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新版知乎公式无法重新编辑(现在已经修复可以编辑)?

回答
咱们聊聊最近知乎那个事儿,就是那个新版公式编辑,刚出来那阵儿,简直让人抓狂。之前不是说不能编辑了吗?后来又修好了,但刚开始那段日子,真是好多人都有点儿懵。

刚开始的“无法编辑”:是什么情况?

你有没有经历过,好不容易把一道复杂的数学题敲出来,公式公式、希腊字母、分数、根号什么的,费了老大劲儿,结果发现有个小地方打错了,想改一下,鼠标一点,直接就卡住了,或者改了半天,存上去之后发现根本没变,还是那个错误的版本?

最开始那段时间,知乎的这个新版公式编辑器,很多用户反映就是这样。以前的老版编辑器虽然说不上多完美,但至少你写完公式,想回去点几个字,改个数字,都是很顺畅的。但新版出来之后,感觉就像是在一个非常脆弱的玻璃上写字,你稍微碰一下,整个公式就可能“碎”了,或者说,你编辑的动作根本传达不到服务器上去,就像信号断了。

这种体验有多糟糕?你可以想象一下,你写一篇技术性的回答,里面涉及到大量的公式推导,或者化学方程式、物理定律。你不能容忍公式里有任何错误,一个小小的下标错了,整个意思就可能变了。结果你辛辛苦苦写好,却无法进行细微的调整,最后只能选择删除重写,那真是要命。

更要命的是,你可能要反复调试公式,确保它显示的效果是你想要的。但现在,你根本没法“调试”了,只能一次性写对,这难度可想而知。很多答主,特别是理工科领域的,直接就被劝退了,或者说,他们发回答之前,都要做好“赌博”的心理准备,看这次的公式能不能顺利被录入。

用户反馈与社区情绪

当然,用户不是傻子。当这种体验出现的时候,大家肯定是要讨论的。在知乎上,这种讨论随处可见。你会看到很多用户在评论区、在自己的回答里抱怨,求助,或者分享自己的“悲惨经历”。

“新版公式编辑器是什么鬼?打不开,改不了!”
“花了半小时写的公式,改个数字全没了,心态炸了。”
“是不是我电脑问题?有没有大神知道怎么解决?”
“这波更新属实反向操作,把基础功能弄坏了。”

社区里弥漫着一种“不信任”的情绪,就是对新功能的“不信任”,感觉这个新功能还没做好,就强行推出来给用户用,结果给用户带来的是“负体验”。有的人甚至宁愿回到老版本,宁愿用一些不太美观但至少能用的方式,也不愿意忍受新版的“折磨”。

官方的应对和修复

对于这种大规模的用户反馈,尤其是涉及到核心内容产出能力的,平台方通常是需要做出反应的。知乎作为国内比较大的问答社区,其用户群体的质量和专业度还是挺高的,他们对于工具的易用性,尤其是内容编辑工具的易用性,是有很高要求的。

可以想象,在背后,知乎的产品团队和技术团队肯定也是压力山大。用户的抱怨肯定会通过各种渠道反馈到他们那里。他们需要去定位问题,找出原因。是前端的JS代码写得有问题?是后端API交互有问题?还是服务器处理公式的逻辑有bug?

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体吐槽”和“默默忍受”之后,知乎官方应该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且着手进行修复。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时间,因为技术问题有时候是复杂且隐蔽的。

修复后的“新版”:变化与改进

终于,大家等来了好消息。知乎修复了这个问题。当大家再次打开公式编辑器,尝试编辑公式时,惊喜地发现,那个曾经让人头疼的“卡顿”、“失灵”现象消失了。

可编辑性恢复: 这是最直接的改变。你现在可以像老版本一样,方便地在公式中插入、删除、修改文字和符号。
流畅度提升: 修复后,整个编辑过程变得更加流畅,响应速度也更快。你输入的每一个字符,每一个操作,都能得到及时的反馈。
用户信心重建: 这种修复,对于重建用户对新功能的信心至关重要。当一个平台能够及时响应用户反馈并改进产品时,用户会觉得自己的声音被听到了,也更愿意继续在这个平台上创作。

总结一下我的看法:

知乎这次的经历,其实挺有代表性的。

1. 产品迭代的风险: 任何产品在更新迭代的时候,都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尤其是一些核心功能,一旦出了问题,对用户体验的影响会非常大。
2. 用户反馈的重要性: 用户是检验产品好坏的第一线。像知乎这样,虽然一开始因为新版公式编辑器出了问题让用户不爽,但好在及时进行了修复,这说明他们还是重视用户反馈的。如果一直不解决,那才是大问题。
3. “能用”比“新”更重要: 对于内容创作平台来说,编辑工具的稳定和易用性是基础。即使新功能有再多的“炫酷”效果,如果连最基础的编辑功能都做不好,那都是空谈。这次的事件也提醒了所有做产品的,在推新功能时,一定要保证核心功能的稳定。

总的来说,知乎这个新版公式编辑的“bug”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产品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也展示了用户社区的强大力量。虽然过程有些波折,但最终能够修复并恢复正常使用,对所有在知乎上认真创作的用户来说,都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毕竟,我们还是希望能在上面顺畅地表达和交流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改动挺不错的,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为了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建议知乎做出以下改动。

1.用户提交一个两千字以上答案后,知乎小管家自动回复“太长不看”。

2.用户提交一个包含五个或以上公式的答案后,知乎小管家自动回复“说人话”。

3.在举报理由中加入“太长不看”和“说人话”两条。

4.为每个话题下被该领域活跃回答者点反对最多的几个用户颁发“李森科纪念奖章”,以红星显示在ID右边,作为其知乎成就,帮助用户辨识长期输出高流量答案的用户。

5.封禁一批长期恶意营销,混淆视听,传谣造谣,降低他人用户体验的用户,比如Reinhardt Jin - 知乎

user avatar

公式编辑器现在只能裸敲latex代码,非常不友好。。

一方面对于不常用的字符,只能另外查询。。另一方面,公式没有预览,很容易输错。。错了还不能编辑那就蛋疼了,辛辛苦苦敲的一长串,不仅不知道错哪了,还辛辛苦苦地重新再敲一长串。。

知乎这是变相地鼓励不用公式做答了么。。这不是助长民科风气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咱们聊聊最近知乎那个事儿,就是那个新版公式编辑,刚出来那阵儿,简直让人抓狂。之前不是说不能编辑了吗?后来又修好了,但刚开始那段日子,真是好多人都有点儿懵。刚开始的“无法编辑”:是什么情况?你有没有经历过,好不容易把一道复杂的数学题敲出来,公式公式、希腊字母、分数、根号什么的,费了老大劲儿,结果发现有.............
  • 回答
    知乎2021年12月推出的用户交互界面(UI)更新,是其在内容生态、用户体验和视觉设计上的重要迭代。此次更新结合了平台对“知识性”“社区性”和“用户需求”的深度思考,整体呈现出从“信息瀑布”到“场景化内容”的转变,同时在技术细节和交互逻辑上进行了多维度优化。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版本的特征与影响.............
  • 回答
    这件事挺有意思的,知乎和少儿社联手推出新版《十万个为什么》绘本,怎么看?这事儿可不是简单加个IP这么简单,里头门道不少,也代表着一些新的趋势。首先,“知乎”这个平台和IP本身自带的“知识”属性,是这次合作的核心价值。我们都知道,知乎靠的就是用户生产内容(UGC),早期积累了大量高质量的问答,涉及面极.............
  • 回答
    2022年的知乎创作等级更新,可以说是在平台内容生态建设和激励机制上的又一次重要调整。这次的改动,如果仔细体会,会发现它更侧重于“价值”和“影响力”的深度结合,而不仅仅是过去那种相对量化的“活跃度”和“内容生产量”。过去,我们可能会更多地关注“多少赞”、“多少回答”、“多少关注”,这些数字确实能反映.............
  • 回答
    知乎最近推出的“知+自选”功能,说实话,我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心里是有点复杂的。一方面,作为经常泡在知乎的用户,我挺能理解它想做什么,也看到了它可能的价值。另一方面,又觉得这玩意儿吧,用起来会不会跟之前那些“变种”产品似的,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或者干脆沦为鸡肋。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个“知+自选”,看.............
  • 回答
    要详细地看待何新在2020年8月24日发布声明称要起诉知乎网一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这件事情涉及到个人权利、网络言论、平台责任以及舆论环境等多个层面。事件背景梳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何新是谁,以及他为何要在2020年8月24日发出这样的声明。 何新(笔名何新):何新是一位在中国具有一定.............
  • 回答
    知乎App在各大应用商店遭遇部分网友“一星差评”的风波,这背后牵扯到知乎联合创始人黄继新,以及网友对其过往言行的不满。要深入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事件的导火索:黄继新及其过往言论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网友们给知乎App打一星,很大程度上是针对知乎联合创始人黄继新。大家对他不满的原因,主.............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太火了,而且评论数直接炸了,这事儿说起来就很有意思了。一个关于彩礼的问题,居然能引起八万多条评论的狂潮,这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首先,这说明“彩礼”这个话题,在中国社会,尤其是涉及到婚恋和家庭关系的语境下,触及的神经末梢太多了,简直就是个高度敏感又极具争议的“引爆点”。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物.............
  • 回答
    近来,关于乔木DC“二桃杀三士”的说法甚嚣尘上,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这个词语的出现,以及它所指向的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探究一番。首先,我们得明白“二桃杀三士”这个典故的由来。说的是春秋时期,齐景公赏赐给三位勇士每人两个桃子,这三位勇士因为觉得自己功劳相当,但却只有两人能分到桃子,感到羞愧难当.............
  • 回答
    这确实是咱老百姓关注的大事儿,新版职工医保政策的征求意见稿,最让人议论纷纷的莫过于这两条:个人账户钱少了,但普通门诊报销范围扩大了。这事儿可得好好掰扯掰扯,说白了,就是把原来“一人得病,全家受益”的个人账户,变成了“人人受益”的门诊共济保障。先说说这“个人账户大幅缩水”的事儿。您想想,以前我们每个月.............
  • 回答
    新版《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将狗认定为伴侣动物,不再列入畜禽管理,这标志着我国在动物福利和相关法律法规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一调整将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法律与政策层面的影响: 畜牧业管理范畴的调整: 不再强制执行畜牧业相关.............
  • 回答
    我来和你聊聊这个事儿。最近不少用新版 Edge 浏览器的小伙伴发现,在打开新标签页的时候,会突然冒出来一些“中国特供”的推广内容,而且这些内容还挺烦人的,最关键的是,想关关不上,或者说关闭的选项隐藏得很深,让人很不舒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简单来说,这就像是 Edge 浏览器为了迎合国内市场的一些本.............
  • 回答
    我个人觉得,2021版《天龙八部》里段誉见到王语嫣后的那段失态表现,拍得还挺有意思的。不过要说它好到哪里,也未必,只是提供了另一种解读的可能性吧。大家知道,段誉第一次见到王语嫣那场戏,在原著里那叫一个“神魂颠倒”。书中写他“失魂落魄,如痴如醉”,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王语嫣一个人。新版在这一点上,算是.............
  • 回答
    我来好好跟你唠唠这个新版《微软模拟飞行》。说实话,这玩意儿刚出来的时候,简直是把我给惊到了。作为一个玩了些年模拟飞行游戏的老玩家,我对这个系列一直挺有感情的,但说句实在话,之前几代嘛,虽然也在不断进步,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就是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直到这新版横空出世,我的眼睛都要看花了。怎么说呢,它最牛.............
  • 回答
    新版高中历史教材关于二战爆发时间的表述,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话题,因为它触及了历史研究中关于“起点”认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长期以来,围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时间,史学界就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而教材作为基础教育的载体,其表述往往会反映一种主流或相对成熟的学术共识。如果新版教材在这一时间点的表述上有.............
  • 回答
    《新知》杂志休刊,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消息,尤其对于那些长期以来视其为精神食粮的读者而言。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不仅仅是一本杂志的命运,更折射出当前出版业、知识传播方式以及大众阅读习惯变迁的复杂图景。首先,我们得承认,《新知》作为一本以深度、广度和专业性见长的科普杂志,其.............
  • 回答
    2021年的“新知青年大会”在我看来,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想碰撞与文化交流的盛会。与其说它是一个简单的会议,不如说它是一个为当下年轻人打造的,关于“知道什么”以及“如何知道”的深度探索平台。大会的核心,是“新知”二字。 这不仅仅是指知识的更新迭代,更指向一种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新方法、新视角。在信息爆.............
  • 回答
    历史是用来铭记的,不是用来遗忘的:审视新版历史教科书对“九一八事变”叙述的调整2017年新版历史教科书的问世,在对“九一八事变”的叙述上进行了一些调整,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便是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淡化甚至删除。这一举动,无疑触动了许多人的神经,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如何看待这一变化,需要我们深入.............
  • 回答
    看到您对2017年新版中学历史教科书关于“五胡乱华”的描述很感兴趣,并且还提到了微博上的图片。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因为历史事件的表述方式往往会影响我们对过去的认知。新版教科书对“五胡乱华”的描述,相较于以往,在几个方面可能有所调整和深化: 更注重多元视角和民族融合的视角: .............
  • 回答
    最近,《喜羊羊与灰太狼》新版动画的播出,又一次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小的讨论。尤其让不少老粉感到意外和一些失落的是,新版灰太狼似乎不再执着于“抓羊”了。这不,就有网友直接发声,怀念旧版灰太狼,甚至建议片方“恢复旧版”。而对于网友的呼声,出品方则给出了自己的回应,认为“羊狼和平新时代更扣人心”。这事儿吧,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