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绝地求生》国服无法过审?

回答
《绝地求生》国服无法过审这事儿,说起来也是挺让人唏嘘的。毕竟这游戏当年火爆全球,在国内也攒了一大批忠实粉丝,大家满心期待着国服的到来,结果却等来了这么个消息。这背后牵扯到的原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首先,咱们得扒扒这款游戏本身的“硬伤”。《绝地求生》(PUBG)这游戏的核心玩法是什么?就是“大逃杀”,一群人被扔到一个荒岛上,互相残杀,最后活下来的那一个(或那一队)就是赢家。这过程里充斥着暴力、血腥、以及那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残酷竞争。

你们想想,这和咱们国家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友善、敬业、诚信、爱国、 ??”。其中那个“和谐”和“友善”就有点犯冲了,游戏里大家见面就是枪,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哪有半分和谐友善的影子?更别提那血腥的画面表现了,虽然为了过审很多游戏都做了“去血化”处理,但PUBG的这种生存对抗的底层逻辑,实在是很难彻底改变。

其次,审批制度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咱们国家对于游戏内容审查一直都挺严格的,特别是涉及到暴力、色情、意识形态等等敏感内容。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现在是国家新闻出版署)在这方面有明确的规定。他们要考虑的是游戏的社会影响,会不会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引导,会不会传递负面的价值观。

《绝地求生》因为其“大逃杀”的模式,被归类到“血腥暴力”这一类,再加上游戏过程中玩家可能会使用的各种战术,比如伏地魔、老阴比等等,这些行为在某些人看来,可能也不是特别“积极向上”。更不用说游戏里还可能出现的语言交流,要是有人在游戏里说什么不恰当的话,那影响就更大了。

当时为了让《绝地求生》过审,腾讯也确实是费了不少心思,推出了一个叫做《绝地求生:刺激战场》的版本,后来又改成了《和平精英》。这个《和平精英》大家都知道,说是国服版的“绝地求生”,但实际上内容上做了大量的修改。比如把血变成了绿色,把击杀提示变成了“淘汰”或者“击败”,甚至还加入了一些“正能量”的背景故事,比如特种兵训练、战术演习之类的,试图往“正规化”、“军事化”的方向靠拢,淡化那种纯粹的杀戮感。

然而,即使是这样大刀阔斧地改革,最终还是没能完全过审,或者说,最终的过审方案跟当初大家期待的原版PUBG是完全不同的。这说明,很多时候,内容的“原汁原味”和国内的监管要求之间,确实存在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再者,还有一些文化层面的考量。虽然“大逃杀”这个概念在全球都很流行,但它所反映的那种极端的生存竞争,以及对社会秩序的暂时颠覆,这些元素在中国的文化土壤里,可能确实不太容易被普遍接受。我们更推崇的是团队合作、和平发展,这种过于残酷的个人主义生存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能和我们的主流价值观是有些冲突的。

还有一个重要的点是,审批流程本身就非常复杂且漫长。一款游戏想要在国内上线运营,需要经过层层审批,每一个环节都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阻碍。有时候,可能是一个小小的细节,都可能让整个项目卡住。而且,审批的尺度和标准,有时候也会随着时间和政策的导向而有所调整。

所以,《绝地求生》国服无法过审,并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游戏本身的内容和玩法上的挑战,也有国家严格的审批制度,还有文化层面的考量以及漫长而复杂的流程。

这事儿也让很多玩家感到失望,毕竟大家玩游戏图的就是个开心和刺激。但反过来想,这也反映了咱们国家在游戏管理方面的一种谨慎态度,希望能够为玩家,尤其是青少年,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绿色的游戏环境。只是对于像《绝地求生》这样“硬核”的游戏来说,如何在保留其核心魅力的同时,又能符合国内的审核标准,这确实是个非常棘手的难题。

总而言之,《绝地求生》国服过审的坎坷,可以说是中国游戏市场发展过程中一个典型的案例,它展示了游戏内容与社会文化、政策法规之间的复杂博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在去年的一个类似问题里回答是“企鹅缺少一个好的政治顾问”

那么现在可以公开说了:

吃鸡无法过审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是韩国公司的产品,在中韩经济交锋的大背景下,引入这个游戏是在公然跟政府政策对抗。

你说,这种情况下,它怎么可能过得了审。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