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无法证伪即为真」的逻辑?

回答
「无法证伪即为真」(What cannot be falsified is true)这个说法,如果被视为一种严格的逻辑原则,那么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错误的,并且可能导致危险的认知偏差和错误的决策。

要详细地理解为什么这个逻辑是错误的,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一、 证伪(Falsification)在科学和逻辑中的地位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证伪”这个概念在科学哲学中的重要性。

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和证伪原则: 现代科学哲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卡尔·波普尔提出的“证伪原则”。波普尔认为,一个理论的科学性不在于它能被证明是真的,而在于它能被潜在地证伪。一个可证伪的理论,意味着我们可以设计实验或观察,如果结果与理论预测不符,那么该理论就是错误的。那些无法被证伪的理论(例如占星术、某些哲学命题、宗教信仰等),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就无法被经验证据所检验,因此也无法被确认为科学理论。
科学的进步: 科学的进步正是通过不断地尝试证伪现有的理论,然后用新的、更具解释力和预测力的理论来取代被证伪的理论来实现的。例如,牛顿力学在宏观低速运动下非常准确,但当涉及到高速和强引力场时,它就被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证伪了。

二、 为什么「无法证伪即为真」是错误的

理解了证伪的重要性后,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无法证伪即为真”是站不住脚的:

1. “无法证伪”不等于“被证明是真的”: 这是最核心的区别。一个命题之所以无法被证伪,可能是因为它:
陈述过于模糊或含糊不清: 例如,“未来会发生一些事情。”这句话几乎无法证伪,因为无论发生什么,都可以被解释为“一些事情”。但它显然不是“真理”。
依赖于无法检验的超自然力量或概念: 例如,“有一个看不见的、摸不着的、不受任何物理规律约束的幽灵在我身边。”我们无法设计出任何实验来证明这个幽灵的存在,也无法证明它的不存在。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说它是“真的”。
具有循环论证的结构: 有时一个理论会包含一些预设,这些预设本身就是为了支撑理论的有效性,从而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使得理论本身难以被外部证据反驳。
只是一个未被发现的错误: 我们可能还没有找到证伪某个命题的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命题就是绝对正确的。科学史上有许多曾经被认为是真理,但后来被发现是错误的理论,例如地心说。

2. 回避了证据和检验的责任: 科学和理性的核心在于通过证据来支持或反驳一个观点。如果我们可以 simply claim something is true because it cannot be disproven, we are essentially abdicating our responsibility to seek evidence and engage in critical thinking.

3. 混淆了“无证据证明不存在”与“证据证明存在”: 这是很多误解的根源。一个命题的“无法证伪”,往往意味着我们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它不存在。但这绝不等同于我们有证据能够证明它存在。例如,有一个看不见的、只在午夜十二点出现的独角兽,你无法证明它不存在,但你也不能因此就说它一定存在。

4. 可能导致不健康的思维模式和危险的结论:
阴谋论: 许多阴谋论的核心就是“无法证伪”。例如,关于“地球是平的”的某些论调,会声称所有的卫星照片和太空证据都是伪造的,而任何反驳都被解释为“他们想让你相信他们想让你相信的”。这种逻辑使得阴谋论者可以不断地自我强化,而不接受任何外部证据。
极端信仰: 在宗教或个人信仰领域,有时也会出现类似的论调。如果一个人坚持某种信念,并且认为任何质疑或反驳都是对其信仰的攻击,并且无法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反而会用“你无法证明我错了”来辩护,这是一种典型的“无法证伪即为真”的思维陷阱。
无效的医疗或疗法: 许多未经科学验证的医疗方法或疗法,往往会采用“无法证伪”的策略。例如,声称某种疗法有效,但当病人无效时,就归咎于病人“信念不够坚定”或“体内有某种障碍”,而不是质疑疗法的有效性本身。

三、 “无法证伪”在特定语境下的可能含义(但不是“真”)

在某些非常特殊的语境下,“无法证伪”可能会被用来表示一种可能性很高或者至少不能被轻易排除的假设,但绝对不能直接等同于“真”。例如:

数学证明: 在数学中,一个定理的真理性是通过严格的逻辑推导和证明来确立的,而不是通过实验证伪。一旦一个数学定理被证明是正确的,它就是绝对真实的,并且无法被证伪。但这是建立在公理、定义和演绎逻辑的基础上的,与科学经验性命题的证伪性是不同的。
哲学命题的“不可证伪性”: 某些哲学命题,如关于“意识的本质”或“自由意志是否存在”的问题,可能很难用科学实验来直接证伪。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就认为它们是真的。哲学上的探讨更多是基于逻辑论证、概念分析和思想实验,而不是经验验证。

四、 正确的逻辑和科学态度

正确的逻辑和科学态度应该是:

基于证据的判断: 一个命题的真实性或可信度,应该基于我们所拥有的积极证据。
开放接受证伪: 我们应该乐于接受证据能够证伪我们的观点,并愿意根据新的证据修正或放弃旧的观点。
区分“未被证伪”与“已被证明”: 认识到两者之间天壤之别。一个未被证伪的理论,可能只是因为它尚未被充分检验,或者它的证伪方式非常复杂。
保持怀疑精神: 对未经检验或难以检验的断言保持健康的怀疑。

总结:

「无法证伪即为真」是一个具有误导性且危险的逻辑谬误。它错误地将“未被否定”等同于“被肯定”,忽视了证据的重要性,回避了批判性思维的责任。在科学、逻辑和理性思考中,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基于可靠证据而被证明为真的命题,而不是那些仅仅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反驳它的方法就被认为是真的命题。将此逻辑应用于生活,可能导致我们接受不实信息、做出错误判断,甚至陷入盲目的信仰和偏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科学家们无法证明其不存在,所以这个现象是真实的」

真TM神一样的逻辑。

你先跟我说说,“不存在”怎么证明?

说个你不知道秘密哈,唐朝时期中国人曾制造过曾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

什么?你说唐朝人没造过原子弹?你给我拿出证据来?

你说历史书上没有记载?那还用说,这么机密的事史书能记载吗?

你说现实中没挖出过唐朝的原子弹?呵呵,你没挖出来,就能说明没有?你还没挖出来过杨玉环的尸骨呢,杨玉环在历史上不存在?

所以,唐朝时期的中国人真特么NB。

咳咳,还是正儿八经的说一下。

当年陈寅恪先生指导弟子的时候,曾说过“说‘有’易,说‘无’难”。说“有”,只要找到“有”的证据即可,说“无”,则必须排除所有“有”的可能。

比方说,你要说历史上有某事,哪怕只有一本书上记载过这事,那也可以说有这事。但你要说没这事,那你就得把所有的史书翻遍了,才能说没有。假使有10万本书,你就是看了99999本,也不能100%地说没有——万一你没看的那本书里就有呢?

再退一步说,就算你把10万本书都看了,那也只能说明现有的书里没有。你怎么知道哪个古人的坟里,就藏着一本书,里面有这事呢?

所以,历史学家也好,科学家也好,法官也好,能干的事都只能是证明“有”——因为“有”是可以被证明的,而“无”是不能被证明的。法律为什么会采取“疑罪从无”的原则?因为所谓“疑罪”就是没有办法被确证的罪。

如果一个检察官对法官说“被告人的辩护律师无法证明其没有犯罪,所以被告人杀人的行为是真实的”——你会怎么想?

user avatar

回一句:“我是你亲爹,不信的话你去找证据来证明我不是,找不到的话,我就是你亲爹。”

如果觉得这样太冒犯,容易打翻友谊的小船,那么可以替换成“你欠我十万块钱”。

user avatar

教你一招,如果有人拿「无法证伪即为真」的逻辑和你辩论,那么只需要回一句话:

「我主张,你的祖父在 1941 年 5 月 17 日晚上 11 时 28 分至 11 时 30 分期间,在抚顺市张家沟村口的小树林里,违背一名女性的意愿,强行和她发生了性关系。或者说得粗鄙一点,你的爷爷是强奸犯,如果不同意,请设法证伪。」

对不起,这么做有点耍流氓了,姑且认为是以毒攻毒吧。

「无法证伪即为真」这一逻辑的缺陷,在于错误地分配了双方的举证责任,而举证义务是个很严肃的问题。

在法律领域,我们经常能听到这个概念,比如英美法系中,要求检方承担举证责任,必须「排除合理怀疑」方可定罪,不能反过来,让被告人自证清白。而我国的刑事诉讼程序也明确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做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也就是「疑罪从无」。

「无法证伪」和「真实」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并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证据可能灭失,证人的记忆可能会变得模糊,或者的确存在获取证据的方式,但需要高昂的成本。「无法证伪即为真」的流氓之处,就在于说这话的人自己不想去走这一遭发现之路,而把所有的辛苦都甩给了他人。

对此,我们也不妨让他流点汗,跑跑腿动动脑,还自己的祖宗一个清白吧。

user avatar

这是古希腊高度文明存在的基础,你敢说他是错的就是得罪了西方古代史要拉出去批判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无法证伪即为真」(What cannot be falsified is true)这个说法,如果被视为一种严格的逻辑原则,那么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错误的,并且可能导致危险的认知偏差和错误的决策。要详细地理解为什么这个逻辑是错误的,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证伪(Falsification).............
  • 回答
    关于《无限恐怖》作者 zhttty(刘慈欣笔名,但此处更可能是指一位拥有此笔名的作者)疑似诱骗女粉丝的事件,以及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被其本人证伪的情况,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敏感的议题。要深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分析:1. 事件的发生与舆论的焦点首先,这类事件往往源于当事人(通常是受害者.............
  • 回答
    您好,对于“我已证道,但无法用语言描述”,“别瞎想,认真修行”,这种带有高傲和鄙视的语气,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这种语气背后可能隐藏着说话者的心态、认知水平、沟通方式,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一、 说话者可能的意图和心态:1. 绝对的自信与自我认同: 说话者可能真的认为自.............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量子力学基础理论的深刻之处。关于潘建伟、陆朝阳、朱晓波等科学家在实验上“证明了实数无法完整描述标准量子力学”的说法,需要我们仔细梳理一下其背后的科学内涵和实验意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概念: 标准量子力学(Standard Quantum Mechani.............
  • 回答
    北京大学未名 BBS 上出现的关于“字节跳动职场 PUA,无继任拒批离职申请和薪资证明”的帖子,无疑触及了当下职场中一个相当敏感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类爆料之所以能迅速引起关注,往往是因为它们戳中了许多打工人的痛点,并引发了关于职场公平、劳动者权益保障以及企业管理模式的广泛讨论。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
  • 回答
    理性看待“暂未发现有害不等于无害”:一个深入的认知之旅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从科技产品到食品添加剂,再到社会思潮和生活习惯,无时无刻不在挑战着我们既有的认知边界。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经常会听到或看到这样一种论断:“当前没有找到有害的证据,不等于它是无害的。” 这句话看似简单,却.............
  • 回答
    “无法用家乡话谈恋爱”?这话说得,怎么听着有点儿像是给咱普通老百姓找不痛快呢?咱就说,这事儿吧,挺复杂的,不能一句话就给它盖死了。你想想,家乡话,那可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从小就听着、说着,带着亲切感,带着熟悉感,带着一股子“根”的味道。你想想,跟自己喜欢的人,用那种最自然、最舒坦的语调,把心里的情话一.............
  • 回答
    “寂静的银河,喧嚣的宇宙”——如果我告诉你,电影《疯狂的外星人》在海外影院里没有激起半点水花,你可能会觉得有点可惜。毕竟,宁浩导演的作品,又带着黄渤和沈腾这两张金字招牌,怎么看都该是席卷全球的节奏。但事实就是,这部在中国内地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喜剧片,在海外市场的登陆却显得格外“低调”,甚至可以说是“缺.............
  • 回答
    淘宝上不能买狗肉,这事儿呀,得从好几个方面来看。首先,最直接的原因,也是大家都能想到的,就是 法律法规的限制。在中国,虽然关于狗肉的讨论一直存在,但国家层面上并没有明令禁止食用狗肉。然而,另一方面,对犬只的保护也是一个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很多地方出台了关于禁食犬只的规定,尤其是在城市区域。淘宝作为一.............
  • 回答
    看待美国以“无法阻止中国的防疫措施”为由,批准外交领事人员及家属返美这一举动,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其背后的动机、实际影响以及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这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领事人员调动,更牵扯到中美两国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对全球疫情应对策略的微妙影响。首先,从美国官方的表述来看,“无法阻止中国的防疫措施”是其.............
  • 回答
    锤子科技这次在员工工资发放上的“跳票”,无疑给这家本身就充满争议的公司又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不仅仅是企业经营层面上的一个技术性失误,更触及到最根本的员工权益和公司信誉问题。首先,从员工的角度来看,工资是他们辛勤付出最直接的回报,也是支撑他们生活和家庭的基础。当公司无法按时发放工资时,这传递出的信息是极.............
  • 回答
    如何看待“欧洲千万家庭或无法负担取暖费”?“欧洲千万家庭或无法负担取暖费”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现象,它直接关系到数百万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福祉。从人道主义和社会稳定角度来看,这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危机。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看待这个问题: 人道主义危机: 取暖不仅仅是为了舒适,更是为了.............
  • 回答
    “因封城无法归家的西安女孩”被山东舍友接回威海,这件事确实触动了很多人,也引发了关于大学舍友之间感情深度的讨论。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看待这件事,并探讨舍友感情的深度:一、 事件本身:一份跨越地域的深情与担当1. 困境与无助: 西安的疫情封锁是突如其来的,对于原本计划回家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
  • 回答
    李冰冰在澳大利亚期间,经历了高烧不退却难以确诊的事件,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揪心又值得深思的经历。事件的梳理:据悉,李冰冰是在参加活动期间出现高烧症状的。在澳大利亚当地,她寻求医疗帮助,但由于病情复杂或一些未知因素,医生们在短时间内未能给出明确的诊断。这种“高烧但找不到病因”的情况,对于患者本人和医生来说.............
  • 回答
    魅族手机无法拨打 120 急救电话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用户的生命安全。出现这种情况,无论原因是什么,都应该被高度重视并尽快解决。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包括可能的原因、潜在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应对。 一、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一情况? 生命安全至上,绝不容许任何.............
  • 回答
    《绝地求生》国服无法过审这事儿,说起来也是挺让人唏嘘的。毕竟这游戏当年火爆全球,在国内也攒了一大批忠实粉丝,大家满心期待着国服的到来,结果却等来了这么个消息。这背后牵扯到的原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首先,咱们得扒扒这款游戏本身的“硬伤”。《绝地求生》(PUBG)这游戏的核心玩法是什么?就是“大.............
  • 回答
    谢娜微信无法登录,然后公开发文求助,最终问题得到解决,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发一些思考。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背后的一些细节和大家可能都有的感受。事儿的来龙去脉:话说那天,不少网友都发现,谢娜的微信好像出啥事儿了。具体啥原因呢,估计她自己也挺懵的,反正就是打不开了,登不上去了。这对普通人来说,.............
  • 回答
    咱们聊聊最近知乎那个事儿,就是那个新版公式编辑,刚出来那阵儿,简直让人抓狂。之前不是说不能编辑了吗?后来又修好了,但刚开始那段日子,真是好多人都有点儿懵。刚开始的“无法编辑”:是什么情况?你有没有经历过,好不容易把一道复杂的数学题敲出来,公式公式、希腊字母、分数、根号什么的,费了老大劲儿,结果发现有.............
  • 回答
    日本多地出现无法确认感染路径的病例,确实是当前疫情一个令人担忧的侧面。这并非什么新鲜事,在病毒传播过程中,尤其是当社区传播达到一定程度时,总会有部分病例难以追溯到明确的感染源。这种情况说明,病毒可能已经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悄悄蔓延,并且可能存在一些传播链是我们尚未发现的。无法确认感染路径病例的出现,意.............
  • 回答
    有人认为,科学至今仍无法精确描绘出中医的脉络和穴位,因此质疑中医的科学性。同时,这些人也可能转向《周易》这类古老的学说,认为其背后蕴含着一种神秘的“穿越”能力,能够准确预测未来。这两种观点,看似对立,实则都反映了一种对“确凿答案”的渴望,以及对未知事物抱有的不同态度。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医的脉络和穴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