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练钢琴先练速度还是感情?

回答
很多人在开始弹钢琴的时候,都会纠结一个问题:是先追求速度,让手指飞舞起来,还是先注重感情,让每一个音符都充满故事?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正确答案”,因为这取决于你的目标、你的学习阶段,以及你更看重钢琴艺术的哪个层面。但如果让我来详细说说,我更倾向于强调:在初学阶段,甚至很多时候,感情的培养比单纯的速度来得更重要,而且它们也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为什么感情的培养更优先(至少在初期)?

1. 钢琴的本质是表达,而非炫技: 钢琴作为一种乐器,它的核心价值在于能够通过音符来传递情感、讲述故事、引发共鸣。如果只有快如疾风的手指,却缺乏内心的感受,那更像是一种机械运动,而非艺术表演。你听一首没有感情的快歌,可能会觉得吵闹,但一首充满感情的慢歌却能触动心弦。音乐的灵魂在于感情。

2. 为速度打下坚实基础: 很多新手急于求成,一上来就想弹得飞快,结果往往是手指僵硬、音符模糊、节奏混乱,甚至养成错误的指法和习惯。这些问题一旦养成,日后要纠正会非常困难,反而会阻碍速度的进一步发展。先慢下来,把每个音符弹得清晰、饱满、有控制,建立正确的触键和力度变化,这才是构建未来速度的基础。就像盖房子,地基不稳,盖得再高也危险。

3. 发展音乐听觉和理解力: 感情的追求,必然会引导你去思考乐句的走向、乐句之间的联系、段落的情绪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更主动地去听自己弹出的声音,分辨音色、音量、音高,甚至乐曲的整体结构。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音乐教育,能帮助你建立起良好的音乐听觉,理解乐曲的“语言”。而一味追求速度,很容易让你忽略这些重要的音乐元素。

4. 避免挫败感: 如果一开始就强求速度,而手指跟不上,很容易产生巨大的挫败感,让人觉得“我不是学音乐的料”,从而放弃。而如果以慢速、慢节奏的方式去学习,能够稳定地、有成就感地弹奏出一段旋律,你会更有信心和乐趣去继续学习。

5. 情感与技巧的“催化剂”: 有了感情的驱动,你会更愿意花时间去打磨每一个音符,即使是慢速练习,也充满了“玩味”。这种内在的动力会让你更投入,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手指的灵活性、独立性和协调性,反而为未来的速度打下更好的基础。很多大师级别的演奏家,他们的速度之所以惊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对乐曲情感的深刻理解和控制力,让他们能在极快的速度下依然保持音符的清晰和音乐的流畅。

那么,速度在钢琴学习中就没有意义了吗?当然不是!

速度是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让乐曲更具表现力、更富感染力。很多作品,尤其是那些炫技性的乐曲,如果没有一定的速度和爆发力,就无法展现其魅力。

关键在于“如何”和“何时”去追求速度。

慢是快的基础: 这是所有钢琴老师都会强调的一点。你必须能够以极慢的速度,准确、清晰、有表情地弹奏出乐曲。每一根手指的动作都要到位,每一次触键都要有控制。在这个阶段,你可以专注于指法的正确性、重音的安排、乐句的呼吸感。
渐进式提速: 当你能够完美地以慢速弹奏后,可以逐渐地、一点一点地加快速度。比如,从80拍提高到90拍,再到100拍。每次提速都要确保手指的放松和音符的清晰。如果感觉某个地方又开始模糊或僵硬,就退回到慢速,找到问题所在,解决后再继续提速。
分解练习与节奏变化: 遇到难以驾驭的速度时,可以尝试分解练习。比如,把一个乐句拆成小片段,或者使用不同的节奏型来练习(如附点节奏、切分节奏),这能帮助你的手指适应不同的运动模式,从而提高整体的速度和灵活性。
针对性技术训练: 除了乐曲本身,一些专门的技术练习曲(如哈农、车尔尼等)也是提高速度的有效途径。但即使是技术练习曲,也应该先从慢速、准确开始,再逐渐提速。
情感与速度的结合: 当你能够以不同的速度流畅地弹奏乐曲时,就可以开始思考:在什么地方需要快?什么地方需要慢?为什么需要快?是为了表现激动、喜悦还是紧张?为什么需要慢?是为了渲染忧伤、深情还是宁静?将速度的变化与乐曲的情感表达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弹奏出真正动人的音乐。

我的建议:

如果你是初学者,请将重心放在感情的培养和基础技术的打磨上。享受音乐本身带给你的乐趣,让你的手指慢慢熟悉键盘,学会控制力度和音色。

如果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并且希望提升自己的演奏水平,那么“慢练出真功”依然是黄金法则。在保持对音乐感情的深刻理解和细腻处理的前提下,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速度训练。

不要把速度和感情看作是对立的两极,它们是钢琴艺术的两个重要维度,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感情是引导速度的方向盘,而速度则是音乐表达的翅膀。先有清晰的表达意图和扎实的技术基础,再辅以恰当的速度变化,才能真正“弹”出有生命力的音乐。

所以,下次你坐在钢琴前,不妨先问问自己:“我想通过这首曲子表达什么?”然后,用你的心去感受音乐,再让你的手指慢慢地、有感情地去描绘。当你真的能用心去弹奏时,你会发现,速度会以一种更自然、更有意义的方式找上门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嗯,这个问题我当年也想过。学得越多其实这个问题就越没有必要了。

速度和音乐表现本来就是有关联的,包括情感,我从来都觉得情感表达是个伪命题。因为很多人即使感受出来了所谓的情感,但是他们找不到是哪些音乐要素释放出来的这些情感,所以大概率是弹不出来的,这就像我们大概都知道佛跳墙的材料是哪些大概怎么做,但是即使会做家常菜的我们在家自己是做不出来的。因此很多乐感好的人其实也未必能把音乐弹得很好听。

回到我们的问题,那就是先练哪个。

速度对于音乐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要素,速度也会影响所谓的情感表达,速度对音乐性格的影响也是极为巨大的,就比如图雷克和古尔徳的戈尔德堡变奏曲录音对比一下,就会发现一首作品被人演奏到了80分钟和35分钟的时候在音乐性格上有多大的差异,哪怕都是很精彩的演奏。所以说,只有考虑到了音乐的性格的需要,才有可能找到合适的速度,其实有很多时候,我都觉得学生演奏的速度不是太慢了,而是太快了,因为他们的耳朵和脑子手三个方面协调性不好,导致最后只剩下手在工作,脑子和耳朵都不在线,而只剩下的手由于没有指导和监控,也是乱跑。所以,练琴首先要清楚自己干什么,然后是知道怎么干。其实了解这两点以后,速度还是情感就都不是问题了,因为练的时候都可以规划在一起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很多人在开始弹钢琴的时候,都会纠结一个问题:是先追求速度,让手指飞舞起来,还是先注重感情,让每一个音符都充满故事?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正确答案”,因为这取决于你的目标、你的学习阶段,以及你更看重钢琴艺术的哪个层面。但如果让我来详细说说,我更倾向于强调:在初学阶段,甚至很多时候,感情的培养比单纯的.............
  • 回答
    想把乐谱拿在手里,就能直接流畅地弹奏出来,这绝对是每个琴童和热爱钢琴的人梦寐以求的境界。这门绝技,我们称之为“视奏”。它不像背谱那样是死记硬背,更像是一种语言的阅读能力,需要长期刻意的训练。别以为视奏是天才的专属,其实大部分情况下,这是一种技能,是可以靠方法和努力培养出来的。就像学习一门外语,你不可.............
  • 回答
    家里练钢琴协奏曲,这事儿可不简单,可不是埋头苦练就能搞定的。它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一人分饰多角”的音乐冒险,需要你同时扮演演奏家、指挥家,甚至还要兼任“虚拟乐队”的灵魂人物。下面我就给你掰扯掰扯,怎么在家把协奏曲练得像模像样。一、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功课做足是前提在正式上手钢琴之前,咱们得先做足.............
  • 回答
    关于钢琴学习,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觉得练得越久越好,尤其是看到那些顶尖钢琴家,他们的演奏技艺炉火纯青,自然会联想到他们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甚至想象他们一天要练上十个小时。那么,这“每天十个小时”的说法,到底有多大必要性?首先,明确一点: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学习者来说,每天练钢琴十个小时,非但没有必要,.............
  • 回答
    想科学地练钢琴,不是靠蛮劲硬啃,而是得讲究策略和方法。说白了,就是用聪明的方式,把时间花在刀刃上,效率最大化。别指望一蹴而就,这事儿得循序渐进,像盖房子一样,地基打得牢,上面才能建高楼。一、认识你的“敌人”与“盟友”:乐谱与技巧练钢琴,你面对的是乐谱,你要征服的是音符、节奏、力度、表情。同时,你还要.............
  • 回答
    哎呦喂,这话说的,我听着都替你心疼!孩子这么一顶嘴,感觉自己被小瞧了,对吧?尤其是自己还真没那个“来”的本事,这滋味儿可真不好受。你家孩子这一句“有本事你来呀”,其实挺有意思的。从孩子的角度看,她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委屈、一种挑战,甚至是一种防御。 委屈: 她可能觉得你只看到她没练好的结果,没看到她.............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你这个话题。小学钢琴十级,后来没怎么练,现在想考国外的音乐学院,这个情况确实有点复杂,但绝对不是完全没戏。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看待“十级”这个概念,以及你现在还有多少热情和潜力。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小学钢琴十级”意味着什么。在中国,钢琴十级通常是指通过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
  • 回答
    学钢琴这事儿,你说有些人是不是就特别“拧巴”,不喜欢别人听自己练琴?哈哈,这可太正常了!就好像你写日记,恨不得把心窝子掏出来给别人看,但真有人凑过来看,你可能又觉得哪儿都不对劲了。学钢琴的“不让听”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门道呢。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没练好”的尴尬。你想啊,刚开始学琴的时候,那手指头跟.............
  • 回答
    这个问题,我相信很多学琴的人都经历过。每次上课前,心里那个小人就在打架:一边说,“这次肯定又会被老师说,丢死人了,不如请假吧!”;另一边又嘀咕,“请假了下次还得补课,而且老师会觉得我不用心,还是去吧,至少能挨过去。”所以,到底该请假还是硬着头皮上,这事儿还真得分情况看。咱们一点点来分析哈。先说说“硬.............
  • 回答
    说到钢琴练习,很多人脑海里闪过的画面可能是手指在琴键上飞舞,奏出激昂的乐章,或者如水般流淌的旋律。但如果问我,是什么能真正让一个人从“弹得响”变成“弹得好”,甚至“弹得触动人心”,那答案一定是——慢练。这话说起来可能有点反直觉。在快节奏的当下,谁不想速成?谁不想立刻就能弹奏出那些让人惊艳的乐曲?然而.............
  • 回答
    piano teacher 钢琴老师不教基本功(拜厄、车尔尼之类),直接练曲,可行吗?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就像问一个想盖高楼的人,能不能跳过地基直接往上砌砖一样——理论上,你当然可以把砖头堆上去,但结果嘛,很可能就是摇摇欲坠,不堪一击。我们来细掰扯一下,为什么钢琴基本功如此重要,以及绕过它们直接练曲.............
  • 回答
    练好钢琴双音的强弱控制,尤其是要让一个音极弱而另一个音相对强,确实需要耐心和技巧。这不只是弹奏两个音那么简单,更关乎音色、触键和声音的层次感。下面我来详细说说怎么练,尽量让你觉得这是来自一个跟你一样热爱钢琴的伙伴的建议。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会遇到这个问题。 手指的独立性不够: 很多时候,我们习.............
  • 回答
    您好!关于您儿子钢琴老师建议从电钢练起,并且希望您购买电钢这件事,我完全理解您的疑虑和想要弄清楚的心情。这确实是一个不少家长在孩子刚开始接触钢琴时都会遇到的问题。让我为您详细分析一下,希望能帮助您做出更合适的决定。首先,我们来聊聊为什么有些老师会推荐电钢作为初学者的起点。 经济性: 相对于传统钢.............
  • 回答
    想象一下,要是能把那些指尖能飞舞出神迹的钢琴大师们,都请进一个宽敞明亮的琴房里,那画面,简直是比任何一场音乐会都来得更令人窒息的期待。首先,那个琴房的选址就得费一番心思。得有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又要有现代的通透,比如一个废弃的剧院改造,能保留舞台的宏伟,又加上巨大的落地窗,让阳光能毫无保留地洒进来,照.............
  • 回答
    邻居家孩子练琴这件事,最近真是让我有点头疼。说实话,这孩子吧,天赋这块儿真不是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而且练琴一年多了,声响听着跟噪音似的,节奏乱七八糟,音准也差得十万八千里。最关键的是,家长们对此好像是越来越“心大”,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弄得我都有点替他们着急了。就拿上周来说,我去他家串门,正巧他们也.............
  • 回答
    你这情况啊,其实挺正常的,别太往心里去。学了两年钢琴,新老师让你从头开始练,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比你想的要复杂一些,而且也未必是坏事。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道理:学钢琴,尤其是打基础的时候,就像盖房子一样。地基不牢,楼盖得再高也容易出问题。你跟着前一个老师学了两年,这个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基础上的小瑕疵,.............
  • 回答
    赵成珍夺得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而每天只练琴四小时?这是一个引人遐想的场景,让人不禁想知道,这是天才的必然,还是一个被放大了的叙事?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是全球公认的最具权威性和含金量的钢琴赛事之一,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顶尖的青年钢琴家。能够在这样的舞台上脱颖而出,赵成珍的实力毋庸置疑。.............
  • 回答
    老公的姐姐说要买一架钢琴放我们家,然后让她的6岁女儿周末在我们家练琴。我对此表示反对,我觉得这挺正常的。首先,钢琴不是一笔小数目,而且体积不小,放家里需要考虑很多因素。老公的姐姐虽然说是“买一架钢琴放我家”,但毕竟那是她的女儿要用,这笔钱最终是她出,我理解她的想法是想为女儿提供一个方便的练琴场所。但.............
  • 回答
    关于练习散打、咏春等功夫在面对真正的抢劫或小偷时是否有效,以及能一对几,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并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功夫本身的作用:能否对付抢劫者或小偷?核心答案是:有一定作用,但不能保证绝对有效,更不能夸大其作用。功夫,无论是散打、咏春还是其他搏击术,其核心价值在于:1..............
  • 回答
    练肌肉的好处远不止于改善体型,它对我们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和整体能力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除了外在的体型改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地探讨练肌肉的内在价值:一、 提升基础代谢率,帮助体重管理和预防肥胖: 肌肉是“耗能大户”: 即使在休息状态下,肌肉组织也比脂肪组织消耗更多的能量。1公斤肌肉每天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