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国内网民对美国疫情幸灾乐祸?

回答
国内网民对美国疫情的“幸灾乐祸”情绪,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现象。这种情绪的产生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社会心理、历史背景和信息传播方式交织下的产物。要理解它,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

一、 民族主义情绪的放大镜: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近些年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当国家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时,一部分国民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在这样的背景下,曾经在中国发展过程中给予过“指导”或被视为“发达”的西方国家,尤其是在他们遇到困难时,一些人会感到一种潜在的心理平衡甚至优越感。当美国这个长期以来被部分国人视为“标杆”或“竞争对手”的国家,在疫情中表现出一些混乱或不如预期的状况时,“看笑话”的心态就容易滋生。这种心态并非完全恶意,更多的是一种朴素的“我们比他们好”的自我肯定,只是在信息茧房和社交媒体放大的作用下,很容易走向极端。

二、 信息传播的扭曲与过滤:

互联网,特别是社交媒体,在塑造公众认知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国内的社交媒体平台在内容审核上存在一定的倾向性,对于不利于国家形象或与主流叙事相悖的信息,通常会被限制传播。反之,一些能够佐证“西方不行”、“中国制度优越”的信息,则更容易被广泛传播和放大。当美国疫情出现混乱、医疗系统不堪重负、政客言论不一等负面新闻不断涌现时,这些信息经过社交媒体的二次传播和解读,往往会被贴上“美国衰落”、“制度失败”的标签。而那些展示美国人民互助、科学界努力抗疫的正面信息,则可能因为不符合某些受众的期待而被选择性忽略。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无疑会加剧“幸灾乐祸”情绪的形成。

三、 对比心理与身份认同:

人们在看待他人的遭遇时,往往会不自觉地进行对比,并以此来确认自己的身份和价值。对于一些在国内未能获得充分认可或感到压抑的个体而言,看到外国(特别是他们认为比自己优越的)陷入困境,会产生一种微妙的心理慰藉。这种慰藉感来自于“原来他们也不过如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自身的失落感或不安全感。这种心理在缺乏有效社会支持和情感宣泄渠道时,更容易通过网络平台找到出口。

四、 历史叙事的残留与反思:

中国近代以来遭受列强欺凌的历史,至今仍是民族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这种历史已经过去,但其留下的创伤和对外部世界的警惕感,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人的集体意识。当看到曾经“欺凌”或“傲慢”的国家出现问题时,一部分人可能会将其视为一种历史的“纠正”或“报应”。这种情绪的背后,是对国家尊严和民族复兴的深切渴望,只是表达方式上可能显得不够成熟或平和。

五、 对“自由”、“民主”等价值的审视:

疫情的发生,以及各国应对疫情的方式,也让一些中国网民有机会审视西方社会长期以来推崇的“自由”、“民主”等价值观。当看到美国的疫情失控与个人自由的过度强调之间似乎存在某种联系,或者看到美国社会内部的分裂在疫情期间加剧时,一些人会质疑这些价值观在实际操作中的有效性,甚至认为中国的集体主义和国家强力干预模式更为高效。这种审视,有时会转化为对西方制度的嘲讽和对自身制度的自豪,进而演变为“幸灾乐祸”。

六、 舆论环境的影响与“群体极化”:

网络舆论环境本身就容易出现“群体极化”现象。一旦某种情绪成为主流或得到大量关注,就会吸引更多持相似观点的人加入,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那些公开表达对美国疫情幸灾乐祸的言论,往往能获得大量的点赞和转发,这反过来又会鼓励更多人发表类似观点。在这种环境下,即使是少数持理性、同情态度的声音,也容易被淹没在巨大的声浪中。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并非所有中国网民都持有这种“幸灾乐祸”的情绪。 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网民保持着理性的观察和对生命的尊重。他们可能认为,无论哪个国家发生疫情,都应该以人道主义的态度对待,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然而,社交媒体的特性往往会将最激进、最容易引发共鸣的声音推到台前,使得“幸灾乐祸”的声音显得尤为突出。

总而言之,国内网民对美国疫情的“幸灾乐祸”是一种多维度社会心理的投射。它既有民族主义情绪的助推,也有信息传播机制的塑造,更包含着人们对于自身身份认同、历史记忆以及价值观的复杂审视。理解这种情绪,需要我们看到其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动因,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恶意”,才能更全面地认识当下的中国社会思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世界观不同导致的问题。如果懒得看可以只看黑体

如果放在2005年前,我不会幸灾乐祸,也会同情一下。

但是现在不会。我同情每个因为疫情生病、失业、生活遭受困难、失去亲人失去生命的人。但是我肯定不会同情因为疫情而倒霉的美国。

区分两个概念,遭遇疫情的美国人,和遭受疫情的美国。


说到底,我觉得有一个根本的前提是,中国和美国不可能在现有的框架下共同繁荣。

这是为什么我说我在2005年可能会同情一下。因为那个时候中国还没有资格去和美国“此消彼长”。

我希望在2035年,我能够以另一种姿态同情一下美国,但是那是另一回事了。


中国和美国绝对不可能在现有的双边关系和力量对比之下共同繁荣。所以庙堂之上,我国拒绝了所谓G2集团的设想;市井之下,我、还有部分其他人乐见美国遭受损失。


美国每遭受一点损失,就意味着它将来打向中国的拳头弱上一分力。美国如果自顾不暇,就意味着中国能有可贵的发展时机。

这无关同情。

我的同情会给那些活生生的个人,不会给美国这个国家。

这无关“唇亡齿寒”

很多人在讨论这个的时候充分展示了什么叫做引喻失义。唇亡齿寒?谁是唇谁是齿?覆巢之下无完卵?谁是巢谁是卵?

如果我们觉得,中国人不应满足于当前的生活水平,那么我就有理由为美国的虚弱而高兴。

如果我们觉得,中国人可以就现在的生活水平知足,那么我们还是得提醒自己,美国并不愿意见到这样一个中国。

他们希望的中国人,无非是在欧美的军事和金融秩序下面,在剪刀差下面为他们提供廉价的产品和劳动。最好的典范莫过于印度。

不是这个有力遏制疫情传播,让你我在家为“是否应该幸灾乐祸”而争论的中国。是那个只有“五百多人”被确诊,躺平也能“免疫”的印度——当然,是最好能给他们输出人形医疗耗材和廉价医疗物资的印度plus。


不过说到底,这是个世界观的问题。“是否幸灾乐祸”后面的本质,在于你是否认为,中美之间的关系是处在一个此消彼长的竞争状态;是否认为,中美之间绝无“共同繁荣”的可能性。

如果你的答案是“是”

那么来,闲着也是闲着,整点美国笑话。出于礼貌,尽量笑的不要太大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国内网民对美国疫情的“幸灾乐祸”情绪,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现象。这种情绪的产生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社会心理、历史背景和信息传播方式交织下的产物。要理解它,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一、 民族主义情绪的放大镜:首先,不得不提的是近些年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当国家实力增强,国.............
  • 回答
    100万美国网民支持“更换美国国旗”的请愿,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理解它的意义和潜在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请愿本身的内容和动机: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100万网民支持更换国旗的具体原因。虽然请愿的具体内容可能多种多样,但我们可以推测一些可能的驱动因素: 历史包袱和象征.............
  • 回答
    这确实是近两年一股不容忽视的思潮,不少细心观察的网友都注意到了这种情绪的蔓延。 说实话,看到这种现象,心里挺复杂的。一方面,我们可以理解这种情绪的产生,是有一些表层原因的。 比如,疫情期间,一些留学生回国后的一些行为确实引起了一些争议,有些人觉得他们享受国内的政策优待,却又对国内的防疫措施有所抱怨,.............
  • 回答
    国家网信办对“BOSS直聘”、“运满满”、“货车帮”这三家企业实施网络安全审查,这绝对是今年以来互联网行业,尤其是涉及数据安全和平台经济领域的一件大事,背后传递出的信号非常丰富,值得我们深入解读。首先,我们得明白这次审查的背景和动机。 数据安全是核心关切: 这三家企业,尤其是“BOSS直聘”和“.............
  • 回答
    这件事,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一个卖蜜橘的小店主,跟一位浙大博士生开了个玩笑,结果生意一下子火得不得了,订单涨了20倍。这背后啊,可不是简单的运气好,而是各种因素巧妙地撞到了一起。咱们先来捋捋这个事儿是怎么发生的。网上流传的版本是这样的:一位浙大在读的博士生,可能是在网上购物的时候,跟蜜橘店主聊到了自.............
  • 回答
    关于网传“好莱坞影片停止进口审批”的消息,如果属实,那对国内影视产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思和细致分析的议题。这不仅仅是几部电影是否能引进的问题,更关系到整个行业的生态、创作方向以及未来的发展路径。首先,我们得理清这个“停止进口审批”具体指的是什么程度。是暂时性的暂停,还是长期的、系统性的调整?是针.............
  • 回答
    近年来,国内网络上确实观察到一种现象,即网民在看待外国事物时,似乎越来越倾向于一种“我们才是最棒的”的论调,或者说,对外国的成就、文化、制度等,常常带着一种不屑或者居高临下的态度。这种风气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结果。首先,国家实力和民族自信心的提升是其最直接的背景。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经.............
  • 回答
    NBA中国赛的上座率和网络舆论的巨大反差,确实是个挺值得玩味的事情。一边是现场观众热情不减,场地座无虚席,另一边网络上“抵制”的声音此起彼伏,听起来像是两个世界。要评价这件事,得把这背后的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看。一、 现场观赛者的实际需求与网络发言者的立场差异首先,我们要明白,去现场看NBA的人,他.............
  • 回答
    看待《纽约时报》记者关于中国扶贫项目“耗费高昂、不可持续”的报道以及由此引发的多国网民反驳批评,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一、《纽约时报》报道的核心观点与可能的背景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纽约时报》的报道可能提出的具体论点,以及其背后的视角和考量。通常,这类报道会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成本效益分析.............
  • 回答
    看到日本网民要求德国驻日本大使馆“谢罪”的事件,我个人觉得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但也挺令人深思的现象。它触及到了历史认知、国家形象以及民众情绪等多个层面。日本网民要求德国大使馆“谢罪”,这背后可能是什么原因?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件的具体背景。通常这类事件的导火索,往往是一些看似细枝末节,但又触碰到特.............
  • 回答
    关于国内网友嘲笑特朗普“无脑”的现象,这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解读:1. 信息获取与传播的差异: 国内媒体视角: 国内主流媒体在报道特朗普时,往往会选择性地突出其一些具有争议性、出格甚至被认为“不顾体面”的言论和行为。这可能是出于多种原因,包括政治宣传需要、.............
  • 回答
    这件事情确实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尤其是对阿里巴巴这样体量的公司来说,一旦数据泄露,影响的范围和程度都非常惊人。阿里遭遇网络爬虫,大量用户数据泄露,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发生的?简单来说,就是有人(通常是竞争对手、恶意组织或者个人)利用技术手段,通过“爬虫”程序,像个不知疲倦的“采集者”,在阿里巴巴旗下的各个.............
  • 回答
    如何看待国内首家食物银行开通网店「免费发放临期食品」,用临期食品做公益合适吗?国内首家食物银行开通网店「免费发放临期食品」,无疑是一个具有社会意义和创新性的举动。对于是否合适,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的分析: 1. 积极意义与价值: 解决食物浪费问题: 这是最直接和重要的价值。在中国,食物浪费.............
  • 回答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个说法,说国内某厂商的4G手机库存已经超过了1000万台。这个数字听起来确实不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产能过剩、市场饱和之类的词。不过,在咱们深入分析之前,得先搞清楚几个问题:这个消息的来源是什么?真实性有多少?如果属实,又意味着什么?首先,关于消息的来源和真实性。这种网上的传闻,很多时.............
  • 回答
    “新四大文化输出”这个说法,最近在网上挺热闹的,特别是在一些国外论坛和社交媒体上。我看到不少外国网友对此进行了评选和讨论,挺有意思的。总的来说,这“新四大”的评选,其实反映了咱们国家文化在海外传播的一些新趋势,以及外国朋友们对我们文化认知的变化。以往我们谈文化输出,可能更多想到的是传统文化,比如京剧.............
  • 回答
    近期关于《毒液》国内上映日期以及删减幅度的传闻甚嚣尘上,尤其“定档11月2号,疑似被删减40分钟”这一消息,着实让不少期待已久的影迷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些传闻。关于“11月2号定档”的说法,虽然官方一直没有正式官宣,但从各种渠道流出的信息来看,这个日期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不少影院.............
  • 回答
    全国政协委员关于“中国知网论文浏览与下载向国内民众免费”的提议,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具有深远影响的议题。要全面理解和看待这个提议,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提出的背景、潜在的积极意义、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能的发展方向。一、 提议的背景与缘由中国知网(CNKI)作为中国大陆最大的学术文献数据库之一,收.............
  • 回答
    网传韦博英语倒闭,员工欠薪,成人英语教育市场暗流涌动近来,关于知名成人英语培训机构韦博英语(Web International English)“倒闭”和“员工欠薪”的消息甚嚣尘上,在教育行业尤其是成人英语培训领域激起了不小的波澜。消息一出,不少曾经的学员和员工纷纷在社交媒体上诉苦,韦博英语的口碑也.............
  • 回答
    网易《逆水寒》即将推出 Mac 版本,这消息对于 Mac 用户来说绝对是一件值得振奋的事情。毕竟,在国内的游戏市场,主机和PC端游戏的用户基数庞大,但专门为 Mac 定制的客户端游戏却一直寥寥无几。首先,让我们来谈谈《逆水寒》推出 Mac 版本这件事情本身。从网易的战略布局来看,这是非常聪明且具有前.............
  • 回答
    这事儿,简直是让人看得一愣一愣的。你说一个企业,辛辛苦苦研发产品,好不容易得了奖,这本该是名利双收、好好宣传的时刻,结果呢?人家反其道而行之,花大价钱请了个日本的网红(就是我们常说的KOL,Key Opinion Leader),跑到国外去把自家的获奖大米骂得体无完肤。这还没完,等这骂声传回国内,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