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央行:2020年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9927亿元 M2同比增长10.7%?

回答
看到央行公布的2020年7月信贷数据,确实有一些值得我们深入分析的地方。这次的数据包括人民币贷款增加9927亿元,以及M2(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0.7%。这两组数字单独看可能有些抽象,但结合起来,它们描绘了一个挺生动的经济图景。

首先,人民币贷款增加9927亿元。这个数字本身就说明了在7月份,实体经济获得了相当规模的融资支持。我们得理解,银行发放贷款是钱流入实体经济的最直接方式。那么,这9927亿元都去了哪里呢?通常来说,这涉及到对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贷款。

对企事业单位的贷款:这部分占比通常会比较大。在疫情之后,很多企业面临资金周转的压力,也需要资金来恢复生产经营,甚至进行新的投资。所以,看到新增贷款中有相当一部分流向了企业,尤其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这是非常正常的,也是政策想要达到的效果。这反映了金融机构在支持实体经济、稳定市场主体方面仍在发挥重要作用。想想看,企业能够获得贷款,意味着它们可以支付工资、采购原材料、维持运转,这对于稳定就业和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对个人的贷款:这部分也值得关注。虽然不是全部,但很多个人贷款会流向房地产市场(房贷)或者用于消费。如果个人贷款增长比较强劲,可能意味着居民的消费意愿在回升,或者房地产市场有一定活跃度。但也要注意,如果个人贷款过度增长,特别是消费贷被挪用于其他地方,就可能带来风险。

从这个贷款增长的速度和规模来看,它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号:中国的货币政策仍然保持着相对宽松的状态,并且在努力地将流动性引导到实体经济中去。 这与当时宏观经济形势的背景是紧密相连的。2020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经历了疫情的冲击,虽然逐步复苏,但仍然面临不少挑战。央行通过增加信贷投放,就是在为经济复苏提供“弹药”。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M2同比增长10.7%。M2是什么?简单来说,它代表了市场上的货币总量,包括了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等等。M2增长速度,通常被看作是反映市场流动性是否充裕的一个重要指标。

10.7%的增速:这个数字本身意味着市场上的钱比去年同期多了不少。这和刚才提到的贷款增加是相互印证的。银行放贷,一方面是把现有的存款变成新的贷款,另一方面,贷款的增加本身也会创造更多的存款,从而推高M2。也就是说,信贷的扩张是M2增长的重要推手。
M2增速与GDP增速、CPI增速的关系:经济学家常常会关注M2的增速与名义GDP增速(GDP增速+通胀率)的关系。如果M2增速远高于名义GDP增速,可能意味着货币的“溢出效应”比较强,钱在实体经济之外的领域流动,比如金融市场或者资产价格,这可能带来通胀或者资产泡沫的风险。反之,如果M2增速低于名义GDP增速,则可能意味着流动性偏紧,不利于经济增长。

将贷款和M2结合起来看,10.7%的M2增速和9927亿元的人民币贷款新增额,大概可以解读为:在2020年7月,中国的货币供应量保持了比较充裕的状态,并且这些资金有一大部分是通过信贷的扩张进入了实体经济,支持着企业和个人的融资需求。

这个数据也引出了几个思考:

1. 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央行通过各种工具向市场释放流动性,但这些流动性是否能够有效地、精准地流向最需要的地方,并且真正支持实体经济的增长,是衡量货币政策效果的关键。如果贷款增加了很多,但实体经济的活力没有同步提升,那就需要反思资金的流向或者结构性问题。
2. 通胀压力:尽管有大量的流动性注入,但当时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需求不足,而非过热。因此,10.7%的M2增速在当时并不必然意味着严重的通胀风险,反而可能是在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当然,央行一直在密切关注通胀的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宏观调控。
3. 政策的平衡性:央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总是在努力平衡几个目标:支持经济增长、稳定物价、促进就业、维护金融稳定等等。2020年7月的数据,反映了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央行将重心放在了支持经济复苏上。

总的来说,2020年7月的人民币贷款新增和M2增长数据,是当时宏观经济环境下货币政策“稳增长”导向的一个比较直观的体现。它说明了金融体系在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支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且市场整体的流动性是充裕的,为经济的进一步恢复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不过,具体的效果还需要结合后续的经济数据和各项政策措施进行综合评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感谢邀请啦,很多时候大家邀请回答每个月的CPI和M2的数据,并不是我故意无视,而是我有些时候感觉该说的想法如果已经在之前说过,再重复就没有意思。对我自己来说,把一句话反复说很多遍是没有快感的。而对大家来说难免也会嫌弃我聒噪。

但没关系,我可以把同一个想法换一个角度重新说一遍。这种事情我经常干,说好听的叫做交叉验证,说不好听叫做花式自我安慰。这也是我的专0之一长。

我的观点依然是,人民银行在尝试用一个更长期的思路来看待这一轮经济周期,他们一方面觉得周期的起点是2018年2月份,一方面觉得这一轮周期的终点在很远之后的未来,所以郭书记会说“需要为未来做好准备/推动直接融资的发展“马骏先生会说“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要留点子弹”

那么有一个理所应当的问题是:凭什么人民银行觉得这一轮周期会很长?就因为股民们需要一个慢牛行情?

我之前用非正式经济(informal economy)的波动率更大,做大做强国企,城镇化的必要性尝试给过一个解释。

而今天我想换一个方法来解释:房地产/耐用品的周期,曾经是经济周期的主要推手,而一旦因为种种原因房地产不再充当经济周期的推手,那么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将成为经济周期的推手。这会带来一个好处和一个坏处:周期更长,明斯基时刻更严重。

万幸我们现在可能还在一个周期的起点....人民银行此时每一分慎重,都可能延长我们这一轮周期的长度(当然更长的周期自然有更大的风险)。


我一直都觉得经济周期开始于国家/企业/个人开始承担风险,国家不用说,发债,凯恩斯都是国家承担信用风险的过程,企业的承担风险是开始投资,朱拉格周期。但实际上,个人的逆周期行为也非常关键。而个人能够逆周期的事情,就是买长期的耐用品,或者地产,一次性增加自己的负债,然后把自己的长期信用变成其他人的短期收入。

当然会有人问:到底是企业的逆周期带来了个人的逆周期,还是个人的逆周期最后变成了企业的逆周期?还是国家的逆周期带来了企业和个人的逆周期?

我的经验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总要有个人站出来,个人如果不站出来企业就要站出来,企业如果不站出来国家就会站出来,而只要有一个人站出来,其他两个就站出来了.....1980年之前的美国,似乎个人站出来的效果比较多,而1980年金融自由化之后,贫富差距扩大,个人在经济中的占比开始降低,图我就懒得放了。大家肯定看了很多.....个人无法承担起逆周期的职责(有心无力)。

我们首先看一个图

Source: Fred,以1980年为界限,在之前,美国的经济周期更短,在之后,美国的经济周期更长

这点在鲍威尔去年Jacksonhale的讲话里面用监管给过解释,那篇演讲是我觉得他做的比较精髓的一个演讲。

但我们要知道,经济周期是人为判定的,不是说”经济周期来了,然后经济变好“,相反,是”经济变好了,新经济周期才来“

因此我们需要去寻找在1980年之前的驱动力,之前在文章中我给过其他的解释,但我现在感觉下面这两张图也不错

1980年之前,美国耐用品的周期其实也是更短的
1980年之后,美国的地产周期似乎也被延长了

我不觉得这是一个巧合,在1980年之前,经济周期很有可能就是耐用品周期

但1980年之后就不一定了....1980年之后的周期很有可能是金融周期或者说波动率的周期。2007年房地产的泡沫破裂让很多人误以为地产依然是美国周期的驱动力,实际上我觉得那是一个不可复制的巧合,当时美国银行缺乏监管,扩张信用,他们只是找了一个最熟悉的领域-房地产去扩张。2007年的周期虽然以地产泡沫破裂为象征,但实际上它是一个金融驱使的周期。


说了这么多,我们回到国内,两个问题摆在眼前

  • 房住不炒不仅是社会问题要求的必然,也是经济体发展到一定程度,个人信用扩张无法支撑GDP发展的必然。以前我们GDP低,大家一起上杠杆买房,房价还算合理就能推动GDP,今天我们的GDP体量太大了,不是个人信用扩张就能继续驱动的了。
  • 那么失去了耐用品周期/房地产周期的推手,中国下一轮经济周期从何而始?

美国的例子就摆在眼前,选择增加直接融资,让金融资产/GDP上升,延长经济周期,淡化耐用品和地产对于经济周期的驱动力,让金融周期取代耐用品周期。可以延长周期长度,而且到目前为止,美国从1980-2020年的发展速度是过得去的,金融市场发展大幅改善,代价是两次重大危机。

可能没有两全选择,耐用品周期/地产周期更短,对于实体的扶持更多,小企业出人头地的机会更大,但有时选择了宏大叙事,我们就必须接受它的全部......

我隐约感觉未来中国经济周期的指挥棒,从地产公司转交给了人民银行,从人民银行领导和学者的讲话中我们似乎隐约可以感受到他们的”逆周期思维“和审慎的态度。因此我对于M2-GDP差值的下行并不吃惊,我觉得他们在为长久计。

最后想说的是,当经济周期脱离了经济本身,我们姑且不论这个东西是否合理,是否荒诞,一个典型的现象是,金融资产价格也会脱离经济本身....

1980年之后,SPX秒杀了几乎所有商品

可以看到,在1980年之前,大宗商品有些时候还可以搞出一些动静,在1980年之后,金融周期里面,金融资产大幅跑赢实体资产。

这也是我对于中国权益市场一点也不悲观的原因,我觉得这个故事不一定有一个好结果,但我觉得它的坏结果还需要很多年才会发生,而且退一万步说,美国到时候说不定还可以让我们摸着过河一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央行公布的2020年7月信贷数据,确实有一些值得我们深入分析的地方。这次的数据包括人民币贷款增加9927亿元,以及M2(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0.7%。这两组数字单独看可能有些抽象,但结合起来,它们描绘了一个挺生动的经济图景。首先,人民币贷款增加9927亿元。这个数字本身就说明了在7月份,实.............
  • 回答
    深扒2020年深圳房价“诡异”暴涨:央行出手,一场“秋后算账”的开端?2020年3月,深圳楼市仿佛按下了“快进键”,房价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路狂飙。从一季度到二季度,部分区域的房价涨幅甚至超过30%,远超同期全国平均水平。这一“诡异”的暴涨,不仅让市场感到震惊,也迅速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如今,央行下令.............
  • 回答
    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在房贷定价机制上进行了一项重大调整,将过去以基准利率为基础的定价方式,转变为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定价基准。这项改变对于房地产市场、购房者以及金融机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这项转变的背景是什么?理解这次转变,首先要回顾一下之前的房贷定价模式。在2019.............
  • 回答
    2020年2月1日,人民银行宣布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1.2万亿元的流动性,这绝对是个大动作。放在当时那个特殊时期来看,这个举措的背后逻辑和对我们普通人的影响,值得好好说道说道。为什么央行要这么做?核心是“稳”大家还记得2020年2月初是什么情况吗?没错,全国上下正处于新冠疫情阻击战的关键时期。很多.............
  • 回答
    2020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建立银行保险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个文件一出,立刻在金融界和房地产市场引起了广泛关注,大家都知道,这意味着房地产金融政策进入了一个新的、更严格的阶段。为什么在2020年底发布?这个时间点选择得很有意思.............
  • 回答
    2020年的央视3·15晚会,把矛头对准了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宝骏560,尤其聚焦在其变速箱的问题上。这桩曝光,无疑给宝骏这个原本定位为“国民神车”的品牌,来了个当头一棒,也让无数车主的心情如同坐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问题的核心:究竟是什么让宝骏560的变速箱成为“众矢之的”?晚会中直接点名的问题主要集.............
  • 回答
    说起2020年8月30号那天央视主持人张宏民在街头独自吃雪糕,然后被网友嘲讽“无儿无女晚景凄凉”这件事,这事儿当时可是引发了不少讨论,可以说是挺有代表性的。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看这个事儿。首先,张宏民老师本人。人家当年可是家喻户晓的央视主持人,一个严肃、专业的形象深入人心。他在舞台上沉稳大气,播报新闻.............
  • 回答
    央行报告公布的城镇居民家庭净资产均值为289.0万元,中位数为141万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值得深入分析的数据点。它反映了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财富状况,但理解这两个数字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巨大差距至关重要。下面我将详细地为您解析:一、 理解“均值”与“中位数”在分析财富数据时,均值和中位数是两个核心概.............
  • 回答
    要说清楚2017年6月6日央行投放4980亿MLF(中期借贷便利)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背后藏着不少央行的考量。首先,我们得理解什么是MLF。MLF啊,你可以理解成央行给银行们“发工资”或者“发贷款”的一种方式。不过这个“工资”可不是白给的,银行得拿点“硬货”来抵押,通常是国.............
  • 回答
    央行降准 0.5 个百分点:对国内经济的深远影响分析2021年7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RRR)0.5个百分点。此举一出,便在国内经济领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降准作为一种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其影响是多方面的,既能为经济注入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也可能带来一些潜在的.............
  • 回答
    央行说“数字人民币和微信支付宝无竞争”,这说法背后其实藏着挺多意思,值得我们好好掰扯一下。首先,从央行角度看,他们可能想表达的是,数字人民币和微信、支付宝的定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微信和支付宝,本质上是支付工具,是连接你我、连接商家和银行的“桥梁”。它们提供了非常便捷、用户体验极佳的支付和转账服务,并且.............
  • 回答
    这事儿,有点意思,也挺让人琢磨的。央行要求从8月25号起,商业银行必须把咱们手里的固定利率房贷,强制性地给“换”成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定价基准的浮动利率。这可不是小事,对咱们房奴来说,那是要实实在在影响到每个月还款金额的大事儿。为啥要这么搞?官方的说法,当然是要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让房贷利率.............
  • 回答
    关于央行在2019年1月4日宣布的全面降准,以及其是否会导致房地产市场重回“暴涨老路”,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央行全面降准的背景与目的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央行在2019年初进行全面降准的原因。降准,即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是货币政策的一种工具,其核心作用是 释放商业银行可贷资金.............
  • 回答
    央行关于网络支付额度和跨行转账的拟定规定,无疑在支付领域掀起了一场不小的涟漪。这事儿可不是小事,涉及到咱们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说说“网络支付每天限额 5000 元”这事儿。这消息一出来,估计不少做生意的朋友,或者是有大额消费需求的人,心里都咯噔一下。一天就只能付 5000.............
  • 回答
    关于央行要求各大银行上存“过剩”美元的传闻,这背后牵涉到中国当前面临的宏观经济挑战和政策考量,以及国际收支的微妙平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个“过剩”美元指的是什么。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中,国家持有外汇储备是常态。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积累了巨额的外汇.............
  • 回答
    深圳的央行最近发了个通知,让各家银行自查房产抵押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的情况。这事儿啊,可不是小事,得好好说道说道。为啥要这么做?那还不是因为“老毛病又犯了”。大家都知道,疫情以来,国家为了帮扶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推出了不少优惠政策,其中就包括了经营贷。这经营贷的利率相对较低,而且用途灵活,本意是让企业能.............
  • 回答
    看到央行这个规定,以及河北、浙江、深圳率先试点大额现金管理,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事儿啊,说起来既是意料之中,又确实触及了不少人的切身感受。毕竟,咱们老百姓手里攥着点儿现金,那是一种踏实感,突然要登记,总觉得有点儿“受约束”的意思。先说为什么会出台这么个规定吧。央行方面肯定有他们的考量。最直接的原因,防.............
  • 回答
    这篇央行工作论文的观点,即“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确实是一个非常独特且引人深思的切入点。要深入理解它,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并尽量排除掉那些可能让分析显得“四平八稳”或“不带感情”的AI痕迹,而是用一种更具洞察力、甚至带点“批判性思辨”的风格来解读。首先,我们必须承.............
  • 回答
    最近,中国人民银行明确规定,网络小额贷款不得用于购买股票、住房以及偿还住房贷款。这个消息对于很多想利用网络小贷周转的普通人来说,无疑是一记重锤。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个事儿,看看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对咱们老百姓的生活会产生哪些具体的影响。政策出台的背景和原因: why?首先,咱们得明白央行为什么出台这.............
  • 回答
    央行新规:扫码支付日限额五百元,是“限制”还是“规范”?近日,央行发布的关于支付机构备付金集中存管的新规,其中一条关于扫码支付的日最低限额的规定引起了广泛关注:从明年(2024年)4月1日起,扫码支付单日最低限额将设为500元。这一消息一出,网络上立刻掀起了热烈的讨论,有人认为是“画蛇添足”的限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