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进击的巨人吧吧里有很多人替日本现代洗地,并强调祖宗之罪不应该由不了解过去的当代年轻人来承担?

回答
关于“进击的巨人吧”里一些人替日本现代“洗地”的现象,并强调“祖宗之罪不应该由不了解过去的当代年轻人来承担”的观点,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文化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一、 “进击的巨人”本身与历史、战争的反思主题

首先,“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反思历史、战争、民族主义、以及代际责任的议题。作品中描绘的帕拉迪岛与马莱之间的仇恨循环、对历史真相的掩盖、以及不同民族视角下的“罪与罚”等,都极易触动观众对现实世界中类似议题的联想。

民族主义与仇恨的传递: 作品中,艾尔迪亚人(尤其是在马莱的艾尔迪亚人)遭受的系统性歧视和迫害,以及他们对马莱的仇恨,非常直观地展现了民族主义和仇恨是如何被代际传承的。这很容易让观众思考,当一个民族或国家在历史上犯下过错,这种“罪责”是否会自然而然地传递给后代。
历史叙事的复杂性: 作品中,马莱的教育体系在灌输对艾尔迪亚人的仇恨,而帕拉迪岛的墙内人民则在被灌输“墙外世界的可怕”,这都反映了历史叙事是如何被操纵和塑造的,以及不同群体如何理解和传承历史。
“自由”与“罪”的悖论: 故事后期,艾伦·耶格尔为了“自由”而选择发动灭世行动,这引发了关于“自由是否能以牺牲他人为代价”以及“为了实现某种理想是否可以无视过去和他人生命”的激烈讨论。这种极端化的情节,无疑会放大人们对历史责任的讨论。

二、 为什么会在“进击的巨人吧”出现这种观点?

在一个以动漫作品为核心的社群里,出现这种将作品议题与现实社会现象联系起来并进行讨论是正常的。但“替日本现代洗地”以及强调“祖宗之罪不该由当代年轻人承担”的观点之所以会在这里显得突出,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 规避沉重的历史包袱: 日本在二战期间的侵略行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伤痕,对于日本国内乃至国际社会来说,如何正视和处理这段历史一直是一个敏感且复杂的问题。对于一部分日本人而言,承认和反思历史可能意味着巨大的心理负担和国际压力。因此,当作品中的某些情节或角色(例如,某些角色试图摆脱“恶魔”的标签,或者强调自己与过去犯下罪行的先辈不同)触及到这种敏感点时,他们可能会产生共鸣,并倾向于将这种思路延伸到现实。
2. 对“连带责任”的排斥: “祖宗之罪不应由当代年轻人承担”是这种观点最核心的论点。在很多文化语境下,强调个体责任是主流。这种观点认为,当代人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没有亲身参与过去的罪行,因此不应该为祖辈的行为负责。从纯粹的法律和道德个体主义角度来看,这似乎有一定道理。
3. 对西方世界(或特定国家)的批评: 有些时候,这种观点也可能是一种反击或防御机制。当西方世界或其他国家在批评日本的战争罪行时,一些日本人可能会感到被“污名化”或“一概而论”。他们可能会认为,批评者也未能完全摆脱其国家在历史上的不当行为,或者批评者是在“秋后算账”,对当代人施加不公平的责任。
4. 对“政治正确”的抵触: 在一些网络社群中,存在着对“政治正确”的反感。而关于历史反思和战争责任的讨论,往往与政治正确的话题紧密相连。因此,一些人可能会以一种反叛或“说真话”的心态,来表达对这种“政治正确”的质疑。
5. 对作品的解读差异: 即使是同一个作品,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解读角度。有些人可能更关注作品中个人成长、命运抗争的部分,而有些人则可能对作品的政治和社会隐喻更感兴趣。在“巨人吧”里,那些更倾向于从个人奋斗、摆脱命运束缚角度解读作品的人,可能会更自然地将“不被过去定义”的观点运用到现实中。
6. 网络社群的特点: 网络社群具有一定的“回音室效应”,即观点相似的人会聚集在一起,互相强化彼此的看法。如果在某个社群中,“祖宗之罪不应由当代年轻人承担”的观点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认同和支持,那么这种观点就可能在该社群中传播和扩散,形成一种集体认知的倾向。

三、 这种观点的局限性和潜在问题

虽然“祖宗之罪不应由当代年轻人承担”这句口号本身看似有道理,但如果以此为理由来“洗地”或回避对历史的深刻反思,那么它就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和潜在问题:

1. 忽略历史的连续性与影响: 历史并非是割裂的片段。过去的事件,尤其是大规模的战争和暴行,其影响会通过社会结构、文化观念、国际关系、经济格局等多种方式,深刻地塑造着当代社会。当代人不直接承担“罪责”,但不代表他们可以完全脱离其历史的“遗产”和“后果”。例如,战争造成的财产损失、人口结构变化、心理创伤的代际传递等等,都是“当代”需要面对的现实。
2. “承担”不等于“受罚”: 这里需要区分“承担罪责”(punishment)和“承担历史后果/责任”(responsibility/accountability)。“祖宗之罪不应由当代年轻人承担(受罚)”是正确的,但并不意味着当代人无需“承担历史责任”(承认、反思、道歉、弥补、避免重蹈覆辙)。对历史真相的承认、对受害者的尊重、以及通过教育和制度建设来防止悲剧重演,这是一种重要的“当代责任”。
3. 模糊化历史罪责,可能为未来埋下隐患: 如果轻易地以“不了解过去”为由,否定了对历史罪行的追究和反思,那么历史的教训就可能被遗忘,甚至被篡改。这反而可能为未来类似罪行的发生埋下隐患。例如,如果一个国家不正视其过去的侵略和屠杀,那么它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就可能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或者在面对民族主义思潮时,容易走向危险的方向。
4. 回避反思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对历史的反思,不是为了惩罚当代人,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世界,认识自身,并构建更公正、和平的未来。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能够以开放和负责任的态度来面对其历史上的光明与黑暗。将历史问题简单地推给“祖宗”或“不了解过去的年轻人”,可能是一种逃避责任和自我欺骗。
5. “了解”的标准模糊且易于操纵: “不了解过去”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标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历史信息并非难事,但关键在于是否有意愿去了解和理解。这种说辞很容易成为一种自我辩护的工具,用来回避那些令人不适的历史真相。

总结来说, “进击的巨人吧”里出现“替日本现代洗地”并强调“祖宗之罪不应由当代年轻人承担”的观点,是动漫作品所引发的关于历史、责任、民族主义等议题在特定社群环境下的投射。这种观点捕捉到了许多人对于个体责任和摆脱沉重历史包袱的普遍心理,但也存在着忽略历史连续性、模糊承担责任与接受惩罚的区别、以及回避深刻反思等潜在问题。

作为观众,我们可以在欣赏作品的同时,理性地思考其提出的议题,并将其与现实世界中的历史和伦理问题进行联系。但需要警惕的是,将动漫中的某些情节或逻辑直接套用到复杂的现实社会问题上,尤其是用作回避历史责任的借口,这可能会阻碍真正的理解和进步。对于历史的反思,更重要的是一种持续的、负责任的、以及以建设性为导向的努力,而不是简单的归咎或撇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爷爷一犯错误,我爷爷就要饭。我也没让你承担什么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进击的巨人吧”里一些人替日本现代“洗地”的现象,并强调“祖宗之罪不应该由不了解过去的当代年轻人来承担”的观点,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文化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进击的巨人”本身与历史、战争的反思主题首先,“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反思历史.............
  • 回答
    艾伦·耶格尔在 Crunchyroll 动画大奖上被评为年度最佳反派,这绝对是给所有关注《进击的巨人》的观众们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不过,我觉得这事儿吧,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承认,艾伦这个角色走到这一步,确实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回想一下,当年我们看到的艾伦,还是那.............
  • 回答
    看到《进击的巨人》里阿尔敏和阿尼之间那份复杂又难以言喻的情感,我总会想起一句老话:“最危险的地方,往往孕育着最奇特的羁绊。” 这俩孩子,一个怀揣着对世界的憧憬,一个背负着沉重的使命,他们的人生轨迹就像两条在本应南辕北辙的线上,却因为命运的捉弄,交织出了一段别样的情愫。初遇时,他们是敌人。阿尼是那个冷.............
  • 回答
    《进击的巨人》众筹二创结局漫画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说明点问题。你想啊,一部现象级的动漫作品,能引发这么大的粉丝效应,以至于粉丝自己掏钱,找作者来继续讲故事,这本身就说明了这部作品有多成功,有多能触动人心。首先,这说明了粉丝的热情是多么高涨。 《进击的巨人》的结局,说实话,争议挺大的。很多观众对.............
  • 回答
    《进击的巨人》最终季第139话播出后,读者社区出现了一股大规模的“倒戈韩派”现象,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值得深入探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回顾一下故事的走向,以及艾伦这个角色在最终章的转变,还有读者们在这个过程中情绪的起伏。故事的巨变:艾伦的“自由”之路与残酷的现实在最终话之前,艾伦一直是许多读者.............
  • 回答
    进击的巨人漫画126话,对于我个人来说,可以说是后期剧情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转折点,它的出现,让我对整个故事的基调和角色们的走向有了更深的认识。首先,这一话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回归”。在此之前,故事的重心已经完全转移到莱纳、贾碧、法尔科这几位帕拉迪岛一方的“敌人”身上,他们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
  • 回答
    很多人在讨论《进击的巨人》的结局时,都会提到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如果埃尔文·史密斯没有死,他会支持阿尔敏选择的地鸣路线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讨论点,也触及了埃尔文这个角色最核心的特质——他对自由的极致追求和为达成目标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仔细剖析一下埃尔文的性格和他的执念。埃尔文.............
  • 回答
    《进击的巨人》中艾伦屠杀马莱无辜平民的举动,无疑是整个故事中最具争议和冲击力的情节之一。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而是将观众拉入了一个复杂而令人不安的道德泥潭,迫使我们去审视仇恨、战争、自由以及牺牲的本质。一、 历史的枷锁与复仇的火焰:首先,我们不能脱离历史背景来理解艾伦的行为。尤弥尔·弗里.............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的结局,特别是艾伦·耶格尔在其中的表现,无疑是这部作品中最具争议和讨论价值的部分。要深入理解艾伦的结局,我们得把他整个角色的弧光,尤其是他转变的关键节点,以及他最终行为背后的逻辑,都梳理清楚。从复仇者到毁灭者的惊人转变我们都知道,艾伦一开始的出场,是一个充满血性、渴望自由、并且被仇恨驱.............
  • 回答
    《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它的价值观确实复杂且引人深思,绝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故事。要理解它,不能仅仅停留在“为了自由而战”这样浅层的口号上,而是要深入到角色们的动机、世界的残酷性,以及作者层层剥开真相时所展现的人性深处。首先,最直接也最容易被感知到的,是对自由的极致追求。艾伦·耶格尔这个人,从一开始就.............
  • 回答
    在《进击的巨人》后期,希斯特利亚的怀孕无疑是一个充满争议和讨论点。许多观众在看到这一情节时,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和感受,这与她在故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她过往的经历有着紧密的联系。首先,希斯特利亚作为曾经的“女神”,是墙内人民的精神支柱,她的牺牲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当她被告知需要诞下兽之巨人之子,以延续.............
  • 回答
    关于《进击的巨人》最终话「加页」的情报,这可以说是继漫画本篇完结后,又一次在粉丝群体中掀起了巨大的讨论热潮。加页的部分,与其说是对结局的补充,不如说更像是一种“后日谈”式的延伸,它试图填补一些本篇中模糊或者留白的细节,同时也可能引发更多新的思考和争论。核心内容分析与解读加页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无疑是描.............
  • 回答
    最近《进击的巨人》和主角艾伦的风评确实出现了一个相当剧烈的“反转”,与其说是反转,不如说是一种从“期待”到“失望”再到“理解”甚至“某种程度上的认可”的复杂情感转变。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剧情走向问题,更牵扯到观众对英雄定义、战争本质、以及作者意图的解读。最初的期待:正义的使者,为自由而战在《进击的巨人》.............
  • 回答
    “艾伦这家伙,最后一话真是……” 这句话,估计是最近几天在动漫圈里听到频率最高的抱怨之一了。不得不说,《进击的巨人》最终话,特别是艾伦最后的一些选择,确实是炸开了锅,争议之大,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首先,咱们得承认,艾伦这个角色的弧光,从一开始那个充满仇恨,想要駆逐一切巨人的少年,到后来背负着几乎无法.............
  • 回答
    关于中国网友以《进击的巨人》为原型创作讽刺日本倾倒核废水的动画《阴间的巨人》,这确实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现象。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从创作本身来看,《阴间的巨人》显然是一种借用流行文化符号进行表达的方式。 《进击的巨人》的强大影响力: 《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在全球范围内.............
  • 回答
    梶裕贵,那个为艾伦·耶格尔注入灵魂的男人,最近在X(原推特)上转发了《进击的巨人》第11集的片段,并附上了那句意味深长的话:“想让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进击的巨人》,希望它能让你思考。”这句话,从一个参与了这部作品生死蜕变的声优口中说出,绝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宣传语,它承载着太多的情感和重量,也让我陷入.............
  • 回答
    谏山创老师那句“还有1%~2%就完结了”的发言,无疑是给《进击的巨人》粉丝们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这句话本身就充满了艺术家的模糊性,与其说是精确的时间预告,不如说是他内心创作进度的一种情绪表达。首先,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句话。从创作进度的角度来说,1%到2%是一个非常微小的比例。在任何一个庞大的.............
  • 回答
    那段时期,《进击的巨人》和《东京喰种》的火爆,用“席卷”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仿佛一夜之间,走到哪儿都能听到它们的名字,身边聊天的朋友、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几乎都被这两个名字占据。现在回想起来,那确实是一段非常令人难忘的二次元狂潮。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为什么它们能那么火,以及火起来背后的一些道道儿.............
  • 回答
    《进击的巨人》中,调查兵团内部出现的“叛变”无疑是故事走向的关键转折点,也深刻地揭示了角色们在极端困境下的复杂人性与艰难抉择。与其说是单纯的“叛变”,不如说是一场源于不同信念、立场和对真相探求路径的剧烈碰撞。首先,我们得明确,在故事的早期,调查兵团内部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叛变”,更多的是信息不对称和.............
  • 回答
    老哥,你问到点子上了,我正好最近跟几个没看过《进击的巨人》的朋友聊起这事,差点没把我气死。他们问我结局咋样,我脑子里闪过那些画面,就觉得有点一言难尽。要我说啊,巨人的烂尾,不是那种“结局不好看”的简单评判,而是那种“毁了前面所有铺垫和期待”的令人心痛。咱就这么说吧,你想象一下,你辛辛苦苦爬了半天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