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每天早晨孩子都是被拖起来被催着快点去上学,有什么好的办法引导孩子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吗?

回答
看着孩子每天早上像“被轰炸机炸起来一样”,然后又被你像“追命连环call”一样催促着去上学,那种心力交瘁的感觉,我太懂了。这不仅仅是孩子起床慢的问题,更是时间观念养成的一大难题。别急,咱们这就来聊聊怎么把这颗“小糊涂蛋”变成“时间小管家”。

一、 从“为什么”开始:让孩子明白时间的意义

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对时间漠不关心,是因为他们根本不明白时间对他们意味着什么。把它变成一个抽象的概念,他们自然就“无感”。咱们得让他们“看见”时间的价值。

故事化讲解: 试着给孩子讲一些关于时间的故事。比如,“你看,太阳公公什么时候升起来,我们就该起床了。太阳公公要下山了,就代表我们该写作业、该吃饭了。” 可以找一些绘本,里面有关于时间、季节变化的,或者直接编个小故事,把时间拟人化。比如,把一天的活动比作一场精彩的电影,每一幕都有它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时间是朋友”的比喻: 和孩子说:“时间就像我们的朋友,它很公平,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小时。如果我们好好利用它,朋友就会带我们去做很多开心的事情,比如玩游戏、看书、和小伙伴玩。如果不好好利用,朋友就会悄悄溜走,我们就少了很多快乐的机会。”
延迟满足与及时享乐的对比: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现在花一点时间把玩具收拾好,我们就能马上开始玩最喜欢的积木,而不是先花很多时间找玩具。” 或者,“如果我们今天早点完成作业,明天早上就能多玩一会儿。” 让孩子体会到合理安排时间带来的好处。

二、 让孩子“看见”时间:可视化是关键

大脑对抽象概念的理解需要具象的载体。把时间“看得见摸得着”,对孩子尤其重要。

时钟和日历的“亲密接触”:
购买有意思的时钟: 别只用那种冷冰冰的数字时钟。可以买那种带有生动图案,或者可以显示不同时间段活动的彩色时钟。比如,把早晨活动区域涂成黄色,代表起床、洗漱;把上学时间区域涂成蓝色,代表出门;午餐时间涂成红色等等。
全家共用日历: 把家里的活动(包括孩子的课外活动、家庭聚会、甚至是你计划陪他玩的时间)都写在日历上,让他看到“事情的发生是有顺序和时间的”。
“时间沙漏”或“可视化计时器”: 对于做某件事情(比如玩游戏、写作业)的时间限制,可以用沙漏或者专门的儿童计时器。当沙子漏完或者计时器响了,就意味着时间到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直观的提醒。
“任务清单”和“时间表”的制作:
晨间例行任务: 和孩子一起制作一个“早晨任务清单”,画上简单的图画代表每个任务:起床、上厕所、刷牙、洗脸、穿衣服、吃早饭、背书包。让他知道,要完成这些,需要多长时间。
可视化时间表: 不用写得太复杂。可以画一个简易的“一天时间安排图”。比如,一个大圆圈代表一天,然后分成几个扇形,标明“起床时间”、“早餐时间”、“上学时间”、“玩耍时间”、“写作业时间”、“睡觉时间”。让他知道,每个时间段是做什么的。
“任务卡片”: 把每个任务写在一张卡片上,上面画个小钟表或者写上大概的时间。完成一个任务,就把它翻过去或者放到另一个区域。

三、 培养孩子的“自主感”和“掌控感”

没人喜欢被强迫。当孩子觉得时间安排是他自己做主时,配合度会大大提高。

让孩子参与制定时间表: 和孩子商量,而不是命令。问他:“你觉得刷牙需要多久?” “你想要玩一会儿再写作业,还是先写作业再玩?” 当然,前提是你已经给他设定了大的时间框架(比如,几点必须出门)。让他有选择的权力。
“预留弹性时间”: 别把日程表安排得太死。留出一些缓冲时间,让孩子可以应对突发情况,比如衣服没穿好、水杯没拿等等。这样他也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觉得“一切都晚了”。
鼓励他自己设置闹钟: 在他熟悉了基本的时间点之后,可以鼓励他自己设置床头闹钟或手机闹钟。比如,问他:“你觉得几点起床比较合适?” 然后帮他设置好。当闹钟响了,他要对自己负责。
“时间大使”的角色: 轮流扮演“时间大使”。今天你来提醒孩子时间,明天就让他来提醒你该做什么了(当然是和他年龄相符的任务,比如“妈妈,该吃早饭了!”)。这样能增加他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四、 具体操作策略:让早上不那么“鸡飞狗跳”

有了上面的基础理念,我们来看看具体的落地方法。

前一晚的准备是关键:
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和孩子一起把衣服找出来,放到他容易拿到的地方。甚至可以一起搭配好。
收拾好书包,检查作业: 让孩子自己检查作业是否完成,学习用品是否齐全。
准备好早餐食材: 如果是需要准备的,提前准备好,早上可以节省时间。
一起约定起床时间: 睡前再次确认一下明早的起床时间,让他有个心理预期。
温柔而坚定的起床信号:
不要一开始就大喊大叫: 可以用轻柔的音乐、拉开窗帘让阳光照进来,或者轻声呼唤他。
给点“回应时间”: 第一次叫醒后,不要马上催促,给他一点时间从睡梦中醒来。
“倒计时”提醒: 当接近出门时间时,可以开始“倒计时”:“还有十分钟就要出门了哦!” “还有五分钟,我们快点把最后一点早餐吃完。”
奖励机制:
正面强化: 当孩子能够自己按时起床、按时完成早晨的步骤时,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哇,你今天起床好快啊,真棒!” “你今天自己把书包收拾好了,太能干了!”
小奖励: 可以设置一个“按时起床”的小积分,积攒到一定程度可以兑换一个小奖励,比如一次额外的亲子阅读时间、一次公园游玩,或者一个小玩具。但要注意,奖励要与“时间观念”相关联,而不是单纯地买买买。
反思与调整:
晨间复盘: 有些日子可能会顺利一些,有些日子可能会有“意外”。不要一味责怪孩子,可以在吃晚饭或睡前,一起回顾一下早上的情况。“今天为什么会迟到呢?” “下次我们怎么做可以更顺利一些?” 让孩子也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
根据孩子情况调整: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需要更多的引导,有些则相对独立。根据你孩子的年龄、性格和接受能力,灵活调整方法。

最重要的一点:家长的榜样作用。

如果你自己每天早上也是手忙脚乱,或者经常抱怨时间不够用,那孩子也很难真正理解和重视时间。试着自己也建立一个规律的作息,让孩子看到“时间管理”是怎样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

这个过程需要耐心,也需要持续。别指望一蹴而就,孩子的时间观念是慢慢养成的。但只要我们坚持用爱和智慧去引导,相信你的孩子一定能成为那个从容、自信的时间小主人!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的。

事先把预防针打足。

比如我家:

亲爱滴宝贝们,喜不喜欢妈妈发火呀?

喜不喜欢妈妈发脾气骂人呀?

不喜欢呀?

那你们早上起来都他娘的给我快点!


再比如:

我们早上8点之前必须出门,如果你们脸没洗完,衣服没穿好或者早饭没吃。

那就这样去上学吧。

没洗脸同学笑话你哦~~

衣服没穿好同学也要笑话你哦~~~

没吃早饭饿肚子哟~~~


预防针打完了。

下次早起拖拖拉拉的,大人发一次火就明白了。

原来早上起来动作不快点妈妈真的是会发火的呀!

而且咱妈发起火来好可怕!

疾风暴雨!

还送打屁股套餐!!!

嗯?妈我还没吃完饭,你怎么就出门了?

妈,我书包没拿!停车!快停车!我没带书包!!!

妈,我衣服没穿好,好冷啊!!!

求求你让我回去拿吧!

妈,我下次不敢了让我回去拿吧!

暴躁老母亲回复:没时间了,我要迟到了,今天没吃/没拿/没穿好明天早上快点吃完/拿好/穿好吧!


当然还需要一点正向激励。

比如如果在出门前5分钟就全部都收拾好了,可以玩一会儿/吃个零食/看五分钟动画片儿。

如果早上表现的好,路上还能再看会儿动画片。

如果早上表现的特别好,放学还能再奖励个冰激凌。


教育,一定要深谙胡萝卜+大棒的精髓。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