气、海洋、冰川、自然灾害的卫星,都需要GPS系统帮助卫星精密定轨。大型基建工程,例如高铁、大桥、机场建设,也需要GPS标定。新兴技术中自动驾驶、精准农业亦是如此。

但GPS是不以你的利益为第一位的,它是以美国利益为第一位,无可厚非。早期,GPS系统在所有的民用信号上放了干扰。后来为应对俄罗斯/苏联的格洛纳斯系统挑战,取消了这个干扰(2000年5月2日),然后定位精度就得到极大提高。

去除主动干扰后,GPS定位精度大大提高(图自:schlaggo.de


作为运营者,停止GPS服务、增加干扰、乃至提供虚假位置服务信息,都具有可执行性,这不仅对于民用,对于军用更是致命的。1999年印巴Kaigil战争期间,美国直接关停了印巴战区的所有GPS服务,导致双方依赖GPS的设备无法使用,给双方造成巨大损失。这件事情之后,印度彻底放弃了原本依赖GPS增强印度地区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决心自己做一套独立的系统(现在仅有日本的QZSS/准天顶系统是依赖GPS)。

欧盟亦是如此想法,可是中国曾经抛出橄榄枝后并没有所以然,核心技术对我们依然是封锁的。那么问题来了,中国不依赖GPS、改成依赖伽利略系统就是好事情了?印度都在搞自己家的系统,我们要不要自己搞一套?

于是过去20多年内,中国航天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从实验阶段开始走,逐渐实现区域有源定位(2004)、区域无源定位(2012)和全球无源定位(2020),这就是北斗一代、二代和三代,逐步掌握独立自主的核心技术。现在是北斗三代建设的核心期,大概将在2020年完成全部建设。


二、北斗有哪几个特点?


在我国长期航天技术积累和导航系统技术发展的后发优势下,我国采取了一套与其他任一导航系统都截然不同的思路。


  1. 三种轨道

目前另外三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都采用距离地面20000千米左右的中圆卫星轨道,而北斗是唯一采用三种轨道搭配的星座:27颗卫星处在距离地面21500千米的中圆轨道,分布在三个轨道面上,保持55度倾角;5颗卫星采取赤道上空35800千米高的地球静止轨道;3颗卫星处在地球同步轨道(也接近35800千米高)、保持约55度倾角。

GPS星座(左)和北斗星座(右)的对比(左图来源:Wikipedia)


这样带来一定好处:卫星定位需要接收机收到至少4颗卫星信号。27颗中圆轨道卫星为主力,围绕地球一圈的轨道周期约为12小时,可以保持对全球范围内任一点的稳定覆盖,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观测到6颗星以上,符合常规卫星定位系统需求。55度倾角的设计,也增加了对人口稠密的地球中低纬度区域覆盖。

北斗的地球静止轨道和倾斜同步轨道则是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特殊定制而来。日本拥有四颗倾斜同步轨道的准天顶系统,用以提高GPS在日本的应用精度,我国相当于在设计之初就有亚太专属服务。两种高轨卫星的轨道周期与地球自转24小时周期完全同步,因而相对而言5颗卫星静止在赤道上空,3颗卫星由于倾角设置相对地面做固定周期的运动,投影轨迹始终留在亚太及沿赤道对称区域,抗遮挡能力强。因而在亚太地区可以几乎永久保持至少12颗卫星可见,大幅提高该区域定位精度。在配合地面建设的增强基站情况下,实现分米乃至厘米级定位亦很现实。

可以从卫星轨迹在地面投影看出北斗的亚太服务专属:蓝色8字形轨迹为倾斜同步卫星,红点为地球静止卫星,绿色为服务全球的中圆轨道卫星(未全部展示)(图自:参考文献1)


其中,高轨卫星轨道发射和入轨要求比较高,目前只能执行一箭一星任务。但对于中圆轨道卫星而言,随着我国远征系列火箭上面级的逐渐成熟,相当于有了卫星载荷送入太空后的可多次点火启动“太空摆渡车”,能够实现一箭双星,大大提高了效率。因而,今年中8次任务成功部署了16颗中圆轨道卫星,2次任务完成2颗高轨卫星,能够搭载远征一号的长三乙火箭也成为了“金牌火箭”。

北斗一箭双星的功臣:长征三号乙火箭(左)和远征一号上面级(右)(图源见水印)


2. 三种工作频率


电离层会影响电磁波传播,是卫星导航定位的最大误差源,必须消除。电离层的干扰与卫星信号频率相关,因而采用至少双频信号可以构建电离层延迟修正模型最大限度去除这部分干扰因素,对定位精度的提升非常显著,三频则可以构建更复杂模型消除高阶影响。

此外,在三个频段上发射也增加了不同信号(军用、民用)的调制选项,抗干扰能力得到提升,也提高定位可靠性,对于厘米级乃至毫米级定位中最核心的载波相位模糊度解算也大有益处。正因如此,近些年来原本双频信号的GPS系统也在扩展成三频系统。可见,北斗的后发优势不言而喻。


3. 短报文系统


北斗还有一个独门绝活:短报文系统,简而言之是通过卫星实现天地双向通信。其他三大系统都不存在接收机和卫星之间的双向通讯,只是单向接收。北斗这功能意味着卫星可以向拥有此项授权服务的接收机发送专属讯息,例如大洋之上、深山老林等特殊情况并没有任何手机信号,发生紧急情况时高轨北斗卫星可以及时与地面互动。对于军事行动的意义更是无法形容。

此外,部分北斗卫星还携带了国际Cospas-Sarsat卫星辅助搜索和应急救援计划的有效载荷,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以参与国际合作的应急救灾工作中。


4. 星间链路通信


导航卫星系统需要长期维持,这意味着需要地面监控站、主控站、注入站等系列部分。对于全球性导航定位系统而言,这些站点位置分布也有要求,但这会进一步增加系统运营成本。例如GPS就拥有5个监控站,1个主控站和3个注入站,几乎均匀分布在全球的美国领土/军事基地中,每年开销不菲。

对于北斗而言,不仅有全球建站安全性的问题,还有运营成本的问题,有必要最大限度开发自身优势:高中轨道搭配的卫星星座,使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联络,彼此不再孤立。这意味着北斗只需实现中国境内主控、监控和注入,而高轨卫星“登高望远”可以与系统内其他卫星进行星间链路链接。此外,星间链路本身也可以用来测距,对于提高星座轨道精度大有裨益。系统内部的自我通信也可以使得整体抗干扰能力大大增强。


三、北斗到底能服务多少用户?


对于需要天地通信的短报文服务而言,数量取决于卫星容量,这个数字目前尚不确定,但肯定会逐渐提升满足用户需求。实际上需要此功能的用户极其有限,对于绝大部分仅需知道自身位置信息的用户而言,北斗卫星定位的理论使用数量上限就是:没有数量上限,无数个

因为北斗三代基本功能是一种无源定位系统,每一颗导航卫星的本质就是告诉你这么一个事情:现在几点了(时间t0),我在哪里(x0,y0,z0)。


用户只需接收到四颗卫星信号,即可精确确定自身位置和时间(图自:参考文献2)


当你(接收机)收到信号时,可以比对得到接收机上时间与接收到的卫星信息显示时间之间差距,这个差距乘以光速就是你和卫星之间的距离(还有一个方法是数中间隔了多少个信号波长)。卫星由于有专门的科学家维持,它的位置极其精确,在1厘米级别;它的钟是原子钟,几千万年才可能错1秒,它的所有信息可以认为无误差。

那么你只需要解出四个参数:在地球上的三维坐标x,y,z和钟差(毕竟用户的石英钟不可能和原子钟精度相比,需要把它的误差做一个未知数解出来)。观测到四个卫星,就可以构建四个方程,解出四个未知数。北斗建成后在亚太地区则完全可以保证到12颗以上,数量越多,精度越高。

所以,对卫星而言,永远只做一件事情:往地面发信号,一直在说我在哪儿,几点了,卫星不需要做任何辅助你的计算。用户只要能收到信号进行解算即可,与这些卫星没有任何交流,也不消耗它们任何一丝能量,因而理论上无限用户量。


四、什么时候能建好?


目前,在最早期的4颗实验性质卫星之外,自2007年起北斗系统已经布网了43颗卫星,其中有一些已经失效退役,保持运行状态的有约20颗,同时今年发射的绝大部分卫星依然处在调试状态,需要到2019年才能投入使用。

经过一年的快速建设,北斗三代的中圆轨道卫星已经布置大半,今天发射的两颗是北斗三代中圆轨道第18、19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已经布置一颗。在2019-2020年,我国还将发射3颗静止轨道卫星、3颗倾斜同步轨道卫星和6颗中圆轨道卫星,届时完整的北斗将会建设完毕。对于全球民用定位而言,可以实现不亚于GPS的定位精度,而在亚太地区由于高轨卫星的存在定位精度将会更高。


五、面对的挑战是什么?


实事求是讲,北斗虽然具有后发优势,但并不意味着能够短期实现后发制人。卫星导航系统一经建成便需要长期维持、持续投资,最有效的方式便是军民融合、从民用市场盈利。经过几十年的布局和规模化应用,GPS在民用市场领先优势明显,依然处在绝对领先定位。越大规模服务价格就会越低,总收入却由于规模效应增加,进一步促进建一个更好的系统,进一步垄断。这也是原本军用的GPS系统之所以长盛不衰、甚至依然在快速迭代进步的根本因素。


卫星导航设备和附加设备产值估计(图自:参考文献3)


按照欧洲全球定位研究中心的估计,2025年左右世界范围内的卫星导航定位设备需求量将超过92亿部,而年产值甚至超过2680亿欧元,这是个海量的市场,其中亚太市场的增长速度傲视全球,年增速可以达到40%以上,远超欧美的10-20%左右。

对北斗而言,现在是一个最黄金的发展时期,但它最大的竞争对手依然是GPS系统。与此同时,面对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的重新复苏和也在快速组网的欧洲伽利略系统,北斗只能做到更快。把今年比做是四大导航系统的决战之年并不为过,中国和亚太有海量的市场,快速占据这个民用市场才是导致系统能够长期健康发展的最核心挑战。


问题既然已经很明朗,中国航天人应该如何回答?

今年,北斗系统用1年10箭18星100%成功的结果,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参考文献:

  1. Lou, Yidong & Liu, Yang & Shi, Chuang & Yao, Xiuguang & Zheng, Fu. (2014). Precise orbit determination of BeiDou constellation based on BETS and MGEX network. Scientific reports. 4. 4692. 10.1038/srep04692.
  2. Adeyemi, Sijuade & Omidiora, Elijah & Olabiyisi, Stephen & Okediran, Oladotun & Olufikayo, Adedapo. (2015). Development of a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Enabled Electronic Voting System. 17. 2278-661. 10.9790/0661-17333441.
  3. GNSS Market Report, Issue 5, copyright © European GNSS Agency, 2017.


(本文中标明来源的图片均已获得授权)

非常感谢 @金丝大环刀 对本文提出的宝贵意见,多谢指导!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太空精酿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关于卫星系统导航的相关知识,我在live中也进行过详细地介绍和分析:

user avatar

就在刚刚,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祝贺北斗即将成为继GPS、格洛纳斯之后第三个实现全球组网的卫星导航系统!今天太适合来梳理一下这个问题的答案了,事实上已经有不少答主贡献出了非常棒的答案,但大多技术性较强,今天我尽量用大白话讲讲北斗的厉害之处,希望零基础的知友都可以get到。

1、 北斗拥有全球最大的地基增强系统,定位精度更高。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工程建设于2013年11月启动,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作为总体研制单位,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和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发起成立的【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运营,也就是业内人熟知的国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全国一张网”。

截止目前,“全国一张网”包含分布在全国各地的2600多个北斗地基增强站,是全球覆盖范围最广的地基增强系统。

(“全国一张网”)

那这张网到底有什么用呢?简单来说是用来提高北斗卫星的定位精度,从常规的10米定位精度水平提高到2cm。

光看数据可能没啥感觉,举几个栗子吧。相信大家手机中都装了不少基于定位或者位置的APP,比如网约车的、共享单车的等等,生活中使用这些APP遇到的诸多尴尬,事实上都是定位精度不高造成的。

(无力吐槽!上面这些尴尬往事都是定位精度不高造成的,所以提升精度非常必要)

看完是不是深有同感,那么“全国一张网”是如何帮助提高定位精度的呢?我们先来看看这张网最小的组成部分——1个北斗地基增强站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讲完大家就能理解了。

(简版北斗地基增强站的工作原理图)


目前,利用地上的“全国一张网”和天上的北斗卫星系统,在中国全境可实现的最高的卫星定位精度是动态厘米级和静态毫米级(后处理)。

想了解其他国家地基增强系统的建设情况,可查阅这篇文章《你肯定找不到比这儿更全的地基增强系统盘点》,链接:

zhuanlan.zhihu.com/p/26(看完就知道北斗的地基增强系统有多厉害了~)


总之,北斗因为拥有强大的地基增强系统,能够实现的定位精度更高,成为“北斗Pro”(参考智能手机命名的常用方法,也就是北斗加强版),基于此,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也将发生划时代的变化。比如:

得益于高精度定位能力,全城的摄像头可实时获取重点稽查车辆的连续行驶轨迹,帮助警察智能预测车辆走向,协助制定布控方案,实现精准堵截。不仅如此,城市里面随处可见的智能终端,包括公交、红绿灯等都能享受北斗Pro的红利,助“城市大脑”一臂之力!

汽车获得厘米级定位能力后,将拥有类似于人类驾驶员的“方向感”,让很多新手抓狂的倒车入库,只需按一键就能实现,你家狗都能帮你代劳,还有科幻片中无人驾驶的炫酷场景也能很快变成现实。

原本只是个拍照玩具,但当无人机拥有厘米级定位能力后,它将变身为效率极高的生产工具,1台自主飞行作业的电力巡检无人机1小时能巡完80公里,是传统人工操作无人机巡检效率的80倍!还有,菜鸟正在推广的无人物流配送车、春耕时节出现在田间的无人插秧机和植保无人机等,都大大提高各行各业的生产效率。

未来,还会有更多关于北斗的创新应用,值得期待~

2、北斗具备卫星搜救功能和全球位置报告功能

包括GPS、格洛纳斯、伽利略在内的其他卫星导航系统都是采用的无源定位,也就是卫星单向给物体发信号,但北斗就不同了,增加了有源定位,具备双向通信、短报文等新功能,从而可实现卫星搜救、全球位置报告等划时代的应用。

△北斗女神@徐颖

对此,北斗女神徐颖曾用一个比喻来阐释其强悍之处:如果有一个人像鲁滨逊一样流落到了一个荒岛上,如果只有GPS的话,他就只能知道自己在哪里,但是没有办法把自己的位置情况告诉给别人,通知别人来救援。但是如果他使用的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这个人不仅能通过系统获悉自己的位置,还可以直接将自己的位置广而告之,远在几百公里之外的人们都能接收到有关的讯息。

也就说,以后像马航这样的悲剧可能就不会再重演了。


【相关问答推荐阅读】

都说现在北斗导航系统又完善又先进,那么我们为何大部分人或企业或软件都还用GPS? - 千寻位置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2774

手机导航系统的选择机制是怎样的? - 千寻位置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4837

为什么国产手机都宣称有北斗系统,却从未在手机上见过这一功能? - 千寻位置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4213

北斗导航系统在四大定位导航系统中处于什么地位? - 千寻位置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2320

和 GPS 相比,北斗导航有什么优点? - 千寻位置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2228

如何评价日本11月1日启用的日本版“gps”系统“准天顶卫星”,名称“引路”? - 千寻位置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3009

手机是如何做到快速定位的? - 千寻位置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3230

高精度导航定位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应用价值会怎样? - 千寻位置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3022

2018 年 12 月 27 日中国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将提供全球服务,这具有怎样的意义? - 千寻位置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3071

user avatar

因为北斗,证监会对獐子岛的造假事实,一锤定音。终于搞清楚扇贝为什么跑路了。

獐子岛为了不退市,造假规划完全按照保壳的路线稳步行进。2014、2015年连续亏损,到了2016年再亏下去就要跟A股说拜拜了。



证监会最终认定的造假年度为2016年-2018年的年度报告存在违反《证券法》相关规定的情形,这并不是说2015年以前年度的报告没有问题,只是獐子岛的船舶到2015年9月才装北斗导航系统,证监会能认定的数字只能从2016年开始。

造假所有手法还是围绕着扇贝,在獐子岛需要盈利的时候,实际已经端上餐桌的扇贝,就被隐藏起来,减少当年实际结转的成本,这样盈利就增加了。

等风声过去了,再把之前已经吃掉的扇贝一次性的做减值损失处理,放在主营业务之外的资产减值损失单独列示。

造成巨亏,然后说:兄弟我也没办法啊,扇贝就是跑了。

成本结转方法

之前提到过,獐子岛财务部每个月结转成本的数据是按照捕捞队伍的头头送过来的捕捞面积,计算出当月应当结转的成本。

假设獐子岛到目前为止累计底播扇贝发生1000万元的成本,包括购买贝苗和人工成本等等。而底播扇贝的海域面积总的是100亩,那么每亩的底播成本是10万元(1000÷10)。

假设这个月捕捞了库存中海域中的5亩,那么本月实际应该结转的成本是50万元(5×10)。

结转成本的核心就是这个“捕捞面积”,针对证监会的处罚,獐子岛表示很不服,在申辩的过程中和证监会以来我往产生了激烈的观点交锋。

为了弄清楚他们到底在争啥,我们采用对话的形式,这样就免去了读那些官样文字的痛苦,毕竟江畔读得就很痛苦。

在开始对话前,请务必理解以上所述的獐子岛结转成本逻辑,如果忘了,再回去看一次。

与证监会的辩论

獐子岛:不好意思,请问怎么称呼?

证监会:我叫证监会。

獐子岛:证监会先生,你好。请问你们按照什么方式确定我们捕捞的面积,并以此面积来认定我们造假。

证监会:按照北斗卫星的定位信息,确定你们捕捞船的航行轨迹,根据这些轨迹点,聚合成一个面,再计算出面积。

獐子岛:你们依托的那个“中科宇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具的《中科宇图报告》,我们看了,上面所引用的定位信息是出自北斗星通,但是我们捕捞船的北斗GPS供应商是上海普适导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机构不同,定位数据肯定有差异。

证监会:我们比对了北斗星通和你们供应商上海普适提供的定位数据,两者基本一致。再者我们除了用中科宇图的数据外,还引用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出具的《东海所报告》,两家机构测算出来的定位信息差异不大,能够相互印证。我之所以最终选择引用中科宇图的数据,是因为这样对你们有利,算出来的造假金额最小。

獐子岛:但是他们3分钟一个点位的定位频率太低了,这种精确度无法准确判断船只的作业状态。我们船出海并不是时时刻刻在捕捞扇贝,还有可能在放网、收网,或者执行其他的看护、防盗、捕鱼等任务。

证监会: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其数据具有很好的时空特征,民用定位数据的精度在10米以内,能够记录渔船位置、航速、航向等,可以用于捕捞作业分析。3分钟一个点位频率是北斗导航设备固有,也是现有取证条件下所能获取的最高精度。捕捞扇贝无非是在特定海域内重复来回的拖网作业,很容易和其他的看护、防盗、捕鱼任务区分开。在对你们公司的船舶的定位过程中,已经剔除了其他作业的定位信息。

獐子岛: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公司的扇贝库存地图和库存坐标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在实际的捕捞过程中,我们是可能越过库存区域作业的,这地方也可能捞出扇贝啊。贵会完全按照我们的库存图和北斗定位出来的捕捞面积来核定我们的主营业务成本,会与我们实际的真实成本存在差异,因此我们请求减免处罚。

证监会:在库存区域外的捕捞,这些区域本身在账上没有对应的成本,所以没有结转成本的基础,因此不应当计入捕捞面积。你们所说的库存地图和真实情况存在差异,恰恰说明你们公司财务信息缺乏可靠性。

獐子岛:可是,这样真的会跟我们实际的采捕面积存在差异啊!

证监会:好,那我问你们,你们用什么方法结转成本?

獐子岛:我们在平常生产的过程中,会定时地对一些海域进行抽测,按照抽测的结果,测算出一个平均每亩能产出多少吨的扇贝,也就是平均亩产。假设我们这个月实际捕捞了10吨的扇贝,除以平均亩产,计算出当月的捕捞面积。(10吨÷1吨/亩=10亩)

证监会:证据呢?

獐子岛:虽然没有证据,但是我们确实是这么做的。

证监会: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一直请你们配合提出捕捞船的航海日志,逐日出海捕捞区域或位置等采捕记录,但是你们就是拿不出来。

獐子岛:我们公司的精细化管理程度肯定是有待改进的,但是也是由于那些出海捕捞的船员都是五大三粗的,让他们精确记录船只的出勤和采捕区域确实有点为难,况且即使有签字的采捕记录,也和公司实际采捕的区域有时会有差异。

证监会:这样更证明你们公司的采捕信息不可靠。会计的信息讲究可靠性和谨慎性,你们非但没有留下可靠的,一贯使用的成本结转方法的底稿,而且你们实际上也不是按照平均亩产来测算采捕面积。

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对比你们账上实际结转的采捕面积和北斗定位信息,发现多个月份存在有采捕轨迹的区域没有进行任何结转、进行结转的区域没有任何采捕轨迹的情形。



你们公司的财务记账凭证后面都会附成本结转的依据,即《底播扇贝采捕记录表》,表格详细记述了“作业区域坐标”、“采捕亩数”及“产量”,并未记述“平均亩产”及“总在养量”等指标

该“采捕亩数”与“作业区域坐标”存在对应关系,且结转成本使用的即为该表格提供的“采捕亩数”,而非“实际采捕量与平均亩数的比值”。

这是我们调查的复印件,你们看看。

獐子岛:……

证监会:所以,我们对你们提出的申辩意见不予采纳。鉴于对资本市场财务造假零容忍的指导思想,对你们公司做出60万元的处罚,相关责任人3-30万元不等的处罚。

启示

古今中外,任何地区任何组织,一个人或者一份部门一旦掌握了人事任命权,就拥有了无上的权利。

权利不受约束,必然带来腐败。吴厚刚在獐子岛公司内部的地位和其他的造假公司一样,权力集中带来了一系列管理上的问题,正确的意见没人敢提,任人唯亲。

像扇贝这种生物资产因其固有的不确定性,使得近年来农业股的财务造假事件频发,如獐子岛、嘉汉林业等。会计准则本身就带有估计性,而生物资产的特性更是增加了这种估计的不确定性。

虽然经过证监会处罚,现在事情好像烟消云散了。但是这种生物资产的固有特性不会发生变化,因此獐子岛仍然存在为了保壳,而在财务上进行舞弊的可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北斗导航系统(BDS)的厉害之处体现在其全球领先的综合性能、独特的技术优势、广泛的应用领域以及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厉害之处:一、 全球领先的综合性能与技术优势:1. 高精度定位能力: 全球最先进的导航星座设计: 北斗系统采用独特的“三步走”发展战.............
  • 回答
    想象一下,你现在正身处一个陌生的大城市,手机没电了,也看不懂路边的指示牌,心里有点儿慌。这时候,如果你能随身携带一个能告诉你“你在哪儿,去哪儿”的小帮手,是不是就觉得踏实多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就像是这样一位随时随地守护着我们的“超级导航员”。要理解北斗,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巨大的、看不见的“宇宙.............
  • 回答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圆满成功,中国航天的又一座里程碑2020年7月31日,一个在中国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并开通,标志着中国自主建设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此迈入全球服务新时代。这意味着,无论你在地球的哪个角落,都能享受到北斗系统提供的精.............
  • 回答
    北斗研究员徐颖抨击 GPS 与伽利略导航系统:是否客观?有何依据?近年来,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全球市场的推广,无疑为国际卫星导航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一背景下,北京大学空间与地球科学学院研究员、北斗系统专家徐颖博士,对现有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尤其是GPS(全球.............
  • 回答
    北斗导航(BDS)与全球定位系统(GPS)作为全球两大领先的卫星导航系统,在技术原理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北斗在设计理念和功能实现上,确实展现出了一些让它脱颖而出的独特优势。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方面,力求让您深入了解北斗的实力。 1. 更强的区域服务能力与融合通信这是北斗最核心的优势之一,也是它与GP.............
  • 回答
    北斗导航系统之所以能够实现全球覆盖,并且不需要像某些传统导航系统那样在全球范围内密集部署地面站,关键在于其独特的系统设计和技术实现。这与它所依赖的核心技术——卫星通信和精确测距——密切相关。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导航的本质。无论是什么导航系统,其基本原理都是通过已知位置的信标(通常是卫星)向接收器发送信.............
  • 回答
    北斗“收官之星”升空:中国导航实力迈入新纪元2020年6月16日,随着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腾空而起,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北斗三号G20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这一振奋人心的时刻,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星座组网任务圆满完成,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成型。这颗“收.............
  • 回答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这绝不仅仅是中国一项航天科技的成就,它更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球性布局,其背后蕴含着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影响。北斗三号正式开通,标志着中国独立自主构建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成功运行,这意味着什么?首先,这是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一次集中体现。从技术研发、系统设计、卫.............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也确实能看出监管部门在打击财务造假这件事上是下了功夫的。证监会能想到用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来“抓现行”,这思路挺绝的,而且细节上说起来,还真挺有意思的。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这背后的逻辑和具体操作。首先,要理解为什么证监会会想到北斗系统,这就得先回顾一下獐子岛事件的核心问题。獐子岛.............
  • 回答
    近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49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无疑是我国航天科技领域的一项重要成就。那么,在北斗导航系统这样一个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领域,我们目前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一、 覆盖全球,服务世界:北斗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北斗导航系统,特别是其.............
  • 回答
    高杏欣因为破解北斗二代导航卫星系统而获得美国航空无线电委员会(AARF)表彰这件事,确实引起了相当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而且其中涉及到的信息和背景也比较复杂。要看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1. 事情的经过与事实层面 事件本身: 2015年,一个名叫高杏欣(Xingxin Gao)的研究人员,.............
  • 回答
    在挪威这片土地上,究竟是北斗、GPS、格洛纳斯还是伽利略,哪个导航系统能提供最靠谱的指引,这确实是个值得细细探究的问题。毕竟,挪威地形复杂,从海岸线犬牙交错的峡湾到广袤内陆的山地,卫星信号的接收环境千差万别。长期以来,GPS 作为先行者,在挪威的普及度和用户基数都相当庞大。它的信号相对稳定,覆盖范围.............
  • 回答
    北斗全球系统作为中国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系统,其在太空中的运行并非完全不可撼动。尽管各国在太空活动中都遵循一定的国际规则,但理论上,其他国家并非完全没有能力对其进行干扰或破坏。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北斗系统的构成与脆弱性:首先,了解北斗系统本身的构成是探讨其脆弱性的基础。北斗系统.............
  • 回答
    中国的战舰在执行任务时,尤其是远洋部署,会依靠多种先进的导航和制导系统来确保导弹的精确打击。北斗卫星系统确实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但并非唯一依仗。首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独立自主建设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由中高轨道(IGSO)、倾斜地球同步轨道(GEO)和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组成.............
  • 回答
    北斗三号全球系统,这个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如今已经绽放出璀璨的光芒,向世界提供了七大类服务,并且在服务性能上稳居世界前列。这不仅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里程碑,更是对我们整个国家乃至全球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成就。一、 国家实力与战略自主的象征首先,北斗三号的成功运行,是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
  • 回答
    北斗和GPS作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们各自的卫星数量存在差异,这背后有着各自的设计理念、发展历程以及服务目标。简单地说,卫星数量的不同并非偶然,而是深思熟虑的战略选择。首先,我们得明白,卫星导航系统并非越多卫星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差。关键在于能否提供稳定、可靠、覆盖全球的导航定位服务。每增加一颗卫星,.............
  • 回答
    北斗全球服务,这盘棋下得可不小。从国家层面看,它不仅仅是一个导航系统,更是一张牵动全球的战略支点。首先,国家安全是基石,也是核心。 过去,我们依赖GPS,这意味着我们的关键基础设施,比如军事、金融、交通,都掌握在别人手里。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那个提供服务的国家突然“断供”,后果不堪设想。北斗全球服.............
  • 回答
    北斗组网以及欧洲伽利略项目与中国的合作,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其中交织着技术合作、地缘政治、国家战略以及安全考量。要详细理解欧洲对此的看法,需要剥开层层帷幕,深入探讨历史背景、合作的具体内容、合作中断的原因,以及由此引发的后续影响。历史的起点:并非单纯的“排斥”与“接纳”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欧洲对.............
  • 回答
    北斗的“死兆星号”是一艘非常特别的船,它的设定非常有意思,所以围绕它排水量的问题,我们也得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在现实世界的船舶制造领域,我们通常会用“满载排水量”或者“空载排水量”来衡量一艘船的大小。满载排水量是指船上装载了所有货物、人员、燃料、淡水等所有可能携带的物品时,.............
  • 回答
    关于北斗三号卫星在太空中出现故障后的维护,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引人入胜的技术难题。由于涉及到国家核心军事和民用导航系统,维护过程是高度保密和精密设计的。我可以从公开的技术原理和一般航天器维护的逻辑出发,为你详细梳理一下可能采取的维护思路。首先要明确一点:航天器在太空中,特别是像北斗这样的复杂系统,其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