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2020年7月15日深圳发布加强限购政策:落户3年且连续缴纳36个月的社保才能在深圳购房?

回答
2020年7月15日,深圳市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对购房资格的收紧,特别是针对非深户籍居民的限购政策。该政策规定,非本市户籍居民在深圳购房,需要提供在深圳市连续缴纳36个月及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的证明,并且在购房之日前在深圳市无房且是首次购房。而对于落户深圳的人才和家庭,也从之前的“落户即可购房”变成了“落户满3年且连续缴纳36个月社保才能在深圳购房”。

这一政策的发布,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影响是多方面的,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解读:

一、政策出台的背景与目的:

抑制过热的市场情绪,稳定房价: 2020年上半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深圳房地产市场却呈现出“小阳春”甚至“小炒房”的迹象。尤其是一些核心区域的二手房价格上涨明显,引发了公众对房价过快上涨的担忧。政府出台此政策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给过热的市场降温,遏制投机炒作,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落实“房住不炒”定位: “房住不炒”是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总基调。此次政策的收紧,正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这一理念,将更多购房需求回归到自住层面。
保障本地居民和引进人才的购房需求: 原先的政策对新落户人才相对友好,但这也导致部分非本地户籍居民通过快速落户的方式来绕过限购,加剧了市场上的购房压力,也挤压了真正有长期居住和发展意愿的人才的购房空间。新政策意在区分“真实购房需求”和“投机性购房需求”,保障那些在深圳长期居住、工作和缴税的居民和人才的购房权益。
规范市场秩序,打击违规行为: 政策的出台也与当时一些市场乱象有关,例如部分中介机构违规操作,帮助不符合条件的购房者规避限购。

二、政策的具体内容解读与影响:

1. 落户满3年且连续缴纳36个月社保才能购房:
对于新落户人才的影响: 这项政策对新落户深圳的人才来说,无疑增加了购房的难度和时间成本。原本可能在落户后不久就能购房,现在需要等待三年,并且这三年内必须保持社保的连续缴纳。这意味着即使人才引进政策再利好,在购房方面也需要更长的等待期。
潜在的购房者群体缩小: 这直接缩小了符合购房条件的人群范围,尤其对那些刚落户深圳、对住房有迫切需求但又暂时不满足社保年限的年轻人才和家庭构成了一定的门槛。
对社保连续性的要求: “连续缴纳”是关键。一旦在落户后的三年内出现社保断缴,购房资格可能会受到影响,需要重新计算。这给购房者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也对个人的职业规划和稳定性提出了要求。

2. 非深户籍居民的要求:
与原政策的对比: 此前的政策是对非深户籍居民要求“连续缴纳一年以上个税或社保”。新政将这个年限大幅度提高到“连续缴纳36个月及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
门槛大幅提高: 这是政策收紧最直接的体现。大幅提高社保/个税缴纳年限,意味着非深户籍居民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获得购房资格,这无疑对他们在深圳安家落户的计划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区分社保和个税: 政策同时列出了“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这为一些可能无法缴纳社保但有稳定高收入的专业人士提供了另一种途径。但总体而言,社保和个税的缴纳都代表了个人在深圳的经济贡献和稳定程度。

3. “在深圳市无房且是首次购房”的强调:
巩固“首套房”的概念: 再次强调首套房的概念,是为了防止部分人群通过出售已有房产后再购房的方式来规避限购,或者通过多人共有等方式变相获取购房资格。
更加严格的界定: 这也意味着对于“无房”的界定将更加严格,可能会包括名下是否有房产的记录,而非仅仅看是否在购房当下名下有房。

三、政策带来的具体影响与讨论:

市场短期反应: 政策出台后,深圳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和价格在短期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观望和降温。部分原本打算购房的潜在客户需要重新规划购房计划。
对投资性购房的打击: 该政策对投资性购房的打击非常明显。大幅提高购房门槛,使得投资者需要更长的周期才能回本,降低了投资的吸引力。
对刚需和改善型需求的潜在影响: 虽然政策旨在稳定市场,但也可能对一些有刚需或改善性需求的家庭造成困扰。例如,一些在深圳工作多年但因种种原因尚未落户的居民,以及一些希望改善居住条件的家庭,都需要重新评估他们的购房计划。
人才引进政策的配套: 深圳作为一座吸引人才的城市,一直以来都有不同的人才引进政策。此次购房政策的收紧,也引发了关于人才引进政策与购房政策如何更好地衔接的讨论。政府可能需要在其他方面(如租赁住房、人才公寓等)为新落户人才提供更多支持,以平衡人才引进的吸引力。
长期影响的探讨: 长期来看,此类政策有助于深圳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防止金融风险过度集中于房地产领域。但同时也可能对城市的人口吸引力和就业活力产生一定影响,需要政府在政策制定中不断进行权衡和调整。
公平性与合理性讨论: 政策的出台也引发了关于公平性的讨论。有人认为这是为了保障深圳本地居民的利益,防止外来人口过多地“虹吸”本地资源;也有人认为这可能加剧城市壁垒,不利于人才流动和城市发展。

总结来说,2020年7月15日深圳发布的加强限购政策,是一项旨在稳定房地产市场、遏制投机炒作、保障自住需求的“组合拳”。 它显著提高了非深户籍居民和新落户人才的购房门槛,特别是“落户3年且连续缴纳36个月社保”的要求,对计划在深圳购房的人群产生了深远影响。这项政策体现了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决心和审慎态度,但也带来了关于人才引进、住房保障以及城市发展方向的深入思考。后续的政策执行效果以及政府可能采取的配套措施,也将是观察深圳房地产市场走向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转一个今日最佳:

今天上午我带客户去买房,走到一半,客户失去了买房资格……

user avatar

深圳真正有效的调控是允许大规模商改住,允许空置的写字楼改造成长租公寓,以弥补过去十年市政规划的失误。公寓楼住得满满当当,隔壁的写字楼空空荡荡,在深圳各个新建设的片区都能看见这种奇景。

除此以外,所有的通过限制市场交易行为的调控政策都是治标不治本。长沙房子便宜的根本原因不是限购严格,而是房子盖得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0年7月15日,深圳市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对购房资格的收紧,特别是针对非深户籍居民的限购政策。该政策规定,非本市户籍居民在深圳购房,需要提供在深圳市连续缴纳36个月及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的证明,并且在购房之日前在深圳市无房且是首.............
  • 回答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圆满成功,中国航天的又一座里程碑2020年7月31日,一个在中国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并开通,标志着中国自主建设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此迈入全球服务新时代。这意味着,无论你在地球的哪个角落,都能享受到北斗系统提供的精.............
  • 回答
    2020年7月30日,全球目光聚焦在NASA的“毅力号”火星车发射任务上,这是人类探索火星进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然而,在中国,许多关注这场盛事的观众却经历了一次令人意外且颇为沮丧的体验——在当时国内最大的视频分享平台哔哩哔哩(B站)上,官方直播信号突然被掐断,并被“封禁”了。这件事一出,立刻在中文.............
  • 回答
    2020年7月29日,中兴通讯原高级副总裁曾学忠正式加入小米集团,担任小米手机部总裁,这个消息在当时绝对是科技圈里的一件大事。为什么说它重要?因为它触及了几个关键点,能让我们看到当时小米在手机业务上的战略思考,以及对人才梯队的建设。首先,曾学忠的履历和背景,这绝对是信息的核心。曾学忠可不是个普通的技.............
  • 回答
    南京深夜楼市调控:一次精准而迅疾的出击2020年7月23日深夜,南京市住建委发布了一则楼市新政,这消息如同平地惊雷,瞬间在江浙沪乃至全国的房地产界炸开了锅。要知道,这可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夜晚,而是一个在大家普遍进入梦乡的时段,政府部门却还在加班加点地为楼市这锅“粥”调味。这本身就透露出一种不同寻常的.............
  • 回答
    2020年7月14日至16日,A股市场确实经历了一轮显著的调整,这让许多投资者感到不安。如果回顾那几天的情况,会发现这并非一次孤立的市场波动,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上涨过快后的技术性回调是显而易见的原因之一。 就在此前的几周,A股市场,尤其是以科技股为代表的题材股,经历了非常迅猛的上涨。.............
  • 回答
    2020 年 7 月 24 日,A 股市场的确经历了一场不小的震荡。那天股市大幅低开后,盘中一度跌幅扩大,市场情绪变得有些紧张。我当时关注着盘面,感受到的就是一种突然的、不寻常的抛压。当天市场情绪和盘面情况:那一天的开盘就显得有些低迷,三大股指普遍跳空低开。上午的交易时段,市场一直在低位徘徊,但并没.............
  • 回答
    2020年7月16日股市的那一跌,可以说是相当迅猛且令人心惊肉跳的一天。在当时那种情绪和市场环境下,这绝对不是一个能被轻易忽视的事件。抛开那些一板一眼的官方口径,如果单从参与者的感受和市场当时的氛围来看,那天的感觉就像是,大家还在兴高采烈地奔跑,突然前面出现了一个看不见的悬崖,然后一瞬间,很多人就像.............
  • 回答
    2020年7月28日,索尼正式发布了备受期待的Alpha 7S III(a7S III),这标志着索尼在全画幅无反相机领域又一次重要的革新。对于影视频制作人来说,a7S III 的到来绝对是一颗重磅炸弹,它继承了S系列一贯的低光表现优势,并在视频功能上进行了全面的升级。让人眼前一亮的亮点: 打破.............
  • 回答
    2020年7月初,中国股市上演了一场令人瞩目的“疯狂舞步”。从7月6日到7月10日这短短的一周,上证指数累计上涨了超过10%,从3000点附近一跃而升,直逼3400点。创业板指数的表现更是抢眼,同期涨幅近15%,板块轮动加速,成交量更是屡创新高,市场一度弥漫着“普涨”的狂欢气氛。这场突如其来的暴涨,.............
  • 回答
    2020年7月6日,美国国土安全部下属的学生和交流学者项目(SEVP)发布了一项针对持有F1签证的学生和交换生的临时政策更新,这项更新旨在应对新冠疫情对学校教学模式造成的影响,特别是对那些转向在线授课或混合式教学的学校。这项政策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不少讨论和疑虑。政策的核心内容与背景要理解.............
  • 回答
    要说2020年7月份的经济运行数据,那可真是让人心里七上八下的。你想想,那时候全球疫情还在肆虐,国内虽然已经有了初步的控制,但经济的复苏之路,就像是在迷雾中摸索前进,充满了不确定性。整体上看,7月份的数据展现了一种“温和复苏”的态势,但底色里依然带着疫情的印记,很多指标虽然同比转正,但恢复的力度和稳.............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20年7月那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7%,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下降2.4%的数据,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经济运行的逻辑。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两个指标各自代表什么。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这个就像是我们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买菜、交水电费、坐公交车这些“柴.............
  • 回答
    看到央行公布的2020年7月信贷数据,确实有一些值得我们深入分析的地方。这次的数据包括人民币贷款增加9927亿元,以及M2(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0.7%。这两组数字单独看可能有些抽象,但结合起来,它们描绘了一个挺生动的经济图景。首先,人民币贷款增加9927亿元。这个数字本身就说明了在7月份,实.............
  • 回答
    2020 年那个高考季,注定不平凡。本来是学子们挥洒汗水、实现梦想的时刻,却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被按下了“暂停键”,最终延期一个月至 7 月 7 日和 8 日。这个决定,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和讨论,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日期调整,更是一系列连锁反应的开端。为什么会延期?这背后的原因,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
  • 回答
    关于北京德胜和月坛学区在2020年7月31日后购买的学区房“白买了”的说法,并且“全部调剂去渣小”,这背后涉及的是北京海淀区近年来教育改革政策的调整,尤其是“多校划片”和“就近入学”的深化。这个说法虽然可能有些夸张,但确实反映了部分家长在政策变化下面临的困境和焦虑。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
  • 回答
    2020年9月CPI与PPI的微妙信号:通胀压力与需求不足的博弈2020年9月,中国经济在疫情的阴影下继续前行,当月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7%,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却下降了2.1%。这两组数据看似简单,却勾勒出一幅复杂且充满博弈的经济图景,值得我们深入剖析。C.............
  • 回答
    2020年8月23日,美国威斯康星州基诺沙市(Kenosha)警察在执法过程中,枪击了非裔美国人雅各布·布莱克(Jacob Blake),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美乃至全球的广泛关注,并直接导致了基诺沙市及其周边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和骚乱。事件经过(根据现有公开信息): 事发时间与地点: 2020年8.............
  • 回答
    2020年5月,中国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4%,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却出现了3.7%的下降。这两个数据放在一起看,是很有意思,也值得深入解读的。这背后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些关键特征和挑战。CPI同比上涨2.4%:背后的“猪”和“非猪”首先,我们来看看CPI(居.............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2020年11月末中国M2余额2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这个数据,并探讨其背后的含义和可能的影响。首先,理解M2是什么:M2(广义货币供应量)是衡量经济体中货币数量的重要指标。它包括了流通中的现金(M0)、单位活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通知存款、证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