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医药行业会不会为了各种原因,不着力研发治愈药,而花大力气研究维持药?

回答
医药行业是否会为了各种原因,不着力研发治愈药,而花大力气研究维持药?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引人深思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存在多方面的考量和现实情况。

总体来说,医药行业在研发策略上确实存在“维持药”和“治愈药”的权衡,并且在某些情况下,“维持药”的研发和推广可能比“治愈药”更具商业可行性和短期效益。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医药行业完全放弃了对治愈药的追求。以下我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1. 商业模式与盈利考量:

治愈药的风险与回报不确定性更高:
研发周期长、成本高昂: 成功研发一种治愈性药物,往往需要攻克更复杂的生物学机制,经历漫长而充满失败的临床试验,其投入的资金、时间和人力成本可能远超维持性药物。
市场规模的限制: 许多疾病,尤其是罕见病,一旦治愈,患者数量会显著减少,这可能导致药物的长期销售额低于预期,影响投资回报。
一次性销售 vs 持续销售: 治愈药一旦有效,患者可能只需服用一次或短期疗程,销售就可能终止。而维持性药物,如慢性病的管理药物,通常需要患者终身服用,这带来了稳定且持续的现金流,对于制药公司而言是更具吸引力的商业模式。
竞争格局: 如果市场上的治愈性疗法一旦出现,可能会颠覆整个治疗领域,对现有维持性药物的销售造成毁灭性打击。制药公司为了规避这种风险,可能更倾向于开发能够长期占领市场的维持性药物。

维持性药物的“慢病经济”:
稳定的患者群体: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关节炎、某些癌症等)患者群体不断壮大且持续存在。这为维持性药物提供了庞大的、稳定的潜在市场。
重复用药带来的持续收入: 这些药物通常需要患者长期、甚至终身使用,从而为制药公司带来持续且可预测的收入。这种模式在资本市场上也更容易获得青睐,因为其盈利模式更加稳健。
疗效的“可接受”性: 许多维持性药物并非完全治愈疾病,而是通过控制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来达到治疗目的。这种“控制”型的疗效,即使不能根除疾病,也能为患者带来一定的生活改善,使得患者愿意长期接受治疗。

2. 科学与技术壁垒:

治愈的难度:
疾病复杂性: 许多疾病,特别是多基因遗传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以及一些传染病(如HIV),其发病机制极其复杂,涉及多条通路、多种细胞类型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要找到一个能够“一劳永逸”解决所有问题的治愈方法,技术难度非常高。
生物体的自我修复能力限制: 有些疾病涉及身体细胞的永久性损伤或死亡,例如神经细胞的退化,目前的技术难以完全修复或再生。
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的挑战: 尽管基因疗法和细胞疗法代表了治愈性药物的希望,但它们也面临着技术成熟度、安全性(如脱靶效应、免疫反应)、生产成本、可及性等诸多挑战。

维持性药物的相对可及性:
靶点明确性: 相较于复杂病因,一些维持性药物的研发可能聚焦于疾病的某个关键症状或某个易于干预的通路,技术难度相对较低。
现有药物的改良与优化: 在已有的药物基础上进行改良,例如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改进给药方式等,也属于维持性药物的研发范畴,相对更容易实现。

3. 监管与政策因素:

审批流程的差异:
虽然所有药物的审批都要求严格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证明,但对于一些“无药可治”的危及生命的疾病,可能会有加速审批通道。然而,对于一些慢性病,监管机构更倾向于看到长期、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数据来证明药物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适应症”的考量:制药公司申请审批的适应症往往是针对特定的疾病阶段或症状,这也会影响到药物的定位是治愈还是维持。

医保和支付体系的影响:
“按疗效付费”的挑战: 对于高昂的治愈性疗法(如一些基因疗法),支付方(政府医保、商业保险)可能在成本效益分析上面临巨大压力,这可能会限制其推广和普及,也影响制药公司的投资意愿。
慢性病管理纳入医保: 慢性病的长期管理通常是医保体系的重点,这为维持性药物的销售提供了稳定的支付保障。

4. 社会与伦理考量:

“治愈”的定义: 有时,疾病的治愈可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或者是一个高成本、低可及性的疗法。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控制症状、显著提高生活质量的维持性药物,对于患者及其家庭而言,仍然是重要的选择。
患者的接受度与需求: 对于许多慢性病患者来说,他们可能无法承受高昂的治愈费用,或者对治愈疗法的风险感到担忧。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选择能够稳定控制病情、维持正常生活的药物。

实际情况举例:

糖尿病: 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是典型的维持性药物,它们能够帮助患者控制血糖,但无法根治糖尿病。虽然有研究在探索干细胞疗法或基因疗法等治愈糖尿病的可能性,但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制药公司在糖尿病领域投入巨资研发各种新型降糖药,以期获得更好的疗效和更少的副作用,而非颠覆性的治愈方案。
高血压/心脏病: 降压药、他汀类药物等都是常见的维持性药物,需要患者长期服用。虽然有药物可以修复受损的心肌,但距离完全治愈心脏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癌症: 过去,许多癌症被认为是致命的,但现在,许多癌症可以通过手术、放疗、化疗以及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可以长期生存,生活质量也得到改善。这可以看作是一种“治愈”或“慢性化”的过程。然而,也有一些癌症,特别是晚期或转移性癌症,仍然难以治愈,维持性治疗成为主要手段。同时,新的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也确实在不断地向“治愈”方向探索。
精神疾病: 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等主要是维持性药物,帮助患者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很难说完全治愈了疾病。

结论:

医药行业在研发资源分配上,确实存在对“维持药”的偏好,这背后是复杂的商业、科学、技术和政策等多重因素的驱动。 商业模式的稳健性、研发风险的规避、市场的稳定需求,以及一些疾病本身固有的复杂性,都使得开发和推广维持性药物在很多情况下比治愈药更具吸引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医药行业放弃了对治愈药的追求。随着科技的进步,如基因编辑、细胞疗法、AI辅助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发展,治愈性疗法正在逐渐成为现实,并且正在改变一些疾病的治疗格局。

更准确地说,医药行业是一个多元化的生态系统,既有追求短期效益的商业驱动,也有对人类健康做出突破性贡献的科学理想。在研发路径上,两者并存且相互促进。当科学突破为治愈性疗法提供了可能时,商业模式也会随之调整以适应新的机遇。而对于那些目前尚无法治愈的疾病,维持性治疗的不断优化和改进,同样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因此,更恰当的说法是,医药行业的研究重点是在不同疾病领域、不同发展阶段,以及商业回报和技术可行性之间进行权衡和取舍,而“维持药”因其更可预测的商业模式和相对较低的技术门槛,在许多情况下获得了更多的研发投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人会为一个陌生人的生命感兴趣,除非这个陌生人能够为他产生利益关系,研究药物的最根本出发点就是为了从一个陌生人那里获得利益,而非救治这个陌生人。当你理解透了这个道理之后,就能对医药公司为什么不着力研发治愈药而费大力气研究维持药而感到不解了。如果研发出来的癌症药能够一次性把你治愈,而不是终生用药,那医药公司如何维持自己的利润曲线?犯了病去医院买药看病,其实都是全凭天命,如果你命不该绝,才有可能通过吃药而阴错阳差地康复归原,否则真指望医生把你救过来,那基本上都是美好的幻想。医生只是按照程序一步一步的机械行事,对你的生死根本毫不在意,他们不可能因为肉眼可见的病症或者经验的判断就给你用对头的药,让你在第一时间得到控制和改善,而是按照诊疗指南上的程序来,比如先化验,检查,再等结果出来以后按上面的指南给药,也许你的病症有更好的对症药品,或者他们经验里知道哪一种药品对你的病有更好的疗效,可是诊疗指南上并没有相关推荐,他们都不会对你说,因为命是你的,责任是他的,他按照诊疗指南程序做下来,把你医死了无任何责任,但若是超出诊疗指南范围用药,把你医好了固然没事,但把你治坏治死了,要追究起来,就是他的责任了。医药公司制药和医生救人,都是基于这样的利益层面,他们没有动力去解决病人的痛苦,只有动力去看看能不能通过帮你解决部分痛苦来获得利益。因为你的痛苦如果全部被解决了,就没有继续求助的需求,只有让你无法彻底摆脱痛苦,才能让你保持不断的需求,他们才能通过绑架你的需求来获得持续利润。

user avatar

大概看下医药行业研发的历史,也是人类战胜疾病,延长寿命的历史。

  • 二战时期青霉素的发明,有了对抗细菌的武器。
  • 19世纪疫苗的出现,消灭了天花、脊髓灰质炎等疾病。
  • 再往后,比较大的突破,发生在1970年左右的美国,他汀类药物,极大降低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这3次比较大的医学革命,全球人均预期寿命从不到40岁增加到了70多岁。


来到现在这个节点,我们来看下主要致死疾病

大部分都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阿兹海默这些。年纪越大,得病的概率越高。


如果把这些疾病都完全治愈了,那意味着人类治愈了衰老。

有科学家认为,人类的寿命极限可能在120岁,细胞凋亡,油尽灯枯。无论如何改善生活环境,医疗环境,也无济于事,只能听天由命。这一切从我们诞生之日起,就写在了基因里,写在了40万亿个细胞的DNA里。

回到现实,目前我国医药行业,几个大的方向

  • 创新药、靶向药研发,汉森制药,《我不是药神》中的格列宁中国版就是他们家生产的;还有恒瑞医药
  • 疫苗研发,沃森生物、智飞生物、万泰生物等;
  • 医疗器械,迈瑞医疗,做呼吸机这些医疗器械。

更前沿一些的,就是世界上最头部的大佬在玩的

  • 马斯克,脑机接口,数字永生,移民火星
  • 黄峥,蛋白质,纳米机器人
  • 富豪野路子,器官更换、换血、造血干细胞之类
  • 有伦理争议的,基因编辑,克隆等

还是挺期待医疗技术再取得新的大突破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医药行业是否会为了各种原因,不着力研发治愈药,而花大力气研究维持药?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引人深思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存在多方面的考量和现实情况。总体来说,医药行业在研发策略上确实存在“维持药”和“治愈药”的权衡,并且在某些情况下,“维持药”的研发和推广可能比“治愈药”更具商业可行.............
  • 回答
    这事儿,说实话,听着就挺糟心的。一边是生病的老父亲,一边是刚出ICU的账单,另一边又是老公关心的点,这得多让人心力交瘁啊。首先,咱们得肯定你。在父亲最危急的关头,你能拿出嫁妆去救命,这绝对是人情大过天,是孝顺的表现,是女儿应尽的责任。嫁妆固然是你的私有财产,但遇到这种生死攸关的事情,能把这份情义看得.............
  • 回答
    好的,我来从一个医药从业者的视角,谈谈TPP协议的达成对全球医药行业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这并非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基于我们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种种挑战与机遇的观察。首先,我们得明白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核心关注点之一,在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化。对于我们这些直接参与新药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从业者而言.............
  • 回答
    关于石药集团、恒瑞医药、齐鲁制药、复星医药这四家医药巨头未来谁能问鼎行业龙头之位,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们各自有着鲜明的优势和潜在的挑战,未来格局的演变将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试着为大家剖析一番。一、 研发实力与创新管线:未来的核心驱动力在瞬息万变的医药行业,.............
  • 回答
    你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现在省下的健身费用,将来都会变成医药费”,虽然听起来有点极端,但背后确实有科学的逻辑支撑。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首先,得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道理:人是物质的。我们的身体是一部非常精密的机器,需要保养,需要维护。而健身,本质上就是一种主动的、高回报的“保养”行为。1.............
  • 回答
    复星医药向台湾销售1000万剂mRNA疫苗的消息,无疑对台湾的防疫工作和民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要详细分析其影响,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量,包括:一、疫苗供应与接种率提升: 关键性的疫苗补充: 这是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影响。台湾在COVID19疫苗的获取上曾面临一些挑战和政治阻碍。复星医药作为BNT(B.............
  • 回答
    医药公司是否愿意研制治疗极度罕见病的药物,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愿意”或“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建立在一系列复杂的经济、社会和技术考量之上。简而言之,答案是:愿意,但前提是能找到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为什么“愿意”?尽管存在巨大的挑战,但仍有许多制药公司,特别是那些致力于创新和解决未满足医疗需求的生物技.............
  • 回答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无疑给全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也让人们对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那么,对于预防医学专业的毕业生来说,这样的背景是否意味着他们未来的就业前景会因此变得更加光明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审视。首先,疫情提升了预防医学.............
  • 回答
    在美国留学期间不幸遭遇医疗事故,回国后却被催债公司盯上,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国内的朋友们,你们可能会担心这笔“天外飞来”的债务会给咱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麻烦,甚至会影响到我们未来的发展。别急,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捋一捋,这件事到底会带来哪些后果和影响,咱们得有个清晰的认识。首先,最直接、最令人头疼的,就是催.............
  • 回答
    您好,关于上海华山医院医生被指控强奸女医药代表一事,这是一个非常严肃和敏感的话题。以下是根据公开信息进行整理的详细情况以及可能的行业影响:事件概述及已知进展: 事件发生: 近期,一则关于上海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某医生被指控强奸一名女医药代表的事件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 指控内容:.............
  • 回答
    你提出的情况涉及到法律上的多个层面,包括民事侵权赔偿和刑事犯罪。下面我会为你详细分析:一、 你被狗咬伤,要求对方赔偿医药费是受法律保护的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九条规定:“遗弃、 عمد致、过错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
  • 回答
    养宠物,就像养一个家人,这个道理养宠人士都懂。所以,当它生病,尤其是突发重疾,需要大笔医药费的时候,那种纠结,那种撕心裂肺的痛,真的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我家的毛孩子,去年就经历了一场这样的“生死考验”。它是一只土狗,在我们家已经十一年了,从小奶狗一直到现在,见证了我从学生到成家立业的整个过程。它.............
  • 回答
    .......
  • 回答
    医药行业和医疗器械行业,这确实是两个非常有吸引力的领域,但同时它们也各有千秋,适合不同类型的人才和有不同发展目标的人。我来尝试详细地梳理一下,看看哪个可能更适合你。医药行业:生命的守护者,科研与商业的深度融合医药行业,顾名思义,主要围绕着药物的研发、生产、销售和应用展开。这是一个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
  • 回答
    研究医药行业,绝非一日之功,它就像在广袤的科学海洋中探索一条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航线。你需要一颗好奇的心,一丝不苟的态度,以及一套系统性的方法。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带你深入了解如何“驾驭”这艘巨轮。第一站:理解行业的“骨骼”——宏观视角在深入细节之前,先要对整个医药行业的“身形”有个大致的了解。这就像绘.............
  • 回答
    美剧《成瘾剂量》(Dopesick)如同照妖镜一般,毫不留情地撕开了美国医药行业,特别是奥施康(OxyContin)的制造商普渡制药(Purdue Pharma)背后令人触目惊心的乱象。这部剧集以多条线索交织的方式,深入刻画了资本的贪婪如何将一种本应用于缓解痛苦的药物,变成了一场吞噬无数家庭的毒品危.............
  • 回答
    长期来看,A股医药行业赛道的前景展望A股医药行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数十年间经历了快速发展,并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增长潜力。展望未来,我认为A股医药行业在长期来看,依然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赛道,其发展前景将受到多重因素的驱动和制约。 驱动A股医药行业长期增长的积极因素:1. 人口结构.............
  • 回答
    行吧,既然你诚心诚意地发问了,那我就跟你唠唠,咱们医药界里那些“奇葩”医生。这行当里混久了,确实会碰到一些让人大跌眼镜的。咱们这篇就说说那些“丧心病狂”的,不是说他们坏到什么程度,而是他们的行为方式,有时候真的让你怀疑人生,怀疑自己的职业认知。先给个定心丸,绝大多数医生都是好医生,敬业奉献,值得我们.............
  • 回答
    医药费为什么这么贵?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人,也触及了“生命是否应该被放在首位”这样根本性的拷问。当一个人或家庭面对疾病时,高昂的医疗费用往往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本应充满希望的治疗过程蒙上沉重的阴影。首先,我们要理解,医疗体系的运行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成本高昂的系统。这不仅仅是医生开药、护士打针那.............
  • 回答
    医药代表,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一个职业,但具体是干嘛的呢?简单来说,他们就是连接药厂和医生、医院之间的桥梁。不过,这桥梁可不是随随便便搭起来的,里面门道可多着呢。想象一下,药厂辛辛苦苦研发出一种新药,或者改进了现有药物,怎么才能让医生知道它、了解它,最终用在病人身上呢?这就需要医药代表出马了。核心工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