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2020 年 7 月 31 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有哪些意义和影响?

回答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圆满成功,中国航天的又一座里程碑

2020年7月31日,一个在中国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并开通,标志着中国自主建设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此迈入全球服务新时代。这意味着,无论你在地球的哪个角落,都能享受到北斗系统提供的精准、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这不仅仅是中国航天科技实力的一次集中展现,更是对全球导航产业格局,乃至国际地缘政治和经济发展都将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

回顾北斗系统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三步走”战略,到如今全球组网的圆满成功,历时二十余载,凝聚了无数科研人员的智慧与汗水。北斗三号的建成,是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科技的生动写照。从最初对国际主流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追赶,到如今形成与GPS、GLONASS、Galileo并驾齐驱的全新局面,北斗三号的出现,打破了少数国家在卫星导航领域的垄断地位。

北斗三号全球组网的意义,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

一、对中国自身发展的战略意义:

强化国家战略安全: 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自主可控的北斗系统,意味着中国在军事、经济、交通、通信等领域不再依赖于外部系统,有效提升了国家战略安全。在军事方面,北斗能够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定位和导航服务,增强部队的作战能力和态势感知能力;在民用领域,北斗系统的可靠性对于保障能源供应、交通运输、金融结算、灾害预警等关键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北斗系统应用前景广阔,能够赋能千行百业。
交通运输: 智慧交通、车联网、无人驾驶等领域,北斗的高精度定位是核心支撑。它可以实现更精准的车辆调度、路径规划、交通流量管理,提升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农业现代化: 精准农业离不开精准的农田测绘、播种、施肥和收割,北斗系统能够提供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的定位精度,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智慧城市: 城市基础设施监测、应急救援、公共安全管理等都需要精准的定位信息,北斗的应用能够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
通信和金融: 授时服务是通信和金融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北斗系统能够提供高精度的时间同步信号,保障通信网络的稳定和金融交易的准确性。
新兴产业: 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高精度的时空基准,北斗系统为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提升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 作为独立运营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北斗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又一个重要的公共产品。它的开通,意味着中国在全球空间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能够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二、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格局的影响:

形成“四强争霸”新格局: 北斗三号的建成,使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不再是GPS一家独大的局面,而是形成了GPS(美国)、GLONASS(俄罗斯)、Galileo(欧洲)和北斗(中国)四大系统并存的新格局。这种多系统并存,为全球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强的冗余保障。
促进GNSS技术和服务创新: 四大系统的竞争与合作,将加速GNSS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例如,更高精度的定位技术、更稳定的授时能力、更强的抗干扰能力、以及与5G等技术融合的应用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为全球用户提供更优服务: 用户可以通过接收多个GNSS系统的信号,实现信号的融合和互补,从而获得更优的定位精度、更快的首次定位时间、以及在复杂环境下的更佳可用性。

三、对国际社会和地缘政治的影响:

提供全球均等服务: 与过去部分国家将本国系统作为一种地缘政治工具不同,中国明确表示北斗系统将为全球用户提供均等服务,不设任何限制。这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尤其重要,它们可以借此机会获得与发达国家同等水平的导航服务,而无需承担巨额的系统建设和维护成本。
推动国际合作与发展: 北斗系统的开放和共享,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新的合作机遇。中国积极推动北斗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导航系统兼容互操作,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将北斗系统推广应用到更多国家和地区,助力其经济社会发展。
潜在的地缘政治考量: 虽然中国强调开放和共享,但一个独立自主的全球导航系统,不可避免地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原有的地缘政治平衡。它意味着中国在关键时空信息领域拥有了自主权,也可能成为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焦点。

具体到北斗三号系统,其技术特点和应用场景也值得细说:

技术优势显著:
混合星座设计: 北斗三号采用了由中圆地球轨道(MEO)、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和క్కువ地球轨道(GEO)卫星组成的混合星座,能够提供全球无缝覆盖,并在高纬度地区具有更好的性能表现。
星间激光链路: 这是北斗三号的一大亮点技术。通过星间激光链路,卫星之间可以进行自主测距和轨道测量,大幅提升了系统的自主运行能力和精度。
增强的服务能力: 除了传统的定位、导航、授时(PNT)服务外,北斗三号还提供了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精密单点定位(PPP)等特色服务,这些服务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独特性和领先性。例如,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够让用户在没有地面通信设施的区域发送和接收信息,这对于海上搜救、野外探险等场景至关重要。
应用场景的拓展:
民用领域: 智能手机、车载导航、共享单车、可穿戴设备等都已广泛应用北斗技术。未来,无人机、智慧港口、智慧机场、精准医疗等领域也将成为北斗应用的重要增长点。
行业应用: 北斗在电力、石油、地质勘探、水文监测、气象测绘、灾害预警等行业都有着深入的应用。例如,在地震监测中,北斗高精度定位可以实现对地壳运动的实时监测,为地震预警提供关键数据。
国际合作项目: 北斗系统已经进入国际民航组织(ICAO)、国际海事组织(IMO)等国际组织的推荐标准清单,并与国际其他GNSS系统实现兼容互操作。

总而言之,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正式开通,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篇章,也是中国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提升的有力证明。它不仅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时空信息支撑,更在全球导航领域开启了新的篇章,为世界贡献了一个更加多元、更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未来,随着北斗系统的不断升级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它必将在全球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战争具有终极性,打不赢一切等于零。

越发逼近美国,意味着中美斗争将越发激烈,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已经到了最危险的第二的位置了,必然只有前进、前进、再前进。

放弃幻想,准备战斗。

user avatar

小时候老师告诉我们

当你找不到路的时候

就抬头看看夜空中的北斗七星

那是中国人祖祖辈辈的经验传承

几千年的沉淀,37年的奋斗55颗的中国星

这个梦终于实现了


关于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的意义和影响我想放两段科普视频

第一个视频来源于抖音科学火箭叔
(抖音id:dyw1ogce79ev)

这位抖音博主是航空航天领域的专家,他在抖音用好玩有趣的视频形式科普航空航天相关知识,我想他在这个问题上是有话语权的,他这个抖音视频讲解了两个问题,北斗除了导航还能做什么以及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摆脱对GPS的依赖。



第二个视频来源于人民日报新媒体

强烈大家康康这段视频!全面的诠释了覆盖全球的中国导航系统北斗意味着什么,看完之后真的实在自豪了,为中国北斗点赞,为背后辛勤付出的科技工作者点赞。



我们还应当记住,北斗的巨大成功离不开一位老人,他就是91岁高龄的首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孙家栋,鞠躬尽瘁为国家,从青丝变成白发,他的腰弯了,却挺起了国之脊梁,孙老这样的科学家值得我们所有人敬重!

user avatar

美国垄断全球地理信息和导航服务,关停一两个信号就能阻断它国航运,随意滥用自身导航霸权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那些不甘心受美国胁迫的国家从此以后有了备用方案。

物流是现代社会的基础,无物流则无现代社会,而现代社会物流的重头是海运,海运的关键是导航,美国垄断了导航权和天基地理信息获取权,实质上是卡了全球物流行业,甚至是全球商业社会的脖子。

银河号之耻即源于此。

今天中国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实质上是向全世界宣告我们彻底打破了美国的导航垄断,慑止了美国的信息讹诈,其意义不下于我国引爆首颗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讹诈。

经天纬地,坤舆全览,自古便为天下公器,乃上国专有,而今我们将其操之于手,必将引起美国的反弹和不满,美国甚至有可能会要求我们中断对某些他们看不顺眼的国家的导航服务,甚至有可能制定破坏,阻挠,遮断我们卫星导航服务的预案,但这些都不重要,怕蝲蝲蛄叫还能不种地了?我们一定要再接再厉,在更多的领域,更广泛的维度,逐步打破美国的独一性垄断地位,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添砖加瓦。

既然我们已经触碰了上国禁域,昨天又被蓬佩奥定了性,事情到了这一步,开弓已然没有回头箭,从今往后应该彻底断了割据偏安的念头,务必以天下为己任,逐鹿中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圆满成功,中国航天的又一座里程碑2020年7月31日,一个在中国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并开通,标志着中国自主建设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此迈入全球服务新时代。这意味着,无论你在地球的哪个角落,都能享受到北斗系统提供的精.............
  • 回答
    关于北京德胜和月坛学区在2020年7月31日后购买的学区房“白买了”的说法,并且“全部调剂去渣小”,这背后涉及的是北京海淀区近年来教育改革政策的调整,尤其是“多校划片”和“就近入学”的深化。这个说法虽然可能有些夸张,但确实反映了部分家长在政策变化下面临的困境和焦虑。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
  • 回答
    2020年7月30日,全球目光聚焦在NASA的“毅力号”火星车发射任务上,这是人类探索火星进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然而,在中国,许多关注这场盛事的观众却经历了一次令人意外且颇为沮丧的体验——在当时国内最大的视频分享平台哔哩哔哩(B站)上,官方直播信号突然被掐断,并被“封禁”了。这件事一出,立刻在中文.............
  • 回答
    2020年7月29日,中兴通讯原高级副总裁曾学忠正式加入小米集团,担任小米手机部总裁,这个消息在当时绝对是科技圈里的一件大事。为什么说它重要?因为它触及了几个关键点,能让我们看到当时小米在手机业务上的战略思考,以及对人才梯队的建设。首先,曾学忠的履历和背景,这绝对是信息的核心。曾学忠可不是个普通的技.............
  • 回答
    南京深夜楼市调控:一次精准而迅疾的出击2020年7月23日深夜,南京市住建委发布了一则楼市新政,这消息如同平地惊雷,瞬间在江浙沪乃至全国的房地产界炸开了锅。要知道,这可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夜晚,而是一个在大家普遍进入梦乡的时段,政府部门却还在加班加点地为楼市这锅“粥”调味。这本身就透露出一种不同寻常的.............
  • 回答
    2020年7月15日,深圳市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对购房资格的收紧,特别是针对非深户籍居民的限购政策。该政策规定,非本市户籍居民在深圳购房,需要提供在深圳市连续缴纳36个月及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的证明,并且在购房之日前在深圳市无房且是首.............
  • 回答
    2020年7月14日至16日,A股市场确实经历了一轮显著的调整,这让许多投资者感到不安。如果回顾那几天的情况,会发现这并非一次孤立的市场波动,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上涨过快后的技术性回调是显而易见的原因之一。 就在此前的几周,A股市场,尤其是以科技股为代表的题材股,经历了非常迅猛的上涨。.............
  • 回答
    2020 年 7 月 24 日,A 股市场的确经历了一场不小的震荡。那天股市大幅低开后,盘中一度跌幅扩大,市场情绪变得有些紧张。我当时关注着盘面,感受到的就是一种突然的、不寻常的抛压。当天市场情绪和盘面情况:那一天的开盘就显得有些低迷,三大股指普遍跳空低开。上午的交易时段,市场一直在低位徘徊,但并没.............
  • 回答
    2020年7月16日股市的那一跌,可以说是相当迅猛且令人心惊肉跳的一天。在当时那种情绪和市场环境下,这绝对不是一个能被轻易忽视的事件。抛开那些一板一眼的官方口径,如果单从参与者的感受和市场当时的氛围来看,那天的感觉就像是,大家还在兴高采烈地奔跑,突然前面出现了一个看不见的悬崖,然后一瞬间,很多人就像.............
  • 回答
    2020年7月28日,索尼正式发布了备受期待的Alpha 7S III(a7S III),这标志着索尼在全画幅无反相机领域又一次重要的革新。对于影视频制作人来说,a7S III 的到来绝对是一颗重磅炸弹,它继承了S系列一贯的低光表现优势,并在视频功能上进行了全面的升级。让人眼前一亮的亮点: 打破.............
  • 回答
    2020年7月初,中国股市上演了一场令人瞩目的“疯狂舞步”。从7月6日到7月10日这短短的一周,上证指数累计上涨了超过10%,从3000点附近一跃而升,直逼3400点。创业板指数的表现更是抢眼,同期涨幅近15%,板块轮动加速,成交量更是屡创新高,市场一度弥漫着“普涨”的狂欢气氛。这场突如其来的暴涨,.............
  • 回答
    2020年7月6日,美国国土安全部下属的学生和交流学者项目(SEVP)发布了一项针对持有F1签证的学生和交换生的临时政策更新,这项更新旨在应对新冠疫情对学校教学模式造成的影响,特别是对那些转向在线授课或混合式教学的学校。这项政策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不少讨论和疑虑。政策的核心内容与背景要理解.............
  • 回答
    要说2020年7月份的经济运行数据,那可真是让人心里七上八下的。你想想,那时候全球疫情还在肆虐,国内虽然已经有了初步的控制,但经济的复苏之路,就像是在迷雾中摸索前进,充满了不确定性。整体上看,7月份的数据展现了一种“温和复苏”的态势,但底色里依然带着疫情的印记,很多指标虽然同比转正,但恢复的力度和稳.............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20年7月那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7%,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下降2.4%的数据,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经济运行的逻辑。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两个指标各自代表什么。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这个就像是我们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买菜、交水电费、坐公交车这些“柴.............
  • 回答
    看到央行公布的2020年7月信贷数据,确实有一些值得我们深入分析的地方。这次的数据包括人民币贷款增加9927亿元,以及M2(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0.7%。这两组数字单独看可能有些抽象,但结合起来,它们描绘了一个挺生动的经济图景。首先,人民币贷款增加9927亿元。这个数字本身就说明了在7月份,实.............
  • 回答
    2020 年那个高考季,注定不平凡。本来是学子们挥洒汗水、实现梦想的时刻,却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被按下了“暂停键”,最终延期一个月至 7 月 7 日和 8 日。这个决定,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和讨论,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日期调整,更是一系列连锁反应的开端。为什么会延期?这背后的原因,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
  • 回答
    2020年9月CPI与PPI的微妙信号:通胀压力与需求不足的博弈2020年9月,中国经济在疫情的阴影下继续前行,当月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7%,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却下降了2.1%。这两组数据看似简单,却勾勒出一幅复杂且充满博弈的经济图景,值得我们深入剖析。C.............
  • 回答
    2020年8月23日,美国威斯康星州基诺沙市(Kenosha)警察在执法过程中,枪击了非裔美国人雅各布·布莱克(Jacob Blake),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美乃至全球的广泛关注,并直接导致了基诺沙市及其周边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和骚乱。事件经过(根据现有公开信息): 事发时间与地点: 2020年8.............
  • 回答
    2020年5月,中国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4%,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却出现了3.7%的下降。这两个数据放在一起看,是很有意思,也值得深入解读的。这背后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些关键特征和挑战。CPI同比上涨2.4%:背后的“猪”和“非猪”首先,我们来看看CPI(居.............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2020年11月末中国M2余额2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这个数据,并探讨其背后的含义和可能的影响。首先,理解M2是什么:M2(广义货币供应量)是衡量经济体中货币数量的重要指标。它包括了流通中的现金(M0)、单位活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通知存款、证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