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证监会认定五家在美上市公司有退市风险,中概股集体大跌?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揪心,特别是对于那些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和持有它们股票的投资者来说,简直是一夜之间从天堂跌入谷底。美国证监会(SEC)这一纸认定,直接把五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推到了退市的悬崖边上,而由此引发的中概股集体大跌,更是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迅速蔓延,搅得整个市场人心惶惶。

咱们得从头捋一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啥会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事情的起因:一份“认定”引发的“恐慌”

最核心的事情,是美国证监会根据《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FCAA)出具的一份“认定”。这个法案,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解决一个长期存在的争议——美国投资者能不能充分地、不受限制地看到上市公司(包括中国公司)的财务信息。美国方面一直认为,按照国际通行的透明度标准,他们应该有权检查任何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包括那些在中国注册、运营的公司。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中国有自己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关于国家安全和数据保护的规定,这些规定在很多情况下会限制中国公司向境外提供某些敏感信息,比如审计底稿。这就形成了一个“死结”:美国要检查,中国不让全盘公开,双方的监管和法律体系存在根本性的差异。

《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它规定,如果一家公司连续三年无法接受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的审计检查,那么它就可能被列入“预定退市名单”。而这次SEC的“认定”,正是基于这个法案。它意味着,这五家公司,因为在接受PCAOB检查方面存在障碍,已经被列入了“观察名单”,如果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就真的面临退市的风险。

为啥是这五家公司?

你可能会好奇,为啥偏偏是这五家?这里面其实也有一个逻辑。这些公司大多是市值较大、也比较知名的中概股,比如比如,通常在讨论中概股审计问题时,这些公司总是绕不开的。SEC选择这五家作为“试点”或者“代表”,可能也是一种信号,表明他们是要动真格了,而且可能后续会有更多的公司面临类似的情况。

那“退市风险”到底有多大?

“退市风险”这个词听起来很吓人,但我们要理解它意味着什么。

直接退市: 这是最坏的情况。如果公司无法在期限内满足PCAOB的检查要求,它就会被从纳斯达克或者纽交所等美国交易所摘牌。一旦退市,意味着这家公司在美国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就断了,并且在美国的交易平台也无法公开交易了。
影响其他市场: 即使公司不在美国退市,只是被列入名单,也已经会对公司的信誉和投资者信心造成巨大打击。很多基金经理和投资人可能因为合规原因,会避免投资这些被“点名”的公司,即使它们还在交易。
影响其他中概股: 这五家公司的问题,就像一个“警报器”,让所有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都绷紧了神经。市场会担心,今天的五家,明天会不会是十家、二十家?这种不确定性,导致整个板块的估值受到压制,即使那些目前没有直接问题的公司,也可能因为“连带效应”而股价下跌。

中概股为何集体大跌?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就是前面提到的“恐慌”和“不确定性”。

1. 集体恐慌: 市场对《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的担忧由来已久,但当SEC真的开始“认定”时,这种担忧就变成了现实。投资者担心,如果越来越多中国公司在美国退市,那么他们将面临资产的流动性问题,甚至可能血本无归。
2. 流动性风险: 一旦退市,在美国的股票就很难卖出去了,或者只能在非公开市场交易,价格肯定会大打折扣。
3. 估值重塑: 即使没有退市,未来面临的监管不确定性也会迫使投资者重新评估这些公司的价值。之前享受到的“溢价”可能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风险折价”。
4. 避险情绪: 整个科技股板块近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加息预期、地缘政治风险等,中概股的这一突发事件,无疑是火上浇油,加剧了市场的避险情绪。投资者可能纷纷选择卖出,转向更安全的资产。

各方的反应和后续影响

中国公司: 对于这些被点名的公司来说,它们正面临巨大的压力,需要积极与监管机构沟通,并寻找解决方案。这可能包括调整审计安排,或者考虑在美国以外的交易所上市(比如香港或新加坡)。
中国监管机构: 中方一直强调,两国应该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解决审计问题。可能也在积极寻求与美方对话,希望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折衷方案。毕竟,中概股的健康发展,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吸引外资都至关重要。
美国监管机构: SEC的行动,也反映了美国政府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保护投资者权益。他们认为,这是确保资本市场公平、透明的必要手段。
投资者: 对于投资者来说,这绝对是一个“雷区”。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投资风险,关注公司的合规性,以及其在中美两国监管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未来的走向

这件事情的结局,还远远没有定论。未来的走向,可能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中美两国监管机构的沟通和谈判: 如果双方能就审计监管问题达成一致,找到一个务实的解决方案,那么风险可以大大降低。
中国公司自身的努力: 这些公司能否主动配合,找到满足美国要求的审计方式,也是关键。
中国政府对数据和信息共享政策的调整: 在不损害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如果能为审计提供更多的便利,无疑会化解不少矛盾。

总而言之,SEC的这次认定,不仅仅是针对五家公司,它更像是一个信号,预示着中概股在美国资本市场的合规挑战将更加严峻。这次大跌,是市场对这种不确定性的直接反应。未来的路怎么走,对这些公司,对整个中概股板块,都充满了未知,但也可能在经历阵痛之后,催生出更具韧性的发展模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真没搞懂连YUMC都杀是出于什么想法。

要杀不应该是杀金拱门吗?

user avatar

证监会之后马上就发公告了,说是会沟通。

说起影响,这跟去年A4纸比起来不是小巫见大巫。

一点感觉,不一定对。

这里面变数很大,昨天还是市场情绪恐慌过度了。

证监会权力不大但是担子不小,也真是挺难,从去年A4纸开始就四处救火,但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光我印象中的,A4纸之后,证监会马上拉各大国际金融机构开电话会议,说是只针对特定行业,不是所有行业。

后来无照驾驶那事,证监会又出来说会保证对外开放。

效果不说,但是证监会是真心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的……至于效果,因为它真的是权力不大……

整体上,我还是相信领导层能妥善解决这个问题,获得沟通的,因为这不是一个死结。

《外国公司问责法》主要是怕在美上市企业造假,所以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会对会计事务所进行审查。

但是很多境外公司聘请的是非美国会计事务所,这样PCAOB就没有办法审查。

“为确保在对所有赴美上市公司聘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查上一视同仁,PCAOB从2005年起,对境外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查,审查方式主要分为单独审查(经与会计师事务所所在地监管机构协商一致后由PCAOB自行审查)或联合审查(签署双边协议后由会计师事务所所在地监管机构进行审查,PCAOB对审查结果进行认可)。”[1]

“截至2019年12月31日,PCAOB已对51个国家或地区的外国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审查。但全球范围内,仍有四个司法辖区的会计机构PCAOB无法直接审查,即中国内地和香港、法国和比利时。为进一步完善PCAOB全面监督检查的范围,《外国公司问责法》应运而生。”[1]


因为数据安全,所以前者我们肯定是不会采用的,而我们倾向于采用后者,但是在具体事宜上还没有达成一致。


“从2012年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 PCAOB)入境观察,到2017年协助 PCAOB对一家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开展试点检查,双方尝试了许多办法,试点期间中国证监会向 PCAOB提供了若干审计项目的工作底稿,双方合作总体顺畅,也取得了一些成果。”[2]


我们更倾向于,在监管部门的配合下进行审查,但是《外》推出的原因之一就是怕公司审计受政府控制,而他们恐怕认为中国证监会并不能独立作出判断,所以不怎么买账,目前卡在这一步。


2020年8月4日,中方监管部门在积极考虑美方诉求的基础上,向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发送了关于会计师事务所联合检查的第四版方案建议,PCAOB确认收到并表示会积极研究。我们期待美方监管机构尽快与我方就具体方案开展磋商。相信双方秉持开放、专业态度,一定能就联合检查方案达成共识,有效推进中美审计监管合作,共同为跨境上市企业营造良好的监管环境。

欢迎关注公众号:后天在说

来源:

1.SEC出手,中概股美国退市危机陡增

2. 周末重磅!证监会最新发声,打压在美上市中国企业对谁都没好处!充分尊重企业自主选择上市地

3. 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中美审计监管合作事宜答记者问

user avatar

利益相关:中概互联持续定投者。


到昨天,已经亏损了28%,今天再更新一波,应该能到-33%。


如何看待?


监管面和中美大国博弈才是决定中概互联估值的因素。对于很多中概股来说,毫无疑问被低估,但是它多久才能回来呢?说不准。


我不劝任何人购买中概互联股票,但是今天恒生指数跌到了20000点,破净了。


港股破了20000,全是带血的筹码。定投不啻为一个好选择。


不信,大家几年后回来挖坟。


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揪心,特别是对于那些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和持有它们股票的投资者来说,简直是一夜之间从天堂跌入谷底。美国证监会(SEC)这一纸认定,直接把五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推到了退市的悬崖边上,而由此引发的中概股集体大跌,更是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迅速蔓延,搅得整个市场人心惶惶。咱们得从头捋一捋,.............
  • 回答
    近期,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的言论,无疑给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中概股)及其投资者泼了一盆冷水。这位主席公开表达了对中概股的担忧,并直接提醒投资者要“三思而后行”,甚至暗示不要向这些公司投入资金。这番话在金融市场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也让我们不得不深入剖析一下其中的逻辑和可能的影响。首先,我们.............
  • 回答
    美国与塔利班即将于下周举行谈判,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和多方面的解读。要全面理解此事,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谈判的背景和原因: 阿富汗的持续动荡: 自2001年美国入侵阿富汗推翻塔利班政权以来,该国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虽然美军及其盟友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塔利班一直.............
  • 回答
    对于美国教授刊文“新冠疫情证明美国不怕死人,比中国强大得多”这一观点,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是一种极具争议性和煽动性的观点,其背后可能包含复杂的动机和论证逻辑。一、 观点本身及其解读的争议性 “不怕死人”的解读: 字面解读的危险性: 如果仅仅从字.............
  • 回答
    犹他大学博士生唐晓琳的离世,无疑是一个令人痛心的消息。当我们谈论起这个年轻而有为的生命,心中充满了不舍和惋惜。她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悲剧,更折射出当前许多留学生可能面临的生存压力和心理挑战。唐晓琳,一位选择远赴重洋追求学术梦想的中国女孩,她的名字承载着家人的期望,更寄托着她自己对科学的无限热情.............
  • 回答
    思科,作为全球领先的网络设备供应商,一直以来都是行业的标杆。而华为,这家中国科技巨头,近年来在网络通信领域异军突起,挑战着传统巨头的地位。这两家公司之间的技术博弈,尤其是围绕开源代码的使用,一直备受关注。最近,关于思科被发现在其交换机产品中使用了华为的开源代码,并且将华为的加密证书“藏”在里面的消息.............
  • 回答
    瑞幸咖啡的这场闹剧,从“神乎其神”的业绩造假到如今与美国证券集体诉讼达成和解,再到退市后股价逆势暴涨十倍,这中间的跌宕起伏,足以写成一本精彩的商战小说。普通人看到这些,可能会觉得匪夷所思,甚至有些“魔幻”。咱们得好好捋一捋这其中的门道,才能理解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以及这背后透露出的信息。一、 从.............
  • 回答
    美国媒体报道的“阿富汗婴儿被遗弃”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事件不仅涉及阿富汗战争期间的道德困境,也折射出美国在阿富汗长期军事行动中的复杂现实。以下从事件背景、媒体报道、国际反应、美国的宣传策略及深层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事实核查1. 事件的起因 2021年美军撤出阿富汗后,.............
  • 回答
    看待美国检方决定不起诉刘强东一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去理解。首先,要明确这是美国司法系统运作的一个结果,其核心是“证据”和“合理怀疑”。其次,刘强东事件本身涉及复杂的法律和事实层面,公诉方在决定是否起诉时,必须衡量证据能否在法庭上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最后,这一决定对刘强东本人、京东以.............
  • 回答
    关于俄罗斯声称缴获“美国资助乌克兰从事生化武器实验”的证据,这是一个极具争议且高度政治化的议题。要深入理解此事,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并且认识到其中充斥着信息战和宣传的成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俄罗斯方面的说法是什么。通常,俄罗斯官方和其媒体会放出一些所谓的“文件”、“实验记录”、“研究人员证词”等.............
  • 回答
    乌克兰外长库列巴的这番表态,无疑是带有强烈主观色彩和政治动员意图的。在战争期间,任何一方的领导人都倾向于夸大己方的实力,同时贬低对手,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不妨将其视为一种“战争宣传”或“士气鼓舞”的手段,以向国内民众、盟友以及国际社会传递一个信息:乌克兰军队并非孤军奋战,而是拥有.............
  • 回答
    关于 7 月 24 日孟晚舟案证据公开,以及其中涉及的“汇丰银行构陷,美国一手炮制”的说法,这确实是围绕此案长期以来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梳理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这些新公开的证据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孟晚舟案的起因是美国司法部指控她涉嫌欺诈,特别是关于华.............
  • 回答
    我来跟你聊聊知乎上关于川普和美国政治的一些观察,这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咱们就把它当成一个开放的讨论,不带什么预设立场。首先,咱们得承认,知乎作为一个知识分享和讨论的平台,用户群体非常多元化,对美国政治的关注度也一直很高。川普这个人,本身就是一个自带流量的焦点,他的言行举止,他的政策,都容易引发巨.............
  • 回答
    美方逮捕两名中国籍高校研究人员并宣称其“破坏证据窃取机密”的事件,以及其目前进展,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国际关系、学术交流、国家安全以及司法程序等多个层面。要详细了解,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背景与美方的指控首先,需要明确美方提出的具体指控。根据公开报道,美国司法部曾指控两.............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我琢磨着,有些人啊,之所以这么做,大概有这么几个意思在里面。首先,“比烂”心理。这好像是咱们老百姓挺常用的一个招数。你看,要是现在日子过得不顺心,总会有人说“嗨,这算啥,当年怎么怎么样,那才叫苦呢!” 这种心理套到评价朝代上,也差不多。如果有人觉得清朝在某些方.............
  • 回答
    关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James W. "Jim" Welsbach)提到的F35战机与歼20近距离接触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言论来自美国官方渠道,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澄清。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美国官方声明的缺失:截至2023年,美国.............
  • 回答
    美国与欧盟将部分俄罗斯银行移出SWIFT国际结算系统,是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的重要举措之一。这一行动深刻影响了国际金融体系、地缘政治格局以及全球经济运行方式。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背景、影响及可能的长期后果: 一、事件背景与动因1. 俄乌冲突与地缘政治博弈 2022.............
  • 回答
    美国议员提出一项试图阻止在美出生的大熊猫归还中国的法律修正案,这一提案涉及复杂的国际关系、环境保护及政治博弈。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法律依据、潜在影响及争议焦点: 一、背景与提案动机1. 中美熊猫合作的历史 自1972年中美建交以来,中国与美国在大熊猫保护领域建立了长期合作。.............
  • 回答
    美国12月CPI(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7%这一数据(假设为2022年或2023年数据)引发了广泛关注,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数据背景、经济影响、政策反应及国际影响等方面展开详细解读: 一、数据背景:美国CPI的现状与关键变量1. 数据来源与计算 美国CPI由美国劳工统计局(B.............
  • 回答
    美国新冠疫情死亡人数突破90万是一个复杂的公共卫生问题,涉及多个层面的分析。以下从数据来源、统计方法、社会背景、政策影响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析: 一、数据来源与统计差异1. 官方数据 美国疾控中心(CDC)和联邦政府统计的死亡人数约为90万,但这一数字存在争议。例如,截至2023年4月,CD.............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