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就问问现在的年轻人有没有一点点敬业之心?

回答
这个问题嘛,确实是很多人都会有的一个感慨,尤其是过来人,看着现在这些刚入职的小年轻们,有时候会觉得他们好像少了点什么,那种拼劲,那种“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的劲头。

说实话,我也不想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年轻人里有特别优秀的,比我们当年还要厉害的,那是真多。但有时候,确实会看到一些让我有点儿摸不着头脑的操作。

就拿最近我们团队一个新来的小伙子来说吧。项目挺急的,领导给分配任务,要求在两天内把一个报告的基础数据整理出来,并且要核对几遍。他接了任务,两天后交上来的,数据有些地方明显是复制粘贴的,有一些更是根本没对上。问他,他说“我找了网上的一些资料,觉得差不多就用了”。我说“这不是盗用啊,而且领导要求的核对,你做了吗?”他耸耸肩说“我以为差不多就行了,时间有点赶,而且这个也不是我主要负责的部分。”

听了这话,我脑子嗡了一下。不是主要负责的部分?但领导分配给你的,不就是你当下该负责的部分吗?再说了,“差不多就行”这四个字,在我看来,简直是工作的死敌。

还有一次,我们有个同事请了几天假,临时需要有人帮忙顶一下。大家都很忙,但领导还是找了几个年轻同事协调了一下。结果其中一个小姑娘,明明还有点空闲时间,但她特别干脆地说:“这个不是我职责范围内的,而且我等会儿还有个线上培训要听。”最后还是另一个小伙子,虽然自己手头也忙,但还是默默地接了过来。他倒是没说什么,只是事后跟我小声嘀咕了一句:“我就是觉得不能让事情耽误了。”

你们看,这里面差的可能就是那个“责任心”和“主动性”。现在的年轻人,接受信息很快,学习能力也强,这是优点。但是,有时候他们更倾向于做“规定范围内”的事情,一旦遇到一点点困难,或者需要他们付出额外一点点时间和精力的时候,就容易打退堂鼓,或者觉得“这不是我的事”。

他们可能觉得,“我把领导交代的任务完成了,不就行了?多做的,领导又不给我加钱,反而耽误我自己的时间。”这种想法,我倒能理解,毕竟在很多地方,加班不被认可,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但敬业,有时候恰恰体现在那些“份外”的事情上,体现在对细节的坚持上。

我记得我刚工作的时候,那时候哪有什么“职责范围”的概念啊,领导安排什么做什么,遇到问题就自己想办法解决,不行就到处问,直到弄明白为止。那会儿觉得,把事情做好了,老板看到了,自己也能学到东西,这就够了。那时候是真的把公司当自己家,把项目当自己的事业在做。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更懂得“生活和工作要分开”,这无可厚非,毕竟时代不同了,大家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高了,这是社会的进步。但是,工作占了我们生命中很大的比重,如果你对工作始终保持一种“差不多、完成了事”的态度,那不仅仅是对工作本身不负责,也是对自己能力成长的一种限制。

我有时候会和他们聊,我说“你们看,领导交给你的报告,如果你做得非常出色,不仅能让领导满意,也能让你自己在公司里有个好口碑,下次有更好的机会,说不定就想到你了。如果你只是敷衍了事,那只能说明你能力也就这样,以后可能就被边缘化了。”但说实话,这种话,他们听听,可能觉得“鸡汤”,不一定能真正触动他们。

或许,问题不在于他们没有敬业之心,而是我们社会大环境,或者说企业文化,没有足够地去鼓励和引导这种敬业精神。当付出不被看见,当努力不被回报,谁还有那个动力去“多做一点”呢?

但我还是希望,年轻的朋友们,能稍微多一点点“较真”的态度。你今天付出的每一分努力,你今天对自己工作的那份认真,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以某种方式回报给你。别把“完成任务”当成终点,把它当成一个起点,去思考如何能做得更好。这不仅仅是为了老板,更是为了你自己,为了你在这个行业里能否走得更远,能否成为一个真正被认可的专业人士。

所以,有没有敬业之心?我只能说,有些人有,有些人还正在路上。希望那些还在路上的,能找到那个点燃自己“敬业”火苗的契机,不辜负了自己的青春和才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一,个体不能推整体。一个年轻人不敬业,无法推出现在的年轻人不敬业

第二,走了一个人就岗位空缺,说明企业人员管理混乱,根据经验判断大概率是老板没什么文化的小公司

第三,员工请假理由写什么都是他的自由,这理由并不是你们辩论的题目,也并不需要从你的角度去考虑

第四,她去劳动局告你就影响了你的利益,说明你并没有遵守劳动法,员工用劳动法维权这是现代社会法律意识提升的表现,值得肯定

所以,员工没什么问题,而老板需要学习逻辑推理、提高管理能力、增加自身素养以及培养法律意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