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证监会运用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揭开獐子岛财务造假手段?

回答
这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也确实能看出监管部门在打击财务造假这件事上是下了功夫的。证监会能想到用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来“抓现行”,这思路挺绝的,而且细节上说起来,还真挺有意思的。

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这背后的逻辑和具体操作。

首先,要理解为什么证监会会想到北斗系统,这就得先回顾一下獐子岛事件的核心问题。獐子岛当年最引人注目的“扇贝跑了”事件,本质上就是它通过虚增资产、虚报亏损等方式来掩盖真实的经营状况,从而进行财务造假。而它虚增的资产,很大一部分就与它的海域养殖活动有关。如果它声称养殖了大量的扇贝,但实际上这些扇贝却在某些关键时间点“消失”了,或者根本就不在该报告的海域内,那它的财务报表自然就站不住脚了。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切入点在哪里?

这就厉害了。北斗系统,大家通常知道它能干嘛?导航、定位嘛。但它在应用上远不止于此,尤其是在海洋渔业和资源监管领域,它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1. 资产的“位置”与“面积”的真实性: 獐子岛号称拥有大片的海域进行扇贝养殖。这些海域的边界、实际养殖区域的范围,以及在特定时间点扇贝的“存在”与否,理论上都可以通过精确的定位来验证。
养殖区域的边界认定: 扇贝养殖需要特定的海域范围。如果獐子岛申报的养殖区域与实际的养殖活动区域不符,或者其声称的养殖面积存在虚假,北斗系统就可以提供精确的地理坐标,对比官方记载的海域使用权信息或者其他第三方权威数据(比如海图信息),来判断其申报的养殖区域是否真实、是否超出了许可范围、是否存在虚报面积的情况。
资产的实际“位置”: 扇贝作为一种资产,它总得在某个地方“生长”和“存活”。如果獐子岛声称在某个海域养殖了大量扇贝,但通过北斗系统追踪其渔船的作业轨迹,发现它们根本就没有在那片海域进行过常态化的捕捞或管理活动,那这种说辞就很难令人信服。

2. 作业的“轨迹”与“真实性”: 更深入一点,北斗系统还可以记录渔船的航行轨迹和作业时间。
渔船的作业行为分析: 渔业公司的日常运营,包括播种、养殖、收割等,都需要渔船在指定海域内进行作业。如果獐子岛声称在某个季度或者年度,在某片海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扇贝的养殖和管理,但通过北斗系统调取其相关渔船的作业记录,发现这些渔船在那段时间内,其活动区域与申报的海域完全不符,甚至根本就没有出海作业,那么它声称的“养殖投入”就变得非常可疑了。
对“扇贝跑了”说辞的破解: 当年獐子岛最经典的借口就是“扇贝跑了”,导致存货大幅减值。但扇贝是一种需要特定环境才能生存的生物,它们能“跑”多远?跑了之后又到哪里去了?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怀疑的。如果通过北斗系统追踪其渔船在扇贝大规模减值前的作业情况,发现它并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捕捞作业,或者在扇贝异常减值时,其渔船活动区域与扇贝的正常生存区域存在巨大差异,这就能直接质疑它“扇贝跑了”的合理性,进而指向其财务造假的本质——为了掩盖经营不善或者其他问题,通过虚假陈述来调整报表。

3. 数据关联与佐证: 北斗系统记录的数据,可以与其他数据进行交叉验证,形成更强有力的证据链。
与海事部门、渔政部门数据的比对: 海事部门、渔政部门通常也会有渔船的航行和作业监管系统,这些系统可能也会集成或关联到北斗定位信息。证监会可以要求相关部门提供数据,与獐子岛自身提交的数据进行比对,一旦出现重大偏差,就足以引起怀疑。
与卫星遥感、渔业监测等技术的结合: 除了北斗,还可以结合卫星遥感技术来监测海域的实际情况,比如水温、水质、是否存在养殖生物的迹象等。如果北斗数据显示渔船在某个区域作业,但卫星遥感却显示该区域并不适合扇贝生存,或者根本没有扇贝存在的迹象,那问题就更大了。

整个过程可以想象成这样:

初步怀疑: 证监会收到举报或者通过初步审查,发现獐子岛的财务数据(比如存货、成本、利润等)与其实际经营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关于其核心资产“扇贝”的描述,存在诸多疑点。
锁定证据方向: 监管部门意识到,要证明獐子岛虚增资产、虚报亏损,关键在于核实其养殖海域的真实情况、投入的实际情况以及扇贝的实际数量。
启动技术手段: 在现有财务审计手段之外,监管部门创新性地想到可以利用北斗导航定位系统。
调取数据: 证监会依法向獐子岛或其他相关部门(如渔业主管部门、海事部门等)调取獐子岛旗下渔船在特定时期内的北斗定位数据和航行轨迹数据。同时,也可能调取獐子岛自身向监管部门申报的养殖海域坐标、面积、投入明细等信息。
数据分析与比对:
将獐子岛申报的养殖海域坐标与北斗系统记录的实际作业区域进行比对。
分析渔船在关键时间点的作业轨迹,看其是否与獐子岛声称的养殖、捕捞、管理活动相符。例如,如果獐子岛声称在某片海域进行了大量扇贝投喂,但该海域的北斗数据显示,相关渔船在该时间段内根本没有在该区域作业,或者其作业行为与投喂行为明显不符,就构成了有力证据。
甚至可能还会结合其他数据,比如北斗系统记录的渔船航速、捕捞时长等,来推算其可能捕捞到的扇贝数量,与财务报表中记录的存货数量进行对比。
形成证据链: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细致分析和交叉比对,证监会能够构建起一个清晰的证据链,证明獐子岛存在虚假陈述。比如,北斗数据显示,獐子岛号称投入巨资养殖的扇贝,实际上其渔船并没有在申报的海域进行有效的作业,或者作业量与申报规模严重不符。这直接戳穿了獐子岛通过虚报养殖成本来虚增资产或掩盖亏损的手段。
公开处罚: 基于这些充分的证据,证监会得以对獐子岛及其相关责任人做出相应的处罚。

这个案例的意义在于:

监管手段的升级与创新: 这充分展示了监管部门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财务审计方法,而是积极拥抱和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打击金融犯罪。北斗导航定位系统作为一个具有国家安全属性的先进技术,被用于资本市场的监管,这在技术应用上是一大突破。
科技赋能监管: 它证明了科技的力量可以帮助监管部门更精准、更高效地发现和揭露财务造假行为。未来,类似的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都可能成为监管的利器。
对造假方的震慑: 这种创新的监管方式,无疑大大增加了财务造假者的成本和风险。他们不仅要应对传统的财务审计,还要担心其各种经营活动中的数据被技术手段捕捉和分析,从而为监管提供线索。
保护投资者权益: 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维护资本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当违规者无法再轻易地通过虚假信息欺骗市场时,投资者的决策会更加理性,市场也会更加健康地发展。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证监会用北斗系统来“抓”獐子岛的财务造假,既是技术的胜利,也是监管智慧的体现。它告诉我们,在信息时代,要想在资本市场浑水摸鱼,难度越来越大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扇贝:别再欺负我不会说话了

近日一度因为“三文鱼携带新冠病毒”而获得涨停的獐子岛,在6月24日接到了证监会的一纸罚单。

证监会借助卫星定位数据,对公司27条采捕船只数百余万条海上航行定位数据进行分析,认定獐子岛公司成本、营业外支出、利润等存在虚假

这也意味着,此前扇贝“自杀”、“跑路”等故事泡沫,最终被戳破。

证监会作出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决定,对獐子岛公司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对15名责任人员处以3万元至30万元不等罚款,对4名主要责任人采取5年至终身市场禁入


多次上演扇贝事故

证监会表示,獐子岛公司在2014年、2015年已连续两年亏损的情况下,客观上利用海底库存及采捕情况难发现、难调查、难核实的特点,不以实际采捕海域为依据进行成本结转,导致财务报告严重失真,2016年通过少记录成本、营业外支出的方法将利润由亏损披露为盈利。

2017年将以前年度已采捕海域列入核销海域或减值海域,夸大亏损幅度

此外,公司还涉及《年终盘点报告》和《核销公告》披露不真实、秋测披露不真实、不及时披露业绩变化情况等多项违法事实

獐子岛始创于1958年,2006年,獐子岛集团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上市时市值为70.24亿元,如今,市值仅为21.7亿元。

近些年来,獐子岛在资本市场并不陌生,主要原因就是公司曾多次经历“扇贝事故”,几度亏损,却并未触及退市红线。

证监会表示,獐子岛2016年虚增利润1.31亿元,2017年虚减利润2.79亿元


卫星定位数据核查

早在去年七月,獐子岛由于涉嫌财务造假、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和涉嫌未及时披露信息等情况,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及市场事先告知书。

獐子岛公司董事长吴厚刚此前在采访中表示,他认为证监会的处罚没有事实依据,监管部门不应该以假设编制的证据作为行政处罚依据,如果处罚不能依法公正,公司将会诉讼。欺负扇贝不会说话

而在此次发布的行政处罚中,证监会披露了利用科技手段执法的过程,包括对深海养殖水产品底播、捕捞、运输和销售记录的全过程追溯。

证监会统筹执法力量,走访渔政监督、水产科研等部门寻求专业支持,依托科技执法手段开展全面深入调查。

证监会借助卫星定位数据,对公司27条采捕船只数百余万条海上航行定位数据进行分析,委托两家第三方专业机构运用计算机技术还原了采捕船只的真实航行轨迹,复原了公司最近两年真实的采捕海域,进而确定实际采捕面积

并据此认定獐子岛公司成本、营业外支出、利润等存在虚假

证监会表示,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证监会稽查执法工作将更加智慧、更加高效、更加精准,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必将无处遁形!


更新:

关于“60万罚款太少”的问题,很可惜,目前证券法顶格处罚只有60万

全国人大代表樊芸在2019年全国两会上曾以“赵薇割韭菜”为例,就此问题建言献策:

“现在证券法顶格处罚只有60万,解决不了问题。像赵薇割韭菜,赚了几十个亿,不止一项罪名,加起来才罚70万”,关于证券法改革,她建议“可以先出台法规、部门规章、灵活及时指导股市。”

2020年两会上,就瑞幸咖啡造假问题,樊芸再表态:

“我去年提出的处罚力度不够,现在即使提高到最高两千万元顶格处罚,与上市后带来的十几个亿、几十个亿收益比较,还是会挺而走险。”

为什么会有各式各样的「抽屉协议」?为什么违规违法操作屡禁不止?

因为轻微的处罚与巨额的收益相比实在太轻了!

衷心期望越来越多的企业自觉担起社会责任,更期望扰乱市场秩序、侵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早日受到威慑!

user avatar

恕我直言,题主只是希望蹭北斗的热度,希望大家更多的关注证监、股市、财经方面的讨论。


有答主提到说用北斗定位点技术要花多少钱之类的,对不起,实际上可能一分钱都不需要花。


我看了看题目里带的那个新京报的调查视频,证监会只是调取了作业船只的轨迹记录,来判断打捞作业范围,发现打捞作业范围造假。


本人从事的工作,主要客户是地面交通的车辆,所以,看视频前,我还在想,如何保证打捞作业船装了卫星定位设备。看了视频,我才想起来,有休渔期的规定。那么,事情就很简单了。


渔政部门强制要求打捞船只安装定位设备,并接收船只定位数据,用于监管船只是否出海捕鱼,接收的定位数据长期储存。有了这些前置条件,调取历史轨迹记录,只是个权限问题罢了。证监会只需要找人协调一下,分分钟就调取出来了,几乎不花钱。


所以我说,这个问题,只是蹭个北斗的热度,期望大家多关注罢了,大家还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财经、股市方面就好。身为民工的我,没闲钱炒股,所以,我发表不了意见。


以上。

user avatar

来来来,给你300万,预缴5次造假罚款。这就是国内监管的锅,我们以美国安然财务造假为例,直接罚的破产,公司摘牌,执行人进去捡肥皂,协助造假的银行好像是罚了70亿,瑞幸咖啡造假,直接摘牌,索赔10几亿。獐子岛呢,禁止造假人入市,罚60万,没了,你在逗我?!换美国,你这么明目张胆的,至少5亿起步价,肥皂捡个够。

user avatar

今天看到一个新闻,是讲证监会怎样通过卫星定位数据来揭露獐子岛财报造假的。

这让对科技和财经都很感冒的我来了兴致,所以收集整理了下此事件的一些过往资料,按照时间线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件事情的始末。


“冷水团”来袭,大型电视连续剧《獐子岛的扇贝去哪了?》开播

故事要从2014年的秋天说起,2014年10月14日,位于大连长海县的上市公司獐子岛停牌,称”正在核查与底播增值海域相关的重大事项“。(不懂“底播增值海域”什么意思不要紧,后面也能看懂。)

一直到2014年10月30日的晚间,獐子岛发布公告称:

因北黄海遭到几十年一遇异常的冷水团,公司在2011年和部分2012年播撒的100多万亩即将进入收获期的虾夷扇贝发生重大损失,决定对大额存货进行核销处理及计提大额存货跌价准备,合计影响净利润7.63亿元。[1]

也就是说,有将近8亿元的钱就这么跟着扇贝“不知所踪”了

公告发出后,有人指出根据长海县政府在2014年7月发的文章,小长山乡虾夷扇贝的养殖当年正常进入收获期,没有听到有养殖户因冷水团受灾的信息。

獐子岛是一家上市公司,股民们手握着的股票一落千丈,肯定要跟证监会讨个说法。

但因为海底库存及采捕情况很难调查,2014年证监会发布公告提出并没有发现任何虚假内容,只是发现了不痛不痒的问题:”獐子岛存在决策程序、信息披露以及财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2]

其实在这些股民里,真正不放过獐子岛,却是獐子岛上的居民。


2000名獐子岛居民实名举报獐子岛公司

2016年1月,国内媒体《界面》发布了一篇文章《2000人实名举报称獐子岛“冷水团事件系弥天大谎” 》,称从獐子岛上多名居民处获得了一份2000多人签字的实名举报信,举报信指出2014年的“冷水团造成收获期的虾夷扇贝绝收事件”原因是提前采捕和播苗造假,并非自然灾害。[3]

为什么一家上市公司会被一个岛的居民举报?

这背后是獐子岛所谓的“集体经济运营模式”。

獐子岛实际是一个海岛镇,下辖于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位于黄海北部海域,陆域面积15.82平方公里,下辖3个社区、3个行政村,根据2017年数据,其户籍人口有12250人。[4]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01年獐子岛开始企业改制。当年4月7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标准,獐子岛集体经济改为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政企分开。

2002年6月3日,担任獐子岛镇党委书记并兼任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吴厚刚卸去了行政职务,成为一名全职的职业经理人。

随后2006年9月28日,改制5年多的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迅速成为中国水产业第一股,不到两年时间里,股价从发行价25元快速攀升至151.23元。

不仅如此,獐子岛营业收入从2005年的5亿多到2011年的近30亿元,6年增长了5倍;资产总额从2005年的7.44亿到2011年的44.2亿,6年增长5倍;其确权海域面积也从2005年的65.63万亩增长到2011年的340万亩,增长了4倍有余。[5]

与此同时,獐子岛开始步入了资本市场、房地产开发市场、节能减排等多个领域。

对于岛上居民的好处,一方面是在自己家乡就有份收入不错的工作,且岛上1万多居民里很多人都是公司的股东;另一方面是会发放惠民资金,例如2012年全镇就发放了各项惠民资金9000多万元。[6]

獐子岛这一模式本来有望成为我国“集体经济”的运营典范,毕竟2012年獐子岛镇都还在为这一模式大唱赞歌。

但伴随着“联合举报”事件,獐子岛“集体经济”背后的贪污腐败问题开始浮出水面。



向海里播撒扇贝苗时,半箱都是石子

根据当年播撒工人的说法,2011年根本都没有播苗,播的大都是砂子和石头。[7]

2014年应收扇贝正是2011年、2012年播下的苗,当时扇贝苗采购的情况已经恶劣到,向海里播撒的时候,半箱都是石子。
贪污下来半箱的钱,全进了当时负责采购的吴厚记的口袋。
獐子岛公司负责播苗员工当时表示,“我在公司干了十四五年,亲自到海上去播的苗,包装一打开全是沙子。根本没有多少苗,打比方说二十包吧,有七包到八包全是沙子。”

岛上的渔民指出:三年后“冷水团”这一说法不过是为了填三年前的坑。

早在2012年初,《第一财经日报》就报道过獐子岛集团存在贝苗里掺石子等现象。当年3月28日,大连市长海县公安局立案调查这件事情。

最终结果是负责采购的吴厚记被内部处理,离开了集团,而该事件所涉及其他人员却被判刑。

这个贪污钱款的吴厚记又是何等人物?

前文有提到曾经担任獐子岛镇党委书记的吴厚刚。吴厚刚一共有兄弟三人,大哥吴厚敬,二哥吴厚刚,三弟就是吴厚记。

吴厚刚成为獐子岛公司董事长后,便陆续安排其兄弟及其他亲戚进入公司任职重要岗位。其中,哥哥吴厚敬担任山东荣成分公司负责人,弟弟吴厚记则是物资采购部门经理,一手把持扇贝苗的采购。

根据相关工商资料显示,吴厚记在2012年离开了獐子岛公司后又成立了一家“大连盈瑞养殖技术服务公司”,仍旧与獐子岛公司做着水产甚至扇贝苗业务。

当年记者采访这些参与举报的渔民时,几乎所有的采访对象都对吴厚刚任人唯亲的行为极为不满,他们对记者说:“好好的一个獐子岛,被吴厚刚变成了他的家族企业。”[8]

獐子岛公司在2006年的招股书内共有吴厚敬、吴厚国、吴厚岩、吴厚元等4位与吴厚刚同辈人的名字出现。[9]

当年,2000名獐子岛岛民们在举报信中写道:

在短短的上市八年间,獐子岛由原来的全国首富乡镇、“海底银行”一度成为负债约近百亿的贫苦乡镇,现已沦到无法偿还的局面。我们不禁要问一句:“钱哪儿去了?”我们的祖辈给我们留下的丰厚家业绝不容许他们再继续挥霍下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来偿还。

不过当年联合举报这件事不了了之,獐子岛公司回应道:

查询了相关纪委网站,未发现实名举报的公开信息;也咨询了中共长海县委相关负责人,了解到未收到相关信息;同时,公司也没有收到此类信息。


连续亏损两年的上市公司终于盈利了

一转眼到了2016年,这时的獐子岛已经连续亏损两年了(2014年和2015年都亏损),根据交易所规定,连续两年亏损的上市公司会被标上”ST“标识,这里的ST是指特别处理(Special treatment),提示投资者这只股票可能有退市风险。如果连续亏损三年,就会面临退市。

根据2020年证监会的最终调查结果,2016年的獐子岛为了在账面上实现盈利,摘掉”ST“帽子,继续上市,在账面上大量造假。

公司利用了底播养殖产品的成本与捕捞面积直接挂钩的特点,在捕捞记录中刻意少报采捕面积,通过虚减成本的方式来虚增2016年利润。[10]

具体的作法是:獐子岛在2016年实际采捕的海域面积比账面记录多近14万亩,这意味着实际的成本比账面上要多出6000万元人民币,这6000万元成本被獐子岛公司隐藏了起来。

此外,獐子岛当年年底在部分海域还重新进行了底播,花了7111万,但这笔营业外支出也在2016年被藏了起来。

所以一共藏起来的支出超过1.3亿元,成功在账面上实现了盈利。


这次证监会是怎样发现这一骚操作的呢?

獐子岛公司的每艘作业船只上,都装有北斗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监管机构通过天上的数十颗北斗卫星,精准地记录着什么时候渔船去过哪里,还有航速、航向等信息。之所以让船只装这个装置,起初是因为渔政部门怕两只船在天气不好时会相撞。

证监会在拿到卫星导航数据后,通过技术手段还原了扇贝捕捞船的航迹图。为了保证万无一失,也让其他两家公司做了还原。

结果发现,这张还原出来的航迹图跟獐子岛公司账面记录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图上红色区域代表的是獐子岛记录的捕捞区域,而蓝色的区域则是调查人员根据獐子岛的采捕船的卫星定位数据还原的獐子岛行驶轨迹。[11]

两张图一比较,就可以知道2016年獐子岛的采捕船去过哪里,采捕的海域面积多大,再估算一下海域面积对应的采捕成本,就能得出獐子岛2016年实际的采捕成本是多少。


为了填2016年的坑和掩盖更多亏损,2017年扇贝”又跑了“

2016年藏起来的1.3亿元,终归是得还的,而经营不善(贪了)的钱也是要还的。

獐子岛在后面两年又”故技重施“。

先是向资本市场多次“报喜”。

2017年9月,獐子岛对外说会开展2017年秋季底播虾夷扇贝抽测,抽测涉及2014~2016年底播预估到2017年10月末未收获的海域面积135万亩,调查点位120个。

当年10月25日,獐子岛公告称,根据抽测调查结果,公司底播虾夷扇贝尚不存在减值风险。

大概意思就是扇贝都好好的,今年会赚大钱。

但根据卫星定位系统数据显示,抽测船只在当年执行秋测期间并没有经过其中60个点位,这说明抽测船只根本没有在这些点位执行过抽测,獐子岛就是在睁眼说瞎话。


2017年12月初,獐子岛还曾组织投资者到现场调研,其中包括“调研虾夷扇贝苗种底播”。

参与此次调研的信达证券于2018年1月初发布研报称,獐子岛“主营产品虾夷扇贝亩产得到显著恢复”,并预计未来扇贝亩产恢复也将维持一定增速。[12]

但到了2018年1月31日,獐子岛集团发了《2017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说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13]

意思是扇贝又“不知所踪”了。

公司本来预计2017年净利润亏损是5.3亿元-7.2亿元。后来经过4天的重新盘点,獐子岛公司最终将亏损金额确定在6.29亿元,相当于獐子岛2016年净利润的近8倍。与2017三季报中预告全年1个亿左右的盈利相差甚远,可以说是凭空消失了7亿多元。


后面三次扇贝大逃亡的理由

2017年,獐子岛给出的说法是:

降水减少导致扇贝的饵料生物数量下降,养殖规模的大幅扩张更加剧了饵料短缺,再加上海水温度的异常,造成高温期后的扇贝越来越瘦,品质越来越差,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的扇贝没有得到恢复,最后诱发死亡。[14]

这件事之后,央视记者专门跑到獐子岛调查了一番,岛上的居民各持一词,有说打捞上来的扇贝一年不如一年的,也有说钱全被某家族挪用、货也全被某家族偷运走的。

2018年2月12日,獐子岛集团回复深交所关注函的公告中称:

此次虾夷扇贝遭灾,公司虽然监测到相关指标异常情况,但是基于历史经验、抽测结果以及生产经营数据,对相关指标异常及虾夷扇贝偏瘦等情况未给予足够重视。

第二次“扇贝大逃亡”剧情告一段落。

2019年4月27日,獐子岛发布一季报,公司一季度亏损4314万元,理由依然是“底播虾夷扇贝受灾”。

近期獐子岛底播虾夷扇贝大量损失,是海水温度变化、海域贝类养殖规模及密度过大、饵料生物缺乏、扇贝苗种退化、海底生态环境破坏、病害滋生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是第三次“扇贝大逃亡”

2020年5月15日,獐子岛董事长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

扇贝今年大量损失是因为海水温度变化,扇贝面种退化等。

这是第四次“扇贝大逃亡”


相信这次处罚只是个下马威,应该继续彻查地方大老虎

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决定:对獐子岛公司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对15名责任人员处以3万元至30万元不等罚款,对4名主要责任人采取5年至终身市场禁入。

有人说这个处罚太轻了,这是因为这个处罚适用的是旧《证券法》,因为獐子岛公司的违法行为是发生在旧《证券法》实施期间。

如果违法行为发生在今年3月1日新《证券法》实施之后,还要被追究民事赔偿责任以及刑事责任。[15]

在我看来,证监会给予的处罚不应该是仅有的关注重点,本次事件之后,应当顺藤摸瓜摸清獐子岛公司的“官商勾结”情况。

相信这次用卫星定位数据揭露獐子岛财报造假的事情也给其他官僚资本家敲醒了警钟,正所谓人在做天在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最后,用“卫星定位数据还原”这项技术花了多少钱?

根据证监会公布的2020年度中国证监会部门预算情况,预算里有“执法办案支出项目情况”的说明,2020年,安排该项目的预算是5281.07万元。[16]

但这是全年各类案件加起来的全部预算,按照公开数据来看,自2019年到今年一季度,证监会对22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立案调查,对18起典型案件做出行政处罚,向公安机关移送财务造假涉嫌犯罪案件6起。[17]

虽然用2020年的预算来除以2019年的案件数量不太科学,但这么估算下来,平均一个造假行为的调查费用约是300万元。

其实,巧用卫星定位数据的案例有许多,早在2009年,就有国内学者借助卫星定位数据信息,来得出2008年汶川地震所带来的断层空间形态及其错动分布。[18]

在地震前,在汶川附近设置有不少GPS观测站,把震前获取的卫星定位数据,和震后获取的卫星定位数据进行对比,就可以获得由于断层错动造成站点位置永久位移的精确数据,研究这些数据,就可以探索断层空间形态及其错动分布,以及断层带产生地震的机理。

只不过这个案例用的导航定位系统是运用起源于美国军方的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而獐子岛的这个案例,应用的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简称BDS)。



————
听说成年人的友谊都是从点赞开始。
我是@洪泽鑫 ,很高兴认识。

你可能也会想看:

参考

  1. ^ http://www.csrc.gov.cn/pub/newsite/zjhxwfb/xwdd/201412/t20141205_264782.html
  2. ^ http://www.csrc.gov.cn/pub/newsite/zjhxwfb/xwdd/201412/t20141205_264782.html
  3. ^ https://www.sohu.com/a/53839645_168553
  4. ^ https://baike.baidu.com/item/獐子岛镇/4491060?fr=aladdin
  5. ^ https://m.1688.com/blog_detail/30759364.html
  6. ^ http://www.0411hd.com/xinwen/chxnews/19343.html
  7. ^ http://news.163.com/18/0223/08/DBAMDUHE0001899N.html?baike
  8. ^ https://money.163.com/19/1217/09/F0JCH8Q700259ERF.html
  9. ^ http://news.jstv.com/ktt/a/20191217/1576574875576.shtml
  10. ^ http://www.csrc.gov.cn/pub/newsite/zjhxwfb/xwdd/202006/t20200624_378744.html
  11.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0375492774953797&wfr=spider&for=pc
  12.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1158829558844705&wfr=spider&for=pc
  13. ^ https://guba.eastmoney.com/news,002069,744088059.html
  14.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0379613210593591&wfr=spider&for=pc
  15. ^ http://news.sina.com.cn/c/2020-06-24/doc-iirczymk8801730.shtml
  16. ^ http://finance.sina.com.cn/wm/2020-06-24/doc-iirczymk8801850.shtml
  17. ^ http://news.sina.com.cn/c/2020-06-24/doc-iirczymk8801730.shtml
  18. ^ http://www.igsnrr.ac.cn/kxcb/dlyzykpyd/qybl/200910/t20091016_2553623.html
user avatar

放开做空机制,让市场来。

user avatar

双喜临门!

北斗收官,而乱臣贼子惧。

user avatar

谁能想到北斗全部组网成功后,第一件事就是杀了獐子岛的扇贝来祭旗呢。

——论科技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user avatar

UC震惊部再现,借用评论区的发言,北斗竟成侦查卫星?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一般特指北斗卫星网络,它通过广播信号提供无源定位服务,只有广播定位和授时信号功能(严谨点,还有报文),所以「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揭开獐子岛财务造假手段」是明显的新闻误导。卫星或者地面站接触不到用户数据,也不会被分析数据。

证监会委托中科宇图分析了船只CNSS终端储存的位置数据。这种数据只需要从船只终端提取就好,不存在「成千上万」大数据的可能。而位置数据一般可能有多种来源,目前大多民用定位终端更偏向于综合支持GPS、北斗和GLONASS,通过差分方式来提高定位精度。

我个人不太相信被分析的这条船(科研19号)船载GNSS系统只支持北斗,那船只做不了全球远洋航行。所以个人觉得「证监会运用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揭开獐子岛财务造假手段」可能属于有意误导

回到事件本身,这个事就是说在獐子岛2017年发布的抽测公告过程造假,

公司决定开放底播虾夷扇贝抽测过程,增加底播虾夷扇贝存量的外部调研。 特制定 2017 年公司秋季底播虾夷扇贝抽测方案。
三、抽测方式:采用科研 19 号船,以视频计量数量、以采集器采集扇贝测量规格的方式进行。 四、抽测点位:本次秋季底播虾夷扇贝抽测涉及 2014—2016 年底播预估到 2017 年 10 月末未收获的海域面积 138 万亩,计划调查点位 120 个

所以非震惊体的新闻报道是:

根据船只卫星定位记录显示,獐子岛2017年公布的抽测,其中有60个点位被抽取,但船只并没有前往执行。船只定位系统证明,獐子岛存在虚假记载。也就是獐子岛声明的收获海域面积只是实际上的一半,所以以前的“扇贝跑了”、“扇贝饿死了”、“年报不保真”可能并非偶然。

这么说是不是就没那么有意思了?

补充: 看了其他报道,发现是用了多条船数据,emmmmm这不还是ais数据。。。就强行上北斗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也确实能看出监管部门在打击财务造假这件事上是下了功夫的。证监会能想到用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来“抓现行”,这思路挺绝的,而且细节上说起来,还真挺有意思的。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这背后的逻辑和具体操作。首先,要理解为什么证监会会想到北斗系统,这就得先回顾一下獐子岛事件的核心问题。獐子岛.............
  • 回答
    近期一则关于“运动能直接击杀癌细胞”的Cell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的确是一个非常振奋人心的研究发现,但也需要我们理性地去解读和理解。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研究的核心内容。“直接击杀癌细胞”这个说法,虽然抓人眼球,但背后其实是非常精细和复杂的生物学机制。研究者们并非是在说跑步或者健身房里挥汗如雨就.............
  • 回答
    刘士余在2016年底的那番话,无疑是资本市场的一记重锤,振聋发聩。他说“野蛮人收购,挑战刑法将开启牢狱大门”,这不仅仅是对当时市场上一些激进举牌行为的警示,更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监管层对于规则、秩序和长远健康发展的一次郑重表态。当时的市场背景和“野蛮人”现象要理解这句话的分量,得看看当时的市场.............
  • 回答
    2017年5月,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进行了修改,这一举措在当时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也带来了不少讨论。作为投资者,理解这次规则的变动及其背后的逻辑,对我们把握市场动态和做出投资决策至关重要。为何要修改?—— 维护市场稳定,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这次修改的根本出发点,可以用“.............
  • 回答
    关于“证监会入驻瑞幸行使长臂管辖权”的说法,我们需要先来理解“长臂管辖权”这个概念,然后再结合瑞幸咖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什么是“长臂管辖权”?“长臂管辖权”(Longarm Jurisdiction)是一个法律概念,主要源于普通法系,尤其是美国。它的核心思想是,一个法院可以管辖那些不在其地理范围内.............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揪心,特别是对于那些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和持有它们股票的投资者来说,简直是一夜之间从天堂跌入谷底。美国证监会(SEC)这一纸认定,直接把五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推到了退市的悬崖边上,而由此引发的中概股集体大跌,更是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迅速蔓延,搅得整个市场人心惶惶。咱们得从头捋一捋,.............
  • 回答
    万科举报宝能,这事儿可不是小事,背后牵扯到资本市场的规则、公司的控制权,甚至还有对市场秩序的思考。咱们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事情的起因:一场控制权的争夺战要说万科举报宝能,就得先明白这俩是谁,以及他们为什么会站在对立面。 万科: 国内房地产行业的龙头老大,很多年了,一直都是行业标杆。它的品牌.............
  • 回答
    万科前员工举报王石:53亿清华捐赠背后的员工权益疑云这事儿,放在中国房地产界那绝对是块巨石,激起层层涟漪。万科,这个名字自带光环,与王石这个名字更是形影不离。然而,最近一位万科的前员工,直接把矛头对准了王石,甚至捅到了证监会,起因就是那笔高达53亿的清华大学捐赠。这可不是小打小闹,一笔巨款的去向,加.............
  • 回答
    如何看待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因出具法律意见书与事实不符、经办律师未出席会议而被证监会警告?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作为国内顶尖的律师事务所之一,其行为受到证监会警告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思的事件。这不仅仅是对一家律所的处罚,更是对整个证券法律服务行业敲响的警钟。要深入理解此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 一.............
  • 回答
    近期,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的言论,无疑给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中概股)及其投资者泼了一盆冷水。这位主席公开表达了对中概股的担忧,并直接提醒投资者要“三思而后行”,甚至暗示不要向这些公司投入资金。这番话在金融市场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也让我们不得不深入剖析一下其中的逻辑和可能的影响。首先,我们.............
  • 回答
    国盛证券研究员用天干地支预测 A 股,并因此受到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这是一个相当有意思且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理解和看待它。事件概述:简单来说,某位国盛证券的研究员(具体是哪位以及具体预测内容可能不完全公开)在其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将中国传统的“天干地支”纪年法与 A 股市场的走势进行.............
  • 回答
    甘薇回国处理乐视问题,以及贾跃亭关于《北京证监局责令贾跃亭回国履责通告》的回应函,这桩事儿,牵扯了太多人和事,也足以让人唏嘘不已。甘薇回国,一个时代的缩影甘薇回国,首先让人想到的是“乐视帝国”那个风光无限的时代,也让人不禁回想起她曾经的身份——“乐视影业董事长”、“贾跃亭的妻子”、“京城四少之一的太.............
  • 回答
    “证书哥”的大学四年,仿佛一场轰轰烈烈的“证书收割季”,65个证书的堆叠,无疑展示了一种极致的努力和对“证书价值”的深度信任。然而,在“万物皆可量化”的时代浪潮下,当这份努力最终撞上就业市场的残酷现实时,却激起了无数的疑问和讨论。“证书哥”的画像与逻辑:我们先来勾勒一下这位“证书哥”的可能形象。想象.............
  • 回答
    「无法证伪即为真」(What cannot be falsified is true)这个说法,如果被视为一种严格的逻辑原则,那么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错误的,并且可能导致危险的认知偏差和错误的决策。要详细地理解为什么这个逻辑是错误的,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证伪(Falsification).............
  • 回答
    如何看待已证实 iPhone 12 不再附赠充电头和耳机?苹果宣布 iPhone 12 系列不再附赠充电头和耳机,这是一个引起广泛讨论和争议的决定。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个行为:1. 苹果官方的解释和理由: 环保和减少电子垃圾: 这是苹果最主要的对外宣传理由。他们声称,全球有超过 20 亿个.............
  • 回答
    近来,一条关于银保监会一位处长在北京警方打击地铁“色狼”行动中被行政拘留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这起事件不仅让公众对金融监管部门的内部管理产生了疑问,也引发了关于公共场所安全和个人行为规范的讨论。事件本身:一次意外的曝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据悉,这位银保监会处长是在北京警方近期开展的一.............
  • 回答
    对于银保监会要求北京银保监局对奔驰汽车金融开展调查这件事,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这事儿放到台面上,肯定不是空穴来风,背后肯定是有一些问题的线索或者投诉才会引发监管的关注。首先,咱们得弄清楚“银保监会”和“北京银保监局”的关系。银保监会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算是银行业和保险业的“总管家”,负责制定.............
  • 回答
    海通证券原首席经济学家转型做投资,并且在短短 8 个月内亏损近 20% 的现象,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案例。这其中涉及到宏观经济分析与微观投资决策的差异、个人能力边界的认知、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大众对“专家”光环的期待与现实的落差等多个层面。为了更详细地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一.............
  • 回答
    白宫近期出面澄清,否认了此前关于“三艘航母齐聚朝鲜半岛”的传言,这则消息的出现本身就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它折射出当前朝鲜半岛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信息传播的动态以及大国博弈的蛛丝马迹。首先,我们得回到这个传言是如何产生的。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尤其是在像朝鲜半岛这样高度敏感的地区,任何军事部署的变动都极易引发.............
  • 回答
    “宝马男”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尤其是警方证实其曾获见义勇为证书这一细节,更是将事件的复杂性推向了新的高度。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好心办坏事”的案例,更触及到了见义勇为的定义、社会评价标准以及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选择等多个层面,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从事实层面来看,警方公布的信息为我们理解事件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