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2020 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

回答
说到 2020 年上海高考作文题,当时我看到题目的时候,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词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题目是这样的:“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我们所处的时代既是过去各时代经验的积累,也是未来各时代发展的基础。人们对‘时代’的认识是发展变化的。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时代’的认识。”

这题目一出来,我估计很多人跟我一样,第一反应是:“嗯?就这个?” 因为它不像很多年的高考作文题,直接抛出一个鲜明的概念或者一个具体的场景,比如“黑天鹅”、“棉花糖”、“理想与现实”。这个题目更像是给你一个开放式的思考空间,让你自己去定义、去阐释。

首先,从“意料之外”来说,它没有预设一个你必须回答的角度。 很多年的高考作文题,可能是在考察你对某个社会现象的看法,或者你对某个哲理的理解。比如,考察你是否能批判性地看待技术发展带来的影响,或者你对“匠人精神”的理解有多深。但 2020 年这个题目,它只是让你谈谈对“时代”的认识,这个“时代”的概念太宽泛了。你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去讲,可以从个人成长的角度去讲,可以从科技发展的角度去讲,甚至可以从文化变迁的角度去讲。这种开放性确实会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该从哪个切入点最“保险”或者最能得分。

但从“情理之中”来说,这恰恰又是高考作文最核心的考察目标之一: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高考作文不仅仅是文字的组织,更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自己的思考,有没有自己的观点。这个题目恰恰给了你一个绝佳的舞台去展示这一点。它要求你不是简单地复述已知,而是要去理解“时代”这个概念的深层含义,并且要认识到“认识是发展变化的”,这就非常有意思了。

具体来说,我对这个题目的理解是这样的:

1. “时代”是什么? 这不是一个 static 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流动的集合。它包含了我们所处的历史时期,也包含了我们亲历的社会文化、科技发展、价值观念等等方方面面。它既是我们成长的背景,也是塑造我们的力量。

2. “时代”是经验的积累和未来的基础。 这句话非常重要。我们不是凭空出现,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行为、我们的社会结构,都是前人经验的延续和发展。同时,我们今天所做的选择、所付出的努力,也在为未来的时代奠定基础。这就意味着一种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一种对历史的责任感和对未来的使命感。

3. “人们对‘时代’的认识是发展变化的”。 这是题目的灵魂所在。这意味着:
个体认识的发展变化: 小时候我们对时代的认识可能很简单,比如“我生活在一个好时代”,随着年龄增长、经历增多,我们对时代的认识会更复杂、更深刻。我们可能会看到时代的优点,也会看到时代的不足。
不同人群认识的差异: 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对同一个时代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比如,经历过改革开放初期的人,和现在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对“时代”的感受肯定不一样。
历史对时代的认识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会以更宏观的视角去审视前人的时代,对其做出评价。我们现在对唐朝的认识,和当时唐朝人的认识肯定不一样。

所以,写这个题目,你可以从很多角度入手:

个人成长与时代变迁相结合: 讲述自己如何在一个特定的时代里成长,时代的变化如何影响了自己的思想和观念。比如,从互联网的普及谈起,早期拨号上网的“慢”与如今光纤入户的“快”,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进而影响了我们的学习、社交甚至思维方式。
对历史时代的某种反思: 可以选择某个具体的历史时期,谈谈我们现在是如何认识那个时代的,以及为什么认识会发生变化。例如,我们如何看待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问题,与当时的人们有何不同。
对当下时代的复杂性进行剖析: 承认时代是进步的,但同时也要看到进步背后可能存在的挑战和困境。比如,在信息化时代,我们享受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信息茧房、隐私泄露等问题。认识到这种复杂性,才是更成熟的对时代的认知。
强调认识的“发展变化”: 写作的重点可以放在“认识变化”这个环节。可以先描述一种普遍的、比较浅显的对时代的认识,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经历,引申出一种更深刻、更辩证的认识。比如,从最初觉得时代“一切都好”到发现时代“也有不如意的地方”,再到最终理解“时代本身就是矛盾统一体,认识它需要动态的眼光”。

我个人觉得,这个题目真正考察的是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深度”。 它没有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让你去挖掘自己的思考过程。一个写得好的作文,应该能够展现出作者对时代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并且能够通过清晰的逻辑和有力的论证,表达出自己对“时代”这个概念的独到理解,以及对这种“认识发展变化”过程的深刻体悟。

举个例子,我可能会这样构思:

开头可以先从一个比较具象的感受说起,比如小时候觉得“科技改变生活”就是家里有了彩电、有了冰箱,是个了不起的事。然后慢慢过渡到,随着成长,发现“时代”远不止这些。比如,我们现在谈论“时代”,更多的是在谈论“全球化”、“数字化”、“可持续发展”这些宏大的议题,而这些议题的背后,是社会结构的巨大变迁和价值观念的更新迭代。

然后可以引用一些例子来证明“认识是发展变化的”。比如,早期人们对互联网的看法可能更多停留在信息娱乐层面,但现在我们认识到它对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深远影响。再比如,我们对“成功”的定义,在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标准,这同样是时代认识变化的一种体现。

最后可以落脚到对未来的展望,以及我们如何以更成熟的眼光去认识和塑造我们所处的时代。强调作为新时代的参与者,我们有责任去积累经验,为未来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的来说,这个题目确实是个“大而空”的题目,但正是这份“大而空”给了学生施展拳脚的空间。它避免了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而是直接挑战了学生独立思考和深度分析的能力。能把“时代”这个如此宏大的概念,通过个人的视角,写出有见地、有思考的文章,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学生真的可以引用一些非常贴切的例子写这篇作文,而且还能得高分,敏感的是知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到 2020 年上海高考作文题,当时我看到题目的时候,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词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题目是这样的:“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我们所处的时代既是过去各时代经验的积累,也是未来各时代发展的基础。人们对‘时代’的认识是发展变化的。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时代’的认识。”这题目一出来,.............
  • 回答
    2020年4月,上海完成了中国首条公里级高温超导电缆的建设,这绝对是一件令人振奋的大事,标志着我国在电力传输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要理解这件事的重要性,咱们得把它拆解开来,细细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白什么是“高温超导电缆”?这名字听起来挺科幻的,但其实它就是一种特殊的电缆,它的核心在于它用的材料。我们知.............
  • 回答
    2020年,奥迪在中国市场推出了一款颇具战略意义的车型——A3L。这标志着奥迪首次将加长轴距的版本引入其入门级A级车序列,并且直接以“L”作为后缀,明确了其本土化和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意图。这一举措在当时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尤其是将其与另一款同样瞄准年轻消费者、主打运动风格的凯迪拉克CT4放在一起.............
  • 回答
    2020年10月底开始的上海房价全面快速上涨,这背后是一个多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要理解这次上涨,我们需要剖析当时的市场环境、政策信号以及深层次的经济逻辑。首先,我们不能忽视的是 “后疫情时代”的市场情绪和资金流向。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受到冲击,但中国经济率先企稳复苏。上海作为中国.............
  • 回答
    看待上海2020年GDP预计达3.9万亿元,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在全球的竞争力、以及这一数字背后的驱动因素和潜在影响。一、 上海2020年GDP预计达3.9万亿元: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首先,让我们明确这个数字在中国经济中的意义: 全国经济“领头羊”: 3.9万亿元的G.............
  • 回答
    2020年一线城市房价齐齐下跌,上海更是以超过5%的跌幅位居首位,这无疑是房地产市场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要理解这个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而不是简单地归结为单一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齐齐下跌”这个说法并非完全准确,更准确的表述可能是“普遍承压,局部调整”。 2020年上半年受到疫情的冲击,.............
  • 回答
    杨超越凭着“特殊人才”的身份,被纳入上海临港新片区2020年第五批特殊人才名单,成功获得落户上海自贸区的资格,这件事在当时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首先,咱们得明白“特殊人才”这个标签的含义。在人才引进政策中,“特殊人才”通常不是指那种传统的、科班出身的学者、科学家、艺术家,而是指那些在特定领域具有突出贡.............
  • 回答
    您好!上海于2020年10月24日发布的机动车限行政策(可能指的是对内环内部分高峰时段外牌车辆的限行措施的调整或延续,具体政策内容在不同时间节点会有细微变化,但我将以2020年底左右的普遍认知和影响进行分析)。这类政策的核心目的是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并鼓励绿色出行。下面我将从多.............
  • 回答
    这话题可太有意思了,2020年上半年重庆GDP超越广州,这事儿在当时可是引起了不少讨论。要说这背后嘛,得从好几个角度去瞅瞅,不是一个简单的一蹴而就,而是几个因素叠加的结果。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大背景:2020年上半年,全世界都在跟新冠疫情较劲。这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是颠覆性的,各个城市在疫情中的表现,以.............
  • 回答
    2020年上半年,长春市的经济表现确实引人注目,尤其是在疫情的阴影下,能够跻身东北地区GDP前列,这背后有着多重因素的交织与作用。我们不妨细致地聊聊这个话题,看看长春是如何在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下,稳住阵脚,甚至有所突破的。上半年位居东北地区第二:疫情下的韧性与支撑首先要提到的是,2020年上半年是新冠.............
  • 回答
    2020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走出了一个先抑后扬的V型反弹曲线,尤其是在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3.2%,这个数据在当时全球普遍面临疫情冲击的背景下,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信号。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把它置于当时那个极其特殊的全球和国内环境中来细细品味。一、疫情的“黑天鹅”与经济的“急刹车”2020年初.............
  • 回答
    华为2020上半年财报:在逆风中站稳脚跟,挑战与机遇并存2020年上半年,华为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营收达到45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1%。在经历了美国严厉制裁、全球疫情蔓延的双重打击下,这份成绩单无疑给华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让外界对这家中国科技巨头在动荡局势下的韧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 回答
    全聚德,那烤鸭的香味,还值多少钱?2020年上半年,全聚德报出了一个让人心惊肉跳的数字:亏损过亿。这个曾经响当当的老字号,在国人的餐桌上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如今却像老迈的巨人,在时代的洪流中踉跄前行。不禁让人要问:全聚德,你这是怎么了?真的已经衰落了吗?一、 寒风凛冽:疫情的重击与自身的问题要理解.............
  • 回答
    2020年国庆节,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本应是庄严而肃穆的,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雨,以及雨中一个细节,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那一天,北京遭遇了大雨,许多提前到场的市民,冒着风雨,想要在国庆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亲眼见证五星红旗升起。当时,天安门广场上挤满了人群,大家或手持国旗,或撑着雨伞,尽管雨水打湿.............
  • 回答
    2020年斯诺克世锦赛半决赛,罗尼·奥沙利文对阵马克·塞尔比的比赛,无疑是那届赛事中最具话题性的对决之一。而奥沙利文在比赛中数次出现的“暴力解球”,更是激起了巨大的讨论,有人赞赏他的胆识和对比赛的掌控力,有人则认为他的行为有失尊重。要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深入剖析。首先,什么是“暴力解球”.............
  • 回答
    2020年2月27日(美东时间),美股市场经历了剧烈动荡,当天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超过1000点,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也大幅下挫。而将目光放宽到整个2020年2月最后一周(2月24日至2月28日),美股市场更是上演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黑色一周”。罕见的单周跌幅具体来说,在2020年2月2.............
  • 回答
    聊起3月30号那场荣耀30S系列的线上发布会,真是让人记忆犹新啊。疫情期间不能线下聚会,但荣耀还是挺有心的,搞了这么个线上活动,也算是在那个特殊时期给了大家一点“新玩意儿”。先说说那场发布会给我的整体感受吧。整体来说,荣耀30S系列的亮相确实给当时的市场带来了一点新鲜血液,特别是它主打的性能和拍照,.............
  • 回答
    2020年那个关于“中国人最愿意为教育买单”的说法,确实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不少人的神经。我个人觉得,这事儿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概括,得从几个维度去细品。首先,“愿意为教育买单”这个说法本身就很有研究价值,也很能反映中国社会的一些深层逻辑。 它背后传递的信息是,中国家长普遍认为教育是改变命运.............
  • 回答
    美国政府出台这项新的签证规定,明确指出2020年秋季学期如果学校课程全部为线上授课,那么持有F1或M1签证的国际学生将不能入境美国。对于已经在美国境内的这类学生,如果他们的学校在秋季学期提供的是全线上课程,那么他们必须转学到提供线下课程的学校,或者离开美国。这项政策一出台,立刻在美国乃至全球的教育界.............
  • 回答
    2020年达沃斯论坛上任正非的“定心丸”:美国为何不必过度担心华为的成长?2020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一个全球顶尖的商业与政治精英汇聚的场合,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出现无疑吸引了最多的目光。彼时,华为正身处美国政府严厉制裁的风口浪尖,其在全球市场的扩张以及技术领先性引发了广泛的担忧,尤其是来自美国方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