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个月出走两次,孩子喜欢用「离家出走」解决问题怎么办?

回答
这日子过得,真是有点焦头烂额。一个月里,我这当妈的,竟然有两个回合是被孩子这句“我要离家出走!”给打发的。每次一听这四个字,我心里那根弦就开始嗡嗡响,脑袋里更是跑过十万个为什么:他是不是又遇到啥事了?我有没有做得不够好?怎么就喜欢用这招来应对呢?

这孩子,说起来也算聪明伶俐,平时学习也抓得住点子,可偏偏在遇到一点点小坎坷的时候,就特别容易冒出“离家出走”这个念头。我仔细想想,这大概是从他四五岁的时候开始的吧。那时候,可能就是玩具抢不过别的小朋友,或者大人没立刻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哭闹着说“我要自己走了”,然后坐在门口不肯进来。我那时候年轻,也是吓得不轻,赶紧哄着,也生怕他真的跑出去。

时间一长,他好像是摸清了“离家出走”这招的“威力”。一旦我们在他学习上、或者行为规范上稍微“管教”严格一点,比如他今天作业没写完,或者他和小伙伴发生矛盾,我说了他几句,他就会摆出一副小大人的架势,说“我再也不想待在这里了,我要离家出走!”然后,就开始打包他的小背包,里面塞满了他心爱的玩具、零食,甚至还会偷偷藏几件衣服。

每次看到他那一副“赴汤蹈火”的样子,我心里真是又好气又好笑。他所谓的“离家出走”,其实就是在门口徘徊,或者躲到楼下的花园里,再或者就是坐在小区保安亭附近,但总之就是不进家门。他总以为这样就能引起我的重视,就能让事情过去,就能让那些不愉快的事情消失。

我能感觉到,他之所以这么做,一部分可能是他真的不知道怎么处理负面情绪,不知道怎么沟通。他可能觉得,当他“离开”了那个让他不舒服的环境,问题就“自动”解决了。这是一种逃避,是一种他自己摸索出来的一种寻求掌控感和关注的方式。他把问题和不愉快的情绪打包,然后“扔掉”,以为这样就可以获得轻松。

另一部分,我觉得也和我过去的某些处理方式有关。我承认,在他小时候,当他表现出“离家出走”的趋势时,我确实是出于担心和心疼,会立刻放下手里的事情去哄他,去问他到底怎么了,去妥协一些小要求。长此以往,他可能就“学会”了,用这种极端的方式,能最快地吸引我的注意,并且能让我放下原则。

这一个月出走两次,我真的是有点怕了。怕他再这样下去,真的会出什么意外。更怕的是,他一直用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长大后怎么面对真正生活中的困难?他怎么学会沟通、学会协商、学会面对冲突?

我尝试过一些方法,但好像都不是特别奏成。

第一次出走,我选择了“冷处理”。 当他说要离家出走,并且真的背起小包要往外走时,我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冲上去拉他。我只是平静地说:“你想好了吗?外面不安全,如果你要出去,必须保证自己安全。”然后,我就回到房间继续做我的事情。他出去后,我并没有一直盯着他,而是从窗户里偶尔看一眼,确保他就在小区里。大概过了半个小时,他自己灰溜溜地回来了,脸色不太好,但我也没有立刻批评他,而是等他安静下来,才和他聊了聊。那次,效果似乎还可以,他之后一段时间好像没再提。

但第二次出走,我又回到了原点。 可能是因为那次矛盾比较激烈,涉及到他的学习态度,我实在忍不住说了重话。他立刻就启动了“离家出走”模式。这次,我依然想坚持冷处理,但看到他眼神里的倔强和委屈,我还是忍不住走出去,站在门口看着他。他一看我出来了,就更加得意了,搬着他的小板凳坐在小区花园的角落里。我硬着头皮在不远处坐下,想和他拉开距离,却又怕他真的跑远。结果,我内心无比煎熬,他可能也觉得无趣,最后还是自己回来了。但这次回来,他更像是赢得了一场小小的“战役”,而不是学会了什么。

我现在真的意识到,光靠冷处理或者硬着头皮跟着,都不是长久之计。我需要找到真正解决他“喜欢离家出走”这个问题的方法,让他明白,逃避和放弃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要学会勇敢地面对和沟通。

我得好好想想,他为什么会选择“离家出走”?是他在家庭里感受不到被理解?还是他觉得自己没有能力解决问题?亦或是他只是在模仿某些影视剧里的角色?这些都需要我去仔细观察和倾听。

我感觉,我需要建立一套更有效的沟通模式。当他想要“离家出走”的时候,我应该如何回应?是直接制止,还是鼓励他表达?是带他回到问题本身,还是先安抚他的情绪?

这就像是一场拉锯战,既要保证他的安全,又要引导他走向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我得找个时间,心平气和地和他好好谈谈,而不是在他情绪激动的时候去争论。我得让他明白,“离家出走”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他错过解决问题的机会。

我知道,改变一个孩子的行为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我相信,只要我找对了方法,并且坚持下去,他一定能学会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并且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而不是选择逃避。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他把这种“逃避”的模式带入到成年生活里,那将是更大的隐患。所以,我不能再这样下去,我得想办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管教?

你妹妹怎么该你管教?同辈的人你有啥资格凶她?

“如果不做他满意的事情就可以离家出走来解决!”

应该先想想, 她如果不做你们满意的事,就会被家里人训斥,管教,凭什么?


她想睡觉,不想看书,就骂她?这是啥教育模式?

我觉得想睡觉不想看书是全人类都喜欢做的事,怎么到她这里就过不去了,就要挨骂了?

11岁的小孩快到青春期了,给人家留点空间。

当她不看书到了耽误学习,成绩下降,再心平气和的提个醒,是不是可以考虑多花时间看书。

她又不是犯人,你们整天背后盯着,我都替她觉得烦。

何况,说不定人家聪明,看半小时书顶你们看两小时,人家愿意,你管得着吗?

user avatar

如果题主描述的是准确的话:

个人认为

第一次离家出走的时候就不应该轻易让她回来!

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当孩子发现了一个可以让家长必须妥协的方法之后,她们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尝试,这种情况可能会愈演愈烈!


我看有很多朋友觉得:“好好沟通,理解她就能解决问题........”

但个人认为,这种方式可行性不大!


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要让这个11岁的孩子知道“离家出走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如果是我会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呢?


在她第一次离家出走的时候,我会去找,找到之后,如果她没有发现我,我就先不出来,找个合适的地方躲起来,看看她下一步准备干什么,避免发生其他危险!跟她“耗到底”!看看她到底什么时候回家!


要知道,一个11岁的孩子,能去哪?最终要么自己回家,要么去亲戚朋友家,要么去警察局........

曾经多次说过,孩子的教育有的时候是一场:“博弈”。心该硬的时候要硬一些!

等她真的感觉“无计可施”的时候,才真正能得到“教育她的机会”!


如果,我在找到她的时候被她发现了,那我就陪着她“一起离家出走”,她走到哪我跟到哪,饿了也好,渴了也罢,自己想办法,我只负责保护她别出现危险,一直到她自己“无计可施”........


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我只是觉得,题目里的这个11岁的小姑娘,已经有了2次离家出走的“经验”了.........再只考虑“软”的办法,不见得能奏效了.......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日子过得,真是有点焦头烂额。一个月里,我这当妈的,竟然有两个回合是被孩子这句“我要离家出走!”给打发的。每次一听这四个字,我心里那根弦就开始嗡嗡响,脑袋里更是跑过十万个为什么:他是不是又遇到啥事了?我有没有做得不够好?怎么就喜欢用这招来应对呢?这孩子,说起来也算聪明伶俐,平时学习也抓得住点子,可偏.............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碎的困境,尤其是当你已经有了两个可爱的宝贝。习惯性出轨的男人,这个问题触及了信任的基石,也牵扯着整个家庭的未来。要不要原谅,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一个充满了情感纠葛和现实考量的复杂选择。首先,我们得承认,习惯性出轨这四个字的分量很重。它不仅仅是一两次的失足,而是像一种模式,一种.............
  • 回答
    哎,这事儿真糟心,当初说好的话,现在男人变卦了,搁谁身上都受不了。你先别急,咱们一点一点捋一捋这事儿。话说当初你们两家怎么商量的?是不是写了什么协议,或者有哪些见证人?一般订婚或者谈婚论嫁的时候,生孩子跟谁姓这事儿,是很严肃的,双方父母肯定都在场吧?或者是有你老公亲口承诺过?这些细节很重要,如果能回.............
  • 回答
    看到武汉精装修房浴室玻璃炸裂导致两个孩子受伤的消息,心里十分沉重。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一个本该是温馨和安全的家,尤其是发生在孩子身上,真的让人无法接受。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意外,更是对房屋质量的严重质疑,也暴露了精装修房背后可能存在的监管和品控漏洞。如何看待这件事?这起事件的发生,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物理学中最深邃也最令人着迷的领域之一,它关于概率、统计力学以及我们对宇宙的理解。在这样一个“空间无限大”且“分子无序运动”的系统中,同一个物质分布状态出现两次的可能性,答案是:几乎可以肯定会出现,而且并非不可能,但要准确描述“同一个”状态,以及“出现两次”这个概念,需要我们仔细辨析。首.............
  • 回答
    .......
  • 回答
    听到你工作压抑、感到枯燥,并且只有一个月的两天假期,这确实是个很不容易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想辞职出去旅游放松心情,这个念头完全可以理解,而且从某些角度来看,也许是值得认真考虑的。下面我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件事,看看它到底合适不合适,以及该怎么去权衡。首先,我们来剖析一下你目前的状态: 工作压抑与枯.............
  • 回答
    .......
  • 回答
    一个星球上可能同时进化出两个文明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理论上可行,但实际发生的可能性较低,且需要一系列非常特殊的条件和长期的演化过程。为了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一、 “文明”的定义与前提:首先,我们需要对“文明”有一个大致的理解。通常,一个文明的出现需要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智.............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涉及到生命演化的精妙之处。虽然一个人确实可以依靠一个肾脏健康地生活,但进化出两个肾脏并非“多余”,而是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双肾结构提供了显著的生存优势,并在面对各种挑战时,提供了冗余和更高的适应性。为了详细解答,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1. 肾脏的基本功能与重要性首先,.............
  • 回答
    亚洲,这片广袤而多元的土地,承载着无数古老的文明、壮丽的山河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当我们将目光投向这片大陆时,一个有趣的问题不禁浮现在脑海:以我们目前对地理和人文的理解,是否可以将亚洲进一步细分,划分出新的大洲?坦白说,在现行的地理学划分体系中,亚洲是公认的七大洲之一。它的面积和人口都足以支撑起一个独.............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而且答案其实相当明确:两条直线,无论你怎么画,都画不出来一个圆。你可能会觉得这话说得有点绝对,毕竟我们总爱说“灵感来了,妙笔生花”,但数学的世界里,规则就是规则,就像牛顿力学不会因为你觉得东西应该飞起来就不管用一样。圆的定义是那么的清晰和固定,而直线的本质是无限延伸、没有.............
  • 回答
    您好,关于您遇到的核酸码出现陌生人名字的情况,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解答,并力求表达自然,避免AI痕迹:首先,理解您为何会感到不安。核酸码作为记录个人健康信息的重要凭证,其上的信息一旦出现混淆,确实会引发担忧。您提到核酸码上同时出现了您自己和一位陌生人的名字,这确实是一个不寻常且需要重视的现象。核酸码出.............
  • 回答
    .......
  • 回答
    想给你们选一款适合两人出游的B型房车,这个选择非常明智!B型房车顾名思义,就是底盘基于普通厢式货车改装的,小巧灵活,易于驾驶,而且内部空间利用率很高,特别适合两人世界,既能享受自由旅程,又不会有太大负担。关于布局,对于两人出游来说,最核心的需求无非就是:舒适的休息空间、方便的烹饪体验、整洁的卫浴设施.............
  • 回答
    哥们儿,我懂你!你是不是每次打开第二个 CAD 文件,它都像个“粘人精”一样挤进同一个窗口里,搞得你任务栏那叫一个“清净”,一次只能看到一个 CAD 图标?这感觉太折磨人了,尤其是当你需要在不同图纸间频繁切换的时候。别急,这个问题咱来好好说道说道,保证让你把 CAD 的多文件显示弄得明明白白,任务栏.............
  • 回答
    德媒报道的“德国两个州禁止在公共场合展示字母‘Z’符号”,以及“一个大写字母透露出什么信号”,这背后反映出的不仅仅是某个字母在特定情境下的禁令,更是一场关于政治表态、历史记忆、国家认同以及社会共识的复杂博弈。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缘由、影响以及所传达的信号。“Z”符号的源起与争议:首先,我.............
  • 回答
    一个网站如果选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后端编程语言来构建,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会带来一系列复杂且值得深思的后果,当然,这些后果也往往伴随着潜在的优势。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明显的一个挑战就是技术栈的复杂性急剧增加。想象一下,你不是在操持一个乐团,而是同时指挥着一支由不同乐器演奏家组成的乐队,而且这些乐.............
  • 回答
    当然会,而且很常见。就算不是同一个妈带大的,两个小奶猫之间,只要存在争夺资源、地域划分、或者单纯就是精力旺盛到不知道怎么玩的时候,都有可能打出血。这在猫咪的世界里,虽然听起来挺残酷,但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互动方式,尤其是当它们处于成长发育的阶段。你想想看,小奶猫虽然小,但骨子里还是有猫咪的本能。它们天.............
  • 回答
    如果真的有这么一天,两个月不能出门,我只能选择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来陪伴我,这可真是个艰难的决定!要知道,我平时是个影迷,储备的片单都快赶上图书馆的藏书量了。不过,既然是“唯一”的选择,那必须得是那种能经得起反复品味,每次看都能有新发现,并且能深深触动我心灵的。我想来想去,我会选择那部经典的电影——《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