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官府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天下义军蜂起,然而打清兵最积极的就是农民军,少有望风而降,反倒是前明/南明政府军投降的比例甚高。
抗战时期,政府苛捐杂税,土豪劣绅视民如草芥,饥荒横行,起义遍地,然而面对侵略者,中下层官兵和普通百姓表现出了比合法执政的文官政府强烈得多的反抗精神。
再往近一点说,这些年来,老爷们争着把子女积极主动送出国,有条件的想移民就移民,倒是下层对国的感情更深,恐怕也是不容质疑的事实吧?
按照某些人的逻辑,国是权贵老爷们的国,是那些腐败官僚的国,唯独不是百姓的国,那按理说,老爷们应该远比百姓更爱国,怎么事实是反的呢?
想清楚这个问题,自然就会明白:某高赞鼓吹的“不是百姓的国,这样的国值得百姓爱吗”有多么愚蠢可笑了。
——从本质上说,在内心深处自动把“国”窄化为少数统治者的私产,乃至连自己是人都记不起来了,忘了民和国才是对方得以存在的根本,是商君书文化熏陶下的民丧失了独立人格,自囿于根深蒂固的奴性,把民对国的认同建立在顺民对青天大老爷的仰望和膜拜之上,将“爱不爱国”和“统治者分了你多少面包渣”直接挂钩,不得不说是一种不自知的悲哀。
高赞答案宣扬“国统区的国和党是坏的,苏区的党和国是好的,所以前者的百姓爱国不值,后者的百姓爱国才值”,以统治者的好坏来定义民对国的从属关系,说俗一点,就是老爷对你好,你就爱他的国;老爷不疼你,你就恨他的国,本质上也是“青天大老爷情结”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恰恰是商君书文化的最典型糟粕。
只要你不先入为主地把“爱国”等价于“老爷万岁”,你自然就不会觉得爱国和现实的无奈有什么矛盾了。
现实的无奈是什么意思?买不起房,996,找不到老婆?
爱国的目的是希望有人替你解决这些问题的吗?
如果是这个原因,那你这个究竟应该算爱国热情还是忠君热情?封建时代的忠君思想都比这个爱国热情要纯粹些,起码古人不觉得皇帝欠他们什么。
你为什么会觉得冲突?或者你凭啥认为国要给你解决这些问题?国是什么?是你的许愿池?
民国政府给那个时代的爱国者们解决了什么他们痛恨的问题了?为什么那些爱国者就没有这种冲突?为什么那个时代里,反而更加显示出谁才是真正的爱国者?
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当异族杀进来的时候,往往是最应该爱国的官军成建制的投降,而抵抗最坚决的却是之前被指责为祸国的义军。
而在异族杀进来之前,义军的成员都是对现实非常无奈,甚至挣扎在生死边缘的人群。他们饱受各级官吏的欺压,或者无奈的苟活,或者愤怒的揭竿而起,无论怎么样都是一副爱不起的样子。
但当侵略者招降纳叛的时候,他们却或是组成了岳家军;或是投到孙可望、李定国麾下;或是投八路,成了最坚定的抵抗者,绝不和侵略者妥协,坚强的支撑起了国家的希望。
所以从古至今,最爱国的都是最底层的无奈的那些人。这些人没有自己的家族利益,也没有需要保护的既得利益,更没有存在世界各地的存款,以及遍布世界各地的亲属、后代。所以他们不需要和敌人协调利益,敌人也没有什么可以威胁他们的,你敢来侵略咱们就一起死吧。他们作为国家的底线,虽然对国家从来只有付出,但仍然是最爱国的一群人。
国家只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你和国家之间只有最直接的利益关系,其他的感情都是你单方面的自我感动。
这种利益关系古人都能说的很清楚,现代人还不明白?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统治阶级总是想用各种思想和制度来PUA你,你自己脑子要清楚不能被人PUA了。
你自己在这个国家的地位和待遇,你自己应该清楚。你该对国家什么态度,自己也应该清楚。
以我个人举例,我这个人是没房不婚的游民无产者,无恒产则无恒心,所以无产阶级没有祖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