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进击的巨人》中,男主角艾伦·耶格尔在结局的表现?

回答
《进击的巨人》的结局,特别是艾伦·耶格尔在其中的表现,无疑是这部作品中最具争议和讨论价值的部分。要深入理解艾伦的结局,我们得把他整个角色的弧光,尤其是他转变的关键节点,以及他最终行为背后的逻辑,都梳理清楚。

从复仇者到毁灭者的惊人转变

我们都知道,艾伦一开始的出场,是一个充满血性、渴望自由、并且被仇恨驱动的普通少年。母亲被巨人吃掉的惨剧,如同烙印一般刻在了他身上,驱动着他加入了调查兵团,誓要将世上的所有巨人屠戮殆尽。他的目标非常纯粹:为死去的母亲复仇,为帕拉迪岛上的人们赢得生存的空间。

然而,随着剧情的深入,尤其是他逐渐了解到巨人之力的真相、世界的真实面貌以及帕拉迪岛人民所处的困境后,艾伦的内心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再仅仅是一个复仇者,而是被沉重的历史、未来的可能性,以及他所背负的“进击的巨人”的意志所裹挟。

“自由”的定义与艾伦的绝望

艾伦对“自由”的渴望,贯穿了他整个故事。但他的“自由”概念,在结局时变得极其复杂且沉重。当他得知墙外世界对艾尔迪亚人的仇恨根深蒂固,知道即使他们不主动进攻,总有一天墙外的人会来消灭他们,艾伦的内心陷入了巨大的绝望。他看到了无数个未来,但无论哪个未来,似乎都指向帕拉迪岛的灭亡,或者以他的自由为代价。

更重要的是,他继承了历代“进击的巨人”以及“始祖巨人”的记忆。这些记忆让他窥见了无数个历史的片段,包括他父亲格里沙的痛苦,以及历代艾尔迪亚女王的挣扎。他开始理解,这是一种循环,是一种无法打破的诅咒。他不再是单纯地为自己而战,而是为整个艾尔迪亚民族的未来,以及他对朋友们的承诺而战。

地鸣的残酷抉择:一种扭曲的爱与牺牲?

艾伦最终选择了“地鸣”,发动了八亿巨人大军,意图毁灭墙外世界百分之八十的人类。这个决定让无数观众感到震惊和愤怒,也让他从一个英雄形象彻底跌落。

从艾伦自身的角度来看,他可能认为这是“最小化损害”的办法。他看到了一个未来,即如果他只杀光墙外大部分人,他的朋友们就能活下去,而帕拉迪岛也能得到暂时的和平。这是一个何其残酷的“两难选择”,但对于一个背负着如此重担的人来说,他可能认为这是他唯一的路。

他的行为,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极端扭曲的“爱”。他对自己的朋友们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想要保护他们,让他们看到自由的世界。而对艾尔迪亚人民,他可能也怀揣着一种责任感,希望终结这种世代仇恨的循环,即使是以灭世为代价。

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这种“爱”和“牺牲”的巨大代价。他牺牲了数亿无辜的生命,也牺牲了自己的人性。他成为了一个被世界定义为恶魔的存在。他的行为,无论出于何种动机,都无法洗脱其手上沾染的鲜血。

“引导者”的角色与朋友们的选择

艾伦在结局时,也扮演了一个特殊的“引导者”角色。他似乎知道一切会怎么发展,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引导”了事态的走向。他对阿明说的那番话,他对莱纳、对康尼、对让、对三笠的告别,都充满了暗示和一种事后诸葛的意味。

他故意让自己的朋友们来阻止他,这本身就很有意思。他是否在给他们一个“赎罪”的机会?一个让他们能够以“人类的救世主”身份活下去的机会?通过阻止他,让他的朋友们成为了世界的英雄,而他自己则成为了万古罪人。这是一种极其痛苦且深刻的牺牲,将所有的罪恶都揽在了自己身上。

这种行为的背后,或许是他对朋友们的愧疚,也或许是他对这个世界,尤其是对朋友们所能拥有的那种“自由”的执念。他希望朋友们能活在没有压迫、没有战争的世界里,即使这个世界因为他的行为而变得更加复杂和残缺。

对艾伦结局的评价:一个悲剧英雄的落幕

评价艾伦的结局,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角色,他的行为也充满了争议。

作为角色弧光的延续: 从一个冲动热血的少年,到一个背负重负、做出极端选择的领袖,艾伦的转变是符合他所经历的一切的。他的结局是他个人悲剧的顶峰,也是他追求“自由”的最终扭曲展现。
作为叙事的收尾: 艾伦的结局,以一种极端的方式,为整个《进击的巨人》的宏大叙事画上了句点。他用自己的生命和行动,终结了巨人之力,也试图终结世代的仇恨。虽然这个终结是如此血腥和令人不安,但它也确实带来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一种帕拉迪岛人民得以喘息的局面,以及一个让幸存者反思和平的契机。
引发深刻的反思: 艾伦的结局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迫使我们去思考关于战争、关于仇恨、关于自由的真正含义。当生存受到威胁时,我们愿意付出怎样的代价?所谓的“自由”是否真的可以凌驾于所有道德之上?是否存在一个“正确”的选择?这些问题,即使在故事结束后,依然萦绕在观众的脑海中。

总而言之,艾伦·耶格尔在结局的表现,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争议不断,但也极具力量的角色落幕。他不再是那个我们最初认识的英雄,而是成为了一个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惜一切代价,甚至牺牲自己人性的“恶魔”。他的选择,让我们看到了责任的沉重,以及在绝境中人性的扭曲与升华,无论这种升华是以多么令人心碎的方式呈现。他是一个被历史和命运推向极致的悲剧人物,他的结局,是《进击的巨人》留给我们的最深刻的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杀害世界八成的人,不仁

坑害朋友,不义

潜入他国制造混乱,不礼

不听阿尔敏等人的劝说,不智

违背初心,不信

纵容韩派犯上作乱,不忠

杀父弑母,不孝

背叛兄弟,不悌

认同尤弥尔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不节

强迫三笠杀害自己,不恕

拒绝if线,不勇

你坐啊,不让

一个曾经被大家称为英雄的人,实际上把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儒门十二字全部犯了个遍儿,啧啧。

user avatar

原本我以为《巨人》

是给日本人脱罪。探讨罪人的后代是否要承担罪孽。

现在才知道,我错了。他就是想喂屎

user avatar

首先,我想说:“如果认真你就输了!

对于《进击的巨人》的结局我一点也不感到惊讶!

之前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曾经说过,《进击的巨人》最大的魅力在于:在潜移默化中让剧情多次大反转!甚至让原本的主角变成了最终的大boss!必须说谏山创“真敢画!”

有趣的是据说《进击的巨人》最早是投稿给《少年JUMP》的,但是《少年JUMP》的编辑认为《进击的巨人》内容风格和杂志不相符!结果谏山创毅然放弃,另投别家!

当时听说这个事情觉得是谏山创跟个性,很坚持!现在看来“任性”的成分更多一些——要吸引很多人的注意,又不迎合任何人的口味!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不过个人认为《进击的巨人》里的主角艾伦就是谏山创本人的化身——一开始为争取自由而战,让很多人认为他是英雄!这也让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认为《进击的巨人》是一部“正义热血漫”,忽略了其中灰暗的存在!

一直到剧情开始反转!我们才发现男主角才是“真正的大反派”!就像我们明白真正的谏山创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结局中艾伦的表现,个人认为,这是揭示了一个真正的谏山创!

我猜他就是喜欢看很多人骂他,骂这部漫画!一来他钱已经拿到手了,二来,他可以用这种方式让大家更深刻的记住这部漫画,最重要的是,他很享受,很多人被他闪了腰的感觉!

所以呢,对我来说,我看这部作品的结局很平静!因为我知道,我很快会把注意力放在别的作品上!忘掉艾伦,谏山创和《进击的巨人》!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的结局,特别是艾伦·耶格尔在其中的表现,无疑是这部作品中最具争议和讨论价值的部分。要深入理解艾伦的结局,我们得把他整个角色的弧光,尤其是他转变的关键节点,以及他最终行为背后的逻辑,都梳理清楚。从复仇者到毁灭者的惊人转变我们都知道,艾伦一开始的出场,是一个充满血性、渴望自由、并且被仇恨驱.............
  • 回答
    艾伦·耶格尔在 Crunchyroll 动画大奖上被评为年度最佳反派,这绝对是给所有关注《进击的巨人》的观众们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不过,我觉得这事儿吧,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承认,艾伦这个角色走到这一步,确实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回想一下,当年我们看到的艾伦,还是那.............
  • 回答
    最近《进击的巨人》和主角艾伦的风评确实出现了一个相当剧烈的“反转”,与其说是反转,不如说是一种从“期待”到“失望”再到“理解”甚至“某种程度上的认可”的复杂情感转变。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剧情走向问题,更牵扯到观众对英雄定义、战争本质、以及作者意图的解读。最初的期待:正义的使者,为自由而战在《进击的巨人》.............
  • 回答
    《进击的巨人》中艾伦屠杀马莱无辜平民的举动,无疑是整个故事中最具争议和冲击力的情节之一。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而是将观众拉入了一个复杂而令人不安的道德泥潭,迫使我们去审视仇恨、战争、自由以及牺牲的本质。一、 历史的枷锁与复仇的火焰:首先,我们不能脱离历史背景来理解艾伦的行为。尤弥尔·弗里.............
  • 回答
    在《进击的巨人》后期,希斯特利亚的怀孕无疑是一个充满争议和讨论点。许多观众在看到这一情节时,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和感受,这与她在故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她过往的经历有着紧密的联系。首先,希斯特利亚作为曾经的“女神”,是墙内人民的精神支柱,她的牺牲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当她被告知需要诞下兽之巨人之子,以延续.............
  • 回答
    “艾伦这家伙,最后一话真是……” 这句话,估计是最近几天在动漫圈里听到频率最高的抱怨之一了。不得不说,《进击的巨人》最终话,特别是艾伦最后的一些选择,确实是炸开了锅,争议之大,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首先,咱们得承认,艾伦这个角色的弧光,从一开始那个充满仇恨,想要駆逐一切巨人的少年,到后来背负着几乎无法.............
  • 回答
    看到《进击的巨人》里阿尔敏和阿尼之间那份复杂又难以言喻的情感,我总会想起一句老话:“最危险的地方,往往孕育着最奇特的羁绊。” 这俩孩子,一个怀揣着对世界的憧憬,一个背负着沉重的使命,他们的人生轨迹就像两条在本应南辕北辙的线上,却因为命运的捉弄,交织出了一段别样的情愫。初遇时,他们是敌人。阿尼是那个冷.............
  • 回答
    《进击的巨人》众筹二创结局漫画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说明点问题。你想啊,一部现象级的动漫作品,能引发这么大的粉丝效应,以至于粉丝自己掏钱,找作者来继续讲故事,这本身就说明了这部作品有多成功,有多能触动人心。首先,这说明了粉丝的热情是多么高涨。 《进击的巨人》的结局,说实话,争议挺大的。很多观众对.............
  • 回答
    《进击的巨人》最终季第139话播出后,读者社区出现了一股大规模的“倒戈韩派”现象,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值得深入探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回顾一下故事的走向,以及艾伦这个角色在最终章的转变,还有读者们在这个过程中情绪的起伏。故事的巨变:艾伦的“自由”之路与残酷的现实在最终话之前,艾伦一直是许多读者.............
  • 回答
    进击的巨人漫画126话,对于我个人来说,可以说是后期剧情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转折点,它的出现,让我对整个故事的基调和角色们的走向有了更深的认识。首先,这一话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回归”。在此之前,故事的重心已经完全转移到莱纳、贾碧、法尔科这几位帕拉迪岛一方的“敌人”身上,他们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
  • 回答
    很多人在讨论《进击的巨人》的结局时,都会提到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如果埃尔文·史密斯没有死,他会支持阿尔敏选择的地鸣路线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讨论点,也触及了埃尔文这个角色最核心的特质——他对自由的极致追求和为达成目标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仔细剖析一下埃尔文的性格和他的执念。埃尔文.............
  • 回答
    关于“进击的巨人吧”里一些人替日本现代“洗地”的现象,并强调“祖宗之罪不应该由不了解过去的当代年轻人来承担”的观点,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文化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进击的巨人”本身与历史、战争的反思主题首先,“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反思历史.............
  • 回答
    《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它的价值观确实复杂且引人深思,绝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故事。要理解它,不能仅仅停留在“为了自由而战”这样浅层的口号上,而是要深入到角色们的动机、世界的残酷性,以及作者层层剥开真相时所展现的人性深处。首先,最直接也最容易被感知到的,是对自由的极致追求。艾伦·耶格尔这个人,从一开始就.............
  • 回答
    关于《进击的巨人》最终话「加页」的情报,这可以说是继漫画本篇完结后,又一次在粉丝群体中掀起了巨大的讨论热潮。加页的部分,与其说是对结局的补充,不如说更像是一种“后日谈”式的延伸,它试图填补一些本篇中模糊或者留白的细节,同时也可能引发更多新的思考和争论。核心内容分析与解读加页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无疑是描.............
  • 回答
    关于中国网友以《进击的巨人》为原型创作讽刺日本倾倒核废水的动画《阴间的巨人》,这确实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现象。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从创作本身来看,《阴间的巨人》显然是一种借用流行文化符号进行表达的方式。 《进击的巨人》的强大影响力: 《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在全球范围内.............
  • 回答
    梶裕贵,那个为艾伦·耶格尔注入灵魂的男人,最近在X(原推特)上转发了《进击的巨人》第11集的片段,并附上了那句意味深长的话:“想让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进击的巨人》,希望它能让你思考。”这句话,从一个参与了这部作品生死蜕变的声优口中说出,绝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宣传语,它承载着太多的情感和重量,也让我陷入.............
  • 回答
    谏山创老师那句“还有1%~2%就完结了”的发言,无疑是给《进击的巨人》粉丝们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这句话本身就充满了艺术家的模糊性,与其说是精确的时间预告,不如说是他内心创作进度的一种情绪表达。首先,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句话。从创作进度的角度来说,1%到2%是一个非常微小的比例。在任何一个庞大的.............
  • 回答
    那段时期,《进击的巨人》和《东京喰种》的火爆,用“席卷”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仿佛一夜之间,走到哪儿都能听到它们的名字,身边聊天的朋友、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几乎都被这两个名字占据。现在回想起来,那确实是一段非常令人难忘的二次元狂潮。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为什么它们能那么火,以及火起来背后的一些道道儿.............
  • 回答
    《进击的巨人》中,调查兵团内部出现的“叛变”无疑是故事走向的关键转折点,也深刻地揭示了角色们在极端困境下的复杂人性与艰难抉择。与其说是单纯的“叛变”,不如说是一场源于不同信念、立场和对真相探求路径的剧烈碰撞。首先,我们得明确,在故事的早期,调查兵团内部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叛变”,更多的是信息不对称和.............
  • 回答
    老哥,你问到点子上了,我正好最近跟几个没看过《进击的巨人》的朋友聊起这事,差点没把我气死。他们问我结局咋样,我脑子里闪过那些画面,就觉得有点一言难尽。要我说啊,巨人的烂尾,不是那种“结局不好看”的简单评判,而是那种“毁了前面所有铺垫和期待”的令人心痛。咱就这么说吧,你想象一下,你辛辛苦苦爬了半天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