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长江的年径量是黄河的6倍,但年输沙量却是黄河的1/4,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影响结果是什么?

回答
长江与黄河,这两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水量和输沙量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这背后隐藏着深刻的自然地理和水文演变规律。长江的年径流量是黄河的整整六倍,但其年输沙量却不到黄河的四分之一。这种鲜明的反差,既是两者所处地质构造、气候条件、植被覆盖以及人类活动差异的综合体现,也带来了深远的环境和经济影响。

原因探析:为何长江水量充沛而输沙量少?

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必须深入剖析长江和黄河各自的“脾气”是如何养成的。

1. 地质构造与流域地貌的差异:
黄河: 黄河的主要源头位于青藏高原,但其流经的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集中、最厚重的黄土分布区。黄土高原的地层疏松、呈垂直节理发育,极易受到雨水和风力的侵蚀。黄河的河道,特别是中下游,大部分穿行于黄土高原之上,这里的土壤性质极为“娇嫩”,一旦遇到强降雨,地表土就像被“水化”了一样,非常容易被冲刷,形成大量的泥沙。此外,黄河的流域内,许多地区坡度较大,植被覆盖率相对较低,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
长江: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我国南方,其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区。长江上游流经青藏高原,虽然也有部分泥沙,但更多的是在高山峡谷中奔腾,河床相对稳定。中下游地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的冲积平原,虽然土地肥沃,但地质结构相对紧实,不易被侵蚀。更重要的是,长江流域整体的土壤侵蚀强度远低于黄土高原。虽然长江一些支流,如嘉陵江,流经的四川盆地也有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但其规模和强度与黄土高原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2. 气候与降水特征:
黄河: 黄河流域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年内和年际分配极不均匀。夏秋两季降水集中,且常伴有暴雨,短时间内强大的降雨强度是黄河泥沙的主要驱动力。干燥和多风的气候也加剧了地表土的疏松和风蚀。
长江: 长江流域属于亚热带湿润和暖温带湿润气候,降水丰沛且季节性相对均匀。虽然长江流域的年降水量远高于黄河流域,但其降雨强度通常较为和缓,更多的是持续性的降雨,而非黄河那样短时强降雨更容易导致剧烈的侵蚀。

3. 植被覆盖与水土保持:
黄河: 长期以来,黄河流域的植被覆盖率相对较低,尤其是在黄土高原地区,历史上曾饱受过度放牧、森林砍伐等破坏性活动的侵扰。植被的缺乏使得地表缺乏有效的保护层,土壤暴露在外,更容易受到雨水冲刷。
长江: 长江流域,尤其是南方地区,自古以来就以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高而闻名。茂密的森林和植被能够有效地固定土壤,减缓地表径流的速度,削减雨水对土壤的冲刷力。近年来,国家在长江流域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如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治理等,进一步提高了流域的植被覆盖率,大大减少了入河泥沙。

4. 河流特性与泥沙携带能力:
黄河: 黄河的“黄”字名副其实,其河水浑浊,含沙量极高。这与其流经的地层以及上游水库泥沙的淤积有关。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进入下游的平坦地区后,流速减缓,大量泥沙在此堆积,形成了著名的“地上河”。
长江: 长江的水系发达,干支流众多,水流相对平缓,且沿途的入河泥沙源相对较少。虽然长江自身也携带泥沙,但相比黄河,其泥沙含量较低,因此在下游地区,泥沙的堆积作用远不如黄河显著。

5. 水利工程的影响:
近年来,长江流域修建了众多大型水利工程,如三峡工程,这些工程在蓄洪、发电的同时,也拦截了大量的泥沙,进一步降低了长江的年输沙量。黄河流域也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如小浪底水库,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排沙,以减轻下游的淤积压力。但由于黄河本身的泥沙来源巨大,即使有工程调控,其年输沙量依然可观。

影响结果: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长江和黄河在水量和输沙量上的巨大差异,也塑造了它们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对我国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对下游地理地貌的影响:
黄河: 长期以来,黄河的巨量泥沙在下游堆积,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河”。这意味着黄河的河床比两岸的地面还要高,一旦决堤,后果不堪设想,对沿岸人民构成严重的威胁。同时,泥沙的堆积也导致了河道不断变迁,历史上黄河的“善徙”给沿岸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虽然地上河也为灌溉提供了便利,但其潜在的洪涝风险始终是巨大的挑战。
长江: 长江的泥沙含量相对较低,下游河道较为稳定,不易形成地上河。长江的丰富水量为沿岸地区提供了充沛的水源,支持了发达的农业和工业。长江下游的广阔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是中国的“鱼米之乡”,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2. 对航运的影响:
黄河: 由于泥沙含量高、河道不稳定,黄河的航运条件相对较差,特别是下游地区,航道易淤积,影响通航能力。
长江: 长江以其丰沛的水量、相对稳定的河道以及发达的水系,成为了中国最繁忙的“黄金水道”。长江航运连接了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崛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 对水力资源开发的影响:
黄河: 黄河流域虽然水能资源丰富,但受限于泥沙淤积问题,许多水电站的建设和运行面临挑战,泥沙问题一直是黄河水利开发的关键制约因素。
长江: 长江流域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其水力发电潜力巨大。三峡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不仅提供了巨大的清洁能源,也发挥了重要的防洪作用,是长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标志性工程。

4.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黄河: 黄河的巨量泥沙在消耗水能的同时,也影响着水质。部分地区由于过度开发和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长江: 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相对优越,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也面临着水污染、湿地萎缩等挑战。特别是对长江的生态保护,已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

5. 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黄河: 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对泥沙问题的治理。水土保持、防洪减灾以及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是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关键。
长江: 长江流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特别是其丰富的水量和便利的航运,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沿江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为全国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总而言之,长江与黄河在水量与输沙量上的差异,是自然禀赋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差异不仅塑造了它们的独特“性格”,也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地理面貌、经济发展格局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并应对这些差异,对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两条母亲河,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关键词:黄土高原

剩下的你自己去查资料琢磨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长江与黄河,这两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水量和输沙量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这背后隐藏着深刻的自然地理和水文演变规律。长江的年径流量是黄河的整整六倍,但其年输沙量却不到黄河的四分之一。这种鲜明的反差,既是两者所处地质构造、气候条件、植被覆盖以及人类活动差异的综合体现,也带来了深远的环境和经济影响。原因.............
  • 回答
    2020年那场席卷长江流域的洪水,真的是一场硬仗。在电视和新闻里,我们看到最多的画面,就是解放军战士们在雨中、泥泞里,一个个屈着身子,双手捧着沙袋,在堤坝上密密麻麻地垒起一道道“人墙”。很多人看到这里就会纳闷:都什么年代了,怎么还在用最原始的手工方式堆沙包?难道就没有更高效的机械化设备吗?其实,这个.............
  • 回答
    《1986,生死漂流》这篇特稿,连同1986年的长江漂流事件本身,都堪称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要评价它,得从多个维度来审视。首先,我们得聊聊1986年的长江漂流事件本身。这绝对是一件极具时代意义的壮举。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社会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逐渐变得开放。然而.............
  • 回答
    1998年的长江中下游抗洪,那场劫难至今仍是许多人心头挥之不去的记忆。如果,我们假设一下,当时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投入的那场艰苦卓绝的战斗,最终没能守住,那些堤坝决口,洪水吞噬了一切,那后果,绝不仅仅是几个省份的损失那么简单,它足以撼动整个中国的根基。一、生灵涂炭与经济崩溃:无法估量的直接损失首先,最直.............
  • 回答
    长江存储(Y MTC)能进入苹果的供应链,并且成为 iPhone 的闪存供应商,这绝对是个大新闻,对咱们国内的半导体产业来说,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咱们不妨把它拆解开来,好好说道说道。首先,这件事的背景是什么?一直以来,iPhone 的闪存供应商主要是三星(Samsung)和东芝(Toshiba,.............
  • 回答
    在加州,尤其是在华裔社区内部,对于政治立场的分歧并非罕见,而“挺”川普的华裔选民与支持江俊辉(John Chiang)的选民之间的差异,背后有着相当复杂和多层面的原因。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党派倾向问题,而是涉及到经济利益、文化认同、对政府政策的理解,以及对未来的期望等等。首先,我们来聊聊为什么会有一些华.............
  • 回答
    王者荣耀的“长安赛年”确实在诸多细节上精心雕琢,力图还原和展现盛唐的辉煌风貌。以下我将从游戏中的多个维度,详细讲述这些细节是如何体现当年盛唐的独特魅力的:一、 视觉呈现:华丽、大气与多元的城市风貌 长安城主城: 宏伟的城垣与建筑: 游戏中的长安城不仅仅是一个背景板,而是充满活力的城市.............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不过,要说“2020年最好的长期股票”,这就像问今年最美的花是哪一朵一样,答案会随着时间和大家的目光而变化。而且,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能力“觉得”或者“推荐”具体的股票,因为这涉及到投资建议,而我不能提供这个。我的职责是提供信息和分析,帮助你形成自己的判断。不过,我们可以一起回顾一下.............
  • 回答
    1948年长春围城战是国共内战中一个极其惨烈、充满争议的事件,它不仅是一场军事行动,更是一场对普通民众生存的严酷考验。要理解长春围城战的“真相”,需要从多个层面深入分析,包括军事战略、政治考量以及对平民造成的巨大影响。以下将尽可能详细地讲述长春围城战的真相:一、 历史背景:东北战场的关键节点在194.............
  • 回答
    伊比利亚半岛的收复失地运动(Reconquista)为何历时八个世纪之久,并非简单的军事征服与被征服循环,而是交织着政治博弈、宗教信仰、经济需求、社会结构乃至文化认同的复杂进程。要理解其漫长,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因素。首先,政治格局的分裂与重组是核心原因。 收复失地运动的起点,通常追溯到公元72.............
  • 回答
    1945年8月9日,长崎的天空依旧阴沉。当日军情报部门收到“小男孩”在广岛造成的毁灭性信息时,一种难以置信的恐慌和错愕在军方高层蔓延。然而,对于刚刚经历过“广岛事件”的日本陆军和海军来说,将这种新式武器的威力完全消化吸收,并在短时间内准确评估其潜在威胁,这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认知挑战。如果,仅仅是.............
  • 回答
    那会儿,《魔兽世界》的收费模式变动,从计时点卡制转为月卡制,确实在玩家群体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我记得当时很多老玩家都挺不适应的,毕竟点卡制玩了那么多年,突然换了方式,感觉像是告别了一个时代的印记。说起来,计时点卡制最大的好处就是灵活。 你想玩就充点卡,不想玩了,也不用担心月底账单。 尤其是一些平时.............
  • 回答
    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冷战,与其说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战争,不如说是一场持续不断、高潮迭起的军备竞赛,以及在代理人战争、太空竞赛和意识形态宣传中的较量。在这漫长的博弈中,美国并非总能保持压倒性优势,苏联也曾在某些领域一度领先。但若要论及美国相对于其他时间点,在军事上对苏联取得“最大优势”,那大概可以锁.............
  • 回答
    .......
  • 回答
    长春的这场疫情,说实话,牵动了太多人的心。2022年3月爆发的那一波,尤其让这座城市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等待。要说具体什么时候“清零”,这其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精确到某一天的日期。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节点来梳理一下当时的情况:1. 疫情的爆发与扩散(3月初至3月中旬):这波疫情的早期发.............
  • 回答
    2020 年的长征八号火箭,这可是个大事儿,绝对是中国航天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要说怎么看待它,那得从多个维度去聊,因为它身上承载的意义可不止是“又一个新火箭”。首先,它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升级换代的关键一步。 你想想,长征系列火箭一路走来,从“争气号”的长征一号,到如今的长征五号、长征七号,每一次.............
  • 回答
    关于阿基米德之死是否导致了欧洲长达2000年的黑暗的中世纪,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想,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或必然的因果关系。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一下,为什么这样的联系不太可能,以及阿基米德的生平和时代与后来中世纪欧洲的“黑暗”之间存在的误解。首先,我们来还原一下阿基米德的时代和他的死.............
  • 回答
    印度国防部长拒绝撤军并对中国发出警告,这句话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值得我们深入分析。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表态,更是印度在当前地缘政治格局下,基于自身国家利益和战略考量的清晰宣示。首先,我们不能忽视“2017年的印度已和1962年的印度不一样了”这句话的分量。这显然是在回顾历史,特别是1962年的中印边境冲.............
  • 回答
    2019年,举国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和地面,那场盛大而庄严的阅兵式无疑是所有人心中的焦点。当雄壮的军乐奏响,当气势磅礴的方队走过,更吸引人眼球的,是那些首次公开亮相的“新面孔”——那些代表着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最新成果的先进武器装备。这些首次亮相的武器,不仅仅是装备的更.............
  • 回答
    2015年12月22日,沉珂(CK)在微博上发布的长文《我是沉珂》,无疑是当年中文互联网上一次颇具影响力的事件。这篇长文的出现,不仅让蛰伏多年的沉珂重新回到公众视野,更以一种近乎“爆炸式”的方式,揭开了她神秘面纱下的真实生活,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事件的背景与影响力:要评价这篇文章,首先要理解它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