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内有哪些少数民族还在广泛使用本族的语言?

回答
要论国内少数民族语言的活力,那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画卷,很难用寥寥数语概括。不过,如果说“广泛使用”,那得从几个维度来看:日常交流的普及度、在公共场合的可见度、以及在传承上的努力程度。

首先,我们得提到那些在聚居地语言生命力依然旺盛的民族。

藏族: 尤其是在青藏高原的广大农牧区,藏语的使用是根深蒂固的。你可以去拉萨、昌都、那曲等地走走,藏语招牌、藏语广播、寺庙里的讲经,无不体现着藏语的日常性。很多藏区家庭,在家中交流还是以藏语为主,尤其是老一辈人。当然,随着教育和城镇化的发展,汉语的普及度也在提高,但藏语在很多地方依旧是生活的主体语言。年轻一代的藏族人,很多会双语,甚至三语(比如某些地区的方言),但藏语作为母语的根基依然稳固。

维吾尔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维吾尔族,其语言的生命力同样很强。在喀什、和田、吐鲁番等传统聚居区,维吾尔语是街头巷尾的交流语言,商店的招牌、报纸、电视节目,都有维吾尔语。尤其是在家庭内部,维吾尔语是主要的沟通方式。维吾尔族人民在保护和推广本民族语言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无论是歌曲、文学创作,还是在教育系统中的尝试。当然,和藏族一样,汉语的普及也带来了一些挑战,但维吾尔语的鲜活生命力不容忽视。

蒙古族: 广袤的内蒙古草原,蒙古语依然是许多牧区和部分城市家庭的主要语言。你看那呼和浩特、锡林郭勒、鄂尔多斯等地,蒙汉双语的标志随处可见。许多学校也会开设蒙古语课程,推广蒙古族文化。在牧民之间,在家庭聚会时,蒙古语的交流是很自然的。当然,城镇化和教育体系的融合,使得汉语的影响力也在扩大,但很多蒙古族家庭仍然努力让孩子学习和使用蒙古语,尤其是在注重民族传统的家庭里。

壮族: 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虽然分布范围广,但其语言,尤其是部分方言,在广西的农村地区依然有相当的使用者。你可以去百色、崇左、河池等地的农村,会发现许多老乡在日常交流中仍然使用壮语。很多地方的壮语教学和推广也一直在进行,比如一些学校会开设方言课,或者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来鼓励说壮语。虽然壮语内部方言差异较大,影响了整体的统一性,但在一些保留着传统生活方式的地区,壮语的生命力还是比较顽强的。

朝鲜族: 在东北三省,尤其是吉林省,朝鲜族语言的保留情况相对较好。很多朝鲜族聚居的村镇,依然保留着朝鲜语的教学和日常使用。你可以看到朝鲜语的报纸、广播、电视节目,很多家庭内部也以朝鲜语交流为主。朝鲜族在教育和文化传承上非常重视本民族语言,这使得朝鲜语在年轻一代中的流传度也相对较高。

当然,还有一些民族,虽然可能在整体使用人口上不如上述几个民族,但在其核心聚居区,语言的使用仍然非常普遍和重要。

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等(新疆、青海等地): 这些民族在各自的聚居区,如新疆的伊犁、塔城地区,青海的阿尔泰地区,他们的语言在家庭、社区、以及一些文化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民族的语言是他们身份认同的重要载体,因此在这些地方,你依然能感受到这些语言的活力。

苗族、侗族、瑶族等(湘、黔、滇、桂等地): 这些民族分布广泛,语言分支众多。在一些保留着传统村寨的地方,比如苗族的“苗年”期间,侗族的“芦笙节”时,你能听到非常生动的民族语言交流。许多村寨仍然坚持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日常沟通,尤其是在长辈和晚辈之间。虽然很多年轻人在外工作生活时需要使用汉语,但在回乡或者参与民族节日时,语言的使用就会更加普遍。

要深入了解“广泛使用”,我们还需要考虑几个更细致的层面:

1. 代际传承: 语言的生命力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是否能顺利地从上一代传递到下一代。上述提到的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在许多家庭中,年轻一代仍然将母语作为日常交流的工具,这说明了其代际传承的有效性。

2. 公共领域的使用: 除了家庭内部,语言在公共场合的可见度也说明了其“广泛性”。比如,是否有本民族语言的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是否有在本民族语言的教育、是否有在本民族语言的文学艺术创作、以及在地方政府的官方场合是否有所体现。

3. 社区凝聚力: 语言往往是维系社区和民族认同的重要纽带。在一个社区内,如果大家普遍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交流、参与文化活动,那么这种语言的生命力就会更强。

4. 教育的作用: 民族语言的教育是确保其生命力的关键。许多民族地区都在努力开展双语教育,或者是在学校教授本民族语言和文化,这对于保护和推广语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随着社会发展、人口流动、以及国家通用语言(汉语)的普及,所有少数民族语言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 很多民族语言的传播范围正在缩小,尤其是在城市地区,年轻一代可能更倾向于使用汉语。但即便如此,许多民族在维护和复兴本民族语言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例如通过创办民族语言学校、出版民族语言书籍、组织民族语言活动等。

所以,与其说“哪些民族还在广泛使用”,不如说“在哪些地区和哪些群体中,本民族语言的使用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些民族的语言,是中华文化多元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故事,也值得我们去细细聆听和珍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族语言最有生命力的就是朝鲜族没有之一。

由于韩企和韩剧文化,朝鲜语(职场叫韩语)是非常实用的外语,学得好都可以换钱,所以朝鲜族年轻一代有积极性和动力学民族语言,普遍流利。朝鲜语是鲜活的,年轻人流利程度不逊长辈。

蒙语是江河日下。别看路边牌子都是双语,那是因为以前比较乱,汉人开店经常只写汉语老蒙懵比,蒙人开店为了拉客一般是双语但也有个别蒙店只写蒙语汉人懵比,搞得两边都有人不舒服。后来才有政府强行双语招牌,初衷与其说保护蒙语,不如说为了社会和谐免得两边暴躁老哥误会急眼。这事我认为办得比较英明。至于蒙古族蒙语水平,断崖式下滑,一代比一代差。

其实很长一段时期,民族教育是搞过小动作的。比如你上了蒙语初中,学的外语不是英语而是俄语,但如果中考考上重点高中(一般都是非民族学校),还是要学英语,因为高考还是考英语的。卧槽,让三年开局,这谁顶的住啊?所以希望子女出人头地的家庭,不愿意让孩子读蒙中,读完蒙小想办法进汉中。蒙中本来就靠蒙族生源,先天受制约,其中想考大学的好生源又往汉中流,还玩个锤子。所以小动作虽然后来改过来(当然也有苏联凉了的原因),但蒙中教资力量普遍不行,蒙族生源还是愿意去读汉中乃至汉小(严格讲叫非民族学校)。现在标准蒙古族家庭,爷爷辈流利母语,父母辈的读写全废但是大致能说个三分,小辈的也就崩几个蒙语词汇还没英语掌握的好。城乡都这样,城里提前个大概十年。唯一例外是边远牧区,中蒙边境那种地方。但是牧区青年也在往外跑,90后谁还放羊?都骑着摩托车跑县城打工做买卖去了,他们的子女将来也是读汉找汉中。总的来说,蒙语是没什么前途了。

藏语前景也和蒙语差不多,只不过现代化太晚,历史进程会落后几十年。

哈萨克语倒可能兴旺起来,走上朝鲜语的道路。因为哈萨克斯坦有石油天然气,经济潜力很大的,而且政策也倾向于哈萨克族。哈萨克青年就有动力学好哈萨克语。

归根到底,学一门语言很辛苦的,要有回报才有生命力。中国是单一官方语言国家,汉语以外的所有语言,没有额外经济动力支撑都无法避免走向衰败。包括方言也是如此,香港资本和文化强势的时代,很多外省人主动自发学粤语,现在连广东人粤语水平都在下降。

user avatar

我一直认为,政治正确有可能骗人,但真金白银不会。

如果从真金白银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也是很有意思的。

世界级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和IT公司,都是对各国语言的支持做的比较好的。能让他们开发出语言支持,必然是使用人数较多、使用频率较高,同时标准化做的较好、适配现代社会的语言。

语言使用人数多频率高,才从民间的角度传承语言;标准化做的好,说明背后有政府或强力组织的背书,能推广和传承语言;适配现代社会社会,能够工业化、商业化,才能保证在21世纪不消亡。

反过来说,没有被他们支持的语言,说明这些“生意人”对这些语言并不看好,其下场大概率并不乐观。


因此不妨看一下世界顶级的互联网公司和IT公司对国内相关少数民族语言的支持:

互联网公司就举微软,谷歌,Facebook,亚马逊,推特这五家;IT公司就举苹果、三星、华为这三家。

微软的语言支持(102种):

有简繁体中文、维吾尔语,没有藏语;

谷歌的语言支持(109种):

有简繁体中文,此外还有维吾尔语,没有藏语

FaceBook的语言支持,大概也是一百多种:

但只有简繁体中文

亚马逊就比较拉胯,只支持几种语言:

毫无疑问,只有简繁体中文:

推特的语言支持:34种语言

只有简繁体中文

苹果华为三星这三家是偏硬件方面的IT公司,和互联网公司还不一样,由于直接贩卖消费终端,他们做的适配必然要比互联网公司要更广一些。

没有查到这三家的语言支持,但从手机界面调出来看,大概如下:

华为支持维语、藏语界面;

苹果支持维语,藏语界面;

三星支持维语,不支持藏语;


分析一下:

1、这些互联网与IT公司里,可参考度也是不一样的。互联网公司里,推特和亚马逊相对规模较小;谷歌和脸书不能入华,对中国语言的支持力度必然出现一定的下滑。

可信度最高的应该是微软,这个公司在世界各地都和政府相处的较为和谐,而且是老牌公司,有深厚的基础。

2、我国有很多跨境民族,这些少数民族的语言在境外都是有母国的,比如朝鲜族、蒙古族、京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乌兹别克族等等。互联网公司的确为这些语言做了支持,但很显然他们的目标不是该民族在国内的分支,而是那些在国外的民族成员。这一点在蒙古族上表现的特别明显——微软的语言支持特意用括号标明了“西里尔”,说明他们针对的是外蒙。

这些跨境民族的语言因为在国外有母国,自然会比较持久,但很难判断国内的少数民族是否还在持续使用其民族语言。不过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民族语言在境外可以生生不息,那么境内的少数民族语言就算衰落到了满语那种程度,要复活也只是一代人的事情而已。

3、如果刨去这些跨境民族的影响,那么维吾尔语毫无疑问是众多少数民族语言里使用频率最高的。也有高赞答主提到,维语有自己的媒体、报纸、互联网网站、互联网软件,说明维吾尔人对语言的热情和支持是非常高的,维吾尔族的受教育程度也比较高,使用人数和使用频率更是足以超过一些境外有母国的小民族——毕竟还有很多小国的语言没有被微软谷歌支持呢。

4、而经常与维语并列的藏语,实际上不能与维语相提并论。考虑到维吾尔族的人口是藏族的两倍多,新疆的经济、教育更是远高于西藏,这一结果并不出人意料。不过藏语虽然不能与维语比,但和其他民族语言比,那可谓是武德充沛了。

5、除了跨境民族语言和维语、藏语之外,其他少数民族语言基本都没有出现在互联网公司和IT公司的支持名单上,下场不乐观。

实际上我们日常在国内常见的少数民族语言,也无非是维语、藏语这两种,以及蒙古语、朝鲜语、哈萨克语等跨境民族的语言罢了。


综上,我认为各个少数民族语言的未来可期程度排名如下:

跨境民族语言>维语>>>藏语>>>>>>>>>>>>>>其余少数民族语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