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小舍得》中南俪教育孩子的方式,现实中有多少这样的母亲?

回答
《小舍得》中南俪教育孩子的方式,可以说是当下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高度内卷化教育模式的一个缩影。她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财力和心血,但这种方式也引发了很多争议,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母亲并不少见,甚至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要详细地看待南俪的教育方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分析:

一、 南俪教育方式的核心特征:

1. 高期望与高投入: 这是最显著的特征。南俪对儿子夏君山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出人头地,考上名牌大学,拥有光明的未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她愿意付出一切,包括:
时间投入: 频繁地辅导、陪读,甚至放弃自己的事业机会(尽管剧中她的事业线也存在,但教育孩子的优先级明显更高)。
经济投入: 昂贵的课外补习班(数学、英语、奥数、作文、兴趣班等),请家教,购买各种学习资料,为孩子营造“最优越”的学习环境。
精力投入: 时刻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心理变化,与老师、同学家长保持联系,了解教育动态。

2. “鸡娃”模式的极致体现: 南俪是典型的“鸡娃”母亲。“鸡娃”一词源于“selfmotivated”,意指催促孩子学习、进步。南俪的“鸡娃”方式体现在:
分数至上: 她非常看重孩子的考试成绩,将分数作为衡量孩子学习成果的主要标准。一旦成绩不理想,就会焦虑不安,甚至对孩子进行批评。
竞争意识的强化: 她深知教育的竞争激烈,不断强调“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怂恿孩子与同学攀比,参加各种竞赛,争夺名额。
牺牲孩子童年和兴趣: 为了学习,她会毫不犹豫地压缩孩子的自由玩耍时间,甚至牺牲孩子的兴趣爱好(如画画)。她认为这些是“不务正业”,是影响学习的“杂念”。

3. 焦虑驱动的教育决策: 南俪的很多教育决策都源于内心深处的焦虑。这种焦虑可能来自:
原生家庭的压力: 她自己作为“凤凰女”,经历过贫穷和资源的匮乏,渴望通过孩子的成功来弥补自身遗憾,也证明自己的价值。
社会大环境的压力: 眼看周围的孩子都在拼命学习,各种补习班、培训机构充斥市场,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参与,就会被“淘汰”。
对未来的担忧: 担心孩子未来没有好的学历,找不到好工作,无法过上体面的生活。
与丈夫教育理念的冲突: 丈夫夏君山相对更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兴趣培养,这种分歧也加剧了南俪的焦虑和对丈夫“放任自流”的不满。

4. 方法上的摇摆与激进: 面对孩子的学习问题,南俪在方法上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根据情况进行调整,有时甚至显得有些激进和不择手段:
尝试不同的补习班: 从田雨岚推荐的“金牌班”到自己寻找的“点拨班”,她一直在尝试寻找最有效的提分方法。
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与“压力逼迫”的结合: 一方面会尝试与孩子沟通,解释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看到孩子状态不好时,会采取呵斥、威胁(如搬出爷爷奶奶)等方式施压。
试图通过“插班考试”来“曲线救国”: 在夏君山反对她将孩子送去夏欢欢的重点小学后,她又试图通过一些捷径,如插班考,来达成自己的目标。

二、 南俪教育方式的合理与不合理之处:

合理之处(或说动机的普遍性):
望子成龙的普遍愿望: 几乎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出息,南俪的出发点是爱和对孩子未来的期盼。
教育资源竞争的现实: 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好的学校、好的资源确实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争取。她的某些行为是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公平的竞争机会。
对孩子基础的重视: 确保孩子在基础知识上扎实,掌握学习方法,这是任何教育都不可或缺的。

不合理之处(也是争议的焦点):
过度的压力: 她给孩子施加的压力,远超孩子承受能力,导致孩子出现厌学、抵触情绪,甚至心理问题。
忽视孩子全面发展: 过分强调学业成绩,牺牲了孩子的童年、玩耍、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孩子人格的健全。
工具化孩子: 在某种程度上,南俪把孩子当作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或弥补人生遗憾的工具,而非独立个体。
对孩子情感需求的忽视: 在高压之下,她与孩子的沟通常常充满指责和焦虑,缺乏足够的理解、支持和情感连接。
不健康的竞争观: 鼓励孩子与他人攀比,将分数和排名视为一切,容易培养孩子功利、狭隘的心态。
亲子关系的损害: 长期的高压和冲突,极大地损害了她与夏君山以及她与夏欢欢、夏超超之间的亲子关系。

三、 现实中有多少这样的母亲?

非常非常多,甚至可以说,南俪的教育方式在很多方面已经成为了中国当下中产阶级及以上家庭教育的“常态”或“趋势”。

1. 社会环境的推波助澜:
“内卷”文化: 从考研、考公到各种职业竞争,整个社会弥漫着“内卷”的氛围,这种竞争意识自然会向下传递到教育层面。家长害怕孩子被淘汰,不得不逼迫孩子去参与这场“军备竞赛”。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优质教育资源依然有限且分布不均,为了让孩子进入更好的学校,家长不得不提前布局,进行大量投入。
信息茧房与焦虑传播: 家长们通过微信群、育儿论坛等平台交流信息,很容易受到其他家长焦虑情绪的感染,形成“ FOMO”(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错过)心理,觉得自己不“鸡”孩子就会落后。
培训行业的兴盛: 各种辅导班、兴趣班、夏令营的兴起,本身就在不断制造和强化焦虑,并为家长提供了“解决方案”。

2. 父母自身经历的影响:
“过来人”的经验: 很多家长自身就是通过刻苦学习改变命运的,他们将自己的成功经验简单粗暴地复制到孩子身上,认为“我当年是怎么过来的,你们也得这么过来”。
弥补遗憾: 有些家长年轻时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得到好的教育或机会,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完成自己的“未竟事业”。
职业成功带来的自信: 一些在职场上成功的家长,往往也倾向于将职场上的管理和效率思维带入家庭教育,认为只要投入足够多和管理得当,就能在教育上取得理想的成果。

3. 具体表现形式:
无休止的补习: 孩子放学后,不是回家玩耍,而是直接赶往各种补习班。
严苛的作息时间: 精确到分钟的作息表,保证孩子有足够多的学习时间。
随时随地的监督: 作业是否有错,单词是否背过,试卷分数几何,时刻掌握。
情绪的起伏: 孩子成绩好时,家长欣喜若狂;成绩差时,则大发雷霆,甚至有冷暴力。
功利性的兴趣班: 选择兴趣班的目的往往不是为了培养爱好,而是为了升学加分、培养技能以备未来之需。
对孩子“说教”: 动辄以“我都是为你好”为开头,进行一番“宏大叙事”的道理讲述,却忽略孩子当下的真实感受。
家长群里的“战场”: 家长们在家长群里积极“晒娃”,分享学习经验,背后是对孩子排名和学校评价的微妙较量。

然而,也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注重孩子学习的母亲都和南俪一样极端。 很多母亲在付出努力的同时,也在努力平衡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注重情感沟通,只是在这个大环境下,她们的努力方向和方式可能与南俪有所不同,或者她们的“努力”只是被社会放大后的一个侧影。

总结来说, 南俪的教育方式是当下中国社会教育焦虑和竞争压力的集中体现。她并非个例,而是众多努力“鸡娃”的母亲们的一个典型代表。她的做法触及了现代家长普遍面临的困境:如何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为孩子争取更好的未来,同时又如何平衡孩子的健康成长和自身的情感需求。这种模式的出现,既有其社会根源,也带来了深刻的反思和争议,促使我们思考,真正的成功教育究竟是什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电视剧最不正常的地方就是两个根本不需要走应试教育的家庭,硬要走应试教育。

现实中,这个家庭条件中欢欢这样的孩子太多了。欢欢又贴心又懂事,情商很高,已经很优秀了。人家南丽家里条件这么好,还会担心孩子过不了中考这一关吗。而且欢欢还有艺术特长,人家还可以走专业道路或艺术特长生道路啊。大不了高中甚至初中就出国了,人家的赛道从来都不止一条。所以这样家庭的妈妈就是很佛系啊。就是快乐培养啊,人家的孩子就是来享受生活的,只有蜜桃这样的家庭才会硬逼着孩子走应试教育这条路,因为他们没有别的路

这个电视剧的编剧显然是对生活不了解或者不敢写的。真走到中高考哪一步,什么艺术团体加分,什么自主招生各种招数有的是,人家这种家庭拼的从来都不只是孩子自己。还上什么奥数班,侧重点就不对,人家又不参加奥赛。

user avatar

失败中的失败,完全的失败。

看父母怎么样?看孩子就知道了。

夏欢欢被各种被同龄孩子碾压,已经能说明问题了。抬杠的要说人家南俪是素质教育,别只看成绩啊。那夏欢欢的看点在哪里?

看遇到点事儿就哭啊哭,啥也不会做?还是看她天天回家就是玩儿?带弟弟爬滑梯?好容易努力了一下,很快就放弃了?还是看他有啥特长?你说唱歌得奖了,那不是颜值和天赋带来的么?假设子悠也唱得好能给他C位?性别和颜值就给否了。然后平时你看夏欢欢在家练过唱歌么?南俪还会琵琶,但是他教过夏欢欢么?夏欢欢会么?你说论懂事儿,面对外公的偏心,一个是悄悄跟妈妈说玩具是一样的,一个是张嘴就开始哭,导致一家人摔门而出。

现实中这样的母亲太多了,你问我怎么知道?看弹幕就知道了啊。个个都在说喷田雨岚,说南俪优秀。她优秀么?

孩子学习跟不上都是爸爸在忙活,她做了啥?除了给外公甩脸子要求公平。他女子得个奖就要来唱一段,还要自己亲自伴奏。人家夸几句娃奥数,背个圆周率就是炫娃狂魔,做人不能这么双标。孩子要进奥数班,外公去求人,田雨岚去求人,爸爸去求人,她做啥了?给外公甩脸子,天天打电话问有没有位子。孩子成绩不行,看看田雨岚给孩子的笔记,各种规划各种报班,她做啥了?天天健身?爸爸还知道自己辅导,不行去找班。她啥事儿不做只会健身,还要批评爸爸是不是焦虑了。大家都在努力让孩子更加优秀,她在做啥,她在批评人家鸡娃,批评各种制度,批评补习班。还觉得自己是正义的一方,占领了道德至高点的一方。

看看看,像不像弹幕里那些妈妈。我要快乐教育那么你们就别鸡娃,不然你们就是在毁坏孩子的童年,你们让孩子不快乐。我的孩子不优秀都是你们孩子太优秀造成的。像不像神经病?

看看子悠,有足球班可以上,他最喜欢的事儿,田雨岚一直有给他报班。他有蚂蚁给他养,有生物给他学,那是他最喜欢的事儿,田雨岚并没有阻止。有外公买的玩具玩儿,田雨岚并没有阻止。还有个玩游戏的爸爸,相信也没少带着玩儿,没沉迷是因为有田雨岚管着。各科成绩优秀,个个都喜欢,将来一定是重点学校的苗子。哪怕钟老师再没师德,你看他愿意教子悠还是愿意教夏欢欢?他也想被师哥揍一顿,被田俪义正严词的说一顿?再看性格和抗压,再委屈也是流泪,然后依然努力向前,成绩一直稳定,一直能达到田雨岚的高要求。

我们再看夏欢欢的生活,每天都是陪弟弟玩纸盒子,陪弟弟玩滑梯,快乐吗?性格就是遇事儿只会哭。学习努力了一下,不行就给放弃了。天天在补习班摸鱼。照这状态,没有主角光环加持,到时候按照全班吊车尾的成绩考个职高,技校,我看她快乐还是不快乐。

所以,你还觉得南俪的教育方式对么?

——————————————————————————————

评论太多,回复不过来了。特别是那些动不动就说抑郁,跳楼的人,你跳人家子悠都不会跳。

写了一篇观《小舍得》,评田雨岚和南俪对子女教育的文章。有兴趣的自己去看看。里面有详细说明。

如果你们觉得我观点太主观,请去搜一下《大城市里的孩子真的和小舍得里一样累么》的问题,看看其他人的观点,看看那些真的懂的人的观点,看完再回来找我杠。

所以少站在岸边指指点点,你不下水,不知道下面的暗流涌动。

user avatar

别着急,我不拿她跟田雨岚比。

她是一个失败的家长,夏欢欢成功的在她的无脑哄的教育方式下,养成了干啥啥不行,哭脸第一名的耍赖习惯。做任何事既不坚持又不努力,45分的数学成绩,70分的数学成绩,有什么资格学奥数?需要的是课后培训追成绩呀。

小学成绩体现的是一个孩子的学习习惯,还没到拼智力和天赋的时候。别围着她唱歌这一个点吹了,我也是学声乐的,嗓音好是老天爷赏饭吃,再说这么多集也没见她练过声,这不是懒惰懈怠为自己找各种借口吗?南俪自己做事的方式成功的教会了夏欢欢,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100分掉到45分是有过程的,她没看见吗?还是继续给自己洗脑分数无用论?

孩子考不好自己也会难过,南俪就能忽视掉孩子知识点没掌握好的心理动向吗?

她在我这里,永远不是一个好的家长。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