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最值得关心的细节就两点:
1.这个发现不值得业外人员去关心。
2.这个发现“对国家能源安全”基本没有任何现实意义。
第三点是个人观点:
3.从长远来看,在倡导低碳和能源供给侧改革的未来中国,页岩油是否(值得/worthy to) 开发,还要打一个问号。
以下做简单展开
我特意把一张已经有数字包浆的老图重新画了一下,请根据本图再和我重复一下石油行业三级地质储量的概念:预测地质储量、控制地质储量、探明地质储量
拿个地质置信度最低(低到行业人员笑而不语)的预测储量来搞大新闻……你们真的不是在喊“人大打钱”吗?
预测地质储量(Inferred PIIP):是指在圈闭预探阶段预探井获得了油气流或综合解释有油气层存在时,对有进一步勘探价值的、可能存在的油气藏(田),估算求得的、确定性很低的地质储量。
控制地质储量(Indicated PIIP):是指在圈闭预探阶段预探井获得工业油(气)流,并经过初步钻探认为可提供开采后,估算求得的、确定性较大的地质储量,其相对误差不超过50%…具有中等的地质可靠程度。
探明地质储量(Measured PIIP):是指在油气藏评价阶段,经评价钻探证实油气藏(田)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经济效益后,估算求得的、确定性很大的地质储量,其相对误差不超过±20%…具有较高的可靠程度。
2017年新疆克拉玛依的玛湖油田提了12.5亿吨的预测储量(砾岩致密储层油,不是页岩油),最后落实下来的探明储量有5亿吨,经过4年建设,目前能够年产200万吨,预计再过5年后可以建成年产量600万吨的油田,一来一去,十年过去了。
嗯,去年整个新疆油田(包括玛湖油田,不包括天山以南的塔里木、塔河等)的年产量是1320万吨。
换句话说,10年以后,大庆这个页岩油区能不能达到年产500万吨还要打个问号,如果不是石油行业的人,这个数字根本不值得关注,因为它对加油站的未来油价,不会有任何改变。
这个论断是基于页岩油本身的,而原因则是页岩油的开采技术仍然极度不成熟。
2012年大约是中国页岩油元年,那一年不仅有关页岩油的中文论文数量首破200,而且这个词语首先在中国距离石油最近的一群师生口中破圈了,比“页岩气”晚了两年。
今年是2021年,四舍五入,就算中国进入页岩油时代十年吧。
这十年里,中国的页岩油开发取得了哪些进展呢?来看三桶油的年报。
中石油年报——(中石油年报里没有区分狭义的页岩油和致密油,所以实际数据会更低)
中石化2020年报未披露该数据,只有页岩气,可能是尚未开展规模化商业开发。
186万吨是个什么概念?
中石油2020年全年生产原油10225万吨,页岩油的比例占据1.82%(其中甚至可能有致密油的水分)
中海油没有页岩油生产区块,延长可能有但是没有看到数据,中石化没有披露数据。
换句话说,2020年中国1.95亿吨的原油产量里,页岩油可能真的只有不到2百万吨,大约1%的水平。
任何保持清醒的人,都不会认为这东西在十年、二十年内的近未来,会对中国的能源安全产生显著影响吧。
当然,成绩也是要看见的。
10年的时间,中国的页岩油生产实现零的突破,达到了国家年度原油产量的1%,能迈出第一步就是好的,未来前途无量……
等等,真的前途无量吗?
我怀疑石油行业内没有人认真的考虑过这个问题。
是啊,发现了油气资源,难道还有“不值得”开发的道理吗?或许还真有,页岩油比起页岩气,“值得开发性”就要弱很多。
我尽量简单的把这个事掰扯掰扯。
(1)页岩油本质上是憋在生油岩里的不正经石油。
在石油地质学的角度,地下的石油是不断流动的,人们讲究一个“生储盖圈运保”,很多业外人士人也熟悉这个概念。当我们放大前两个字,“生”和“储”之间有什么玄机呢?
答案是“排烃”,或者“初次运移”,就是石油第一次离开原生家庭(生油岩),翅膀硬了要成家立业去了。
正经的石油呢,在生油岩不断产生石油的过程里,早就排出去了,沿着形形色色的储集层汇聚成人们开发利用了一个多世纪的常规油气资源。
一直赖在原生家庭里不挪窝的油,能是什么正经油吗?
自然不能。这部分油通常具有不太成熟、粘性大、流动性差的特点,这是由原油的具体化学成分决定的物理性质。只有少数才是相对成熟、粘性较小、流动性较好的成熟液态烃类,这可能是页岩生油活动停滞之前产生了但没来得及排出的那部分石油。
于是,中国的页岩油资源,整体呈现出以下特征[1]:
如图,难以用北美页岩油开发技术开采的中低成熟度页岩油,才是中国目前已探知的页岩油的主力。
这部分油不仅包括粘稠难留的石油,还往往把岩石内没有完全转变为油气的有机质也算上了。
听说过干酪根没?就是生油的那玩意,中国的页岩油实际就是以不正经的粘油、沥青、残留有机质+残留干酪根为主。
世界石油工业100多年,干酪根(karogen)生油理论提出来快50年了,人类终于要开始打干酪根的主意了。
(注意,那个700-900亿吨,是建立在“技术可采”的基础上。但如果“技术突破”的前提不存在呢??)
(2)上表的“若技术突破”,是什么技术?啥叫“地下原位转化”?
没在石油行业生活和工作过的人,可能不知道啥是炼油厂。
这些林立的高塔,是人类石油工业文明的象征。这些高塔不是烟囱,而是石油的分馏塔和反应塔。在这里,轻重组分首先根据各自的沸点不同而分裂。
然后,重质的组分还会进一步经过热处理和催化处理,分解成更轻的组分,从一大长串碳链的有机烃,分解成短碳链的有机物,后者的化工价值更大,燃料价值也更大。
请跟上我的思路——重质石油可以通过加热和催化的手段,分解成轻质石油组分。
既然中国的页岩油主要是重组分,那么如果我们“把炼油厂搬到地下”,把它们分解成轻组分,是不是就更容易开发了?
而对于那些还没有分解的有机质和干酪根,人们也早就知道,在实验室里将干酪根装入黄金管加热,这些生油母质可以转化、释放出烃类。
所以……我们可以在地下建一个超大的“加热黄金管”吗?
而这两个问题,实际上就是现在摆在中国石油工业面前的终极问题——
咱先不说能不能,你就说这个事情有没有超出你的想象力吧。
我曾经戏称,石油这个东西,就是海洋和湖泊里的有机质,在地下高温高压的“天然高压锅”里分解产生油气。
如果自然界的高压锅熄了火,人们能不能通过某些技术,在短时间里给生油层人为加压加温?
答案是,可以试试。
于是,最近几十年里,全世界有很多油公司正在开展这样的技术探索[2],而加热的方式,无非是热传导、热对流、电磁波加热。
有直接在井里插电热棒的,这是目前相对成熟一点的手段;有使用高温流体导热的;还有直接在地层里设计燃烧器,简称火炉;脑洞最大的,大概就是在地下构建微波炉的了[3]……
用一堆加热井伺候一口生产井,促使地下的页岩油受热分解、增大流动性,也促使岩层里的有机质进一步转化为石油。
然后还有在地下发射微波加热地层的:
还有直接火烧地层的:
使用电阻材料通电加热地层的:
使用高压电等离子体加热地层的:
总之,加热地层的实验性技术有很多种,不是用火,就是用电,而超高温流体也需要在地面使用能源首先加热。
这就成了一个有趣而又不失尴尬的局面:
消耗大量的额外能源加热地层,进而开采其中的油气,从开采天然油藏跨向人工改造油藏,从开发天然生成的油气转向“人为加速油气生成并加以开发”。
而这样真的值得,真的可持续吗?
我们回过头来捋一下这个事儿:
中国的页岩油地质禀赋不好——>中、低成熟度的页岩油为主——>流动性差、粘稠、含有大量未完全生烃的生油母质——>加热地层可以使重油分解成轻油、使生油母质加快生油——>需要加大“地下原位加热转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人大打钱"
大概是可以成立的。
但是,这也就意味着会消耗更多的能源在石油开发领域,而中国的电力能源结构众所周知,火电为主。
用着燃烧化石燃料获取的电力能源,去给地层加热,加速新的化石燃料从地下产生,然后开采出来,投入以燃料功能为主的市场,烧掉,获取能源……
有没有人觉得哪里不太对?
如果这样的话……我为什么不直接在生产生活里用电呢?为什么要去费这个劲加热地层?
这时,有人一定会说,石油不仅是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能源。但现实是,中国每年石油消费的大头,仍然是燃料。
石油消费途径主要包括2个,约2/3用于交通运输燃料,其余1/3作为工业生产原料。2019年,我国加工原油6.52亿吨,生产成品油(汽、煤、柴油)合计3.6亿吨,占加工量的55%,仍然是石油消费的主要领域。
2017年,中国原油表观消费6.1亿吨,石油加工领域消费量占比为25%,交通运输消费量占比为64%,化工、建材等工业制造消费量占比为10%,电力、热力生产消费量占比低于1%。
所以,中国并不缺少用于化工行业的石油,缺的恰恰就是用于交通运输的燃料油。
如果民用交通大量转变为电动车,我们还需要那么多的燃料油吗?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这里还没有算碳轨迹的帐。
这一部分继续待续一下~~
利益相关:原大庆钻探集团-钻井研究院员工。
刚开始听到这个消息十分的开心,并且朋友圈有前同事明确的说:这个项目他贡献过力量,我更加开心了。
以我还没消散的石油知识,和大家聊一聊我比较在乎的几个细节:
大庆市-肇源县-古龙镇,距离大庆市区150公里。虽然距离比较长,但是对于大庆石油工人来说,小意思。
很明确的说:比常规石油开采的费用要高很多。美国当年大力发展页岩油,沙特为了制约,下调了一波原油价格,一些页岩油公司直接破产。
而且这批页岩油,和目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已开发的油田都不同: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总地质师、页岩油勘探开发指挥部总指挥何文渊:可供开采的石油一般都认为赋存在砂岩、碳酸岩,但是对于赋存在页岩当中,一般是没有人想过,也没人做过。
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页岩油项目经理部经理张金友:这个概念可以跟头发丝儿做一个对比,它在里面处于空间的大小是头发丝的1/500,所以说储油的岩性非常细,储油的空间非常小。
我预计前期开采成本会非常高,但是大庆油田也会不断的探索和改进,逐步优化开采方案,降低成本。这个问题的明确答案,要时间来回答。
中国最大的两个油田:最知名的大庆油田,累计产量24亿吨。我国储量最大的长庆油田,探明储量59亿吨。
这12.68亿,在全球排名中,也不会落后太多。
我思考了良久,认为这个问题会涉及到机密信息。但是这么大的事情,消息要通天的。既然这个数据已经通过了审查,就断然不会作假。
大家需要区别新闻的措辞:
大庆油田25日宣布:大庆油田古龙页岩油勘探取得重大战略性突破,发现了预测地质储量12.68亿吨的超大陆相页岩油田,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页岩油气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里用的是“预测”储量。
目前正按“项目化管理、市场化运行、平台化布井、工厂化作业、智能化管控、低碳化发展”全新模式,开展开发先导试验,积极推动大庆古龙陆相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十四五”期间,古龙页岩油将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10亿吨,页岩油年产量达到100万吨以上。
这里用的是“探明”储量。
目前大庆油田定下的目标是:“十四五”期间(2021-2025),年产量达到100万吨。这个数据非常的保守和谨慎,要知道大庆2020年的年产量是3000万吨。
最终可开采的数量,绝对比12.68亿吨少很多。这个问题暂时没有答案,技术还在不断发展中。
巨大的好处,大庆已经是资源形城市后期了,打井队的活非常少。他们中的一些人只能出门打井,去新疆打井,去东南亚打井,甚至去阿富汗打井,现在可以把重心留在家乡了。
大庆的整体经济也会因此振奋起来,让大家觉的:“大庆不会变成第二个鹤岗了”。
(我家的老房子也会稳住房价)
参考资料/拓展阅读:
!!!注意注意注意
是预测地质储量!!!
按照《油气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地质储量分为预测地质储量、控制地质储量、探明地质储量三级。
预测地质储量>控制地质储量>探明地质储量,预测地质储量最虚最多,探明地质储量最实最少,换句话说,预测地质储量是确定性很低的地质储量。
2007年冀东油田对外宣布发现了预测地质储量达10亿吨的南堡(pu)油田,预计年产量达千万吨,结果年产量仅百万吨,差了一个数量级。
页岩油不同于原油,鉴于当前技术水平,采收率很低。美国页岩油开采技术最为先进,采收率仅10%~15%。
而我国页岩油又不同于美国页岩油,我国页岩油主要为陆相页岩油,开发难度大,采收率仅3%~6%。
陆相页岩油又分为夹层型、混积型和页岩型。大庆油田古龙页岩油属于第三类,也是开发难度最大的一类,国内外均无成功先例。
这里科普一下采收率这个概念。
采收率=可采储量/探明地质储量×100%,也就是油藏累积产油量占探明地质储量的百分数。
假设大庆油田古龙页岩油探明地质储量为5亿吨,采收率为5%,可计算出生命期末累积产油量为2500万吨,所以一年能采个100万吨就不错了。
大家可能对100万吨没有概念,我说个数,你们就明白了,大庆油田鼎盛时期年产5000万吨。
我来翻译翻译,什么TM的叫惊喜!
我先在这里作一个预言,按照这几天网上铺垫盖地的宣传,比照政府的宣传习惯,本周六或者周日,黑龙江省一定会有大动作,咱们周末看。
来了,周六这就举行揭牌仪式了 还建设了国家级示范区:
黑龙江日报上有个十问十答,问题里提到的“哪些细节值得关注?对国家能源安全有何意义?“
这里面都有详细解释,只不过长篇大论很多人看不下去也不好理解,那我就来删繁就简,让大家能好懂一些。
1.大庆古龙页岩油勘探开发重大成果获得了哪些关键数据?
2021年将实施100口井,已完钻58口井,试油27口井,已有25口井见油,17口井获工业油气流。“十四五”将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10亿吨,页岩油年产量达到100万吨以上。大庆古龙页岩油将成为大庆百年油田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
2.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
很有可能解决我国能源供给的燃眉之急。
从大庆油田发现以后,中国七大盆地的石油勘探到2020年基本上进入中期或者说中期靠后的阶段。大庆油田常规油气资源探明率大致已经达到了62.7%。而对于一个盆地来说,探明率达到60%,就被认为进入了勘探的后期,对找油、尤其是找到大规模的油基本不抱希望,只能是维持或者降产。
目前中国东部地区的陆上油气勘探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大庆油田、胜利油田、任丘油田等都面临这样的状况。大家在搞精细勘探的同时,已经把目光都投向了中国西部,包括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但是西部地区以气为主的特点,导致东部地区大油田的降产,西部地区完全不能承接。我们整个国家石油产量从2015年的2.15亿吨,至2018年下降到1.87亿吨。
中国工程院曾经做过预测,2亿吨油是我们基础性的供给,一定要保证,要不然国家能源安全会岌岌可危。维持2亿吨油的供给,才能保证基础的工业,包括军工生产的正常运转。
而此次大庆古龙页岩油重大突破,很有可能解决我国能源供给的燃眉之急,并有可能使我国石油的产量上升到比2.15亿吨更高的一个台阶。
3.预测产量能够达到多少?
通过这次发现,引领大庆油田的产量,立足年产量3000万吨,并且能有一定规模的上升。等大庆油田真正成为百年油田的时候,这些资源也将成为最重要接替资源,成为3000万吨稳定的基础,百年油田的保障。
4.大庆古龙页岩油有什么特点?
陆相页岩油,较大庆常规原油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
我国页岩油主要为陆相页岩油,按照储集特征划分为夹层型、混积型和页理型。大庆古龙页岩油为页理型页岩油,页岩岩性纯,主要由粒度小于0.0039mm的粘土矿物组成,岩性细腻,肉眼可见的纹层不发育,是泥级纯页岩。
古龙页岩油颜色为草绿色,特点是油质轻、密度低、粘度低,每吨页岩油经加工、分离后可得轻烃占27%,较大庆常规原油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
5.与美国页岩油有何不同?
完全不同于世界上之前任何一个已经开发的油田。
大庆古龙页岩油完全不同于世界上之前任何一个已经开发的油田。首先是岩性细腻,整个岩石颗粒的大小就是0.0039mm以下。第二点是基本上以黏土矿物作为主要的骨架,这在别人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第三点,美国的油都是经过局部运移以后富集的。我们这套页岩油是生下来之后就待在那的。做个形象的比喻:在这之前所有的油都是把女孩嫁出去的,进到别人家去了;古龙页岩油却是大胖小子就生在自己家里的,没动、没有富集的过程。
6.勘探开发大庆古龙页岩油,在理论上取得了哪些重大突破?
应该说研究古龙页岩油的任何一样东西都是创新,我们每走一小步,科学上就是一大步。很多东西都是颠覆石油地质学理论的。石油地质学教材,按照古龙页岩油来评判很多急需丰富和发展。
前不久,四川盆地探区平安1井应用大庆古龙页岩油的观点、方法及大庆钻探和压裂试油的技术、工艺,在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测试获得超百方油、十万方气的高产油气流,在四川盆地打开了一个新的领域。
7.在技术上取得了哪些重大突破?
大庆古龙页岩油在国外根本不是勘探开发的对象。
不同于国内外已经成功开发的页岩油,大庆古龙页岩油具有独特的地质特征,石油富集在陆相纯页岩中,黏土矿物含量高达35%,根本不是勘探开发的对象。古龙页岩页理极其发育,钻井过程中井壁剥落严重。页岩油主要赋存层理页理缝内,平面流动性差,纵向无流动,运移困难。人工裂缝易沿层理启裂和延伸,裂缝高度受限。这种打不成、压不开、伸不远的油藏,没有现成的理论、技术和经验可以借鉴。
事实证明,我们取得了成功,从打不成,到打得好、打得快。目前从内部和外界,以及了解我们的外国公司来了之后再传递给美国人的一些信息,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美国很高水平的、最顶尖的业界科学家都觉得不可思议。我们的每一项创新都是世界领先。首先是突破了人的思维,这个是能够想到的极限;第二是突破了速度的极限;第三是突破了压进去这种技术的极限。
8.在运营管理规划方面取得了哪些进步?
大庆油田以“起跑即冲锋”的速度,形成了“12345”高效运行模式。
建立“一项制度”:“无缝衔接”管理制度,倒排运行、挂图作战、按表推进、时刻对标,全员、全过程、全天候无条件服从现场运行。
推行“二个机制”:推行创优达标考核机制,单井考核、完井兑现;推行市场化机制,引入渤海、西部钻探施工队伍,以外促内、降本增效。
打破“三个常规”:井位、地质、工程设计和现场踏勘由“串联式”变“并联式”;环评征地执行容缺机制,实行承诺制,实现大区块环评;钻机、压裂车组连续施工,人员轮休设备不停。
突出“四个前移”:专家、物料、维保、质检前移,施工保障和技术保障能力大幅提高。
实施“五个不等”:钻机不等井位、钻井不等钻前、施工不等设计、压裂不等方案、投产不等地面。
以上一系列措施,使井位设计、钻井地质和工程设计从25天缩短为5天;试油压裂地质工程方案从13天缩短为5天;部署设计到环评征地常规组织需要3个月,现在最快7天上钻,项目整体向前抢出4个月时间。
9.如何避免非常规开采“递减快、成本高”这两大陷阱?
目前基本上保持产量稳定,递减很小。相信通过努力,非常规不一定非常贵。
目前正在生产的几口井一直保持稳产的特征,递减很小。对于第一年要递减50%-80%美国致密油的生产特征,在我们应用上没有完全得到体现。下一步我们可能还会有一些提高采收率的方式,使得页岩油能够尽可能多采出。
10.大庆古龙页岩油的勘探开发成功,对黑龙江省振兴有何重大意义?
对于大庆经济的拉动和黑龙江的振兴发展,从GDP和产值上来说影响显而易见。尤其会产生科学高地,真正形成人才集中。
第一,最直接的就是对大庆市的影响。大庆市去年年底的时候,为了完成工业产值和GDP,需要大庆油田再增产2万吨,所以可见大庆市对油田产量的需求是很大的。而如果页岩油能够开发成功,那就不是一个2万吨,是100个2万吨;如果从远期来看,技术成熟后是1000个2万吨。所以说对于大庆经济的拉动和黑龙江的振兴发展,从GDP和产值上来说影响显而易见。
第二,产业链得到延伸。轻烃是做化工的主要原料,以前的油都是以高分子的长链的黑油为主,轻烃很少,使用时得下力气把它熔断。断链需要消耗能量,那就是钱。而目前古龙页岩油整个的油区,它的主碳是在碳12到碳15,是短链的。首先这种油品是轻质油,品质非常好,第二还含有大量的轻烃,无论是做乙烷和相关的化工原料都是必不可缺的。这就必然会促进黑龙江省产业链的延伸,如果能够形成一定规模的乙烯或者丙烯等相关的原料产业,带来的经济价值肯定是不可估量的。
第三,可能会产生一个科学高地的概念。大家都知道世界石油中心之前在美国,因为美国搞成了页岩油,全球搞石油的人才趋之若鹜。
最近东北石油大学花了1000多万引进了一批人才,有三位从美国和澳大利亚回来的很成功的石油专家已经落户、入职,他们愿意抛弃国外的很多资源和教授头衔,跑到东北石油大学来当教授,他们提出的唯一的要求就是参与古龙页岩油。
包括原来出去的一些院士专家,也都想回流到大庆,他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他们愿意回到大庆来,就是因为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着神奇的油藏。
上面云大 @云舞空城 已经把几种数字指标科普的差不多了。
我只能说我高中班级60人,回大庆定居的不到5个。我老家的房子的房价已经跌了好几年了。老爸说晚上8点之后天还没黑街上一个人都没有,周围的饭店烧烤摊全部倒闭,跳广场舞的也没了。总之希望家乡能好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