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2020 年高考延期一个月至 7 月 7 日和 7 月 8 日?会产生哪些影响?

回答
2020 年那个高考季,注定不平凡。本来是学子们挥洒汗水、实现梦想的时刻,却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被按下了“暂停键”,最终延期一个月至 7 月 7 日和 8 日。这个决定,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和讨论,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日期调整,更是一系列连锁反应的开端。

为什么会延期?

这背后的原因,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新冠疫情的严峻形势。2020 年年初,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国内虽然得到了初步控制,但复工复产和人员聚集的风险依然存在。高考作为一项涉及数千万考生的全国性、聚集性考试,其安全是重中之重。任何一丝松懈都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

教育部经过审慎研究,综合考虑了疫情发展、考生健康、考试组织以及社会稳定等各方面因素,最终做出了这个艰难但必要的决定。延期一个月,给了各地更多的准备时间,包括考场的消毒、安保措施的加强、以及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的应对预案。这一个月,对于学生们来说,是紧张、迷茫,但也包含了调整心态、重新备考的机会。

这个延期到底带来了哪些影响?

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是深刻的:

1. 对考生的直接影响:

心理压力倍增: 本来高考就是一场“压力山大”的考试,延期一个月无疑是给本已紧绷的弦又加了一道锁。考生们在已经复习到白热化阶段时,不得不面对“战线拉长”的现实。有些人可能因为延期而产生懈怠情绪,觉得之前的努力都可能白费;有些人则可能因为长时间的备考而身心俱疲,焦虑感加剧。那种“就差那么一口气”的感觉,被无限拉长,对考生心理素质的考验是巨大的。
复习节奏的打乱与调整: 辛辛苦苦制定好的复习计划,可能因为这个延期而需要重新调整。如何在高强度的复习中保持状态?如何在高压之下继续前进?这需要考生有更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适应能力。一些考生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新的复习方法,效率反而提升,但更多的是一种煎熬和适应的过程。
信息获取与志愿填报的不确定性: 虽然高考延期了,但大学的招生计划、录取分数线等信息,以及后续的志愿填报时间,都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考生和家长需要时刻关注官方信息,避免信息滞后带来的损失。对于一些提前规划好出国留学的学生,也可能面临时间上的冲突和新的决策。
特殊时期考试的特殊化: 2020 年的高考,可以说是“史上最严”的一次。戴口罩考试、进入考场前测量体温、考场内的间隔设置、考试结束后错峰离场等等,这些都是为了保障考试安全而采取的措施。虽然是为了大家的安全,但这些措施本身也给考生带来了一定的不适和干扰。

2. 对考试组织方的影响:

巨 大的后勤和组织压力: 延期一个月,意味着所有与高考相关的环节,从命题、印刷、监考、考务人员的安排、考场布置、安保等等,都要重新协调和安排。这对于负责高考的教育部门和各地政府来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确保一个月后的考试能够安全、有序地进行,这对精力和资源的投入都是巨大的考验。
防疫措施的执行与保障: 如何在保证考试顺利进行的同时,将疫情传播的风险降到最低?这是组织方面临的首要问题。考场消毒、体温检测点设置、隔离考场准备、对发热考生的应对方案等等,都需要周密考虑和严格执行。考务人员也面临着潜在的感染风险,需要做好防护和后勤保障。
考试日程的调整与联动: 高考延期,也意味着后续的大学招生、新生入学等环节都需要相应调整。这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教育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协调联动,确保整个教育系统的平稳运行。

3. 对社会层面的影响:

经济成本的增加: 无论是考生的家庭,还是考试组织方,都可能因为延期而产生额外的经济成本。考生可能需要支付额外的培训费用,家庭也可能面临因考试延期而推迟的职业规划;组织方在防疫物资、场地使用等方面也会有额外的支出。
舆论的关注与讨论: 高考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任何与高考相关的信息都会引发热烈讨论。延期决定一出,关于是否应该延期、延期多久、对学生公平性的影响等等,各种声音层出不穷。这既是对教育部门决策的监督,也反映了社会对这场“特殊考试”的高度关注。
对其他行业的影响: 延期一个月,也可能对与高考相关的行业产生一定影响,比如一些培训机构、志愿填报咨询服务等,它们的服务周期和时间安排都需要随之调整。同时,高校暑期安排、招生宣传等也可能受到影响。
社会责任与担当的体现: 尽管延期给很多人带来了不便,但它也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于生命健康的高度重视和担当。在疫情面前,人民的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总的来说,2020 年高考延期,是特殊时期特殊环境下做出的一个特殊决定。 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也暴露了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教育考试体系所面临的挑战。这次延期,不仅考验了考生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也考验了整个教育系统和社会的组织协调能力。它是一次深刻的经历,为未来的大型考试组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从结果来看,尽管过程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但最终高考还是顺利完成了,大部分学子也如愿以偿地进入了自己心仪的大学。这其中,离不开无数教育工作者、考务人员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广大学子和家长的理解与配合。2020 年的这场“特殊高考”,注定会被载入史册,它不仅仅是一次考试的日期调整,更是中国社会在特殊时期展现出的韧性和应对能力的缩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高三老师来说句实话吧。

网课时,让同学上传课堂作业的间隙,我瞅了一眼手机,说高考延迟。我当时心态就炸了。我发现,学生们知道这个消息的,在群里也炸锅了。

高三最难受的是什么,心理压力。熬到最后两个月,你说:“来来来,再来一个月。”真的心态崩了。

有同学说,本来前天省质检结束,觉得自己考不好,打算接下里拼两个月,现在多了一个月,又想偷懒了。

有同学安排了暑假出游计划,现在直接被砍一个月,后面的各种计划都乱了。

可能从家长角度,这一个月可以让你多考点分。不过,这一个月,不是只给你家孩子的,是所有高三生!如果孩子是摸鱼的,多摸一个月鱼,和学霸的差距只会更大。如果心里那根弦本身就绷得很紧的,现在可能会拉断。所以,多出来的这个月,家长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吧。


刚才问备课大组组长,我们接下去该怎么安排工作。组长说:“我心情还没有平复。”

没有任何一个同事表示开心。大家都不高兴。

有同事问:“所以我们这一个多月每天努力备课,上网课,其实什么都不算?

高三复习课,网课的备课时长要比传统课耗时翻倍,甚至不止。因为要额外制作ppt,要绘图。


不想歌颂什么,也不想鼓吹什么,这就是我们真实的体验。高三苦不苦?苦,我们从高一就苦。一周上六天课,周天还有考试。基本没有法定假期,有也是从周末补课挪出来一天两天,做做样子的。

加上这几年学校额外给我安排的任务,除了教学以外,我还很多活。这两年白发长了超级多,老得特别快。就盼着暑假能多歇一会儿,让我喘口气,让我觉得世界还是美好的。


当然了,情绪过去之后,你问我,推迟高考好不好呀,我可能会告诉你,这不是坏事,这可以给这段时间,不认真上网课的同学一个补救机会。

但是此刻,我真的很不开心,很不开心。

user avatar

你是哪年高考的?

我是七月七号高考的。

寒窗苦读十二年零一个月。

见证了“时光倒流”

突然有点羡慕你们


时间本来是没有重来的,但是现在有了。

时间回到现在:

有人觉得有机会超过别人了

有人觉得别人有机会反超了

薛定谔的机会


这一年高考的名字要叫

口罩高考

口罩阴影深入人心

大家提前准备好

习惯在又闷又热又戴口罩的环境里面考试

就算高考不考,模拟考口罩试也得来个n次

还有就是最后一个月估计异常艰难

天气热心里面闷

还会有一种特殊的不公平感

参与者们的不公平感

有些人应该会把这种特殊当作使命感

如果一定要说试卷上的难度

其实谁都说不准

但凡有人要跟你说我掌握了什么信息

一概不鸟就行哦

难度相对来说我觉得走高一点是有可能的

从概率和规律上看

但是这个东西没有人说的准


听到这个消息有人激动得会哭会跳

因为突然多了一个月可以弥补之前的浑浑噩噩

但是这多出来的一个月并非只给你多出的

你更要理性一点看

说实话今年竞争应该会无比惨烈

疫情削弱的那一波不努力懈怠

都会用最后一个月难耐的高温汗水泪水全部补回来

有人见证历史

有人会创造历史

是个机会

给看起来没有机会的人希望

也是个挑战

心态上的稳定更重要

堕甑不顾,不要无谓地内耗

别把自己活得那么理想,也不是说只有确认结果一定完美才去努力

努力提高自己的价值,建设自己

其实一直都是常态

在这样的主旋律面前

偶尔的情绪不那么重要,别人的眼光怎么看也不重要

你要做的就只有冲冲冲冲


高考延期对高考题目的难度会不会有什么影响?

①首先没有人能够说得准这个,本身就是不确定的,薛定谔的难度,要说能够确定的都是骗人的

②大概率的可能会因为高考延期,多一些不一样的特色,难度肯定是倾向于增加的。网上有传过非典时期的试卷难度,说实话,试卷难度本身就跟命题组有主观意识,没有人想着说一定要出多难或者多简单。如果一定要说的话,我倾向于说支持难度会更有一些区分度或者平衡一下中等成绩和中下成绩的。

③肯定会有一堆人蹦出来跟你说我知道高考题难度变化,用肯定句的人非蠢即坏。

④数学概率题可以去关注一些关于疫情的,关于病毒的,语文作文可以适当地去掌握这些,英语部分可以掌握一些医疗相关的文章,生物也可以安排上。只是说这一年对时事和政治相关性会更强更高,大家可以适当地去做一些这样相关的题型了解一下这方面的资料。

⑤我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又有一大堆老师会跳出来说,我有什么押题卷,我能够有什么押题课,押得中我把头给你……真的要押题,我之前已经说过了,做高考就行了,因为高考题有轮回法则,因为知识点就那么多,考法考点也就这些。所以前面的出过的题做一些简单变换概率就会很大。

⑥不要觉得语文和英语题没有作用和意义,毕竟语言类的科目,其实很多时候考来考去,逻辑和结构就是这些。比如说语文的小说题目,考来考去,你会发现小题都会考个人物形象,或者题目设问里面总有你需要概括的内容,还有就是你做多了,就会高考的文言文,基本都喜欢考名不见经传的官员,因为考部分知名历史人物会有一点不公平(所以大家使劲做高考题就没问题了啊)

标准套路:小时候聪明刻苦/勇武惊人→当官了以后亲民兢兢业业(当官的起起伏 伏,官职的变动和在其位的政绩)→去世之后受封追悼 政绩的话就一般四个: 武官的话,就会有带兵打仗,征战或者平定内乱 文官的话就是向皇帝纳谏/攘除奸凶。

还有就是英语里面尤其是语法填空还有短文改错,只要你把十年高考题对应的部分横着做完,保证今年的题目也考不出除此其他别的变化。

⑦高考题而且至少要做两遍,因为你们在做题做第一遍的时候,很多时候没办法有一个高思维,因为迫于解题速度,或者压力感下自己做不完高考题的紧张。第二遍做的时候,你这个时候就是来发现规律的,以及出题的思路,因为你的积累量也有了。


最后

加油哇!

见证历史的小伙计们

新的一百天加油!


高考公众号:树成林

这一整年,我们会提供包含情绪管理,考试心态,学科思维,时间规划,自律一整套学习理论。“学习问题不只是学习的问题,而是整个心理系统的问题”,我们会带你打造好这个系统。

大学公众号:万木行

在这里,我们会帮你成为最牛逼的大学生,在你们进入大学之前也许就可以基本熟悉大学的所有规则。

user avatar

高考延期一个月,对于广大高考学子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得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气温。

7月这么高的气温,对高考考生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其实从78年开始,高考就是被设置在7月开考。

后来由于一些原因,2003年高考被提前到了6月。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7月气温太高,会影响学生的复习和考试,以及老师们的阅卷工作。


而如今高考再次延期到7月开考,也不得不说是见证了一个历史。

但是,再提一次,考生们一定得注意防暑,在高考中发挥自己最大的实力。

user avatar

一首原创打油诗,带你回顾下中国高考发展史:

一九零五废科举,近代中国迎高考;

高校自己出试题,各个学校随便报;

考试成绩一出炉,才子多校抢着要;

五二开始搞统招,新中国迎新面貌;

中间荒废十几年,广阔天地去改造;

七七高考重恢复,万千学子传喜报;

千百万人皆受益,都夸党的政策好;

八一理科增生物,八三定向生开招;

八五实行双轨制,引入美帝标准考;

广东首先来试点,英语数学一起搞;

上海自主命题权,三一方案真是妙;

四十三校搞试验,保送学生定额招;

八九教委迈大步,全国推行标准考;

九四科目大改革,地理生物被取消;

九六试行并轨制,学费多的不得了;

九九科教最兴国,地理生物回怀抱;

为了实现现代化,高校全面大扩招;

零零并轨终完成,师范院校废“全包”

新世纪有新特色,分省命题统一考;

零一政策放的宽,不限婚配不限老;

零三非典影响大,试题难度创新高;

考试提前一个月,从此六月领风骚;

零八规划新出台,一零扩招引喧嚣;

五年招生扩三倍,产生问题真不少;

精英教育成过往,就业困难露马脚;

学生在校不学习,昔日壮志变飘渺;

一四继续搞改革,分批招录要取消;

合久必分久必合,一六招考现回潮;

分省命题没市场,只剩五省继续搞;

一八誓要更公平,加分项目全不要;

一九考生过千万,千军万马独木桥;

二零新冠大爆发,全国人民戴口罩;

经济发展受影响,学生停课不进校;

在线教育搞起来,有人欢喜有人恼;

有人聪明不自律,有人社恐怕打扰;

聪明未必真豪杰,唯有自律能学好;

高考延迟一个月,赶紧努力搞搞搞;

成绩落后不放弃,成绩拔尖不骄傲;

平时成绩皆浮云,终极逆袭才叫吊;

七月天热不可怕,只怕心里长了草;

高考虽然有弊端,公平正义最独道;

寒门仍能出贵子,功劳全都归高考;

收到录取通知书,眼含热泪脸带笑;

十年寒窗苦用功,改变命运在今朝;

农村走出状元郎,父母怎能不骄傲;

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水浇出独苗苗;

今日官方来提问,做得长诗把心掏;

为人性僻耽佳句,与君一起话高考;

诸位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莫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点赞感谢来相见,盖哥马上睡午觉;

醒来若是流量差,删了答案立马逃。


一觉醒来这么多赞,感谢大家的厚爱,喜欢打油诗的朋友可以看看我之前的回答:

或者干脆关注我一下,毕竟做人开心最重要,像我这么有趣的人不多了,哈哈!

user avatar

我先想到的是,即便延期了,温度太高依然可能会影响6-7月的学习效率、影响成绩发挥……


我是一个很不耐热的人,而我读高三的时候,学校还没有装空调。

平时上课考试还好,风扇可以开到最大;但高考期间,一般情况下,风扇是不给开的,或者只开很小 —— 因为“风扇声音会影响考试”。我高考的时候甚至带了一卷纸进考场,用来擦汗。

太痛苦了。所以我才没有考上北大(划掉)。


已经有答主回答了七月会有多热;而温度可能会影响学习效率,进而影响成绩


有的研究认为,经历高温(指的是平均下来的温度,而不只是考试当天)会影响学生的成绩[1][2]不过研究中并没有多出一个月学习时间的因素,不完全适用于这次;且下面这个研究不算是一个心理学上的研究,而是一个经济学上的,我仅根据研究报道和文章罗列结果姑且说之;如有错漏请指出)。

以上图为例,图A统计的是一个国家的平均年温度(用的是华氏度,摄氏度=(华氏度-32)*5/9)与其2012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标准化数学成绩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负相关的趋势,在参加该考试的60个国家/地区的样本中,每升高1ºF就会使数学成绩下降0.02个学生水平的标准差;图B统计的是美国各地区的,成绩换成了数学成绩标准分,可以看到这同样是负相关。

但这还得不出因果,毕竟各个地区之间的教育水平也有差距,比如较热的地区往往也可能较贫穷。

为了探索因果关系,此研究用当地的每日天气数据,并控制了其他变量,来预测2001年14-14年高中班级的1000万多次参加PSAT考试的美国学生分数。

结果大概有这几点:

  • 考前一年中,平均气温每上升1华氏度(0.55摄氏度),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下降1%,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上学日温度。夏日高温和周末温度并没有明显的影响,控制两者之后,上学日的温度预测力也没有减弱,可能是因为上学日的高温影响了教学和作业的时间或效率
  • 低收入和少数族裔学生受热的影响大于其他人。炎热对成绩的影响,对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来说可能能达到高收入家庭学生的三倍,对黑人和西班牙裔学生来说也是白人学生的三倍。
  • 学校的空调几乎完全消除了热量的影响。2016年报告的学校空调普及率大大减轻了高温的不利影响,因此,从没有空调教室的学校转移到拥有所有空调教室的学校,可以减少约78%的影响。

从上面的研究来看,对于那些身处较热地区,教室里又没有空调的学生们,延期多学一个月再考试,也可能有点痛苦……

那是不是有条件的学校开空调就能抵消这些影响呢?

如果可以开空调,那高考时温度定在多少又是一个问题了。

还有心理学研究,在德国柏林的实验室里,探索了测验时温度影响学生认知能力的性别差异,543名学生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温度范围为16.19-32.57°C)进行了数学测试、词汇测试和CRT(一个有点带脑筋急转弯意味的测试,成绩跟IQ高相关),并发现,在空调设定为较高的温度时,女生在数学和词汇任务上的表现更好,而男生则相反[3]。(这项研究还引起了不少“办公室空调该设成多少度”的讨论。)


最后,除了温度,延期也蛮考验师生的心理调节能力的。虽然我高三时天天想“我不想高考,怎么时间过得这么快”,但如果真的多给我一个月时间继续学习,我也不愿意……

我在其他平台(微信/微博/抖音/B站...)的名字都叫「心理学生看点啥」,欢迎搜索关注。

参考

  1. ^ Goodman, Joshua and Hurwitz, Michael and Park, Jisung and Smith, Jonathan, Heat and Learning (April 26, 2018). HKS Working Paper No. RWP18-014. Available at SSRN: https://ssrn.com/abstract=3180724 or http://dx.doi.org/10.2139/ssrn.3180724
  2. ^ https://www.hks.harvard.edu/announcements/when-heat-student-learning-suffers
  3. ^ Chang, T. Y., Kajackaite, A. (2019). Battle for the thermostat: Gender and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cognitive performance. PLoS ONE. 14(5): e0216362.
user avatar

高三地理老师,刚给学生上完网课,下课就发现自己假期少了一个月……

咦咦咦,说好的激情燃烧的暑假呢……

好吧,亏我昨天还在同事教师群里指点江山挥斥方遒预测一波,令其他同事折服,接着第二天被火速打脸,什么叫上意难测,这就是

敢情我这网课上得是直播着玩的?

增加师生假期交流?

丰富师生疫情期间精神生活?

展开教师网络教育实践技能培训?

为了配合网络教学的特殊性,我每天重新做课件做到一两点,敢情这玩意儿也没怎么被看好啊,原来直播完了,到时候开学还要再上一遍?

小问号,你现在是否有很多的朋友?

虽然有点郁闷,但也肯定是出于防疫要求,为广大师生健康安全考虑,无条件服从吧。

对了,各地艺考校考之类的,之前有文件说要定在高考后,也很妥当,高考是当地流动,艺考是全国流动。但当时没有说高考是不是如期举行,也算是埋下伏笔了。

可见现在国际疫情是有多严重,还是相当谨慎的决定。

这下没开学的地方开学不会早了……高三学生恐怕还要继续一段时间的网课。

虽然上面没把网课当回事儿,高三学生还是得把自己学习当回事,适应在家学习,并提高效率,还有大大的逆袭机会。

开学的地方……你们看着办……


高考地理有时间增加疫情相关考点了:


1.描述火神山医院(地图中红色)的地理位置特征

答:位于武汉市市区西南郊;北靠别墅区与绿地,西邻城市干道,南依知音湖。


材料:医院总建筑面积3.39万平方米,编设床位1000张,从方案设计到建成交付仅用10天,被誉为中国速度。——百度百科
武汉冬季主导风向为北风和东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和南风。——百度学术《武汉规划城市布局引“穿堂风”缓解热岛效应》

2.根据上述文字材料及地图中火神山的地理位置,分析火神山医院区位条件。

答: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冬季盛行风的下风位置,对武汉城区大气环境影响小;位于城郊,对主城区人口密集处影响小,且有绿化带、湖泊等缓冲隔离;临近湖泊,风景优美,利于病人康复;

地形平坦开阔,地质条件稳定;院区占地面积大,郊区后备土地资源充足;临近主干道,交通便利,利于运输建材快速建成院区;

临近疫区,方便救治患者和运输物资。

思路解析:

1.城郊是个“若即若离”的存在,一方面它意味着远——远离人口密集区且土地资源充足,另一方面它意味着又不太远——只要有路还是利于物资输入和病人救治的。

2.从整体来看,选址在这里的区位条件包括三部分:选在这里对环境的影响、快速完成建设的需求、建成后的运营即救治患者的需求。


3.截止到撰文时(2月15日),西藏自治区只有一例确诊且已经治愈,分析西藏成为疫情之下“一方净土”的原因。

答:远离湖北主疫区,且有山脉阻隔,交通不便,铁路、公路、空运运力有限;文化风俗自成体系,当地人外出务工较少,春节前返程人数不多;藏历新年比春节晚接近一个月,减少了返回西藏的藏族人数;冬季为旅游淡季,出行西藏的外地游客较少;城市人口基数少,人口密集程度小于中部东部城市,不利于病毒传染扩散;由于高寒环境限制,赴藏的外地人往往身强力壮,而病毒感染者及重症者多为老年人,不可能轻易赴藏;医疗条件和对病情认识程度的限制,可能存在漏诊。


4.上图为2月15日数据,除了武汉以外,为什么湖北的孝感和黄冈也是疫情重灾区?

答:在地理位置上,黄冈和孝感离武汉最近;两城经济不发达,存在大量外出务工人员,主要务工目的地就近最大城市武汉;在武汉封城之前,有大量在武汉务工人员早已回到两市;在主观上从上到下存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认识、防控不到位;武冈城际铁路和武孝城际铁路的开通运营加大两地人员流动,武汉到两城高铁时间距离仅有半小时;由于经济水平的制约,黄冈、孝感医疗水平限制,检验能力不足,病患一时之间难以确诊,确诊者有些难以住院。

思路解析:


5.其他省份疫情最严重的往往是省会,为什么河南却是信阳市?

答:信阳人口基数大,外出务工人数多;地理距离上,离信阳最近的大城市不是郑州而是武汉,信阳有大量去武汉务工的人员;信阳是中原地区进入武汉的南大门,是武汉北上高铁、公路必经之地;病疫潜伏期长,传播能力强;在疫情早期,对疫情的认识、控制、防范不到位,致使年前返乡人员已经感染;在疫情早期,关注点多在武汉及北上广等大城市,外省地级市受到关注不足。



4月6日更新,新疆一套模拟题已经用了这些题了,同学们,看来高考是不能考了,再考就是泄题了



看到评论区有很多高中生啊,贴一个前几天写的高考地理干货回答,看到就是赚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0 年那个高考季,注定不平凡。本来是学子们挥洒汗水、实现梦想的时刻,却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被按下了“暂停键”,最终延期一个月至 7 月 7 日和 8 日。这个决定,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和讨论,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日期调整,更是一系列连锁反应的开端。为什么会延期?这背后的原因,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
  • 回答
    2020年高考江苏卷的作文题目,将“信息茧房”这一概念摆在了考生面前,无疑触及了当下人们在互联网时代普遍面临的深刻问题。这个概念,简而言之,是指个体在互联网环境中,由于算法推荐、社交圈子等因素,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趋同,视野也因此被限制,如同被包裹在自己的“茧”中,与外界多样化的信息和观点隔离开来。看.............
  • 回答
    2020年天津高考,总报名人数约5.3万人,其中总分700分以上的考生有241人。这个数字放在全国范围来看,或许不算惊人,但在天津本地,这样的高分群体数量,确实值得我们仔细解读一番。首先,5万余人的基数,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体规模。相比于一些人口大省,天津的考生人数并不算特别庞大,这意味着高考竞争在.............
  • 回答
    说到 2020 年上海高考作文题,当时我看到题目的时候,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词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题目是这样的:“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我们所处的时代既是过去各时代经验的积累,也是未来各时代发展的基础。人们对‘时代’的认识是发展变化的。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时代’的认识。”这题目一出来,.............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2020年河南高考分数线这件大事儿。那一年,河南的高考可以说是在各种“不容易”中进行的,分数线公布的时候,大家的心情也是五味杂陈。先说整体情况吧。2020年河南高考考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了115.8万,这绝对是全国第一的压力。人数多,意味着竞争激烈,这也就给分数线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 回答
    2020年山东省高考成绩出来后,一个显著的现象是,位列前500名的考生,绝大多数都选择了物理、化学、生物这个组合。这并不是偶然,背后反映的是山东省高考选科政策导向下的考生选择逻辑,以及这些科目本身所具备的特质。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山东省在2020年实行的是“3+3”的模式,其中的“3”指的是语文、数.............
  • 回答
    洞察就业新趋势:从“绿牌”与“红牌”专业看高考志愿填报《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发布的“绿牌”与“红牌”专业名单,无疑为正在为高考志愿填报而焦虑的学子们和家长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维度。这份报告不仅仅是对过去几年就业市场趋势的回顾,更是对未来人才需求的一种预警和引导。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些.............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专业类院校取消2020年艺术类部分专业校考,改为以高考文化成绩直接录取这一事件。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影响以及引发的讨论。事件背景:2020年,在中国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为了减少人员聚集、保障师生健康安全,许多高校,包括顶尖的艺术类院校,都对招生.............
  • 回答
    《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中显示,93%的毕业生表示愿意加班这一数据,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背后折射出当前社会经济环境、年轻人就业观念以及企业用工策略等多方面的复杂影响。一、 积极解读:展现了年轻人的职业精神和奋斗意愿从积极的层.............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20年4月9日美联储那次震撼市场的大动作——提供高达2.3万亿美元的贷款支持。这可不是小数目,而是要把整个美国经济都兜住的架势。背景铺垫: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首先,得知道当时美国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局面。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迅速蔓延到美国。为了遏制病毒传播,各地纷纷采取封.............
  • 回答
    2020年4月,上海完成了中国首条公里级高温超导电缆的建设,这绝对是一件令人振奋的大事,标志着我国在电力传输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要理解这件事的重要性,咱们得把它拆解开来,细细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白什么是“高温超导电缆”?这名字听起来挺科幻的,但其实它就是一种特殊的电缆,它的核心在于它用的材料。我们知.............
  • 回答
    2020年9月15日“一箭九星”发射吉林一号高分031组卫星: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重要里程碑2020年9月1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以“一箭九星”的方式,将吉林一号高分031组卫星精确送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是中国商业航天领域一个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在商业遥感卫星.............
  • 回答
    教育部官宣从2020年起取消高校自主招生,并推出“强基计划”,这一举措无疑是教育改革领域的一个重磅信号,其影响深远且复杂,涉及高校人才选拔模式的根本性调整,也触及了高中教育和学生发展的多个层面。取消高校自主招生,为何而来?高校自主招生在推行过程中,初衷是为了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打破“唯.............
  • 回答
    对于华为高管援引报告,声称2020年鸿蒙OS将超越Linux,成为世界第五大操作系统,这个说法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事情,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包括华为自身的发展战略、鸿蒙OS的特性、操作系统的竞争格局,以及这份报告本身的可靠性。首先,我们得承认华为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和决心是毋庸.............
  • 回答
    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 NED)在2020年公布的对华颠覆性活动开支高达1000万美元,这件事情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详细看待此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NED及其职能简介:首先,理解NED的性质至关重要。NED并非政府.............
  • 回答
    2020年8月23日,美国威斯康星州基诺沙市(Kenosha)警察在执法过程中,枪击了非裔美国人雅各布·布莱克(Jacob Blake),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美乃至全球的广泛关注,并直接导致了基诺沙市及其周边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和骚乱。事件经过(根据现有公开信息): 事发时间与地点: 2020年8.............
  • 回答
    2020 年 4 月 2 日,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的股价经历了令人震惊的崩盘,盘前暴跌约 90%。这一事件是由于公司承认伪造了其部分财务数据,尤其是销售收入。这起事件的发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经过了长时间的酝酿和调查。以下是对瑞幸咖啡伪造收入事件的详细分析和看法:事件的背景与起因: .............
  • 回答
    2020年2月12日湖北省一天新增确诊病例14840例,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和揪心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出现,标志着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进入了一个极其严峻的阶段,也对当时的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要理解这个数字的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1. 数字的巨大与异常: 历史性.............
  • 回答
    2020年1月1日,曾经以“毒App”为名称的平台正式更名为“得物”,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讨论。要详细地看待这次更名,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影响以及各方的解读。一、 更名背景:从“毒”到“得物”的转变在更名之前,“毒App”凭借其“潮流商品交易+潮流资讯”的模式,在年轻人.............
  • 回答
    2020年天津市GDP跌出国内前十名,确实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现象,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深入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数据本身、经济结构、发展环境以及未来趋势等。一、 数据层面:回顾和对比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天津在2020年具体的GDP数据以及排名变化。 2019年情况: 在20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