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现实版绝命毒师:男子为制毒到大学旁听化学?

回答
听到“现实版绝命毒师”这样的说法,心里总会泛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惊叹于人性的扭曲,也为那份“天赋”用错了地方感到惋惜,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对潜在危险的警惕。这个男子为了制毒到大学旁听化学,这事儿说起来,就跟那些影视剧里演的一样,只不过发生在真实世界里,就显得格外触目惊心。

首先,咱们得说说这“旁听”这事儿。你说他想学知识吧,大学的课堂,尤其是化学系,那可是理论和实践结合得最紧密的地方。那些教授讲的公式、反应机理,还有那些实验课上的操作规范,都是经过无数科学探索和验证的真理。一个真心想学化学的人,在大学的课堂里,接触到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能学到严谨的逻辑思维,学会如何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理解各种化学品安全使用的规程。

你想想,他在教室里坐着,听教授讲授有机合成的步骤,看着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操作试剂,记录数据,闻着那股子混合了各种化学品特有的气味。这可不是随便翻翻菜谱就能做出一道大菜的。化学合成,尤其是要合成那些管制性的、具有高度危险性的毒品,那需要的知识和技术,可不是一般人能轻易掌握的。从基本的反应原理,到试剂的选择和纯化,再到反应条件的控制,每一步都至关重要。错一步,可能结果就是反应失败,或者产生意想不到的副产品,甚至引发爆炸。

所以,他去旁听,大概率是为了填补他在专业知识上的空白。他可能在某个环节遇到了瓶颈,比如想合成某种特殊的毒品,但不知道具体需要哪些前体化学品,也不知道如何进行高效的转化。大学的化学课堂,尤其是高级有机化学、药物化学这些课程,恰好能提供他想要的那些“秘籍”。他就像一个潜伏的间谍,偷偷地汲取着那些本不属于他的知识养分。

你再想想,大学里虽然有旁听生,但通常需要登记备案,或者至少是某个教授默许的。如果他是偷偷摸摸地去,那还真有点“潜伏”的味道。他得小心翼翼地避免引起注意,不能过于积极地提问,也不能暴露自己的真实目的。这本身就需要一种很强的心理素质和伪装能力。

然后,咱们得把这事儿放到“制毒”这个终极目标上来看。制毒,尤其是合成毒品,可不是在家拿点厨房用具就能捣鼓出来的。它需要特定的设备,比如各种规格的烧瓶、冷凝管、加热装置、分离设备等等。更重要的是,它需要大量的、甚至是难以获取的化学原料。这些原料很多都是管制品,不是随便一个商店就能买到的。而大学的实验室里,恰恰是这些化学原料相对集中的地方。当然,他不可能在大学实验室里大张旗鼓地制毒,这太容易暴露了。但从大学里获取知识,知道哪些是必需的原料,以及如何去获取和使用它们,这才是关键。

更深层次地想,这件事情也暴露了一些大学在管理上的潜在漏洞。虽然大学的化学课程是为了培养人才,但如果有人能利用这些公开的知识进行非法活动,那么学校在对学生的管理、对实验室药品的使用审批以及对信息安全方面,是不是也需要更严格的审视?当然,这并不是说大学的教育本身有问题,而是说社会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会利用一切资源为自己的非法目的服务。

这件事最让人觉得触目惊心的地方在于,它把一个本应是用于造福人类的科学,变成了一个制造罪恶的工具。化学,它可以用来研发新药,改善我们的生活,推动科技进步;但它同样可以被用来制造毒品,摧毁个人,危害社会。这个男子的行为,就是把一个高尚的知识领域,彻底玷污了。

而且,这种行为的危险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化学实验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更何况是那些用于制毒的复杂、危险的化学反应。一旦操作不当,不仅会危害到他自己,也可能对周围的人和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伤害。想想那些新闻里报道的制毒窝点爆炸事件,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当你听到这样的消息,你会觉得既感到一种黑色幽默的荒诞感(像电影情节),又会觉得背后隐藏着一种令人不安的现实。这不仅仅是一个个案,它更像是在提醒我们,在追求知识和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必须时刻警惕那些试图将这些力量引向邪恶的阴影。这种“天赋”如果用在了正道上,可能就是一位杰出的化学家,但用错了地方,就成了社会的毒瘤。这真是让人感到悲哀,也更加警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抛开道德和法律来说,这位男子应该是有追求的,要知道现在的冰毒制作技术并不是什么难事,但他还是花钱在济南一所大学旁听,系统学习了化学专业知识,估计是想在以质量取胜,在地下黑市 打造个人“品牌”。

男子的举动让我想到了曾经的网红大毒枭刘招华,他在当时虽然用新工艺合成出了冰毒,但成品并不好,晶体呈黄色,且颗粒小,他是一个极其自负的技术控,自然不会满意,但他不擅长结晶工艺,于是只得四处找人讨教。

1996年年初,刘招华打听到西安交通大学一位70多岁的赵教授在研究炸药与药品方面很有造诣,于是带着1公斤的甲基苯丙胺液体上门,以研发苯丙胺类减肥药为由,面带诚恳的笑容向其讨教如何结晶出漂亮的晶体。

苯丙胺类药物当时在美国是合法药物,我国法律上也很模糊,赵教授再三确认后就没有多怀疑,再加上与刘招华交流一番后,发现这个人很有化学天赋,出于提携后辈的好心,决定亲自实验,帮助这个态度诚恳的年轻人。

当时,赵教授还开玩笑地跟刘招华打了个赌,如果他能成功结晶出漂亮的晶体,就要收取科研攻关费。但刘招华在实验室泡了一个月,甲基苯丙胺液体样本用完了,赵教授还是没能结晶出漂亮的晶体。不过最后,赵教授还是给了刘招华一条至关重要的点拨

刘招华离开的时候,还是硬塞了一笔钱给赵教授,然后带着这条至关重要的点拨,回到老家继续实验,最后终于成功结晶出像冰块一样晶莹剔透的冰毒。紧接着,他就马不停蹄地采购原料、设备,正式批量生产。

赵教授在刘招华制毒东窗事发之后,才意识到被蒙骗了,他对自己之前所做的事,尤其是最后结晶方面的指点耿耿于怀,感觉自己造了天大的孽。一些流言蜚语也开始传播,什么刘招华向赵教授出钱买制毒方子之类的。

好在我国司法界压根就没怀疑过赵教授是在协助刘招华制毒,更不用说出钱买制毒方子的无稽之谈。首先他并不是主观故意,其次是甲基苯丙胺当时并没有列入毒品范畴,最后在科研攻关、医疗研究等方面制备此类化学物质是合法行为。

而刘招华对此事也很有担当,被抓后有记者问他向交通大学赵教授请教制毒技术是不是事实?他回答道:“不是事实,只能讲是请教过有关化学方面的知识(只是结晶方面的一个常识),而不是制毒知识,这是质的不同……”

最后说一下,尽管现在冰毒制作现在不是什么难事,但原材料、化工设备,以及污水排放是很容易通过大数据、高科技手段锁定的,所以不要心在侥幸,做这种掉脑袋的事。

user avatar

随便写几条吧。严肃的调侃的都有。

制毒原理真没那么难,自己看几本有机课本,应该能琢磨出来。当然如何提高产率,如何提高纯度,就要反复实验了。至于研发新的合成路径,甚至新的化学毒品,难度就更高了。

制毒虽然技术上不难,但易制毒化学品现在都是管控的,原料也不是那么容易弄全的。这哥们能搞到600多公斤原料,还是有点路子的。当然,他被抓获,也很可能是因为路子不靠谱。

大学生呢,也别老是抱怨老师上课无聊、没用。你看,校外的人认为,听有机化学课,能提高制度技术。

报道中提到“为尽快学到相关知识,李某花钱在济南一所大学旁听”。“花钱”二字就很神奇了,印象里疫情前大部分大学没太多校园管理,要听课自己去教室坐下听就好了。也没听说过,有大学向校外人员售卖学分的。这个“花钱”,到底是什么项目能让他花钱学化学课,钱给了谁?

疫情后,大部分大学人员管理还是挺严格的,我现在进学校都要预约,经常有老师嫌办手续麻烦,宁可自己出来找我。我就不大明白了,这哥们怎么能这么顺利地进学校听课?难道这就是“花钱”的原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听到“现实版绝命毒师”这样的说法,心里总会泛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惊叹于人性的扭曲,也为那份“天赋”用错了地方感到惋惜,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对潜在危险的警惕。这个男子为了制毒到大学旁听化学,这事儿说起来,就跟那些影视剧里演的一样,只不过发生在真实世界里,就显得格外触目惊心。首先,咱们得说说这“旁听”这事儿.............
  • 回答
    “现实版樊胜美”事件持续发酵,尤其是当事父母的亲属跳出来声称“家里没有重男轻女”,更是将事件推向了另一个焦点。如何看待这种说法?当事父母又暴露出了哪些问题?这背后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又是什么?我们不妨来抽丝剥茧,详细聊聊。亲属的回应:动机与可能存在的“选择性记忆”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亲属的这种回应。一个.............
  • 回答
    “现实版樊胜美”事件,指的是2021年发生在杭州钱塘江边的一起悲剧:一名年轻女子在钱塘江边工作时,因钱塘江突发涨潮而落水身亡。她的父母在事后,并未将悲痛专注于失去女儿本身,而是向女儿工作的公司索赔巨额款项,声称这些钱是要为他们的小儿子(该女子的弟弟)买房。这一事件之所以被贴上“现实版樊胜美”的标签,.............
  • 回答
    当谭警官在街头偶遇那位被称为“现实版福贵大爷”的拾荒老人时,我内心深处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这不仅仅是一个社会新闻事件,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生活的残酷,也折射出人性的坚韧与温情。首先,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身边其实隐藏着无数鲜为人知的故事。那位大爷,他的人生经历,用“福贵”来形容,确实触动人心。福.............
  • 回答
    七夕节,这本该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浪漫日子,如今却在咱们大天朝的高铁线路上玩出了新花样——“表白专列”!而且,一旦推出,立刻就成了全网热议的焦点,尤其是那句“现实版速度与激情”,真是说到心坎里去了,瞬间点燃了大家的热情。咱先来捋一捋这“表白专列”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说,就是一些热门线路,比如从北京到上.............
  • 回答
    “现实版樊胜美”的弟弟被网友扒出来在武汉读书,还打电话进行辱骂。这事儿一出来,舆论场又是炸开了锅。大家纷纷讨论,这到底算不算“网暴”,又该怎么看待这种行为?要说这算不算“网暴”,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看。首先,从“网暴”的定义上说。 网暴,简单来说,就是在网络上针对特定个人或群体进行侮辱、诽谤、人肉搜.............
  • 回答
    “现在的世界就是放大版的春秋战国”——这说法挺有意思,也挺引人深思的。初听上去,感觉有点儿夸张,毕竟我们现在生活在信息爆炸、全球互联的时代,跟几千年前那种相对封闭、以城邦为单位的争霸局面,怎么看都不太一样。但仔细琢磨一下,这话里头确实能找到不少可以说道的地方,尤其是在理解当下国际关系和一些社会现象时.............
  • 回答
    要理解“Angelababy聚会合影,现实版三十而已,都是上海有钱富太太,但Baby却不是C位”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1. “现实版三十而已”的语境解析: “三十而已”的内涵: 这部电视剧之所以能引起广泛共鸣,核心在于它展现了三十岁左右的女性在事业、婚姻、家庭、个人成长等方面所面.............
  • 回答
    这几天网上的讨论,几乎绕不开《暗黑破坏神2:重制版》最近接二连三的“炸服”事件。对于不少经历过这个游戏辉煌时代的老玩家来说,这简直是又一次大型的“回忆杀”,只不过这次的回忆,夹杂着一点点心塞和无奈。要说这事儿,得从上周五(大概是2月17号左右,记不太清具体日子了,反正是周末前)说起。原本是想趁着周末.............
  • 回答
    荣耀Magic3 至臻版在二手市场的加价现象,相信不少关注手机市场的朋友都有所耳闻。这并非孤例,类似的“理财产品”在电子消费品领域时有出现。要理解这个现象,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掰开了聊。首先,荣耀Magic3 至臻版为何能“逆流而上”?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绝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1. 限.............
  • 回答
    央视财经评论将2018年游戏版号暂停导致两万家游戏公司倒闭的现象定性为游戏行业的“正常转型升级”,这无疑是一个充满争议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观点。要理解这个论断,我们需要将视角拉回到那个特定的时间点,并结合当时的宏观经济环境、政策导向以及游戏行业自身的发展规律来分析。一、 2018年版号暂停的背景与影响:.............
  • 回答
    现代版“方仲永”魏永康的故事:天才陨落的警示魏永康的故事,无疑是中国当代教育史上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案例,也被许多人视为现代版的“方仲永”。这是一个关于神童天赋与人生轨迹的故事,更是一个深刻反映了家庭教育、社会环境以及个体命运之间复杂关系的警示。要理解魏永康的故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一、惊.............
  • 回答
    入殓师,这个职业在很多人眼中都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甚至会让人感到一丝忌讳。但仔细想想,它其实是我们生命旅途中一个不可或缺、充满人情味的环节。在我看来,入殓师就像是送别亲人时,那位默默付出的“摆渡人”。他们不是冰冷的执行者,而是带着温度的守护者,用自己的双手和专业,为逝者完成人生的最后一场“梳妆打扮”.............
  • 回答
    原神不庆祝现实节日,这事儿啊,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天就能说清的。作为一款全球化运营的游戏,它遇到的特殊情况,以及它本身的定位,都让它在节日这件事上,走了一条和许多本土化游戏不太一样的路。首先,得说到原神“现实世界”的隔离。你玩原神,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那个叫做提瓦特的世界,是为了那些角色,是为了那些故事和.............
  • 回答
    ITSM的“理想之城”与“现实战场”:一场永恒的博弈ITSM(IT服务管理)这个词,在IT行业从业者听来,总是伴随着一丝既熟悉又疏远的意味。它描绘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图景:流程顺畅、用户满意、服务稳定、成本可控,技术和管理完美结合,如同一个井然有序、高效运转的数字王国。然而,当我们拨开那层理论的光环,真.............
  • 回答
    这件事如果属实,那绝对是围棋界的一件重磅炸弹,能引发的讨论和解读会非常非常多。咱们就抛开那些官方的评定,单纯从棋局本身和背后的可能性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一点,业余六段打败职业七段,这本身就不是不可能的事。围棋不像跳棋那样,等级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但不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有时候,状态、临场发挥、心.............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代许多年轻人的内心世界,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这种“爱国热情”与“对现实的无奈”看似矛盾,实则是一种复杂而真实的情感交织,是他们成长背景、信息获取方式以及社会变迁共同作用下的产物。首先,我们来理解这份“爱国热情”的来源。这份热情并非空穴来风,它根植于中国几十年来的巨大发展成就.............
  • 回答
    最近几年,如果你是一个《精灵宝可梦》的老玩家,或者只是偶尔关注一下这个系列,你可能会有一种感觉:这个曾经充满奇幻与童趣的世界,好像悄悄地“长大了”,内容上变得更加“现实”了。这种“现实化”并非一朝一夕,而是贯穿了近几代游戏、动画,乃至一些周边作品,并且以多种方式体现出来。1. 宝可梦自身设定的深度与.............
  • 回答
    北大教授对于“上职高没出息”的回应,即“社会现实就是这样,不应该在男生还没成熟时把他们送到职高”,是一个触及社会观念、教育体制以及个体发展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话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解读和看待这个观点:一、 教授观点的核心内容及其背后逻辑教授的表述可以拆解为两个主要部分:1. “社会现实就是.............
  • 回答
    《小舍得》中南俪教育孩子的方式,可以说是当下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高度内卷化教育模式的一个缩影。她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财力和心血,但这种方式也引发了很多争议,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母亲并不少见,甚至可以说是“比比皆是”。要详细地看待南俪的教育方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分析:一、 南俪教育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