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央行新规:明年四月一日起扫码支付最低单日限额五百元?

回答
央行新规:扫码支付日限额五百元,是“限制”还是“规范”?

近日,央行发布的关于支付机构备付金集中存管的新规,其中一条关于扫码支付的日最低限额的规定引起了广泛关注:从明年(2024年)4月1日起,扫码支付单日最低限额将设为500元。这一消息一出,网络上立刻掀起了热烈的讨论,有人认为是“画蛇添足”的限制,有人则认为是“必要之举”的规范。那么,这一新规究竟是怎么回事?它将对我们的支付习惯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又该如何看待?

首先,我们要厘清这个“最低单日限额五百元”究竟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是不是意味着我用扫码支付,一天只能花500块钱?这似乎与我们日常使用扫码支付的便利性相悖。然而,仔细解读央行新规的原文,我们不难发现,这里的“最低单日限额”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单日累积金额超过五百元,支付机构需要采取二次验证措施”。也就是说,它并不是一个强制的“封顶”限额,而是对超过一定金额的交易,增加一层安全保障。

为什么央行要出台这样的规定?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

保障支付安全,防范金融风险。 扫码支付以其便捷高效的特点,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支付方式。但与此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比如,个人信息泄露、账户被盗刷等情况时有发生。央行此次设定的日累积限额,实际上是为了提高对高额交易的风险控制能力。当用户的单日累积消费金额超过500元时,支付机构需要通过短信验证、人脸识别等二次验证方式,来确认是用户本人操作,从而降低因设备丢失、账号被盗等情况导致的资金损失风险。这就像银行对大额转账进行电话确认一样,是一种“多一层保险”的措施。

促进行业规范发展,统一标准。 长期以来,各支付机构在风险管理、客户身份识别等方面存在差异。通过设定统一的最低限额和二次验证要求,有助于规范支付机构的行为,提升整个行业的安全水平,并有助于监管部门更有效地进行风险监测和管理。这也有助于营造一个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适应多元化支付场景的需求。 尽管日累积500元的限额听起来不高,但考虑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场景,比如超市购物、外出就餐、交通出行等,大部分单笔或单日消费额都可能在这个范围内。而对于一些大额消费,比如购买家电、支付学费、进行投资等,以往可能更多依赖银行卡、转账等方式。新规的实施,意味着即使是扫码支付,在进行高额交易时,也需要有更强的安全保障,这也促使我们去审视和调整自己的支付习惯。

那么,这一新规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会有哪些实际影响呢?

对小额消费基本无影响。 对于大多数日常小额支付,比如买杯咖啡、坐公交、买份报纸,单日累积金额很可能不会超过500元。即使超过了,多一个验证步骤,对于追求便利性的我们来说,可能也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

对中高额消费的便捷性略有影响。 如果你在某一天进行了多笔扫码支付,累积金额超过500元,那么在进行后续支付时,就需要多进行一次验证。对于习惯了“一扫即付”的用户来说,这可能会带来一时的不便,需要重新适应。例如,如果你打算一次性购买几百元的商品,或者在短时间内有多笔消费,可能就需要留意这个新的验证环节。

引导用户更加重视支付安全。 这一新规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醒了用户,在享受移动支付便利的同时,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保护好自己的支付信息和设备安全。当需要进行大额交易时,更应该谨慎操作,并主动配合支付机构的安全验证。

可能催生其他支付方式的增长。 在一些大额支付场景下,用户可能会更多地转向银行卡、网银、或直接的银行转账等传统支付方式,以避免扫码支付的二次验证流程。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规定?

与其将其简单地视为一种“限制”,不如理解为一种“风险提示”和“安全升级”。在这个信息爆炸、风险无处不在的时代,任何一项旨在提升安全性的举措,都值得我们去理解和支持。

当然,我们也可以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支付机构在执行新规时,能否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 比如,是否可以根据用户的消费习惯、设备绑定情况等,对二次验证的触发机制进行优化,尽量减少对正常支付流程的干扰。
是否可以提供更便捷的二次验证方式? 除了短信验证,是否可以提供更快速、更安全的生物识别等方式,以提升用户体验?
监管部门是否可以有更精细化的分类? 比如,针对特定类型的商户、特定风险等级的用户,是否可以有不同的规则?

总而言之,央行新规的出台,是出于对支付安全和金融秩序的考虑。虽然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们一些支付习惯,带来一些微小的“不便”,但其核心目标是为了保护我们的资金安全。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并积极适应这一新的支付安全标准,让科技进步的同时,也能 safeguard 我们的财产。这既是对我们自身负责,也是对整个支付体系健康发展的一种贡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给出链接 3g.163.com/news/article

请务必精读细读 再看不懂的找红头文件看吧

可能只有我一个人觉得没问题吧

到底现在的人阅读理解都到了什么程度了。“同一客户单个银行帐号或所有账号”到底应该怎么理解。这不是网银时代的单账户当天总消费额不能超过500,而是说你在条形码没有安全措施的商户一天的消费总额不能超过500,也就是说你到每个安全措施的商户消费都可以消费500。也就是你一天逛100家最低安全等级的商户,你甚至可以消费5w。

这个措施是为了保护大金额的交易的安全不是为了限制一天的消费总额。

好好做阅读理解,不要看了题目就喷体制。

user avatar

现在这帮回答都是什么玩意儿

一条让商家支付升级安全性的条文

到了媒体手里变成了央行要限制支付宝

到了网友嘴里变成了动了蛋糕。

我想起某些人在2013年信誓旦旦的说余额宝动了央行蛋糕,年内必将被取缔的那些人来了。

资本逐利性就决定了没有监管他们能玩儿上天。

为啥你们都知道百度会作恶,就觉得支付宝或者商家不会呢?


当天更新:

经评论区提醒,主要还是题主节奏带的好。

但是我也不得不说,题主节奏怎么带,某些人天生反骨也去不掉。

简单分析一下,如果懒得看长文直接拉到最后看结论:

新闻链接:明年4月1日起扫码付款将限额 最低单日限额500元

首先,了解一下常用的支付方式

一个是静态二维码

另一个是扫码器: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侵权请告知,将会第一时间删除

按照新的规则,静态二维码(第一种)被分类为D级,扫码为A,B,C级。

静态条码安全性的问题(引用自原新闻)

静态条码易被篡改或变造,易携带木马或病毒,真伪难辨,导致支付风险较高。因此,提出了一系列防范静态条码风险的措施:一是要求静态条码应由后台服务器加密生成,宜采用防伪纸张展示条码,防伪纸张应具备一定防伪特征。二是要求展示静态条码的介质应放置在商户收银员视线范围内,商户应定期对介质进行检查。三是要求静态条码采用防护罩等物理防护手段避免被覆盖或替换,宜使用防伪标签对防护罩进行标记。四是要求在静态条码介质显著位置明显展示收款方信息,便于用户核对。五是通过风险防范能力分级管理,进一步规范使用静态条码,并鼓励使用风险防范能力较高的收款扫码方式。

都看得懂我不解释了。


之后看一下影响,

这个条文是针对的是同一账户,对另一个支付账户说的:

也就是说,你在A消费400, 在B消费300, 在C消费400,无论对方什么收款方式,都不会有任何变化。 也不会影响别人在A消费400, 在B消费300, 等等。

划重点:即使使用静态二维码,也可以做到每天每客付500或者说每天每店付500,无使用下限(一块钱也可以扫码付)


稍微大一些的店面,一般都是用扫码器, 也有不同的安全等级一说,应该是B-C级,每客每天每店消费1000- 5000。(如果觉得1000不够,商家可以自行升级达到其规定的安全标准,之后提额)


大客户,肯定是用A级 ,比如家电,家具等商场,应该就是用这种东西。

所以但凡是个固定店铺,就可以用扫码枪这种东西,一般都是b-c级, 如果生意再大, 可以申请A级。 路边的煎饼果子摊,应该是D级。


结论:

对支付宝用户影响:

没有影响,支付安全略有提升

对商家影响:

D级商家:需要重新打印二维码,并且对其放置位置有了要求。 (彻底避免了段子里的“换了店家的二维码一个月偷了几万块钱”的故事。 )举例如路边的煎饼果子,卖红薯的,限额500.

对B-C级商家 :需要一次性认证安全等级(可能每年会有年审),有可能需要额外购置扫码枪等硬件。可能会有管理费/手续费(VISA, 银联也有手续费,相差不大)适用于大部分餐厅,蛋糕店等, 限额5000.

对A级商家:需要和支付宝/监管部门谈限额,其中是不是有额外成本未曾可知。比如家电卖场,手机卖场等, 限额可以达到数十万或数百万。

对于A级商家来说,我认为反洗钱是重点(不要觉得洗钱离我们生活很远,否则你觉得电话诈骗的那些钱是怎么流出去的?) 某些幌子公司肯定是无法顺利通过监管这一步,也算是增加了犯罪成本。


欢迎一切形式的友好讨论,保留一切拉黑举报评论区的权利。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个回答: 影子大人:媒体断章取义的恶习有多严重?

收录在我的收藏夹 真的笑 笑出声 之内,欢迎关注。


回答一下评论区问题:

所以您的意思是,目前没有明显问题,就不应该管制。

红黄蓝幼儿园表示非常赞同您的看法。

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表示反对加没有帮助。

找到了您的回答,才知道到底什么意思。(一般在评论区只表示反对不说原因的我都拉黑了)


我的原答案中写了:

请您看清楚再来评论好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央行新规:扫码支付日限额五百元,是“限制”还是“规范”?近日,央行发布的关于支付机构备付金集中存管的新规,其中一条关于扫码支付的日最低限额的规定引起了广泛关注:从明年(2024年)4月1日起,扫码支付单日最低限额将设为500元。这一消息一出,网络上立刻掀起了热烈的讨论,有人认为是“画蛇添足”的限制,.............
  • 回答
    “央视新收视密码庄晓莹”这个说法,最近在社交媒体上和一些评论圈子里被提及得比较多。这背后其实反映了一些观众和业内人士对央视节目内容创新、特别是如何吸引年轻观众的一种观察和期待。要详细地说,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聊聊。首先,庄晓莹是谁?如果大家对她不太熟悉,可以先简单了解一下。庄晓莹是央视纪录片频道(CC.............
  • 回答
    在央视新闻关于“刑法新修正案草案取消9项死刑罪名”的微博下方,评论区的景象可谓是五味杂陈,折射出社会大众对于死刑制度改革的复杂心态和多维度的思考。首先,你可以看到一股相当普遍的 支持和赞同 的声音。很多人认为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法治文明迈出的坚实一步。他们会提到,死刑作为最严厉的刑罚,应该慎用,取.............
  • 回答
    关于央视报道的“美国科学家:武汉绝不是新冠病毒源头”这一新闻,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和分析。首先,要理解央视作为一个国家级媒体,其报道的内容和角度往往带有国家立场和宣传意图。当它引用“美国科学家”的观点,并将其作为标题和主要论点时,这本身就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即试图利用国际科学界的权威声音来支.............
  • 回答
    央行报告公布的城镇居民家庭净资产均值为289.0万元,中位数为141万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值得深入分析的数据点。它反映了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财富状况,但理解这两个数字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巨大差距至关重要。下面我将详细地为您解析:一、 理解“均值”与“中位数”在分析财富数据时,均值和中位数是两个核心概.............
  • 回答
    要说清楚2017年6月6日央行投放4980亿MLF(中期借贷便利)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背后藏着不少央行的考量。首先,我们得理解什么是MLF。MLF啊,你可以理解成央行给银行们“发工资”或者“发贷款”的一种方式。不过这个“工资”可不是白给的,银行得拿点“硬货”来抵押,通常是国.............
  • 回答
    央行降准 0.5 个百分点:对国内经济的深远影响分析2021年7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RRR)0.5个百分点。此举一出,便在国内经济领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降准作为一种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其影响是多方面的,既能为经济注入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也可能带来一些潜在的.............
  • 回答
    央行说“数字人民币和微信支付宝无竞争”,这说法背后其实藏着挺多意思,值得我们好好掰扯一下。首先,从央行角度看,他们可能想表达的是,数字人民币和微信、支付宝的定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微信和支付宝,本质上是支付工具,是连接你我、连接商家和银行的“桥梁”。它们提供了非常便捷、用户体验极佳的支付和转账服务,并且.............
  • 回答
    这事儿,有点意思,也挺让人琢磨的。央行要求从8月25号起,商业银行必须把咱们手里的固定利率房贷,强制性地给“换”成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定价基准的浮动利率。这可不是小事,对咱们房奴来说,那是要实实在在影响到每个月还款金额的大事儿。为啥要这么搞?官方的说法,当然是要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让房贷利率.............
  • 回答
    关于央行在2019年1月4日宣布的全面降准,以及其是否会导致房地产市场重回“暴涨老路”,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央行全面降准的背景与目的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央行在2019年初进行全面降准的原因。降准,即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是货币政策的一种工具,其核心作用是 释放商业银行可贷资金.............
  • 回答
    央行关于网络支付额度和跨行转账的拟定规定,无疑在支付领域掀起了一场不小的涟漪。这事儿可不是小事,涉及到咱们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说说“网络支付每天限额 5000 元”这事儿。这消息一出来,估计不少做生意的朋友,或者是有大额消费需求的人,心里都咯噔一下。一天就只能付 5000.............
  • 回答
    关于央行要求各大银行上存“过剩”美元的传闻,这背后牵涉到中国当前面临的宏观经济挑战和政策考量,以及国际收支的微妙平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个“过剩”美元指的是什么。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中,国家持有外汇储备是常态。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积累了巨额的外汇.............
  • 回答
    深圳的央行最近发了个通知,让各家银行自查房产抵押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的情况。这事儿啊,可不是小事,得好好说道说道。为啥要这么做?那还不是因为“老毛病又犯了”。大家都知道,疫情以来,国家为了帮扶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推出了不少优惠政策,其中就包括了经营贷。这经营贷的利率相对较低,而且用途灵活,本意是让企业能.............
  • 回答
    深扒2020年深圳房价“诡异”暴涨:央行出手,一场“秋后算账”的开端?2020年3月,深圳楼市仿佛按下了“快进键”,房价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路狂飙。从一季度到二季度,部分区域的房价涨幅甚至超过30%,远超同期全国平均水平。这一“诡异”的暴涨,不仅让市场感到震惊,也迅速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如今,央行下令.............
  • 回答
    看到央行这个规定,以及河北、浙江、深圳率先试点大额现金管理,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事儿啊,说起来既是意料之中,又确实触及了不少人的切身感受。毕竟,咱们老百姓手里攥着点儿现金,那是一种踏实感,突然要登记,总觉得有点儿“受约束”的意思。先说为什么会出台这么个规定吧。央行方面肯定有他们的考量。最直接的原因,防.............
  • 回答
    这篇央行工作论文的观点,即“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确实是一个非常独特且引人深思的切入点。要深入理解它,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并尽量排除掉那些可能让分析显得“四平八稳”或“不带感情”的AI痕迹,而是用一种更具洞察力、甚至带点“批判性思辨”的风格来解读。首先,我们必须承.............
  • 回答
    最近,中国人民银行明确规定,网络小额贷款不得用于购买股票、住房以及偿还住房贷款。这个消息对于很多想利用网络小贷周转的普通人来说,无疑是一记重锤。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个事儿,看看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对咱们老百姓的生活会产生哪些具体的影响。政策出台的背景和原因: why?首先,咱们得明白央行为什么出台这.............
  • 回答
    看待央行关于2021年物价温和上涨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并结合当时的经济环境、政策信号以及潜在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预测,更包含了央行对经济状况的判断和对未来走向的引导。首先,“温和上涨”这个定语非常关键。它并非意味着物价停滞不前,也并非失控性上涨。在经济学中,“温.............
  • 回答
    央行旗下媒体关于加快推出主权数字货币的表态,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审视。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迭代的信号,更蕴含着深刻的经济、金融和国家战略层面的考量。如何看待央行旗下媒体的这篇发文?首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风向标。央行作为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者,其旗下媒体发声,意味着主权数字货币(CBDC,Centra.............
  • 回答
    央行叫停支付宝、腾讯的虚拟信用卡和面对面支付服务,这件事情触及了中国金融科技发展中的一些关键节点,也引发了不少讨论。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件事的背景。在虚拟信用卡和面对面支付这两种业务上,支付宝和腾讯的动作其实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虚拟信用卡,顾名思义,就是不再需要实体卡片,而是通过电子账户就能实现的信用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