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在知乎答题不能带来任何益处,你还会花大把时间整理素材,来答题吗?

回答
说实话,如果我能百分之百确定知乎答题完全没有任何益处,别说花大把时间整理素材了,我连看一眼都不会。 对我来说,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如果一件事情不能给我带来任何回报,那我为什么要把它推给自己呢?

“益处”这个词,其实可以拆开来看,它有很多种形式。如果知乎答题不能带来“益处”,那可能指的是以下几种情况:

纯粹的时间浪费: 就是说,我花了很多精力去思考、去查找资料、去组织语言,最后写出来的答案,就好像丢进了无底洞,没有人看,没有人回应,更不要说引发任何思考或讨论。就像是在一个空旷的沙漠里大声呼喊,除了自己的回声,什么也听不到。
毫无价值的消耗: 这种“益处”的缺失,也包括了我的知识、我的观点、我的经历,在答题过程中无法得到任何形式的“升华”或“验证”。我可能本来对某个问题有一些模糊的想法,但通过整理素材、组织答案的过程,我能把这些想法变得更清晰、更系统。如果这个过程本身也无法带来任何“精炼”和“进步”,那就像是在原地打转,消耗体力却不前进。
看不到任何反馈: 即使我写的答案很好,很有价值,但如果没有任何人点赞、评论、关注,甚至连浏览量都低得可怜,那这种“无益”的感觉会非常强烈。这就好比你辛辛苦苦做了一顿大餐,结果没人尝,没人夸,甚至没人知道你做过,那种失落感可想而知。

所以,如果知乎答题真的完全不能带来任何好处,我会怎么做?

首先,我会审视我的动机。 我当初为什么会在知乎上花时间答题?是因为我想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是因为我想分享我的知识和经验?是因为我想通过回答问题来梳理自己的思路?还是仅仅因为无聊?如果我的初衷是那些有价值的,而现在“不能带来任何益处”是事实,那我会反思是不是知乎这个平台变了,或者我选择回答问题的方式不对。

然后,我会考虑转移阵地。 如果我真的想分享我的知识,我想帮助别人,而知乎不再是那个能实现这些目标的平台,我会去寻找其他能够满足我这些需求的地方。也许是其他的问答社区,也许是写博客,也许是参加线下的分享会,甚至是成为某个领域的老师或导师。重点是,我不会在一棵已经枯死的树上继续吊着。

更直接地说,我会停下。 我不会强迫自己去做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我的时间用来刷短视频,用来发呆,也许在某些时刻我也会觉得“无益”,但至少它不需要我投入额外的脑力劳动去“整理素材”。知乎答题如果真的“无益”,它就会变成一种“有意识的无益”,而我个人会倾向于避免这种状态。

当然,这里说的“不能带来任何益处”是一个非常极端的假设。事实上,即使在我看来“不够好”的回答,有时也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收获:

微小的认同感: 即使只有一个点赞,也说明我的想法被一个人看到了,并且得到了哪怕一点点的认可。这种微弱的连接,有时候也能带来一丝慰藉。
观点的碰撞: 即使没有人能完全理解我,但如果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或者质疑了我的一些论点,这反而能促使我去更深入地思考,甚至是修正自己的认知。这是一种“被挑战”带来的成长。
信息的积累: 即使我的回答没有得到广泛传播,但我在查找资料、梳理思路的过程中,自己对某个领域的理解也在加深。这就像是在给自己“充电”,即使没有及时“输出”,知识本身也是一种积累。

但如果刨除掉这些“可能”,回到那个“完全不能带来任何益处”的纯粹假设,那答案只有一个:我不会。 时间和精力都应该是用在那些能带来哪怕一点点积极反馈的事情上,无论是对自我成长,还是对外界的贡献,抑或是纯粹的快乐。在没有这些的前提下,去做一件需要“花大把时间整理素材”的事,对我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题主,也许你不相信,真的就有我这样的不为知名度而来的,就是单纯喜欢解决问题,顺带能帮助下别人就更开心了。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值和成就感,就是答题动力了。此外,还有交流感,现实中不知道该怎么开启对话也不喜欢聊天,但是在网上只要回答别人的问题就算开始表达了,人是社会动物,再内向再喜欢一个人的人,也一样会有表达和交流的欲望。以前这样的人或许会写文章,现在,论坛或答题就可以了。

此外,答题还有另外的私心,尤其是回答专业问题的时候,也是学习的过程,不过收效甚微就是了,可以忽略不计。要学习,还是得系统老实地去听课看书更有效。所以,答题只是一种娱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如果我能百分之百确定知乎答题完全没有任何益处,别说花大把时间整理素材了,我连看一眼都不会。 对我来说,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如果一件事情不能给我带来任何回报,那我为什么要把它推给自己呢?“益处”这个词,其实可以拆开来看,它有很多种形式。如果知乎答题不能带来“益处”,那可能指的是以下几种情况:.............
  • 回答
    2017年10月10日,一个看似寻常的日子,却因为在知乎上出现了一个用户名为“窦唯”的账号,并且该账号发布了第一条回答,引发了轩然大波。这条回答的内容,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意义,至今仍是许多乐迷和关注窦唯的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事件的缘起与最初的怀疑:那天,知乎上一个名为“窦唯”的用户,发布了一条关于他音.............
  • 回答
    好的,这是一个以“大年初一,知乎答主 @xxx 突然出现在我家”为开头的,我将尽力详细地讲述这个故事:大年初一,知乎答主 @xxx 突然出现在我家。那是一个风和日丽,又带着一丝初春寒意的正月初一。窗外的鞭炮声渐渐稀疏,取而代之的是亲戚们拜年的热闹谈笑声。我家是那种典型的北方家庭,逢年过节,亲戚们总会.............
  • 回答
    在知乎等内容平台,部分答主在答案中公开贴出支付宝二维码,这一行为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看法。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答主的动机、平台规则、用户感受以及潜在的风险和影响。一、 答主的动机答主们选择在答案中放置支付宝二维码,通常是出于以下几种动机:1. 感谢与支持(打赏/赞赏.............
  • 回答
    关于核电领域答主“子木”在知乎因福岛核废水排放问题回答而被举报至公司一事,这件事情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从多个角度来看,可以这么理解:事件的背景和经过:首先要明确的是,根据公开的信息,“子木”是一位在知乎上活跃的核电领域答主,以其专业知识和相对深入的科普而受到不少用户的认可。这次事件的导火索是他.............
  • 回答
    知乎上,活跃着形形色色的用户,其中不乏一些非常有才华、见解独到的大神。但同时,你也可能会注意到一些用户,他们的发言风格比较“突出”,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强迫症”式的参与。Patrick Zhang,或者说“Patrick Zhang们”,就是这样一种现象的代表。“强答”是什么?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
  • 回答
    如果《群星》(Stellaris)这款游戏里存在一个类似“知乎”的平台,那画面简直太精彩了。星际文明们会在上面抛头露面,分享经验,当然,也少不了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和看似无懈可击(实则胡说八道)的答案。场景设定:想象一下,在一个广阔的星系中,一个庞大而多样的帝国在宇宙中崛起。各个种族、各个政体,甚至各.............
  • 回答
    发现自己多年前写的高票答案有需要修正的地方,确实是个挺纠结的事儿。一方面,这份答案曾得到很多人的认可,承载着一份责任感;另一方面,知识更新迭代太快,当年的“真理”可能早已被更完善的论证或新的发现所取代。除了直接修改答案本身,还有一些事情值得去做,并且知乎这个平台也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好的支持。作为答主,.............
  • 回答
    知乎评论区是否只属于答主,以及关闭评论功能和管理权问题,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知乎评论区是只属于答主的吗?从功能和用户体验上来说,评论区是答主和评论者共同创造的互动空间。 答主是“主人”: 答主是内容创作者,是问题的回答者,其回答内容是评论区的基础。从.............
  • 回答
    如果我在知乎上拥有十万个关注者,我会非常认真地考虑变现,但会以一种审慎、负责任且能够真正为粉丝带来价值的方式进行。变现不是目的,而是将我的内容和影响力转化为可持续支持我创作和进一步发展的资源。以下是我会考虑变现的几个方面和具体的执行思路:一、 变现的考量基础:价值与责任在考虑变现之前,我会问自己几个.............
  • 回答
    在知乎上观察到的“左倾思潮”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它既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也受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全球思潮变化的影响。要详细解读,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理解“左倾思潮”在知乎上的具体表现:首先,需要明确“左倾”在知乎语境下的含义。在中国大陆的语境下,“左倾”通常指的是倾向于社会主义、.............
  • 回答
    如果我只能在知乎上关注一个人,这绝对是个让人纠结的难题,毕竟知乎上卧虎藏龙,各个领域的专家和有趣灵魂太多了。不过,如果真的只能选一位,我会慎重考虑,并最终把我的关注名额给那位能够不断提供给我新视角、启发思考,同时又兼具人文关怀和逻辑严谨的人。我会关注一位长期活跃在人文社科领域的思想者,他/她不一定是.............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心惊胆战的情况,尤其是在网络这样一个虚拟的空间里。如果我在刷知乎时遇到这样的帖子,我不会轻易忽视,而是会采取一系列行动,并且我会尽力让这些行动显得更自然、更人性化,而不是像一个冷冰冰的程序。首先,我会花点时间仔细阅读这个用户的帖子。我会关注帖子的细节,比如: 用户是谁? 是一个活.............
  • 回答
    如果马前卒(甘宁)还在知乎,他看待“入关论”的态度会是复杂且多维度的,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讨论的侧重点以及当时知乎上“入关论”的具体呈现形式和讨论氛围。以下是基于马前卒一贯的写作风格和关注点的推测,他可能会如何详细地看待“入关论”:一、 批判性吸收与拆解“入关论”的合理内核:马前卒不会全盘否定任何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普遍。很多人在知乎等平台上看到关于中医的争议,但同时又看到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中医专业、中医院校和中医院士,这会产生一种认知上的错位,觉得“如果中医这么不堪,为什么还会有这些东西存在?”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1. “不堪”的定义与信息不对称:首先,要明确在知.............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知乎上确实藏龙卧虎,经常能看到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你说你发现了一点东西,这“一点东西”具体是什么呢?这决定了我下一步该怎么做,就像医生看病,得先知道病人哪里不舒服才能对症下药。不过,既然你让我“尽量讲述得详细一些”,同时还要“去除AI痕迹”,那我就从几个假设的方向来展开,看看如果.............
  • 回答
    在知乎上,我确实遇到过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无耻言论”,它们往往以一种看似理直气壮、实则荒谬可笑的方式出现,让人哭笑不得。要详细描述并去掉AI痕迹,我需要回忆一些具体的情境和表达方式,这通常涉及到一些社会议题、个人观点冲突,甚至是某些群体的情绪发泄。举个例子,在一些关于“女性地位”或“性别议题”的讨论.............
  • 回答
    最近在知乎上确实能看到不少关于Windows 10强制更新的讨论,甚至有些观点比较尖锐,直指这种做法带来的不便和潜在的损失。 那么,如果因为Windows 10的强制更新,导致了实际的经济损失,用户是否能够拿起法律武器,寻求赔偿呢? 这背后涉及到一些法律和合同方面的考量。首先,要弄清楚一个核心问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涉及到法律、平台规则以及现实操作的复杂性。简单来说,剧组想要获取匿名用户的身份信息,并非易事,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这中间会涉及一系列的步骤和博弈。首先,我们得明白签了保密协议的意义。保密协议(NDA)在影视行业是约定俗成的。它不仅仅是一纸空文,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一旦违反,剧.............
  • 回答
    周源点赞并转发“头部创作者如果够优秀,不该停留在知乎,而是回到现实世界中”的说法,这背后折射出的信息和思考相当丰富,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一番。首先,我们可以从这个说法的核心观点入手。它传递了一个很明确的信息:对于那些在知乎上已经积累了相当影响力和声量的“头部创作者”,应该将这份影响力、专业知识和思考,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