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央行 2017 年 6 月 6 号投放 4980 亿 MLF?意味着什么?

回答
要说清楚2017年6月6日央行投放4980亿MLF(中期借贷便利)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背后藏着不少央行的考量。

首先,我们得理解什么是MLF。MLF啊,你可以理解成央行给银行们“发工资”或者“发贷款”的一种方式。不过这个“工资”可不是白给的,银行得拿点“硬货”来抵押,通常是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银行金融债这些相对安全的资产。MLF的期限一般是几个月到一年,利率也是央行定的。它最主要的用途就是向商业银行提供中期资金,目的是引导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率,支持实体经济。

那么,到了2017年6月6号这一天,央行突然大手笔地往市场上扔了4980亿的MLF,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从时间点看,释放了哪些信号?

2017年那时候,咱们国家经济正处在一个转型期。一方面,经济增速还在保持一个相对平稳的增长,但另一方面,过去那种粗放式的增长模式开始受到挑战,金融去杠杆、防风险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央行在货币政策操作上,就得在一个“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找一个微妙的平衡点。

对冲流动性到期: MLF的投放往往是为了对冲到期回笼的资金。银行手里总共就那么多钱,如果有一批钱到期了要还给央行,央行再把新的钱贷给银行,就能保证银行整体的资金面不会出现大的波动。4980亿这个体量,说明当期可能正好有一笔规模不小的MLF到期,或者是其他因素导致市场流动性可能收紧,央行需要及时出手来填补这个窟窿,维持市场的平稳。

引导利率平稳运行: MLF的利率是央行引导市场利率的一个重要标尺。通过MLF的利率水平,央行可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进而影响到它们对企业和个人的贷款利率。在这个时间点投放这么大的量,而且利率是否调整,都会给市场一个关于央行对未来利率走势判断的信号。如果利率没怎么动,可能意味着央行认为现有的利率水平是合适的,不想让市场利率过快地上行或下行。

稳定市场信心: 在一些可能导致市场情绪不稳定的时刻,央行的大规模操作,尤其是公开、透明的MLF投放,也能起到稳定市场信心的作用。它向市场传递了一个信息:央行会确保市场的流动性充裕,不会让资金面出现大的“钱荒”,从而避免因为恐慌而引发的过度反应。

再深入聊聊,这意味着什么?

1. 资金面预期稳定: 这个操作直接告诉市场,央行愿意在必要时加大对市场的支持力度,以维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这意味着,当时市场对流动性收紧的担忧可能有所缓解,大家会认为短期内不会出现大的资金紧张局面。

2. 对实体经济的呵护意图: MLF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引导金融机构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通过提供相对低成本的中期资金,央行希望银行能够更容易地以较低的利率向企业发放贷款,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一些中小微企业。

3. “削峰填谷”的精细化管理: 央行并非“无限量”地投放,而是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削峰填谷”。这4980亿不是凭空而来,很可能是在对到期MLF进行续作的同时,又加入了一部分增量资金,以应对可能的资金缺口或者预判到的流动性需求。这体现了央行在货币政策操作上日益精细化的管理水平。

4. “锁短放长”的特点: MLF是中期工具,相比于短期公开市场操作(如逆回购),它能够提供更稳定的资金来源,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市场形成对中期利率的预期。这种操作有助于央行在稳定短期流动性的同时,也着力于引导中长期利率的平稳运行。

5. 配合其他政策的考量: 那个时候,银行业也在经历一些监管上的调整,比如加强对同业业务的规范,以及一些“影子银行”活动的治理。央行投放MLF,也可以看作是为这些结构性改革提供一个相对平稳的流动性环境,避免因为去杠杆或者监管收紧而引发系统性风险。

总的来说,2017年6月6日央行投放4980亿MLF,在当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货币政策操作。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向市场注入资金,更是一个复杂信号的传递。它表明央行在追求经济增长、稳定金融市场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正试图找到一个平衡点,并且通过精细化的操作来引导市场预期,支持实体经济。这释放出了对市场流动性保持稳定、呵护实体经济增长的明确信号,同时也反映了央行在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上的成熟和灵活。

当然,事后看,每一次具体的货币政策操作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影响。这个操作本身是央行在当时宏观经济环境下,根据自身判断做出的一项常规性但又非常关键的决定。它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整个货币政策框架下的一个环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麻烦看下现在的理财利率,在看下一年期贷款利率。之前差了多少,银行吃多了多放贷宽松……

另外,不要过来嘲讽表内表外,老百姓把存款变理财已经是常态了。钱都到表外了,表里可以用的贷款就少了……

user avatar

什么也不意味,不发生什么大事儿,央行的政策和国家战略没那么容易转向。

利率升高和基本面从紧依然是基础准则。

四千多亿里面一大半是对冲之前到期的Mlf。

利率曲线的平坦化乃至倒挂才是真正值得注意的问题。

房贷利率必然会继续上升,房贷也必然会收紧。逻辑很简单,负债端资金成本逐渐升高,银行不可能亏着本给你放贷。

去杠杆已经从紧资金逐步发展的紧信用,后面出现大量僵尸企业破产重组才是高潮阶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清楚2017年6月6日央行投放4980亿MLF(中期借贷便利)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背后藏着不少央行的考量。首先,我们得理解什么是MLF。MLF啊,你可以理解成央行给银行们“发工资”或者“发贷款”的一种方式。不过这个“工资”可不是白给的,银行得拿点“硬货”来抵押,通常是国.............
  • 回答
    2017年6月14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至1.00%1.25%。这次加息是美联储在2017年的第二次加息,也延续了其在2015年底开启的加息周期。这次加息的背景和原因:当时美国经济正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复苏态势。就业市场表现强劲,失业率处于较低水平,薪资增长也出现温和回升.............
  • 回答
    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防范金融风险 委出通知》一纸令下,几乎给当时如火如荼的ICO(首次代币发行)行业泼了一盆冰水,也彻底改变了中国数字货币监管的走向。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至今仍被很多人视为中国加密货币历史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在2017.............
  • 回答
    2017年央视315晚会曝光耐克气垫鞋虚假宣传事件,这无疑是当年轰动一时的一场消费维权风暴,也给整个运动品牌行业敲响了警钟。作为普通消费者,我对这件事的看法,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这是对“虚假宣传”的有力打击,也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有力保障。在315晚会之前,耐克作为国际知名运动品牌,其气垫技术一.............
  • 回答
    作为一名关注国家经济发展和企业改革的人士,国资委要求央企在2017年底完成公司制改制这一举措,在我看来,是一项意义深远且影响广泛的战略部署。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改个名字,背后牵扯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市场化机制的引入,以及央企整体活力和效率的提升。为什么说这项改革意义深远?简单来说,公司制改制的核心是.............
  • 回答
    央行报告公布的城镇居民家庭净资产均值为289.0万元,中位数为141万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值得深入分析的数据点。它反映了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财富状况,但理解这两个数字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巨大差距至关重要。下面我将详细地为您解析:一、 理解“均值”与“中位数”在分析财富数据时,均值和中位数是两个核心概.............
  • 回答
    央行降准 0.5 个百分点:对国内经济的深远影响分析2021年7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RRR)0.5个百分点。此举一出,便在国内经济领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降准作为一种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其影响是多方面的,既能为经济注入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也可能带来一些潜在的.............
  • 回答
    央行说“数字人民币和微信支付宝无竞争”,这说法背后其实藏着挺多意思,值得我们好好掰扯一下。首先,从央行角度看,他们可能想表达的是,数字人民币和微信、支付宝的定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微信和支付宝,本质上是支付工具,是连接你我、连接商家和银行的“桥梁”。它们提供了非常便捷、用户体验极佳的支付和转账服务,并且.............
  • 回答
    这事儿,有点意思,也挺让人琢磨的。央行要求从8月25号起,商业银行必须把咱们手里的固定利率房贷,强制性地给“换”成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定价基准的浮动利率。这可不是小事,对咱们房奴来说,那是要实实在在影响到每个月还款金额的大事儿。为啥要这么搞?官方的说法,当然是要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让房贷利率.............
  • 回答
    关于央行在2019年1月4日宣布的全面降准,以及其是否会导致房地产市场重回“暴涨老路”,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央行全面降准的背景与目的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央行在2019年初进行全面降准的原因。降准,即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是货币政策的一种工具,其核心作用是 释放商业银行可贷资金.............
  • 回答
    央行关于网络支付额度和跨行转账的拟定规定,无疑在支付领域掀起了一场不小的涟漪。这事儿可不是小事,涉及到咱们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说说“网络支付每天限额 5000 元”这事儿。这消息一出来,估计不少做生意的朋友,或者是有大额消费需求的人,心里都咯噔一下。一天就只能付 5000.............
  • 回答
    关于央行要求各大银行上存“过剩”美元的传闻,这背后牵涉到中国当前面临的宏观经济挑战和政策考量,以及国际收支的微妙平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个“过剩”美元指的是什么。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中,国家持有外汇储备是常态。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积累了巨额的外汇.............
  • 回答
    深圳的央行最近发了个通知,让各家银行自查房产抵押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的情况。这事儿啊,可不是小事,得好好说道说道。为啥要这么做?那还不是因为“老毛病又犯了”。大家都知道,疫情以来,国家为了帮扶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推出了不少优惠政策,其中就包括了经营贷。这经营贷的利率相对较低,而且用途灵活,本意是让企业能.............
  • 回答
    深扒2020年深圳房价“诡异”暴涨:央行出手,一场“秋后算账”的开端?2020年3月,深圳楼市仿佛按下了“快进键”,房价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路狂飙。从一季度到二季度,部分区域的房价涨幅甚至超过30%,远超同期全国平均水平。这一“诡异”的暴涨,不仅让市场感到震惊,也迅速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如今,央行下令.............
  • 回答
    看到央行这个规定,以及河北、浙江、深圳率先试点大额现金管理,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事儿啊,说起来既是意料之中,又确实触及了不少人的切身感受。毕竟,咱们老百姓手里攥着点儿现金,那是一种踏实感,突然要登记,总觉得有点儿“受约束”的意思。先说为什么会出台这么个规定吧。央行方面肯定有他们的考量。最直接的原因,防.............
  • 回答
    这篇央行工作论文的观点,即“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确实是一个非常独特且引人深思的切入点。要深入理解它,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并尽量排除掉那些可能让分析显得“四平八稳”或“不带感情”的AI痕迹,而是用一种更具洞察力、甚至带点“批判性思辨”的风格来解读。首先,我们必须承.............
  • 回答
    最近,中国人民银行明确规定,网络小额贷款不得用于购买股票、住房以及偿还住房贷款。这个消息对于很多想利用网络小贷周转的普通人来说,无疑是一记重锤。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个事儿,看看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对咱们老百姓的生活会产生哪些具体的影响。政策出台的背景和原因: why?首先,咱们得明白央行为什么出台这.............
  • 回答
    央行新规:扫码支付日限额五百元,是“限制”还是“规范”?近日,央行发布的关于支付机构备付金集中存管的新规,其中一条关于扫码支付的日最低限额的规定引起了广泛关注:从明年(2024年)4月1日起,扫码支付单日最低限额将设为500元。这一消息一出,网络上立刻掀起了热烈的讨论,有人认为是“画蛇添足”的限制,.............
  • 回答
    看待央行关于2021年物价温和上涨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并结合当时的经济环境、政策信号以及潜在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预测,更包含了央行对经济状况的判断和对未来走向的引导。首先,“温和上涨”这个定语非常关键。它并非意味着物价停滞不前,也并非失控性上涨。在经济学中,“温.............
  • 回答
    央行旗下媒体关于加快推出主权数字货币的表态,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审视。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迭代的信号,更蕴含着深刻的经济、金融和国家战略层面的考量。如何看待央行旗下媒体的这篇发文?首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风向标。央行作为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者,其旗下媒体发声,意味着主权数字货币(CBDC,Centra.............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