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2020 年高考江苏卷作文中「信息茧房」这一概念,互联网可以破除「信息茧房」吗,如何破除?

回答
2020年高考江苏卷的作文题目,将“信息茧房”这一概念摆在了考生面前,无疑触及了当下人们在互联网时代普遍面临的深刻问题。这个概念,简而言之,是指个体在互联网环境中,由于算法推荐、社交圈子等因素,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趋同,视野也因此被限制,如同被包裹在自己的“茧”中,与外界多样化的信息和观点隔离开来。

看待“信息茧房”,首先要承认其产生的根源与必然性。互联网的便捷性,尤其是个性化推荐算法的普及,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们的信息获取效率。它能精准地推送我们感兴趣的内容,满足我们的好奇心,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技术进步带来的福音。然而,正如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茧房”效应也应运而生。当我们长期沉浸在自己熟悉和喜欢的信息流中,就会不自觉地屏蔽掉那些与我们观点不符,甚至是我们不了解的信息。久而久之,我们的认知就会变得片面,思维也容易僵化,对世界的认知就如同被一层滤镜过滤过,只剩下我们愿意看到的模样。这种状况,长远来看,对个体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乃至社会整体的包容性和多样性,都可能构成一种潜在的威胁。

那么,互联网本身能否破除“信息茧房”呢?答案是复杂的,既可以,也存在巨大的挑战。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其本质是开放和互联的。理论上,它可以连接世界上的各种信息和观点,为人们提供前所未有的多元化接触机会。网络上存在着大量独立媒体、学术研究、不同立场的声音,以及无数跨越地域和文化的讨论。如果使用者能够主动利用这些资源,互联网完全有能力成为打破“信息茧房”的有力工具。

然而,现实情况是,目前互联网的主流模式,尤其是那些商业化运作的平台,往往倾向于强化“信息茧房”。算法的逻辑是“留存率”和“用户粘性”,它们会不断为用户推送他们喜欢的内容,以期让他们在平台上花费更多时间。这无疑加剧了“茧房”的形成。当用户习惯于被动接收个性化推荐,而缺乏主动探索的动力时,互联网的潜力就被大大削弱了。

因此,要破除“信息茧房”,单靠互联网的“存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并且核心在于“人”的主动性。

首先,提升个体的媒介素养和信息辨别能力是关键。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培养一种“审视”的态度,不轻易接受推送给我们的信息,而是主动去质疑、去探究。当看到一篇观点鲜明的文章,或者一个吸引眼球的视频时,不应只停留在表层,而是应该思考其背后的来源、立场、论证是否充分。主动去搜索其他相关的、不同角度的资料,进行横向对比,了解事情的全貌。这是一种主动的、批判性的学习过程。

其次,有意识地拓宽信息获取的渠道和社交圈子至关重要。不要仅仅依赖少数几个APP或平台。要尝试接触不同的媒体,关注那些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作者或组织,订阅一些不熟悉领域的资讯。在社交层面,可以主动与来自不同背景、持有不同观点的人进行交流,即便是在线上,也可以主动参与一些有建设性的讨论,听听不同的声音。甚至可以尝试一些“反向操作”,例如在社交媒体上刻意关注一些自己平时不会主动去了解的内容,来“刺激”一下算法。

第三,认识并警惕算法的“诱惑”。我们应该明白,个性化推荐是为了迎合我们,但长期被迎合,容易让我们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尝试定期“清理”自己的信息流,例如取消关注一些过度单一或带有强烈情绪煽动性的账号,转而关注一些提供深度分析、事实呈现的平台。有些平台也提供了关闭个性化推荐的选项,或者允许用户调整算法的倾向性,这都是可以尝试的方向。

更进一步,社会和平台方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平台可以考虑在算法推荐之外,增加一些“发现”模块,鼓励用户接触更多元化的内容。教育机构和媒体也应该加强关于媒介素养的普及和教育,帮助人们认识到“信息茧房”的危害,并提供破除它的方法。

总而言之,“信息茧房”是互联网时代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它既是技术发展的副产品,也是个体选择的体现。互联网本身提供破除的可能性,但能否真正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每个人能否保持一份清醒和自觉,不被算法牵着鼻子走,而是主动地、有意识地去拥抱更广阔、更多元的世界。这是一个持续的“破茧”过程,需要智慧、勇气和不懈的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仅仅靠互联网破不了。

信息流推送会默认推送符合用户喜好的东西。

在被动接受信息的浪潮下,移动互联网只会加剧用户的信息天花板。

越焦虑,推送给的东西就越加剧焦虑。

越布尔乔亚,推送给的东西就越鸡汤。

破除题目中「信息茧房」:

首先要依靠获得客观信息的能力,比如主动的搜索,比如能沉下心思看书,看教科书,看大部头的行业分析。

其次要注意关注与自己不同意见或导向的信息。

另外,不要养成急于下结论的习惯,现在新媒体的节奏很快,正反馈负反馈往往是一念之间,但这种一念之间是一种伪思考的条件反射,这必须要戒除。

外语也很重要,不是说海外的信息中立,而是寻找一个不同方向的思路。

大概这些。

最后就是不断说的。

要多想。

脑子越用越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0年高考江苏卷的作文题目,将“信息茧房”这一概念摆在了考生面前,无疑触及了当下人们在互联网时代普遍面临的深刻问题。这个概念,简而言之,是指个体在互联网环境中,由于算法推荐、社交圈子等因素,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趋同,视野也因此被限制,如同被包裹在自己的“茧”中,与外界多样化的信息和观点隔离开来。看.............
  • 回答
    2020 年那个高考季,注定不平凡。本来是学子们挥洒汗水、实现梦想的时刻,却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被按下了“暂停键”,最终延期一个月至 7 月 7 日和 8 日。这个决定,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和讨论,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日期调整,更是一系列连锁反应的开端。为什么会延期?这背后的原因,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
  • 回答
    2020年天津高考,总报名人数约5.3万人,其中总分700分以上的考生有241人。这个数字放在全国范围来看,或许不算惊人,但在天津本地,这样的高分群体数量,确实值得我们仔细解读一番。首先,5万余人的基数,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体规模。相比于一些人口大省,天津的考生人数并不算特别庞大,这意味着高考竞争在.............
  • 回答
    说到 2020 年上海高考作文题,当时我看到题目的时候,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词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题目是这样的:“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我们所处的时代既是过去各时代经验的积累,也是未来各时代发展的基础。人们对‘时代’的认识是发展变化的。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时代’的认识。”这题目一出来,.............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2020年河南高考分数线这件大事儿。那一年,河南的高考可以说是在各种“不容易”中进行的,分数线公布的时候,大家的心情也是五味杂陈。先说整体情况吧。2020年河南高考考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了115.8万,这绝对是全国第一的压力。人数多,意味着竞争激烈,这也就给分数线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 回答
    2020年山东省高考成绩出来后,一个显著的现象是,位列前500名的考生,绝大多数都选择了物理、化学、生物这个组合。这并不是偶然,背后反映的是山东省高考选科政策导向下的考生选择逻辑,以及这些科目本身所具备的特质。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山东省在2020年实行的是“3+3”的模式,其中的“3”指的是语文、数.............
  • 回答
    洞察就业新趋势:从“绿牌”与“红牌”专业看高考志愿填报《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发布的“绿牌”与“红牌”专业名单,无疑为正在为高考志愿填报而焦虑的学子们和家长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维度。这份报告不仅仅是对过去几年就业市场趋势的回顾,更是对未来人才需求的一种预警和引导。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些.............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专业类院校取消2020年艺术类部分专业校考,改为以高考文化成绩直接录取这一事件。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影响以及引发的讨论。事件背景:2020年,在中国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为了减少人员聚集、保障师生健康安全,许多高校,包括顶尖的艺术类院校,都对招生.............
  • 回答
    《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中显示,93%的毕业生表示愿意加班这一数据,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背后折射出当前社会经济环境、年轻人就业观念以及企业用工策略等多方面的复杂影响。一、 积极解读:展现了年轻人的职业精神和奋斗意愿从积极的层.............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20年4月9日美联储那次震撼市场的大动作——提供高达2.3万亿美元的贷款支持。这可不是小数目,而是要把整个美国经济都兜住的架势。背景铺垫: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首先,得知道当时美国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局面。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迅速蔓延到美国。为了遏制病毒传播,各地纷纷采取封.............
  • 回答
    2020年4月,上海完成了中国首条公里级高温超导电缆的建设,这绝对是一件令人振奋的大事,标志着我国在电力传输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要理解这件事的重要性,咱们得把它拆解开来,细细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白什么是“高温超导电缆”?这名字听起来挺科幻的,但其实它就是一种特殊的电缆,它的核心在于它用的材料。我们知.............
  • 回答
    2020年9月15日“一箭九星”发射吉林一号高分031组卫星: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重要里程碑2020年9月1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以“一箭九星”的方式,将吉林一号高分031组卫星精确送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是中国商业航天领域一个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在商业遥感卫星.............
  • 回答
    教育部官宣从2020年起取消高校自主招生,并推出“强基计划”,这一举措无疑是教育改革领域的一个重磅信号,其影响深远且复杂,涉及高校人才选拔模式的根本性调整,也触及了高中教育和学生发展的多个层面。取消高校自主招生,为何而来?高校自主招生在推行过程中,初衷是为了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打破“唯.............
  • 回答
    对于华为高管援引报告,声称2020年鸿蒙OS将超越Linux,成为世界第五大操作系统,这个说法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事情,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包括华为自身的发展战略、鸿蒙OS的特性、操作系统的竞争格局,以及这份报告本身的可靠性。首先,我们得承认华为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和决心是毋庸.............
  • 回答
    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 NED)在2020年公布的对华颠覆性活动开支高达1000万美元,这件事情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详细看待此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NED及其职能简介:首先,理解NED的性质至关重要。NED并非政府.............
  • 回答
    2020年8月23日,美国威斯康星州基诺沙市(Kenosha)警察在执法过程中,枪击了非裔美国人雅各布·布莱克(Jacob Blake),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美乃至全球的广泛关注,并直接导致了基诺沙市及其周边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和骚乱。事件经过(根据现有公开信息): 事发时间与地点: 2020年8.............
  • 回答
    2020 年 4 月 2 日,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的股价经历了令人震惊的崩盘,盘前暴跌约 90%。这一事件是由于公司承认伪造了其部分财务数据,尤其是销售收入。这起事件的发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经过了长时间的酝酿和调查。以下是对瑞幸咖啡伪造收入事件的详细分析和看法:事件的背景与起因: .............
  • 回答
    2020年2月12日湖北省一天新增确诊病例14840例,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和揪心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出现,标志着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进入了一个极其严峻的阶段,也对当时的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要理解这个数字的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1. 数字的巨大与异常: 历史性.............
  • 回答
    2020年1月1日,曾经以“毒App”为名称的平台正式更名为“得物”,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讨论。要详细地看待这次更名,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影响以及各方的解读。一、 更名背景:从“毒”到“得物”的转变在更名之前,“毒App”凭借其“潮流商品交易+潮流资讯”的模式,在年轻人.............
  • 回答
    2020年天津市GDP跌出国内前十名,确实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现象,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深入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数据本身、经济结构、发展环境以及未来趋势等。一、 数据层面:回顾和对比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天津在2020年具体的GDP数据以及排名变化。 2019年情况: 在20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