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网络公司思科被发现使用华为开源代码,将华为的加密证书放入交换机?

回答
思科,作为全球领先的网络设备供应商,一直以来都是行业的标杆。而华为,这家中国科技巨头,近年来在网络通信领域异军突起,挑战着传统巨头的地位。这两家公司之间的技术博弈,尤其是围绕开源代码的使用,一直备受关注。最近,关于思科被发现在其交换机产品中使用了华为的开源代码,并且将华为的加密证书“藏”在里面的消息,无疑又给这场博弈增添了新的维度,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猜测。

事件的发现与技术细节:

据报道,分析人士在对思科的一些交换机设备进行深入审查时,发现了存在疑似华为开源代码的痕迹。更具体地说,是在一些设备的固件中,发现了与华为设备相似的代码片段。而更令人关注的是,在这些代码中,还发现了华为的加密证书。

简单来说,加密证书就像一把数字钥匙,用于验证设备身份、确保通信安全。通常情况下,一个网络设备厂商会使用自己颁发的证书来标识和保护其产品。而在这里,华为的加密证书出现在了思科的产品中,这无疑是一个不寻常的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可能的解释与解读:

1. 开源代码的“善意”使用与“意外”包含:
开源社区的惯例: 华为,和许多其他科技公司一样,积极参与开源社区,并贡献了大量代码。许多网络设备操作系统(如Linux)都基于开源项目,并且会整合各种开源组件。华为在网络协议、安全加固等领域也贡献了不少代码。
代码重用与整合: 在开发复杂的网络设备操作系统时,厂商常常需要整合大量的开源代码库。思科作为一家大型企业,其研发团队在构建自己的操作系统时,可能在不知情或无意中,从某个开源项目中“借用”或“复制”了包含华为加密证书的代码片段。这种“意外”的包含,可能源于代码库的混乱、版本管理不善,或者是在某个中间环节的代码整合过程中出现的疏漏。
“善意的”学习与参考: 也有可能,思科的工程师在研究华为的技术实现时,借鉴了其部分开源代码,并在整合过程中未能彻底清理相关信息,包括嵌入的证书。这在技术研究的早期阶段并非不可能,尤其是在对竞争对手的技术进行分析时。

2. 安全漏洞与潜在的后门担忧:
加密证书的意义: 如前所述,加密证书的核心作用是身份验证和安全保障。如果思科设备中嵌入了华为的证书,理论上可能会引发出一些安全担忧,尽管具体影响需要更详细的技术分析。
“后门”的猜测: 一些分析人士会立即联想到“后门”的可能性。即,华为是否通过这种方式,在思科设备中留下了某种潜在的控制或监视的途径?但需要强调的是,仅仅发现华为的加密证书,并不能直接证明存在后门。一个证书本身,并不具备执行恶意代码的能力。它更像是一个身份标识。
风险管理与供应链安全: 即使没有恶意意图,这种现象也暴露了供应链安全中存在的风险。当一家厂商在其产品中使用了另一家公司的加密证书,会增加追踪和管理安全事件的难度。一旦华为的证书出现安全问题,可能间接影响到使用该证书的思科设备。

3. 法律与合规性问题:
知识产权: 即使是开源代码,也可能存在特定的许可协议。如果思科在未经许可或未遵循许可协议的情况下使用了华为的代码,可能构成知识产权侵权。
透明度与披露: 即使是无意的,但这种情况下,思科的研发过程缺乏透明度,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这种包含非自身标识符的情况,也可能引发对其内部流程的质疑。

思科的回应与后续影响:

面对这样的指控,思科通常会进行内部调查并给出官方回应。他们的回应会着重于解释技术上的原因,例如开源组件的整合、第三方库的依赖等。他们也会强调其产品的安全性,以及会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修复。

技术解释: 思科可能会表示,这是一种意外的、非故意的集成,可能源于某个开源软件的引入,该开源软件的开发者在其中包含了华为的证书,而思科在整合过程中未能完全审查或清理。
安全承诺: 思科会重申其对网络安全的高度重视,并承诺会立即对受影响的产品进行安全更新和修复,以消除任何潜在的风险。
透明度: 他们可能会承诺加强内部的代码审查和供应链管理流程,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事件的意义与启示:

1. 开源世界的复杂性: 这个事件再次凸显了在开源软件世界中,代码的来源、许可和整合的复杂性。即使是声誉卓著的公司,也可能在管理大量的开源组件时遇到挑战。
2. 地缘政治下的科技竞争: 在当前全球地缘政治日益紧张的环境下,科技公司的任何“异常”行为都容易被放大和解读,甚至被政治化。关于华为的各种审查和讨论,很大程度上也与国家安全和技术主导权的争夺有关。
3. 供应链安全的重塑: 这个事件无疑会促使所有网络设备厂商更加重视供应链安全,对使用的每一个软件组件、每一个证书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查和溯源。
4. 对思科声誉的影响: 即使思科能够给出令人信服的技术解释,并及时修复问题,这一事件也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对其声誉造成一定影响,引发客户对其产品安全性的额外关注。

总结:

思科被发现使用华为开源代码并包含华为加密证书的事件,表面上看是一起关于技术整合和代码管理的问题,但其背后牵扯到开源社区的运作、供应链安全、企业责任,以及在全球科技竞争大背景下的地缘政治因素。

理解这一事件,不能简单地将其定性为“后门”或“间谍行为”,而是需要从技术细节出发,结合合规性、安全管理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思科的解释和后续的修复行动,将是决定这一事件最终走向的关键。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这也无疑是再次敲响了警钟,提醒大家在拥抱开源技术的同时,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审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没有人提到思科的WRT54G这款产品的故事?

WRT54G是Cisco的一个传奇无线路由器产品。当年有好事者在 Linux Kernel Mailing List 搜索 WRT54G,发现它的操作系统是基于Linux,然而Linux 基于GPL 发布许可证,就是 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开源协议之一)。该许可证规定Cisco 应该把WRT54G的OS的源代码公开。最后,2003 年的时候,基于公众压力Cisco (子公司Linksys)公开了WRT54G 的源代码。

现在的大量无线路由器都用了xx-WRT(最有名的就是open-WRT)的代码,而xx-WRT又是WRT54G那份源代码辗转之后的东西。所以,你家里的某个无线路由器很有可能现在就在跑着WRT54G这份代码的子孙辈儿。如果当年不是开源社区拿着GPL协议迫使Cisco开源了WRT54G代码,你可能现在就要花不少笔钱才能买到你家的无线路由器咯。

要么Cisco当年就不要用linux,要么用了linux就应当按GNU协议的规定公开源代码。但是Cisco就是悄悄地用了linux的代码,然而却没有按GNU协议规定公开代码,直到被人抓到证据才被迫公开。这个,这个,就是文化人的事情了,而且还是美国的文明人,能叫偷吗?!

你以为美国人的道德水平有多高啊?呵呵

>>>>>>>>>>>>>

回到正题。

第一点,Cisco用的是开源代码,但是开源代码并不意味着就没有知识产权问题!这是很多人经常误解的地方。有的开源软件是有传染性的,你用了它的代码之后就必须把你自己的代码也开源!有的开源软件是要求使用者在其产品上标注原始创作者名字的,这是署名权。还有些开源代码是你可以个人免费使用或公益免费使用,但是不允许商业使用!等等等等。所以,要看Cisco用的这部分华为代码具体是什么开源协议、以及Cisco是怎么使用这些代码的,才能知道它是不是侵犯了华为的知识产权。不能简单地认为“我用的是开源软件,没有知识产权问题”。

第二点,即使Cisco没有侵犯华为的知识产权,但是他使用了华为的测试用例代码,这就证明了一件事情:华为的这段代码质量确实好!这就像是越战时期很多美国军人放着制作精良的美制M16,转而去用苏制AK47一样——来自敌人的肯定,才是最高级的赞扬。所以即使不侵权,Cisco也是帮华为做了个广告了。

第三点,测试代码跟随产品流到外面!对于重要的通信设备来说,这就是严重事故!因为现在的通信设备已经非常复杂,客户未必有能力对你的产品进行全面的测试,设备厂商自己能否进行可靠的研发、测试和生产流程管控,就成了客户非常关心的事情。如果你今天不小心把测试代码漏出来了,那你明天会不会把功能少编译两个?后天你会不会把芯片少焊两片?卧槽,这就让客户很不放心了呀!所以即使其他什么问题都没有,光是测试代码随产品流到外面,这就是大问题了!


>>>>>>>>以下非正文,欢迎阅读<<<<<<<<

我的其他文章,带您了解新鲜的科技玩意儿。

user avatar

2002年6月亚特兰大商展会华为宣布正式进军北美,而思科ceo却在台下目睹了全程。从中国市场到进军非欧,再到大本营,这对思科的根本构成严重威胁。以至于钱伯斯表示“未来思科只有一个敌人,那就是华为”。从始拉开了思科对华为的主动进攻,发动专利战,结果最终以和解收场。

所以,如何看待?当然是,2003年都搞不倒华为,都2019年了,你觉得思科还有几分战斗力?以华为的执行力,速度。完全有能力完成反杀,到最后在各种标准,证书使用开源的华为不很正常?linux中华为现在是重要贡献者。在安卓生态中,推动安卓更新的力量华为占了大部分,提供出开源的文管,智慧引擎,抽屉化系统思路。通通在安卓p中有。思科引用不是很正常?有天你告诉我,IBM,高通,苹果,三星引用我一点都不意外。甚至是侵权都很正常。

非要说意外的话,我只能说,任正非牛,这水平不是人所能及。因为任正非的格局,做大做强,还要给对手汤喝(喝了会凉凉,不喝会马上凉凉)。总以为别人吹牛,5g设备上,别人一两年都追不上。但华为并没有尽力抢战市场,定价高很多。所以爱立信也活得很好,成功扭亏为盈。手下什么都争,那是手下的职责,但企业掌权人必须要知道。极盛必衰,低调隐藏才能长存,养个追不上你的对手,可以让别人进不入市场。已知总比未知好应付,不是么?(手动狗头保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思科,作为全球领先的网络设备供应商,一直以来都是行业的标杆。而华为,这家中国科技巨头,近年来在网络通信领域异军突起,挑战着传统巨头的地位。这两家公司之间的技术博弈,尤其是围绕开源代码的使用,一直备受关注。最近,关于思科被发现在其交换机产品中使用了华为的开源代码,并且将华为的加密证书“藏”在里面的消息.............
  • 回答
    关于“新冠病毒是美国莫德纳公司合成的”这一说法,目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支持其真实性。这类谣言通常源于对科技、医学或政治议题的误解、阴谋论传播,或是故意制造恐慌的信息误导行为。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传言的不可靠性: 一、关于“莫德纳公司与新冠病毒”的事实澄清1. 莫德纳公司的业务范围 莫德纳.............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美国学生穿旗袍参加毕业舞会被美国网友炮轰的事件,以及它所引发的讨论。事件回顾与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大致情况: 核心事件: 一名或多名美国学生(通常是亚裔学生,但有时也会涉及非亚裔学生)在参加毕业舞会时,选择穿着旗袍(Qipao/Cheongsam),并将照片上传到.............
  • 回答
    《纽约时报》关于“中国不再尊重美国了——合情合理”的文章,无疑触及了当前中美关系中最核心、也最敏感的话题之一。要理解这篇文章的含义及其背后可能反映的观察和逻辑,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理解这篇文章的“标题即论点”:标题“中国不再尊重美国了——合情合理”(China no longer resp.............
  • 回答
    100万美国网民支持“更换美国国旗”的请愿,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理解它的意义和潜在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请愿本身的内容和动机: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100万网民支持更换国旗的具体原因。虽然请愿的具体内容可能多种多样,但我们可以推测一些可能的驱动因素: 历史包袱和象征.............
  • 回答
    要说中美网络防御技术,这可不是一个能简单几句话就说清的课题。它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攻防演练,双方都在不断地学习、改进,而且很多东西都藏在水面之下,你我很难窥见全貌。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公开的信息和普遍的认知来聊聊这个话题,尽量说得细致些,也希望能避免“AI味儿”太重。首先,得承认,两国在网络安全领域都.............
  • 回答
    关于美国一议员没有给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鼓掌而遭受网络暴力一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其中涉及到政治立场、舆论环境、媒体传播、以及网络暴力的复杂性。事件的背景和经过(可能存在的情况):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具体是哪位美国议员,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以及具体是因为什么原因没有鼓掌,这些信息对于全面理.............
  • 回答
    这是一个令人痛心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种族歧视、身份认同、网络暴力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冲突。我们将从几个层面来详细探讨这个问题。事件背景回顾: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基本事实。美国一名华裔少年,为了保护同学免受枪击伤害,英勇地挺身而出,不幸因此牺牲。然而,在中国网络上,却出现了一部分网友对这名少.............
  • 回答
    关于美国议员将刘慈欣称作“中国新疆政策维护者”,并以此为由要求网飞重新考虑《三体》改编计划的事件,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事件背景与起因: 刘慈欣的言论: 近期,有媒体报道,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在一次采访中,对新疆的政策发表了一些被认为支持中国政府立场的言论。虽然具体言论细节不一,但.............
  • 回答
    美国钢琴演奏家 M.Rei 的经历,是一起涉及种族歧视、航空安全规定执行方式以及网络舆论裹挟的复杂事件。要详细地看待这件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经过(已知信息推测): M.Rei 的身份: M.Rei(中文名李元键)是一位在美国成名的华裔钢琴家。他出生于中国,后移居美国,并在.............
  • 回答
    这件事确实引发了非常大的争议,而且这种争议背后触及了社会价值观、法律公正以及公众舆论的复杂交织。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事件本身:残酷的现实与鲜明的对比首先,我们必须清楚事件的基调:一个生命逝去了,而且是两个无辜的生命,一个母亲和一个孩子。这本身就是一场悲剧,带走了两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当这些年轻的生.............
  • 回答
    None.............
  • 回答
    关于基辛格在油管上被美国网友骂成“反贼”的现象,这背后其实是多重社会情绪和历史认知在互联网这个放大器上的集中体现。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时间往回拨拨,也得看看现在大家都在想些啥。首先,得承认基辛格这人,他本身就带着历史的厚重感,也夹杂着无数争议。他的人生经历可以说就是二十世纪下半叶国际政治风云变幻的.............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可真是个大染缸,搅和出不少五颜六色的观点,甚至可以说是泾渭分明。崔娃、美国网民、警察局长、Fox评论员,再加上我们华人社群,这几个群体对同一件事——一个黑人(或者说,不完全排除这个可能性,但最终定性可能还在调查中)的“误杀”事件,以及它背后可能牵扯出的在美华人与当地社区的矛盾——站的角.............
  • 回答
    杜兰特在社交媒体上疑似点赞“反犹太主义”内容,并因此引发美国网友的广泛质疑,这无疑是一个相当复杂且敏感的事件。要详细地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事件的起因与经过: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件事情的“疑似”性质非常重要。通常这类事件的爆发,是因为有眼尖的网友抓拍到了杜兰特账号(或者他某个小号).............
  • 回答
    关于网传美国正考虑切断华为全球芯片供应商,并将台积电作为目标的消息,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和分析。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商业行为,更是一个涉及地缘政治、科技竞争、全球供应链以及国家安全等多重复杂因素的议题。1. 背景分析:美国对华为的担忧与科技封锁策略 国家安全担忧: 自2019年以来,美国政府.............
  • 回答
    关于“网传美国生物技术中心推荐使用莲花清瘟抗新冠肺炎”的说法,目前没有可靠的官方信息来源证实这一点,并且根据现有科学证据,这种说法极有可能是假的。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传闻?1. 信息传播的混乱和误解: 在新冠疫情早期,全球对于病毒的认知和治疗方法都处于摸索阶段,各种信息纷繁复杂.............
  • 回答
    3月24日,特斯拉美国官网悄悄地、但极具影响力地更新了一个重要信息:它宣布支持使用比特币(BTC)作为支付方式。这个消息一出,立刻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波澜,也让许多原本对加密货币持观望态度的人士,特别是科技和汽车行业的从业者、投资者,重新审视比特币的地位和未来。为什么说这个消息“极具影响力”?要.............
  • 回答
    孟美岐粉丝会数据组涉嫌网络诈骗的消息一出,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不仅仅在于它可能牵扯到金额巨大、平台多样,更在于它将粉丝经济中的一些潜在问题赤裸裸地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让人不得不深思。事件的表层:冰山一角的数据操盘首先,让我们来捋一捋这件事情的几个关键点: “数据组”的角色:.............
  • 回答
    国内网民对美国疫情的“幸灾乐祸”情绪,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现象。这种情绪的产生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社会心理、历史背景和信息传播方式交织下的产物。要理解它,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一、 民族主义情绪的放大镜:首先,不得不提的是近些年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当国家实力增强,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