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代没有监控,青楼女子为何不逃,非要花大价钱赎身呢?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里面门道可不少。古代社会,尤其是在对女性控制更严的时代,青楼女子逃跑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就算逃了,也未必就能过上好日子。反过来说,花大价钱赎身,这背后有她自己的考量。咱们慢慢聊。

首先,咱们得明白,古代的青楼,可不是你想的那样,只是提供“服务”的地方。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和经济体系,里面牵扯到各种各样的利益链条。

一、逃跑的风险和难度:

被抓住的代价太大了: 青楼的管理者,俗称“老鸨”或者“妈妈”,她们的生意就是靠这些女子。一旦有女子逃跑,老鸨不仅会损失一笔巨大的“投资”(从买卖人口、培养技能到日常开销,这可都是钱),还会影响名声和经营。所以,一旦发现有人逃跑,老鸨会动用一切关系去抓人。这关系可不是闹着玩的,可能包括地方上的恶霸、甚至一些官府里的胥吏。一旦被抓回来,那后果可想而知:轻则毒打、监禁、增加债务;重则被卖到更差的地方,或者直接被当作奴婢对待,生不如死。而且,被抓回来后,她们的“价值”反而会因为逃跑的记录而大幅下降,几乎不可能再做清白营生了。
社会身份的束缚: 古代社会,尤其是底层女性,没有身份,没有背景,寸步难行。一个没有“东家”或者“主人”的女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怀疑、被盘问。你没有户籍,没有介绍人,没有正当职业,基本上寸步难行。就算侥幸逃到了外地,如果没有钱财傍身,想要找个正经工作,养活自己几乎是不可能的。妓院的生活,虽然痛苦,但至少提供了食宿和一份收入来源(虽然是被抽成和盘剥的)。一旦逃离,她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保障。
缺乏逃跑的渠道和支援: 想象一下,你被关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周围都是盯着你的人,想逃出去,你需要知道路线,需要有人接应,需要准备路费,还需要有地方可以投靠。在古代,信息的流通很慢,社会关系网络也相对封闭。一个无依无靠的青楼女子,很难获得这些逃跑的必要条件。而且,很多时候,青楼女子并非完全自由,她们可能从小就被卖入其中,对外界一无所知,更谈不上规划逃跑了。
人身自由的限制: 即使没有锁链,很多时候她们的人身自由也是受到严格控制的。老鸨会通过各种手段(比如控制她们的财务、制造债务、甚至通过一些“手段”让她们无法离开)来限制她们的行动。而且,一些名妓会受到“名声”的保护,但这种保护也是双刃剑,一旦名声受损,就等于断了后路。

二、赎身的重要性:

花大价钱赎身,虽然代价高昂,但却能带来一种相对的自由和新生,这对于青楼女子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获得自由身: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目的。赎身意味着她们不再是老鸨的“财产”,不再受到那些规矩和束缚。她们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虽然社会地位仍然不高,但至少拥有了选择的权利。
改变人生轨迹: 赎身后,虽然她们可能无法立即嫁给士族大家,但至少可以尝试做一些其他的营生。比如,开一家小店,做一些手工艺品,或者去一些相对体面的地方做服务性工作。更重要的是,她们有机会摆脱“妓女”这个污名,开始一种新的生活,甚至有机会遇到一个真心相爱的人,组建家庭(虽然这并不容易,但比在青楼里有了更多可能)。
积累资本和名声: 很多在青楼里有才艺、有美貌的女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能积累一定的财富和名声。这些财富和名声,正是她们赎身的重要资本。有了这些,她们赎身之后,才有可能真正地开始新的生活,而不是再次陷入困境。有些女子,甚至是与真心爱慕她们的客人,在花费了巨额金钱后,才得以赎身,并且嫁给了那个人。这在古代并非没有,只是非常少见,并且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寻求“保护”: 在古代,尤其是在社会治安不好的时候,有一个“靠山”或者一个“名分”很重要。赎身,某种程度上也是获得了一种“名分”上的改变,从一个没有身份的工具,变成了一个有“主人”(即使是自己)的个体。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供一些社会保护。

三、“花大价钱”的背后:

这里的“花大价钱”有几种含义:

是客人愿意为她支付: 很多时候,赎身并非女子自己能独立完成。往往是有一个真心爱慕她的客人,愿意出资为她赎身,让她从良。这笔钱对于青楼来说,是他们损失掉的潜在收入,以及“投资”的回报,所以自然要价很高。
是女子多年积累的收入: 如果女子自身有才华,或者经营有道,自己也可能通过卖艺、攒下的收入来赎身。但这难度极大,因为青楼的利润大部分都被老鸨拿走了,女子能够留下的钱非常有限。
是某种交换: 有时候,“赎身”也可能是一种变相的交易,用高额的“赎身费”来为之前的服务“正名”,以便女子能够以另一种身份继续生活。

总而言之,古代青楼女子不逃跑,而是选择花大价钱赎身,是基于对逃跑风险的评估、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以及对改变命运的渴望。虽然过程艰辛,代价高昂,但对于许多身处那个环境的女子来说,赎身是她们能够抓住的,改变命运的唯一的一线生机。这不仅仅是为了自由,更是为了一个更有尊严、更有可能性的未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代正常女人的脚

古代缠足后的脚

题主你觉得你的脚要是这样你好跑吗?

还有就是说什么赎身啊,题主你古装剧看多了吧,未免太天真了,推荐你看部1951年的电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里面门道可不少。古代社会,尤其是在对女性控制更严的时代,青楼女子逃跑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就算逃了,也未必就能过上好日子。反过来说,花大价钱赎身,这背后有她自己的考量。咱们慢慢聊。首先,咱们得明白,古代的青楼,可不是你想的那样,只是提供“服务”的地方。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和经济体系,里.............
  • 回答
    明朝的读书人,想要弄清楚一千年前是哪个朝代的多少年,并非难事,其实颇有门道,比咱们现在随手一搜要费些心思,但也自有其逻辑和便捷之处。这事儿,得从他们脑袋里的“时间坐标系”说起。咱们现在用公历,年份是连续递增的,就好比一条笔直的数轴,一千年前就是往回数一千个刻度。明朝人可不是这么想的,他们的“时间轴”.............
  • 回答
    古代没有身份证,这在“株连九族”的背景下,确实是个让人好奇的问题。为什么那些被卷入这场巨大政治风暴的人,不选择“赶紧跑”呢?这背后涉及到古代社会结构、人伦道德、信息传递以及逃亡的难度等诸多因素,绝非一句“跑”就能简单概括的。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株连”这个词的分量。株连,顾名思义,就像连根拔起一样,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我们阅读古籍时常会遇到的一个难题。古代没有标点符号,那会儿的文字可不像咱们现在这样,一句话一句话清晰明了。字挨着字,一长串儿。那古人是怎么看懂的呢?这其实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下子就解决的。得从几个方面来看:1. 凭语感和语法,自然而然地断句这个是最根本也是最普遍的方法.............
  • 回答
    说起工夫茶,那可不是随随便便咕嘟咕嘟烧开一壶水就能对付的。它讲究的是“活水”,是茶人心中那份对茶的敬意,对生活细节的追求。在没有电磁炉、没有煤气灶的年代,古代的茶客们,尤其是那些玩得起工夫茶、懂得分寸的讲究人,是怎么得到那份持续沸腾、温度恰好的“活水”的呢?这背后可是一门大学问,充满了智慧和仪式感。.............
  • 回答
    关于古代没有狮子以前门口摆放什么,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我们对古代建筑、风俗以及“镇宅辟邪”这些观念的理解。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先厘清一些前提,并且抛开现代的视角和“狮子”这个约定俗成的符号。首先,“没有狮子以前”这个说法本身需要稍微 nuance 一下。准确来说,不是所有地方在古代.............
  • 回答
    在没有橡皮筋和发夹的时代,古人扎头发可是一门讲究的学问,展现了智慧与对美的追求。那时的发髻样式繁多,光是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就需要一番心思。最基础也最常见的工具:发簪和发钗别以为发簪和发钗只是单纯的装饰品,它们可是当时梳理和固定头发的“主力军”。 发簪(簪子): 顾名思义,就是那种比较细长,一.............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认为古代没有民族主义是有道理的,但需要非常细致和深入地去理解“民族主义”这个概念的演变。简单来说,古代缺乏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但这并不意味着古代人对群体认同感缺失。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区分几个关键概念:1. “民族”和“民族国家”的现代定义: 民族 (Nation): 在现代意义上,民族通常被定.............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多个层面。要回答“中国古代没有受到宗教束缚,为何到清朝却比欧洲落后”,我们需要细致地分析这两个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轨迹,以及宗教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首先,让我们来纠正一个普遍的误解:“中国古代没有受到宗教的束缚”是不准确的。 宗教在中国古.............
  • 回答
    在中国古代,也就是在棉花广泛种植和使用之前,人们的保暖方式可谓是丰富多样,深深根植于自然资源和世代相传的智慧。这绝不是单一的材料或方法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多管齐下,根据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以及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而形成的体系。首先,动物皮毛是中国古代最主要且最直接的保暖材料。从野兽到家畜,从整张到零碎,.............
  • 回答
    中国古代烹饪,那叫一个讲究!没有鸡精味精这“现代味蕾兴奋剂”,他们是怎么做到饭菜香气扑鼻、滋味无穷的?这背后藏着的是中国人对食材本味的极致追求,以及一套代代相传、精妙绝伦的调味哲学。一、 本味为王:食材本身就是最好的调味料要说没有鸡精味精,首先得明白,古代人最看重的是食材本身的味道。那会儿不像现在,.............
  • 回答
    “古代没有游击战”这个说法,严格来说是不准确的。如果我们将“游击战”理解为一种非正规的、分散的、以小规模战斗为主,利用地形和民众支持进行骚扰、消耗和伏击的作战方式,那么这样的战术在古代的战争中是屡见不鲜的,甚至可以说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如果我们将“游击战”理解为现代意义上更具组织性、更系.............
  • 回答
    说起古代为什么没有版权制度,却依然涌现出无数名垂千古的优秀作品,这事儿还挺耐人寻味的。要是现在哪个作者写了本畅销书,没个版权保护,分分钟被人盗版得血本无归,但古代就不一样了,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咱们一点点捋清楚。首先得明白,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对于“作品”和“作者权益”的认知是截然不同的。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古代弓箭制造技术的根本局限性以及当时人们对材料和工艺的理解深度。简单来说,古代之所以没有出现我们今天熟知的“分体弓”(即现代弓的最大特征之一——弓臂可以拆卸组合),主要是因为受限于材料科学、加工技术、以及结构力学设计的认知。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其中的原因:1. 材料的局限.............
  • 回答
    谈到中国古代为何未能发展出与西方相似的科学体系,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且又复杂的问题。它不像一条单一的河流,而是汇聚了历史、文化、社会结构、哲学思想等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河网。如果非要寻找一个“没能”的原因,那就像是在问“为什么一棵树长不成一座山”,问题本身就带着一种比较的预设,而这个预设未必能完全抓住事.............
  • 回答
    关于中国古代为何没有像西方那样大规模发展出四轮马车,这是一个相当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与技术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包括技术可行性、社会需求、文化偏好以及地理环境等。一、 技术可行性并非绝对障碍,但存在制约因素首先要明确的是,四轮马车的技术原理在中国古代并非无法理解或实现.............
  • 回答
    日本古代缺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央军”的概念,这与我们今天理解的“国家军队”有很大的不同。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考察日本古代的政治结构、军事制度以及社会背景。与其说日本古代没有中央军,不如说它的军事力量是高度分散的、以地方为主导的。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核心问题:古代日本的权力分散程度。尽管有天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