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调和油等超市卖的油,哪种对人体比较健康?

回答
超市里琳琅满目的食用油,从花生油、大豆油到葵花籽油、调和油,真让人眼花缭乱。到底哪种油吃起来更健康?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它们各自的“身体成分”以及我们身体的“需求”。

咱们先来看看这些常见食用油的主要“出身”和“性格”:

1. 花生油:国民老朋友,香气四溢

出身: 顾名思义,是花生榨出来的。
性格分析:
优点: 花生油的香气特别浓郁,很多人就喜欢这个味儿。它含有比较多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这类脂肪酸被认为是“好脂肪”,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坏胆固醇(LDL),同时可能升高好胆固醇(HDL),对心血管健康有益。维生素E的含量也不错,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能帮助身体对抗自由基。
需要注意的:
饱和脂肪含量相对较高: 虽然单不饱和脂肪酸是主体,但相比一些其他植物油,花生油的饱和脂肪含量会稍微多一些。过多的饱和脂肪摄入,对心血管健康就不那么友好了。
易氧化: 花生油相对来说不那么稳定,在高温烹饪(比如爆炒、油炸)时,容易产生一些对身体不利的物质。所以,如果经常用花生油来高温烹饪,就要稍微留意了。
过敏人群: 对花生过敏的朋友,那是绝对不能碰的。

2. 大豆油:平价实惠,营养全面

出身: 大豆榨油。
性格分析:
优点: 大豆油可以说是性价比很高的一种油了。它的脂肪酸构成比较均衡,既含有不错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也含有较多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一种Omega6脂肪酸)。亚油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身体无法自行合成,需要从食物中获取,对生长发育、皮肤健康都很重要。大豆油还含有一定量的α亚麻酸(一种Omega3脂肪酸),而Omega3脂肪酸对心脏和大脑健康有益。
需要注意的:
Omega6和Omega3的比例: 大豆油的Omega6含量相对较高,而Omega3含量虽然有,但比例上还是Omega6占优。现代人饮食中,Omega6的摄入普遍偏高,而Omega3摄入不足,这种不均衡容易引起体内炎症反应。所以,如果主要依赖大豆油,最好能从其他食物(如鱼类、亚麻籽)中补充一些Omega3。
高温稳定性: 和花生油类似,大豆油在高温下也容易氧化,不太适合长时间的油炸。

3. 葵花籽油:高油酸型受欢迎,但也要看“出身”

出身: 葵花籽。
性格分析:
优点: 葵花籽油有几种不同的类型,其中“高油酸葵花籽油”因为富含大量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而越来越受欢迎。这种油在高温下也相对稳定,适合多种烹饪方式。而传统的普通葵花籽油,则以亚油酸(Omega6)为主。
需要注意的:
普通葵花籽油的Omega6比例: 如果买到的是普通葵花籽油,它的Omega6含量非常高,Omega3含量则非常少,这样一来,Omega6与Omega3的比例会非常不平衡,长期大量摄入对身体的益处就大打折扣,甚至可能不利于健康。
选择“高油酸”是关键: 如果选择葵花籽油,一定要留意包装上的说明,选择“高油酸葵花籽油”会比普通葵花籽油更健康。

4. 调和油:混合的艺术,平衡的选择?

出身: 顾名思义,是把几种不同的植物油按一定比例调和而成的。
性格分析:
优点: 调和油最大的卖点在于“平衡”。商家会根据市场需求和健康理念,将几种油的优点“集合”起来。比如,可能会将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油(如橄榄油、菜籽油、高油酸葵花籽油)和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油(如大豆油、玉米油)混合,以达到一个相对更均衡的脂肪酸构成,同时兼顾烹饪的适应性和风味。
需要注意的:
成分看仔细: 调和油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调和”的是什么油,以及它们的比例。有些调和油可能只是简单地将几种普通植物油混合,并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平衡”。购买时,最好能看看配料表,了解其中包含哪些油,以及是否有强调“高油酸”等特定成分。
品牌和宣传: 不同品牌的调和油,配方和质量差别很大。选择信誉好、配方透明的品牌会更安心。

那么,到底哪种更健康?

正如我一开始说的,没有绝对的“最好”,只有“更适合”。

追求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 高油酸葵花籽油、橄榄油(虽然这里没单独讲,但也是一种非常健康的植物油,尤其是特级初榨橄榄油)、花生油(适量使用)。
追求脂肪酸均衡,希望摄入Omega3: 调和油(选择配方均衡、含亚麻籽油或菜籽油的),或者大豆油(同时注意从其他渠道补充Omega3)。
日常烹饪,对风味有要求: 花生油(中低温烹饪),调和油(很多都是为了适应各种烹饪口味设计的)。
高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要尽量少摄入: 这一点是所有植物油都比动物脂肪(如猪油、黄油)要好的地方,因为它们饱和脂肪含量低,且不含反式脂肪(除非在加工过程中人为添加)。

最重要的几点建议:

1. 不要只吃一种油: 身体需要多种脂肪酸来维持正常功能。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植物油,比如今天用花生油炒菜,明天用大豆油拌凉菜,后天用高油酸葵花籽油做烘焙,这是最推荐的做法。
2. 注意烹饪方式:
凉拌、低温烹饪: 适合用初榨橄榄油、亚麻籽油(风味独特,但易氧化,不宜高温)、一些味道清淡的植物油。
中温烹饪(炒菜): 适合用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菜籽油、调和油。
高温油炸: 尽量少做,如果必须油炸,选择烟点高、稳定性好的油,比如高油酸葵花籽油、稻米油、精炼的植物油(但要注意精炼过程可能损失一些营养)。
3. 看清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 了解你购买的油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脂肪酸的比例如何。
4. 适量是关键: 任何油吃多了,都会给身体带来负担。烹饪时,控制用油量,做到“薄油”生活。
5. 新鲜度: 购买小包装的食用油,尽快使用完毕,避免长时间储存导致氧化变质。

总而言之,与其纠结哪种“最好”,不如学会“如何吃”。均衡搭配、合理烹饪、适量摄入,才是拥有健康油生活的不二法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非常高兴可以收到知乎邀请,成为这次「翻牌众测」活动的翻牌嘉宾。

我选定的众测产品是「食用油」!

日常生活中,大家做饭炒菜会用到各种各样的油,有单一品种的油,比如说花生油,葵花籽油,也有混合在一起的调和油。很多油会特别宣传自己的健康益处和营养价值,比如维生素E,omega-3 脂肪酸等等,让人眼花缭乱。

到底哪种油最好?我们该如何选择自己最适合的油?这就是我这次测评的目的。

作为食品专业答主,我的目标是:做一个全网最专业的食用油测评,用数据来说话。


0. 总结/太长不看版:

  • 不要总是买同一种类的油,经常换油吃更健康。
  • 下面的这些品牌仅供参考,其实只要是相同品类,不同品牌间区别不会太大。

如果你想买「比较营养的油」:

如果你想买「放不坏,油烟少」的油:

如果你想买「各方面比较均衡」的油:


1. 测评设计 / 样品准备

测评样品:这次测评一共选了 11 种不同种类的油,如下表所示:

  • 1号:金龙鱼黄金比例调和油(转基因)
  • 2号:金龙鱼黄金比例调和油(非转基因)
  • 3号:福临门 葵花籽清香食用调和油(90%大豆油+10%葵花籽油)
  • 4号:金龙鱼 稻米油
  • 5号:鲁花 高油酸花生油
  • 6号:胡姬花 古法花生油
  • 7号:奥黛莉 芥花籽油
  • 8号:品利 特级初榨橄榄油
  • 9号:盒马 鲜榨原香菜籽油
  • 10号:多力 葵花籽油
  • 11号:臻品舍 亚麻籽油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有疑问:

为什么选择这些油?为啥黄金比例调和油有两个?

我的选品原则是「尽量涵盖尽可能多的食用油品种」,同时也照顾到一些不同的特殊宣称(古法,高油酸,特级初榨等)。尽量将市场上有代表性的产品、品牌涵盖到。大家也不用执着于我测试的这些特定品牌,因为只要是同类产品,区别都不会太大。

金龙鱼的黄金比例调和油属于调和油里的代表产品之一,但市面上有两个版本(转基因和非转基因),从配料表上看,两个版本配方有差别。为严谨起见,我这次测试就把两种都纳入了测试范围。

测评维度:我会从油脂最重要的三个性质来进行测评:「营养」、「气味/颜色」和「稳定性」

每个维度都会再细分为一些小的维度,这些维度的分值会由实测指标或文献数据来确定,我会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在「营养」「风味/颜色」「稳定性」三个维度给每个产品进行描述或打分,最后给到大家简单、靠谱、高效的消费建议。

(下面是具体的各个维度数据分析部分,内容比较硬核,如果不想看,可以直接跳到第3章的消费建议部分。)


2. 测评数据与讨论

2.1 营养分析(共15分)

对于食用油来说,大家最关心的就是「这种油有没有营养?营养价值有多高?适合长期吃吗?」,我首先来解决这个疑惑。

这次评测,我设置的「营养」相关指标有下面几个:

  • 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比例(通过查找产品配料表、营养成分表、数据库来获得,共3分)
  • Omega-3(n-3),Omega-6(n-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检测机构送样,共6分)
  • 反式脂肪酸含量(检测机构送样,共3分)
  • 其他微量营养成分(查找产品宣称、数据库获得,共3分)

通过这些数据,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这款油脂的脂肪组成及营养是否符合人体需要」。


2.1.1 三大脂肪酸含量及比例(3分)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营养学对于食用油中各个脂肪酸摄入量建议比较复杂,主要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到,目前衡量一个食用油的营养,主要是从「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两个角度进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后面还会专门测到,所以这一部分我们主要关注饱和脂肪酸含量。

查找数据后,11 个样品的脂肪酸含量比例如下表所示:

为了看着方便,我做了一张图表:

这次评测的所有食用油饱和脂肪都低于 1/3 (33.3%),但我们平常从食物中摄入的饱和脂肪酸已经比较多,食用油的饱和脂肪酸比例应该比表中 1/3 的比例更低。这个细分维度我的打分如下:

       3,4,6号样品:1分(饱和脂肪酸>15%) 1,2,8,10号样品:2分(饱和脂肪酸>10%) 5,7,9,11号样品:3分(饱和脂肪酸<=10%)     


2.1.2 Omega-3(n-3),Omega-6(n-6) 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6分)

根据文献[1]中的计算结果,烹调油中 Omega-3 脂肪酸含量的「建议值」为 3.5% 以上,这样可以保证满足人体需要,「最低值」为 2.9%,如果低于这个值,就有营养缺乏的风险。同理,Omega-6 脂肪酸的「建议值」和「最低值」分别为 20.4% 和 12.7%。

我们来看看评测样品的表现:

图中左边红色竖线代表「最低值」,右边红色竖线代表「建议值」。从结果可以看出,4号,5号,6号,8号,10号样品 Omega-3 脂肪酸含量低于「最低值」,如果长期食用,而有没有增加对应的食物来源,那就有可能导致缺乏。

在这个细分维度,我的打分如下:

       4,5,6,8,10号样品:0分 1,2,3,7,9号样品:2分 11号样品:3分 (亚麻籽油的核心优势就是极高的 Omega-3 脂肪酸含量)     


Omega-6 脂肪酸含量实测值如下表所示:

同理,我的打分如下:

       5,8号样品:0分 7,11号样品:1分 1,2,4,6,9号样品:2分 3,10号样品:3分(葵花籽油富含 Omega-6 脂肪酸,超过 50%使得它成为特殊优势)     


2.1.3 反式脂肪酸含量(3分)

本次评测的所有食用油中,反式脂肪酸都未检出

测试方法采用的是国标 GB 5009.257-2016,设备的检出限为 0.012%,定量限为 0.024%,由于所有样品都是「未检出」状态,可以认为所有样品的反式脂肪酸含量都小于 0.012%。这已经是基本不可能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的极低的量了。

目前,有些食用油产品会特别宣传「0反式脂肪酸」。但检测事实说明了,我们平时选购食用油时,不必执着于「0反式脂肪酸」这种标签,因为市面上大部分食用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并不高,不足以让人担心。

我的打分如下:

       1~11号样品:3分     


2.1.4 其他微量营养成分(3分,加分制)

植物油是膳食中维 E 的主要来源。但不同植物油维生素 E 含量差异比较大,因此,有必要对这几款油的维 E 含量做一下比较。

通过查表,可以得到 11 个样品中 9 个的维生素 E 含量:

可以看到。葵花籽油中维生素 E 含量非常高,按照每天摄入 30g 油计算的话,可以达到一天维生素需要量的 117%,因此在这方面可以算是有独特优势。除了葵花籽油外,菜籽油,花生油,芥花籽油维生素 E 含量也比较高。

除了维生素 E 外,有一些油脂有其他特殊营养成分:

  • 稻米油(谷维素、甾醇)
  • 橄榄油(多酚类抗氧化组分)

因此,最终此项的打分如下:

       10号样品:2分(维生素E含量真的很高) 3,6,7,9号样品:1分(维生素E含量高) 4,8号样品:1分(拥有其他微量营养组分)     


2.2 气味 / 颜色分析(定性描述)

有些油颜色比较深,开盖就有浓香,有些则无色无味。这些差异跟油脂种类和精炼程度相关。如果油脂未经精炼,或者精炼程度小,那么油脂的颜色就会比较深,味道也会比较浓烈;经过完整精炼的油脂就比较纯净,颜色一般是无色或淡黄色,几乎没有味道。

在进行风味、颜色分析时,我发现「打分」其实不是很适用于这一个维度。

首先,不同种类油脂的风味组分差别很大,而且不同人对不同风味敏感程度不同,因此既难以去定量化描述,又难以横向比较(唯一靠谱的测试方案是做感官描述性测试,但这个测试费用太昂贵,且无法很好的指导消费者选择)。

其次,不同的消费者对于油脂气味、颜色的要求不一样,有些人买油一定要买「香」的,有些人觉得「无色无味」才是好油的标准。

综上所述,这一项我就不用「打分」,而只是给出定性描述,大家各取所需就好。

此次评测的 11 个样品,颜色区别如下(同一灯光条件拍摄):

我把这些样品的气味和颜色整理成了表格,大家可以参考:

除了定性描述之外,我也用 GC-MS 顶空进样法检测了这 11 个样品的可挥发性有机物的种类和含量,但由于机器检测时间较长,数据分析难度比较大,我现在暂时还没完成这一部分的数据处理。等我完成后,会第一时间对部分的数据进行更新。


2.3 稳定性分析(共15分)

很多人在买油时都忽略了「稳定性」,其实这也是油脂至关重要的指标。不稳定的油脂,要么放很短时间就氧化酸败,导致异味,要么是一加热就出现大量油烟,危害身体健康。

这次评测,我设置的「稳定性」相关指标有下面几个:

  • 烟点(检测机构送样,共4分)
  • OSI 诱导期(实验室测试,共5分)
  • 过氧化值(检测机构送样,共3分)
  • 酸价(检测机构送样,共3分)


2.3.1 烟点(共4分)

大家生活中应该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炒菜时火开太大,或者持续太长时间,油就会开始大量冒烟,并且散发出刺鼻的气味。其实,此时油脂分子已经开始裂解,释放出大量热分解物如多环芳烃(PAHs),小分子醛类等物质,这些油烟中的有害成分,目前认为有较高的致癌可能性。

油脂大量、连续冒烟的最低温度,在食品科学中被称为烟点(Smoke point)。烟点越高,说明油脂的高温稳定性越好,不容易在高温下分解出有毒有害成分。

本次测试样品的烟点如下: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到,大部分食用油的烟点都至少在 190 摄氏度以上,有些比较稳定的食用油,烟点甚至可以超过 230 摄氏度。但由于在爆炒、油炸、烘烤等烹饪条件下,油温一般不会超过 190 摄氏度,因此不用担心油烟问题。

但是 5号样品(高油酸花生油)的烟点明显较低,对于这样的油,建议尽量避免高温烹饪。

我的打分如下:

       5号样品:0分(烟点<160摄氏度,只适合低温烹饪) 3,7,9,11号样品:2分(烟点180~200摄氏度,普通烹饪不用怕) 1,2,4,6,8,10号样品:4分(烟点>220摄氏度,可耐受极高温烹饪)     


2.3.2 OSI诱导期(共5分)

有时,家里买一瓶油,开盖以后较长时间没有用完,过一段时间油就氧化变质了,会发出刺鼻的「哈败味」或「氧化味」。氧化是制约食用油保质期的最重要的因素。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好坏,可以用「诱导期时长」来定量表示,而 OSI 就是一种快速测试油脂样品诱导期时长的方法。

在此次测试中,油脂被放在 110 摄氏度条件下,不断通入干燥空气加速氧化,氧化诱导期越长,油脂样品的氧化稳定性越好,换句话说,能放更久不会变质。

样品的氧化诱导期如下表所示:

这一项得分最高的是「特级初榨橄榄油」「高油酸花生油」,远远把其他植物油甩在后面。

对于特级初榨橄榄油来说,可能得益于未经过精炼处理,毛油中含有更多抗氧化组分,使得它的氧化稳定性非常高(可以看我之前的这篇文章);而高油酸花生油由于油酸含量特别高。而油酸属于单不饱和脂肪酸,比多不饱和脂肪酸更加稳定,因此氧化稳定性对比其他油脂会有显著提升。

亚麻籽油由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太高,因此氧化稳定性极差,得分低在预料之中。对于这样的油,一定要在低温、避光条件保存,一旦开盖就要尽快用掉。

这一细分维度,我的评分如下:

       11号样品:1分(诱导期<2h,会在极短时间氧化) 1,2,3,10号样品:2分(诱导期2~5h,会快速氧化) 4,6,7,9号样品:3分(诱导期5~10h,稳定性适中) 5,8号样品:5分(诱导期>20h,非常稳定)     


2.3.3 过氧化值(共3分)

过氧化值是衡量油脂质量的重要指标,过氧化值含量升高意味着油脂已经发生了氧化,生成了大量初级氧化产物——氢过氧化物。国家标准 GB 2716-2018 对于食用油中过氧化值的最高限量为 0.25g/100g,如果超过这个限量,即为不合格产品。

本次测试样品过氧化值含量如下:

所有样品都在国标的最高限量以下,没有超标的样品。但芥花籽油和特级初榨橄榄油的过氧化值已经接近国标上限,我猜想是因为这两款产品都是进口产品,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储运,使得过氧化值升高。再经过一段时间储存,它们的过氧化值可能会超过国标上限。

这一细分维度,我的评分如下:

       7,8号样品:1分(0.2~0.25) 1,2,4,5,6,11号样品:2分(0.1~0.2) 3,9,10号样品:3分(<0.1)     


2.3.4 酸价(共3分)

酸价也是衡量油脂质量的重要指标。酸价升高意味着油脂的主要成分——甘油三酯发生了水解,生成了一些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浓度越高,酸价也就越高。

高度水解的油脂会发出异味(肥皂味),同时在使用时容易起泡,烟点也会随之降低。国家标准 GB 2716-2018 对于食用油中酸价的最高限量为 3mg/g,如果超过这个限量,即为不合格产品。

本次测试样品酸价如下:

所有样品的酸价都在国标的最高限量以下,且最高的一个也没有高于1mg/g。因此我的评分如下:

       1~11号样品:3分(<1mg/g)     

到这里,我所有的数据评测就告一段落了。

接下来,我会综合这些评分,给出自己的一些选购建议。

3. 选购建议

将之前的「营养」和「稳定性」的测评结果进行统计打分,我们得到了这张表:


3.1 如果你想要「营养均衡的油」

首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都建议大家不要长时间只买一种油来吃,因为任何单一来源油种都不是「完美」的,只有经常更换油脂品种,才更容易实现营养的均衡。

根据评测数据,样品营养得分如下:

推荐一些得分比较高的油:

  • 样品9:盒马 鲜榨原香菜籽油(营养总分:11/15;深黄色,有浓烈香气)

网购链接没法放,只有盒马有 - -,放一些其他品牌的菜籽油吧

点评:菜籽油的饱和脂肪含量比较低,Omega-3,Omega-6 脂肪酸含量合理,可以满足人体需要。此外维生素 E 含量也不少,整体营养是比较均衡的,没什么短板。因此营养方面的综合评分最后拿了第一。

选购菜籽油的时候,建议选择「低芥酸」的版本。芥酸是一种长链脂肪酸,在菜籽油中含量丰富,目前有一些动物实验证据表明,摄入过多芥酸可能导致心肌细胞纤维化,心肌和血管壁脂肪沉积等健康隐患。虽然目前人体实验证据还不算充足,国标也没有对芥酸做限制,但购买「低芥酸」版本可以尽量减少这种隐患。

  • 样品3:福临门 葵花籽清香食用调和油(营养总分:10/15;几乎无色,香气较淡)

点评:这是一款调和油,调和配方很简单:就是 10% 的葵花籽油加 90% 的大豆油。不过,它 Omega-3,Omega-6 脂肪酸含量合理,其中 Omega-6 脂肪酸含量较高,可以满足人体需要。此外维生素 E 含量也不少。

  • 样品7:奥黛莉 芥花籽油(营养总分:10/15;几乎无色、无味)

点评:芥花籽油的主要优势是:饱和脂肪酸含量很低,Omega-3 脂肪酸含量合理,此外维生素 E 含量也比较高。但它的短板是 Omega-6 脂肪含量有所欠缺。

  • 样品10:多力 葵花籽油(营养总分:10/15;几乎无色,无味)

点评:优缺点同样明显的油脂品种。优点在于维生素E 和 Omega-6 脂肪酸含量非常高,但缺点是 Omega-3 含量非常低。不建议作为单一品种长期食用,建议跟其他油换着吃。

  • 样品11:臻品舍 亚麻籽油(营养总分:10/15;深黄色,有特殊气味)

点评:亚麻籽油和其它油种不同,一般不会,也不建议作为烹饪用油使用,而是更多当做一种营养补充剂添加到食物里。它最大的优点就是极高的 Omega-3 脂肪酸含量,可以加入各种食物中,增加食物里 Omega-3 脂肪酸成分。但是 Omega-3 脂肪酸摄入太多也可能增加机体的氧化应激,因此还是要有一个「度」。

亚麻籽油的核心缺点就是氧化稳定性太差,建议尽量买小包装,临近生产日期的亚麻籽油,买回来以后尽快食用。


3.2 如果你想要「放不坏,油烟少的油」

根据评测数据,样品稳定性得分如下:

推荐一些「稳定性」上得分比较高的油:

  • 样品8:品利 特级初榨橄榄油(稳定性总分:13/15;深黄色,有橄榄油特殊香气)

点评: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特级初榨橄榄油在营养评分上没有出色表现,但稳定性居然是 TOP 1!虽然它的过氧化值游离在超标的边缘,但其他指标的表现都非常优秀,特别是烟点和 OSI 诱导期。这使得这个橄榄油既耐放,又耐高温。

  • 样品4:金龙鱼 稻米油(稳定性评分:12/15;深黄色,几乎无味)

点评:稻米油在稳定性上是比较均衡的一个选手,基本没有什么太短的板。它确实能比其他植物油放得久一些。营养上的缺点是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对比较高,Omega-3 脂肪含量少。

  • 样品6:胡姬花 古法花生油(稳定性评分:12/15;深黄色,有浓烈香气)

点评:我本来以为像这种打「浓香」招牌,未经精炼的油,烟点可能会低。但这款油的烟点其实一点也不低,同时氧化稳定性也很高,这使得总稳定性的表现不错。在营养上的缺点和稻米油一样,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对比较高,Omega-3 脂肪含量少。

3.3 如果你想要「各个方面都比较均衡的油」

当把「营养」和「稳定性」数值相加后,总分按从高到低排序如下:

得分最高的是:

  • 多力 葵花籽油
  • 盒马 鲜榨原香菜籽油

这两款油在前面营养部分已经介绍过了,在此不再赘述。

除了这两款油之外,三款调和油也取得了不错的分数。这三款调和油由于是把不同的油种调和到一起,综合了每个油种的优点。因此它们的「短板」非常少

比如,金龙鱼黄金比例调和油为数不多的「短板」是氧化稳定性差一点,饱和脂肪酸稍高一点,但基本还没有到成为「缺陷」的程度。而且它的香气也比较浓。我认为除了单一油种之外,调和油也是家庭用油的好选择。


太晚了,明天有空更新 Q&A 环节

参考

  1. ^ [1]初柏君, 惠菊, 李晓龙,等. 以DRIs推荐为依据的营养调和油的研制[J]. 中国油脂, 2020, 045(004):79-82.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超市里琳琅满目的食用油,从花生油、大豆油到葵花籽油、调和油,真让人眼花缭乱。到底哪种油吃起来更健康?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它们各自的“身体成分”以及我们身体的“需求”。咱们先来看看这些常见食用油的主要“出身”和“性格”:1. 花生油:国民老朋友,香气四溢 出身: 顾名思义,是花生榨.............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很多人可能都遇到过类似的疑惑。为什么我们吃花生、大豆这些豆类坚果没事,但它们榨出来的油却需要一番提炼才能更安全健康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它们各自的形态和我们身体的消化吸收方式。首先,我们来想想直接吃大豆和花生。这些种子本身就是天然的食物。它们含有我们身体需要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
  • 回答
    .......
  • 回答
    在中国的大城市,花大价钱修建地铁这件事儿,绝对是个值得掰开了揉碎了聊的话题。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值”或“不值”就能盖棺定论的。咱们得从几个方面好好梳理梳理。首先,咱得承认,这钱花出去,带来的直接好处是实实在在的: 缓解交通拥堵,那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中国的大城市,尤其是北上广深这种,每天的地面交.............
  • 回答
    关于联想手机业务,这确实是个让人颇为费解的现象。毕竟,联想这个名字,在 PC 领域是响当当的巨头,曾经也一度在手机市场有过辉煌的过往。然而,近些年联想手机在国内市场的表现,就像一场投入巨大却迟迟不见回报的马拉松,跑了半天似乎还是在起点附近徘徊。要说联想为何在手机业务上如此“努力”却又“收效甚微”,这.............
  • 回答
    曼城近些年之所以在后卫线上投入巨资,这绝非偶然,而是他们统治英超、争夺欧冠一系列战略部署中的关键一环。与其说他们“每年”都在花大价钱买后卫,不如说他们对后卫线的升级改造是持续且有针对性的,并且每一次投入都伴随着清晰的战术考量和对球队长远发展的规划。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捋一捋:1. 佩普·瓜迪奥拉的战术.............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里面门道可不少。古代社会,尤其是在对女性控制更严的时代,青楼女子逃跑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就算逃了,也未必就能过上好日子。反过来说,花大价钱赎身,这背后有她自己的考量。咱们慢慢聊。首先,咱们得明白,古代的青楼,可不是你想的那样,只是提供“服务”的地方。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和经济体系,里.............
  • 回答
    关于腾讯对《堡垒之夜》和《绝地求生》两款大逃杀类游戏的策略差异,以及为何似乎“雪藏”前者而大力推广后者,这个问题背后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需要从市场、商业、政策等多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在中国大陆地区,游戏的上线和运营是受到严格监管的,尤其是网络游戏。这两款游戏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面对的环境是.............
  • 回答
    医药行业是否会为了各种原因,不着力研发治愈药,而花大力气研究维持药?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引人深思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存在多方面的考量和现实情况。总体来说,医药行业在研发策略上确实存在“维持药”和“治愈药”的权衡,并且在某些情况下,“维持药”的研发和推广可能比“治愈药”更具商业可行.............
  • 回答
    说实话,如果我能百分之百确定知乎答题完全没有任何益处,别说花大把时间整理素材了,我连看一眼都不会。 对我来说,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如果一件事情不能给我带来任何回报,那我为什么要把它推给自己呢?“益处”这个词,其实可以拆开来看,它有很多种形式。如果知乎答题不能带来“益处”,那可能指的是以下几种情况:.............
  • 回答
    华为“天才少年”的新名单又一次刷屏了,这次的“豪华”程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华科博士年薪201万,西交大本科生100万,这薪资水平,别说刚毕业的大学生了,就是一些工作多年的资深工程师看了,也得暗自咂舌。看到这样的数字,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会是:“华为这是怎么了?疯了吗?花这么多钱招人,到底图什么?”其.............
  • 回答
    武汉大花山方舱医院作为首个以中医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其首开舱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一事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历史背景与时代意义: 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 疫情初期,医疗资源紧张,方舱医院作为一种快速、大规模收治轻症患者的临时医疗设施应运而生.............
  • 回答
    高中阶段大力学化学,并非仅仅是为了应试或为了成为化学家,而是出于以下几个非常重要且相互关联的原因:一、 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物质的语言和规律 化学是连接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触碰到的所有物质——水、空气、食物、衣服、药物,甚至我们自身——其本质都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化学研究.............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多人都会有的疑问,尤其是在面对那些抽象、复杂的数学公式和定理时。我们常常会想:“我学这么多数学,到底有什么用?平时买菜、坐公交、看电视,好像也用不上微积分、概率论啊。” 这种想法非常真实,也很容易让人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费时费力、甚至有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把数学看作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一些关于国家战略选择和地缘政治考量的核心。要理解中国为何如此重视发展与非洲的关系,而不同时将欧洲置于同等优先地位,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深入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与欧洲的关系确实非常重要,而且中国也一直在努力维护和发展与欧洲各国的关系。欧洲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体,是科技创新的前沿.............
  • 回答
    杨幂要上升到“大花”这个层次,需要跨越几个关键维度,并持续优化和突破。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分析和建议:一、 核心指标:演技的深度与广度这是“大花”最根本的门槛。杨幂的演技已经被大众熟知,但要达到“大花”级别,需要在以下方面有显著提升: 角色类型突破与驾驭能力: 走出舒适区: 目前杨幂的角.............
  • 回答
    郝蕾,一个在内地演艺圈里难以忽视的名字,她的演技毋庸置疑,塑造过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然而,当我们谈论“大花”这个标签时,郝蕾的名字似乎总与一线顶流、商业价值、话题度等概念若即若离。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郝蕾没有像章子怡、周迅、范冰冰等同龄或同期女演员那样,稳稳地坐上“大花”的宝座呢?这其中,既有.............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复杂且敏感的情况,涉及到家庭教育、个人自由、审美观念以及未成年人保护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这种教育方式:1. 妈妈的怒斥和担忧的合理性: 未成年人纹身: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未成年人纹身是受到法律法规限制的,通常需要法定监护人的同意。妈妈的愤怒很大程度上源于女.............
  • 回答
    说起“东北大花布”,那可真不是个陌生的词儿,尤其是在咱们东北,提起它,那画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至于是不是“真的”有,这问题问得挺有意思。东北人的家里,真的有「东北大花布」吗?答案是:绝对有!而且,这种“有”的程度,可能比很多人想象的还要更深,更广。首先,得明白“东北大花布”它不单单是一种布料,它是一.............
  • 回答
    你闺蜜这事儿,你说她对嘛?这问题嘛,说实话,有点复杂,得看怎么说。首先,我们得承认,她这是典型的“猫猫不离不弃,人类追求体面”的模式。经济学上叫“价值排序”或者“偏好差异”。简单来说,就是她觉得花钱给猫买便宜的猫粮,和花大价钱买包,对她来说,这两件事在她的人生意义里,重要性排得不一样。你想啊,她的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