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进击的巨人的价值观?

回答
《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它的价值观确实复杂且引人深思,绝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故事。要理解它,不能仅仅停留在“为了自由而战”这样浅层的口号上,而是要深入到角色们的动机、世界的残酷性,以及作者层层剥开真相时所展现的人性深处。

首先,最直接也最容易被感知到的,是对自由的极致追求。艾伦·耶格尔这个人,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对“墙外世界”的渴望,对被束缚的厌恶。这种自由并非是简单的无拘无束,而是包含着对未知的好奇,对生存权利的捍卫,以及摆脱命运枷锁的决心。当他得知墙外的世界并非只有恶魔,而是有和他们一样渴望生存的人类时,这种对自由的追求就更加坚定了。但有趣的是,故事后期,当艾伦获得了绝对的力量,甚至拥有了改变世界的力量时,他的“自由”却走向了一种令人不安的极端。他追求的自由,最终是为了“不让任何人,包括自己被敌人屠杀”,这变成了一种带有毁灭性的、以自身意志强加于世界的自由。这无疑是对“自由”这个概念的一种极具挑战性的解读——当自由以牺牲他人甚至整个世界为代价时,它还值得吗?

其次,作品深刻探讨了生存与牺牲的艰难抉择。在这个被巨人威胁的世界里,生存本身就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斗争。无数人在战争中死去,许多英雄为了保护同伴,为了守护人类最后的希望而献出生命。兵长利威尔、三笠·阿克曼,他们身上都背负着无数逝者的遗愿,他们的每一次挥刀,都带着沉重的责任。但这种牺牲并非盲目的,而是源于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爱。然而,到了后期,随着真相的揭露,这种牺牲的意义变得更加模糊。为了“不让同样的悲剧再次发生”,艾伦选择了“灭世”这个极端的方式,将无数生命置于危险之中。这不得不让人思考:在绝境之下,我们是否有权决定他人的生死?牺牲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延续文明,还是为了实现某个个体的“正义”?

然后,不得不提的是“仇恨的循环”。这是《进击的巨人》最为核心也最令人心痛的主题之一。当马莱人对艾尔迪亚人施加长达百年的压迫和歧视,当艾尔迪亚人(尤其是在帕拉迪岛的居民)被墙内的世界视为恶魔时,仇恨就像诅咒一样代代相传。莱纳、贝尔托特等马莱战士,他们执行任务的动机,很大程度上源于对艾尔迪亚人的仇恨和对自己国家的忠诚。而艾伦之所以走向毁灭性的道路,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对马莱人制造的仇恨和对艾尔迪亚人遭受的苦难无法释怀。作者用非常具象的方式,将历史遗留的创伤、民族间的隔阂,以及个人所承受的压迫,编织成一个死结。作品最终没有提供一个简单的“化解仇恨”的答案,而是呈现了仇恨一旦被点燃,将如何吞噬一切,以及打破这个循环的难度有多大。甚至,艾伦自己也成为了这个循环的一部分,他想要终结仇恨,却最终以最残酷的方式,将仇恨的种子播撒得更广。

再者,作品对“真相”与“谎言”的辩证关系也进行了深入挖掘。从墙内世界的人们以为巨人都来自墙外,到知道墙外有其他人类,再到揭露了历史的真相——艾尔迪亚人的起源、巨人之力的本质、以及一切阴谋的根源,真相的层层剥落,不断颠覆着角色的认知,也颠覆着观众的预期。而谎言,无论是来自政府的隐瞒,还是为了自保而编造的历史,都成为了压迫和冲突的根源。作者似乎在告诉我们,真相固然重要,但真相往往是残酷的,它可能会带来更大的痛苦。然而,没有真相,就无法做出真正意义上的选择,也无法真正地走向未来。艾伦在了解一切后,仍然选择了“前进”,这种对真相的直面,即使结果令人唏mer,也展现了一种可怕的勇气。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性。在这个末日般的设定下,没有绝对的好人或坏人。马莱人对艾尔迪亚人的暴行令人发指,但也有像莱纳这样在执行任务时内心充满挣扎和痛苦的士兵;帕拉迪岛的居民渴望生存,但艾伦的极端行为也让他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曾经的战友,在信念的冲突下,不得不兵刃相见。作者展现了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善与恶、理性与冲动、爱与恨是如何纠缠在一起,相互影响的。即使是像艾伦这样曾经为了理想而战的少年,最终也因为承受了太多的痛苦和责任,走向了令人难以理解的道路。这是一种对人性深度剖析,让你很难去简单地评价一个角色是“好”还是“坏”。

总的来说,《进击的巨人》的价值观,是一种在绝望中探寻生存意义,在复杂性中思考责任与自由,在血与泪中揭示仇恨轮回,并最终将观众引向对人性深渊的凝视。它不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抛出问题,迫使你去思考:在面对无法改变的命运和深刻的矛盾时,我们该如何选择?我们所追求的“自由”和“和平”,究竟又意味着什么?这或许就是它之所以如此震撼人心的原因所在。它不是一本告诉你“应该怎么做”的书,而是让你看到“人可以怎么做”,以及“这样做会付出什么代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北美奴隶主种族灭绝反人类匪帮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父权制伪民主财阀国家中部分未经彻底清算的法西斯加害者精神继承人的受害妄想呓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它的价值观确实复杂且引人深思,绝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故事。要理解它,不能仅仅停留在“为了自由而战”这样浅层的口号上,而是要深入到角色们的动机、世界的残酷性,以及作者层层剥开真相时所展现的人性深处。首先,最直接也最容易被感知到的,是对自由的极致追求。艾伦·耶格尔这个人,从一开始就.............
  • 回答
    艾伦·耶格尔在 Crunchyroll 动画大奖上被评为年度最佳反派,这绝对是给所有关注《进击的巨人》的观众们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不过,我觉得这事儿吧,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承认,艾伦这个角色走到这一步,确实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回想一下,当年我们看到的艾伦,还是那.............
  • 回答
    看到《进击的巨人》里阿尔敏和阿尼之间那份复杂又难以言喻的情感,我总会想起一句老话:“最危险的地方,往往孕育着最奇特的羁绊。” 这俩孩子,一个怀揣着对世界的憧憬,一个背负着沉重的使命,他们的人生轨迹就像两条在本应南辕北辙的线上,却因为命运的捉弄,交织出了一段别样的情愫。初遇时,他们是敌人。阿尼是那个冷.............
  • 回答
    《进击的巨人》众筹二创结局漫画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说明点问题。你想啊,一部现象级的动漫作品,能引发这么大的粉丝效应,以至于粉丝自己掏钱,找作者来继续讲故事,这本身就说明了这部作品有多成功,有多能触动人心。首先,这说明了粉丝的热情是多么高涨。 《进击的巨人》的结局,说实话,争议挺大的。很多观众对.............
  • 回答
    《进击的巨人》最终季第139话播出后,读者社区出现了一股大规模的“倒戈韩派”现象,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值得深入探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回顾一下故事的走向,以及艾伦这个角色在最终章的转变,还有读者们在这个过程中情绪的起伏。故事的巨变:艾伦的“自由”之路与残酷的现实在最终话之前,艾伦一直是许多读者.............
  • 回答
    进击的巨人漫画126话,对于我个人来说,可以说是后期剧情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转折点,它的出现,让我对整个故事的基调和角色们的走向有了更深的认识。首先,这一话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回归”。在此之前,故事的重心已经完全转移到莱纳、贾碧、法尔科这几位帕拉迪岛一方的“敌人”身上,他们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
  • 回答
    很多人在讨论《进击的巨人》的结局时,都会提到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如果埃尔文·史密斯没有死,他会支持阿尔敏选择的地鸣路线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讨论点,也触及了埃尔文这个角色最核心的特质——他对自由的极致追求和为达成目标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仔细剖析一下埃尔文的性格和他的执念。埃尔文.............
  • 回答
    《进击的巨人》中艾伦屠杀马莱无辜平民的举动,无疑是整个故事中最具争议和冲击力的情节之一。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而是将观众拉入了一个复杂而令人不安的道德泥潭,迫使我们去审视仇恨、战争、自由以及牺牲的本质。一、 历史的枷锁与复仇的火焰:首先,我们不能脱离历史背景来理解艾伦的行为。尤弥尔·弗里.............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的结局,特别是艾伦·耶格尔在其中的表现,无疑是这部作品中最具争议和讨论价值的部分。要深入理解艾伦的结局,我们得把他整个角色的弧光,尤其是他转变的关键节点,以及他最终行为背后的逻辑,都梳理清楚。从复仇者到毁灭者的惊人转变我们都知道,艾伦一开始的出场,是一个充满血性、渴望自由、并且被仇恨驱.............
  • 回答
    关于“进击的巨人吧”里一些人替日本现代“洗地”的现象,并强调“祖宗之罪不应该由不了解过去的当代年轻人来承担”的观点,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文化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进击的巨人”本身与历史、战争的反思主题首先,“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反思历史.............
  • 回答
    在《进击的巨人》后期,希斯特利亚的怀孕无疑是一个充满争议和讨论点。许多观众在看到这一情节时,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和感受,这与她在故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她过往的经历有着紧密的联系。首先,希斯特利亚作为曾经的“女神”,是墙内人民的精神支柱,她的牺牲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当她被告知需要诞下兽之巨人之子,以延续.............
  • 回答
    关于《进击的巨人》最终话「加页」的情报,这可以说是继漫画本篇完结后,又一次在粉丝群体中掀起了巨大的讨论热潮。加页的部分,与其说是对结局的补充,不如说更像是一种“后日谈”式的延伸,它试图填补一些本篇中模糊或者留白的细节,同时也可能引发更多新的思考和争论。核心内容分析与解读加页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无疑是描.............
  • 回答
    最近《进击的巨人》和主角艾伦的风评确实出现了一个相当剧烈的“反转”,与其说是反转,不如说是一种从“期待”到“失望”再到“理解”甚至“某种程度上的认可”的复杂情感转变。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剧情走向问题,更牵扯到观众对英雄定义、战争本质、以及作者意图的解读。最初的期待:正义的使者,为自由而战在《进击的巨人》.............
  • 回答
    “艾伦这家伙,最后一话真是……” 这句话,估计是最近几天在动漫圈里听到频率最高的抱怨之一了。不得不说,《进击的巨人》最终话,特别是艾伦最后的一些选择,确实是炸开了锅,争议之大,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首先,咱们得承认,艾伦这个角色的弧光,从一开始那个充满仇恨,想要駆逐一切巨人的少年,到后来背负着几乎无法.............
  • 回答
    关于中国网友以《进击的巨人》为原型创作讽刺日本倾倒核废水的动画《阴间的巨人》,这确实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现象。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从创作本身来看,《阴间的巨人》显然是一种借用流行文化符号进行表达的方式。 《进击的巨人》的强大影响力: 《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在全球范围内.............
  • 回答
    梶裕贵,那个为艾伦·耶格尔注入灵魂的男人,最近在X(原推特)上转发了《进击的巨人》第11集的片段,并附上了那句意味深长的话:“想让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进击的巨人》,希望它能让你思考。”这句话,从一个参与了这部作品生死蜕变的声优口中说出,绝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宣传语,它承载着太多的情感和重量,也让我陷入.............
  • 回答
    谏山创老师那句“还有1%~2%就完结了”的发言,无疑是给《进击的巨人》粉丝们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这句话本身就充满了艺术家的模糊性,与其说是精确的时间预告,不如说是他内心创作进度的一种情绪表达。首先,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句话。从创作进度的角度来说,1%到2%是一个非常微小的比例。在任何一个庞大的.............
  • 回答
    那段时期,《进击的巨人》和《东京喰种》的火爆,用“席卷”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仿佛一夜之间,走到哪儿都能听到它们的名字,身边聊天的朋友、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几乎都被这两个名字占据。现在回想起来,那确实是一段非常令人难忘的二次元狂潮。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为什么它们能那么火,以及火起来背后的一些道道儿.............
  • 回答
    《进击的巨人》中,调查兵团内部出现的“叛变”无疑是故事走向的关键转折点,也深刻地揭示了角色们在极端困境下的复杂人性与艰难抉择。与其说是单纯的“叛变”,不如说是一场源于不同信念、立场和对真相探求路径的剧烈碰撞。首先,我们得明确,在故事的早期,调查兵团内部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叛变”,更多的是信息不对称和.............
  • 回答
    老哥,你问到点子上了,我正好最近跟几个没看过《进击的巨人》的朋友聊起这事,差点没把我气死。他们问我结局咋样,我脑子里闪过那些画面,就觉得有点一言难尽。要我说啊,巨人的烂尾,不是那种“结局不好看”的简单评判,而是那种“毁了前面所有铺垫和期待”的令人心痛。咱就这么说吧,你想象一下,你辛辛苦苦爬了半天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