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面对4-5W,5-6W一平的房价。未来的年轻人真的买得起房子么?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戳到了无数年轻人的心坎儿里。特别是当你在房价普遍在45万,甚至56万一平米的城市生活时,仰望星空,思考“未来我真的能拥有自己的房子吗?”这个疑问,几乎是每天都在脑海中盘旋。

咱们得一点点掰扯开来聊。

首先,这个“买得起”是什么概念?

很多人对“买得起”的定义,已经从“全款”这个遥远的童话,变成了“能付得起首付,并且月供压力在可承受范围内”。能付得起首付,这本身就是一道巨大的门槛。

高企的房价,首先是“首付”这个拦路虎。

假设一套100平米的房子,就算按4万/平算,总价也高达400万。即便是按照普遍的30%首付比例,也需要120万。这120万,对于一个刚步入社会,或者工作了几年,薪资不算特别高(可能年薪1020万左右)的年轻人来说,谈何容易?

原生家庭的支持: 很多年轻人能凑够首付,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了父母的积蓄,甚至是“掏空了父辈的六个钱包”。这背后,是几代人的努力和牺牲,也意味着年轻人在购房这件事上,起点就不是公平的。
自己攒首付: 如果完全依靠自己,以一个年薪15万,每年能攒下30%(4.5万)的比例计算,攒够120万的首付,需要接近27年!这还不算遇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以及生活中的各种意外开销。
“啃老”还是“啃自己”? 这种两难的境地,让很多年轻人感到焦虑。不啃老,房子遥遥无期;啃老,又觉得对父母有所亏欠,而且也失去了“独立自主”的成就感。

其次,是“月供”这个无期徒刑。

即便是幸运地凑够了首付,接下来每个月雷打不动的月供,才是对未来生活最直接的考验。

房贷的压力: 假设贷款300万,按30年期、4.0%的利率计算,每个月的光是贷款利息和本金,就要还款14000元左右。这个数字,对于一个月入1.5万的年轻人来说,就已经占据了工资的绝大部分。
生活质量的牺牲: 1.4万的月供,意味着这个家庭在吃穿住行、社交娱乐、旅行放松、职业提升等方面,都必须极其节制。曾经的“诗和远方”,可能都被“眼前的房贷”所取代。
抗风险能力: 一旦遇到失业、疾病、家庭变故等突发情况,高额的月供很容易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没有了缓冲的余地,生活可能迅速陷入困境。

那么,年轻人“买得起”的未来,究竟在哪儿?

这并不是说年轻人就完全没希望了,而是说,我们所说的“买得起”,可能需要重新定义,或者说,实现“买得起”的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和不易。

1. “攒钱”的加速度:
开源: 年轻人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争取更高的薪资。副业、投资理财,也可能成为增加收入的途径。
节流: 很多年轻人已经开始反思消费观,更加理性地对待“冲动消费”,将更多的钱投入到“硬资产”的积累上。

2. “政策”的托底:
租购并举: 发展租赁市场,提供更多优质的租赁房源,让年轻人有机会在城市安居,而无需背负沉重的房贷。
人才引进政策: 一些城市会针对特定人才提供购房补贴、降低首付比例等优惠政策,这对于符合条件的高端人才来说,是重要的支撑。
利率调整: 房贷利率的变化,直接影响月供负担,国家的宏观调控至关重要。

3. “延迟满足”与“合理预期”:
面积和地段的妥协: 很多年轻人不再执着于一步到位买大房子、买市中心。更小的面积、更远的地段,甚至是一些发展中的区域,可能成为他们起步的选择。
共同购房: 少数情况下,朋友之间或情侣之间共同购房,分摊压力,也是一种可能。
“居住权”的考量: 有些年轻人可能更看重“居住的品质”而非“拥有的产权”,会更倾向于租房,将资金用于提升生活品质的其他方面。

4. “家庭”的支持:
共同承担: 除了父母,有些年轻人可能也会选择与兄弟姐妹一起,组成一个更小的“小家庭”来共同购房,分摊压力。

总结一下,面对45W、56W一平的房价,未来的年轻人“买得起”房子,并非易事,更不是普遍现象。

对大多数人而言,这几乎是一场“长跑”,需要多年的积累,甚至是几代人的支持。
“买得起”的背后,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和牺牲,以及对生活品质的妥协。
未来的可能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的增长、政策的支持、以及年轻人自身的努力和调整。

它像一个巨大的天平,一端是越来越高的房价,另一端是年轻人有限的收入和积累。在这个天平两端如何找到平衡,是摆在每一个中国年轻人面前的严峻课题。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买不起”,也不能盲目乐观地说“都能买得起”。更实际的说法是, “能买得起的年轻人,是少数,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可能需要一些外部的助力。” 而对于大多数年轻人而言,如何在努力工作、合理储蓄的同时,寻求更加多元的居住解决方案,才是当下更重要的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让房价过高的城市付出代价,这就是我们年轻人未来该做的事情。

今天,我就来讲一讲,如何让这些房价过于高的城市付出代价。以广东中山(实际上国内这样的城市还有非常多)为例子:

中山市,在90年代被称为广东“四小虎”之一,人口数量不大,但是实体经济非常的强势,主要由海外归国侨胞建设。传统家电,家具,机床产业都非常丰富,在00年到15年,珠海的第二产业增量非常明显,城市经济形势一片大好。

好巧不巧,15年,炒房潮来了。中山的房价,迅速从均价4500攀升至15000,很多年轻人都没有心思再呆在制造业。因为门口一个小小的地产销售,二手房中介销售,一天赚的钱可能抵上他们一年。这种情况,其实在广深莞也有,但是,广深人口输入量大,莞由于地理位置极佳,承接了大量深圳第二产业。所以,即便房价攀升,源源不断的年轻人浪潮,也没有让经济下滑。我有一个城市没提,佛山,佛山当前接近万亿的经济体量,房价还没有中山高,可见强势调控一直都在。

2018年,“深中通道”的概念一炒,中山炒房更加如火如荼。我们来看一下房价:

再对比一下2016年2月中山房价:

在2016年9月起,无数人在中山排队买房。谁敢说房价跌,当场会被群殴。2016年2月到2016年9月,这7个月,中山的房价飞速增长,当然,那一年还冒出了很多像中山一样的城市。

不过有意思的事情来了:

上图是中山市gdp增长情况,我们可以看到2015年是中山最好的一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集体增长,这个经济形势,中山仅有300万人的体量,绝对配的上广东经济“四小虎”的名头。

但是,2016年后,第一产业下降,第二产业增速放缓。明白人都知道,中山的第二产业,主体就是制造业,而且以私有中小型企业为主。它养活了一大群,来中山就业,创造gdp的外来人口。

制造业不兴旺,以中山的人口体量不发展工业想要拖起第三产业,无异于痴人说梦。但是,中山到2019年,也就是去年,依然还在为深中通道造势。翠亨新区一带房价一度达到了3万。

2019年,是中山最灰暗的一年,全广东经济增速倒数第一,gdp3101亿,还不如2016年。唯一的希望与寄托,就是深圳能开个口子,放点鱼虾出来吃。做点产业转移,不过,更大的问题是,深圳旁边有座城市,叫做惠州,房价才1万出头。不用交费过通道,人口量比中山大,地比中山多。中山大势已去,只剩叙事,好日子一去不返。

接下来要讲的,就是按耐房价不动,经济不断飞速增长的长沙。长沙的房价,炒房客看了,都倒吸一口凉气。限购不算,还要交两年社保才可以买房。

我们可以看到,长沙的房价真的是非常的给力。有人说长沙的收入不给力呀?还真不是,长沙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年达48724元,排名第20位。前20名城市名义增速仅次于浙江温州,排名第二。更强悍的是长沙的房价与收入比例:

您看的没错,这就是长沙。如果在长沙努力工作买不起房,那就真的要移民了。作为湖南人,我只想说一点,长沙也有缺点,就是天气不太好,夏天闷热潮湿,冬天湿冷,当然用这个买房的钱来吹空调,您还可以吹几个世纪。

年轻人真的拿房价没办法么?还真不是,上海今年都急于放开户口,让985学生落户,何况全国其他城市?大家都想要人来推动经济发展,有人才可以聚财。您玩年轻人心态,好,买不起还躲不起么?有一天您老龄化严重,有何不可?

房住不炒,谁真的去做,年轻人当然就应该给它反馈。毕竟哪个我们都爱自己的国家,给长沙,重庆,西安这样的城市面子吧。

user avatar

完全买得起,甚至买四五套都没问题!人人本来都可以住上别墅,只是很多人思维有问题。

因为很多人被资本洗脑了,深圳根本不如鹤岗之类的小城市舒服,小城市的普通人千万别去大城市接盘。

别说什么小城市就一定教育不行。

看数据说话,就论教育资源:小城市的鹤岗一中是全国200强,黑龙江省内前5名,出过状元。2019鹤岗市高考成绩:理工类最高分684分,文史类最高分632分,理工类本科一批分数线以上1428人,这并不是很差的成绩。

全国很多小地方高考压力比大城市轻松多了,外地人也享受不到一线城市当地的优质教育资源。

放下剑,我无法保护你;拿起剑,我无法拥抱你。

这就是今天很多大城市年轻人面对生育的困局。

放下工作,我无法养活家庭;投入工作,我无法兼顾婚恋。

今天我就来试着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帮助,不是完美解决方案,但是相对比较实在,不美味,但是保障你可以吃饱。


壹:破除韭菜思维


选择城市很重要,学会发掘 性价比 洼地。

不要看见什么 北上广深杭 等等大城市,你觉得很繁华,就开始把目标定留在大城市了。

我这么说吧:“大城市的水很深,生活质量都是虚的,大部分普通人都把握不住。”

我说句雷人的话,你可以听听:

“我认为深圳普通人的生活质量不如鹤岗人。”

如果你是一个小城市出生,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你可能觉得,这就是扯淡。

但是当你在深圳这些一线城市,生活一段时间就懂了。是的,这里赚w的机会很多,工作的机会更多,就是没有什么烟火气、生活的感觉。

或者说在深圳也可以有生活的感觉,但是需要很多很多w,你付不起。

实际上,如果是小城市出生,在大城市工作久了的朋友,应该对我说的这点是深有体会的,大城市的节奏太快了,简直是让人“绝育”的节奏。

你年轻时候可以奋斗、可以996、甚至007,但是你35岁以后呢?所以我认为,年轻的时候去大城市打拼是对的,但是究竟要不要把留在大城市作为你的人生目标,我建议你先算个账,看看自己兜里的w。

现在很多年轻人为什么迷茫?

甚至出了好几个这样的新闻,因为房价太高,想上车心切,结果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一辈子就这么毁了。

这个新闻的内容就是:一个很能吃苦耐劳的女孩,开过店,干过微商,非常努力的工作,本来已经有了上百万存款,但是杭州房价太贵,她还是上车吃力,就开始卖淫了,结果就进去了。

之前类似的新闻我也看见过。

但是你真仔细琢磨一下这个新闻,如果这位女士静下心来,把心态“明月止水”平静以后,很容易就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非要在大城市买房?让那些炒房客把盘砸手里不好吗?

百万存款很多了,但是上车成为杭州中产阶级肯定不够。

在杭州买房的钱,你去中小城市买个宽敞的房子,还能有钱装修好,绝对是没问题的。

如果是去农村买的话,那你别墅也就住上了,钱还花不完。

所以说你真仔细想想看的话,这个女孩悲剧是因为杭州房价贵吗?

就是说,杭州房价究竟高不高是一回事,这个女孩的悲剧根源又是一回事。

这个女孩做过互联网微商,也有开店的经验,在杭州打工多年也有不少积蓄,完全是可以去鹤岗买房。

因为她有网络工作赚钱的经验,换句话说,“地理位置”不影响她赚外地的钱,同时在鹤岗本地,她自己通过开店经验,再搞一个小店的话。

你想想看,她得过上什么样的日子?妥妥的富裕中产阶级。

不想去鹤岗也行,杭州周围辐射的小县市一个道理。杭州 买不起 湖州 买,湖州 买不起湖州 周围村 里买。

肯定有人会说了,你这是什么鬼话!我赚钱是为了阶级跃升的,又不是为了回去成为村民的!你太坏了。

所以我认为很多人三观有问题,这是你们活的不快乐的根源。

人活着,为什么要阶层跃升?因为大家都觉得阶层跃升以后,会过的很舒服。换句话说,你阶层跃升:难道不应该是看自己的生活质量吗?

什么,没面子?面子值几个钱?我就替潘叔就问你,面子能值几个钱!

在深圳做白领,看起来光鲜,实则没有个人生活,这叫风光跃升?

在湖州农村别墅住着,天天个人生活情趣丰富,爱好时间充沛,这叫阶层跌落?

如果你真这么想,你就是个韭菜!资本为了让你上当,打造了一个标准的成功人士行为、生活方式。但是你却没有仔细思考过,这个行为、生活方式,究竟过的爽不爽?是不是消费主义陷阱?

那美国有钱人都住郊区,穷人才住市中心,你又怎么说?!

我就准备以后老了,找个村住着的,韭菜继续呆在深圳做梦吧!反正你们再怎么抱怨,只要目标是留在深圳,房价再高,你也得含泪接着。

抱歉,我说的太直白了!

但是都是肺腑之言啊,深圳我也去玩过一段时间,但是终究还是不喜欢,大城市的话,相比深圳,我更喜欢成都、昆明、曹县之类的城市,为什么?宜居啊!都懂都懂。

所以说,很多年轻人的迷茫悲剧就在于,他对自己过于缺乏规划,或者规划过于不切实际。

比如假设小城市出生的小A,他年轻的时候,就坚持留在北上广深,以为自己是下一个马云。

结果人快中年以后,天天还在被996毒打,再一看老家同学的朋友圈,人家隔三差五带着娃去聚餐嗨皮,他工资可能确实没有大城市的你高,但是生活比你丰富多了。

小A想回去,又拉不下面子,同时因为在大城市待久了,人脉关系都在这里,沉没成本太大,鸡肋啊鸡肋。

最终只能在周末黯然落泪,甚至开始准备躺平,动不动就在微博、豆瓣上骂天骂地,说什么不婚不育一生平安来麻痹自己。


贰:逆转未来


现在我发动灭霸的时间原石,我让时间倒流,看看我们应该如何改变小A的韭菜命运。

我转:时间开始倒流!

首先,小A的第一个选择是对的,年轻时候去大城市积累经验没错,因为很多先进的工作经验,都是集中在大城市,年轻时候积累,有助于自己以后发展。

其次,当小A在大城市积累工作经验的时候,他就要想清楚自己应该怎么选择城市,大城市买房上车太吃力,更别提以后上学、就医一系列开销,大城市贵的可不止是房价而已,所以留下来的成本太高了。

怎么办?消费降级就好了。

选择卫星城市是最好的出路,就是一个大城市周围的那些小县市,房价低、上学、就医成本开销都不大,节奏也慢,适合生活。

同时,因为是卫星城市,所以以后你的孩子去大城市发展也方便,毕竟就在旁边。退可守,进可攻,攻防一体化。

比如说武汉吧,其实现在高铁越来越发达,你就年轻时候在武汉工作,积累经验以后去周围什么:天门、黄冈买房子,告诉你生活质量是杠杠的,比强行在武汉上车的生产质量高多了,反过来回去武汉也方便,这是弹性。

所以说,当小A在北上广深这种地方积累经验的时候,小A就应该留意周围卫星城市的市场情况了,因为你最终的目标并不是留在大城市成为韭菜大军的一员,而是带着大城市的先进工作经验、商业模式,去周围中小城市发展。

其实你纵观各个产业,都是这个趋势,最开始是从外国引进、或者从国内一线城市开始发明这种玩法,然后逐步由一线城市铺开至中小城市,甚至很多时候,小城市竞争还没有大城市激烈。

很多人去大城市工作的悲剧就在于,他既上不了大城市的车,又不能把大城市的工作经验 转化 成为对中小城市降维打击的优势。

不要以为我说的是什么很虚无缥缈的,就举个例子,最近最火的曹县帝国吧。

山东菏泽曹县,就是一个县,但是曹县早就成为一个商业帝国了,垄断了全日本的棺材市场、全国百分之30的汉服市场,曹县帝国当之无愧。

但是曹县服装产业有什么问题?

那就是曹县汉服都是山寨汉服为主,换句话说,曹县汉服模式是类似拼多多崛起的方式起来的。

传统那些精美的汉服,价格偏贵,于是本来是做寿衣的曹县,就转行做了山寨汉服,低成本迅速占领了市场。

长远来看,目前曹县汉服市场占有率是已经有了,但是口碑不高,所以逐步产业升级是必然。

如果你是一个有“曹县护照”的同学,你可以年轻的时候,在北上广深这些服装产业发达的地方积累设计经验。

然后带着大城市先进成熟的服装设计经验,引进曹县,你的技术加上曹县帝国的商业版图服务,你在曹县奔小康,甚至成为富裕阶层,完全是可能的,前途非常光明。

但是如果你坚持留在北上广深呢?对不起,你就是做到成为了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也就这样,因为这里人才多,你的价值无法放大,缺你一个不缺。

曹县搞山寨汉服的那些老乡已经赚了,其实就和拼多多崛起没什么区别,最近还上热搜了。

不过这种商业模式很脆弱,你稍微看看曹县汉服,就懂了,低成本量大,搞不好以后其他落后乡镇会抄袭曹县模式,比如来个什么宿迁汉服之类的。

所以曹县汉服产业升级是刚需,但是曹县为什么目前还没有迅速的产业升级?本质就是缺乏服装设计人才,汉服本质就是古代服装工艺,曹县大叔大妈们玩不转,但是那些高学历服装设计人才在哪呢?正在大城市996呢,在愁眉苦脸买不起房呢。

我只是用曹县汉服举例而已,告诉你,要注意一线城市周围卫星城市的产业情况,当地是什么产业情况,缺乏什么样的人才,然后你去大城市积累经验以后在去当地,就可以把这个 先进工作经验 的 降维打击 给打出来。


叁:步子不要迈太大,容易扯蛋


师爷说的好:步子不要迈太大,容易扯着蛋。

其实很多人完全误解了中国,中国太大了,几乎等于一个世界。

如果一个北非的摩洛哥人,因为无法留在美国曼哈顿而苦恼,甚至为了留在曼哈顿开始搞偏门,最后落网了,请问你怎么看这个北非人?

当然,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在英国,他整个国家就是我们一个省的体量。

但是会发生在中国,如果你是甘肃小村庄的朋友,你去 深圳 和 北非人 去 美国曼哈顿 的跨越程度,其实是不相上下的。

对北非的摩洛哥人比较靠谱的思考是:

如何在北非当地成为富裕的中产阶级,或者去琢磨怎么从摩洛哥小村庄 跃升到 首都拉巴特,而不是琢磨怎么留住曼哈顿,你在美国曼哈顿有当地的亲戚朋友?根基都没有,自然是举步维艰。

曼哈顿不相信眼泪,深圳对小城市的人,亦是如此。

中国各省经济 对应 全世界各国的经济(参考图)

其实这就是一个性价比问题,当你开始消费降级以后,你会感觉反而是消费升级了,我算个账你就懂了:

1、国外的设备很好,你就只能买一台,然后其他的周转资金全部没有了。

2、国产的设备质量一般,但是价格很便宜,整个生产链你都可以搞定,还能有剩余周转资金。

请问你怎么选择?

这就是:你选择强行上车买个毛坯,还是去农村弄个别墅?

其实个人发展就和婚姻一样。

我们是应该先想好最差的情况,而不是对 彼此 进行无限美好的幻想。

先把应对下限的准备做好,再去一步步向上走。

先谈清楚缺点,以后任何进步都是优点;先端着呈现最美好的一面,后面就只剩缺点了。

如果是青铜,就先想办法升级成为白银,而不是直接想跳级做王者,甚至尴尬的卡在中间,不上不下,最后成了个哑礼花,连绽放的机会都没有。

再回到开头那个问题:

放下工作,我无法养活家庭;投入工作,我无法兼顾婚恋。

这个问题的根本性矛盾是什么?就是有些人不接受。

有些人思维就是:你们大城市房价没有资格这样居高临下的对我们,我们不接受!

我说这种人就是杠精,我说国家肯定是会处理高房价问题的,但有句话说得好:错的是世界,受伤的是你自己。

这句话怎么说?就是很多人指望:现在大城市房价直接变成自己心目中的价格,可能吗?有可能,就是需要时间,可能等问题解决了,你的人生差不多也就过期了。

懂不懂?在一个大的时代矛盾下,你需要的不是傻傻的拿自己的青春去赌气,有些韭菜思维就是:

我就不婚不育赌气,看看能不能气死房价!

放心,就算房价跌了,也不是韭菜不婚不育的胜利,而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不婚不育的韭菜,只会得到工作一辈子的“福报”,毕竟韩国、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那些当年没有生孩子的人,到了70岁还在便利店打工。

多年以后,房价降了,那些赌气的人,人生也在赌气中耗干了,这辈子既没有结婚,也没有成为中产阶级,还是在大城市打工,不过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房价确实降了。

你赢了,只是美好的人生没了,这有意义吗?

人生不是赌气,人生不是发泄,人生是什么?说出来你可能会泄气。

人生就是一个妥协的过程,只是我们都希望,在不断妥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底线定在一个自己舒服的位置。

国家会调控产业结构来调整房价问题的,但是人的青春就这么长,很多人等不起。

我说的不是最优解,但 是可以实现的次优解。

深圳买不起广州买。

广州买不起武汉买。

以此类推:降,直到降到你买得起为止。

不要学有些韭菜去和时代赌气,赌气到最后,就是那句话:

错的是世界,受伤的是你自己。

作者:每日怡见(sxjjzj77)

user avatar

现在这个房价和年轻人还有什么关系,只和他们的爸妈有关系。

如果爸妈买不起,那肯定是他们不努力。

user avatar

前几年你乎的风气是,你买不起房是你不努力,你要是足够努力,就能像我一样。

现在你乎的风气是,谁叫我努力,谁就是资本家,我要跪着向他挥拳头。

魔幻吗?是挺魔幻的。当然不排除后者里有很多是新加入知乎的用户,但你要说后者全是新来的,那显然也是扯淡,至少我就见过好几个著名ID如此魔幻转进过。

因为一些原因,我经常在杭州—家之间往返,比较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同样是工薪阶层的交通工具,杭州的地铁上,多是消费、理财、小型贷的广告,而家那边的公交车上,则有楼盘的信息。

这就说明两地的地产商和资本家们对自身商品的定位和打工人的客户等级是不同的——杭州的房子,不是给你们打工人准备的,你们打工人,只不过是累死累活月光十年滚回老家的电池罢了;而三线的房子,打工人真的努力一下还是可以买的,毕竟再往下,产业不好转移,年轻人也不愿去,就凑合过吧。

资本家都懂的道理,打工人应该更懂,如果打工人不懂,还要去信资本家给你画的大饼,跪着挥拳头问资本家为什么房价那么高,那说难听点,你和吊着个萝卜就跑的驴也没啥区别。

无产阶级年轻人的梦想,可能在大城市,但是无产阶级年轻人的未来,不会在大城市。

比较有意思的是,我一开始来知乎的时候,就注意到 @寒冰射手曹草草 是你乎为数不多号召年轻人不要挤破头去卷,要多吃肉多泡妞,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去寻找自己的非洲的人。

那时候你乎主流是打鸡血的努力派,他们说曹丰泽的目的是不让你们努力,好自己摘桃子。

现在你乎的主流变成跪地挥拳头了,可曹丰泽的风评还是没好,他因为没有跪着挥拳头,成了为所谓“利维坦”或资本家辩护,想借此混进体制的代言人。

怎么说呢,就,挺魔幻的,可见你乎吊根萝卜就跑的驴也还不少。

user avatar

东北某四线地级市的房价,就这个价格,能卖出去也并不容易。还有更多都价格更低,但几乎卖不出去的。

并不是因为买房子的人多,房价才越来越高;

恰恰相反,而是因为房价越来越搞,所以买的人才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