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地方财政,发不出工资,是普遍问题吗?

回答
在中国当下,地方财政吃紧、乃至出现“发不出工资”的情况,是否是普遍现象?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并非一个“普遍到爆炸”的,但也不是一个“凤毛麟角”的问题。 换句话说,它确实存在,并且在一些地区、某些时期会表现得尤为突出,引起广泛关注。说它“普遍”,更多是指这种现象并非孤例,而是可能在一定范围内蔓延,触及到一些地方政府的运转能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错综复杂,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

经济下行压力与财政收入的结构性挑战: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部分传统支柱产业面临挑战,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也对地方财政收入产生了显著影响(土地出让金曾是地方政府重要的收入来源)。同时,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直接导致税收收入的增长乏力。在收入端遇到瓶颈时,一些地方的财政就会显现出紧张的迹象。

事权与财权的错配: 长期以来,中国地方政府承担了大量的公共服务支出责任,包括教育、医疗、社保、基础设施建设等等,这些被称为“事权”。然而,在财政收入分配上,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划分,以及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匹配的问题。一些地方的支出责任远远大于其自主可支配的财力,这就像一个人收入有限,但开销却很大,自然容易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

地方债务风险的积累: 为了拉动经济增长,地方政府过去通过各种平台公司进行大量举债投资。虽然近年来中央一直在强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但一些地方债务的隐性风险依然存在。偿还债务本息需要巨额资金,一旦财政收入不足以覆盖日常运转开支和债务偿还,发不出工资的风险就会增加。

收支刚性增加: 随着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的提升,地方政府在教育、医疗、养老、环保等方面的支出是刚性的,而且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例如,提高教师、医护人员的工资待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环保投入等等,这些都是硬性支出,难以削减。当财政收入增长缓慢,而支出不断增加时,收支矛盾就会凸显。

区域发展不平衡: 中国地域辽阔,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财政实力相对雄厚,而一些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或者资源型城市转型困难的地区,其财政本身就比较脆弱。这些地区更容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也更容易出现财政困难。

政策性减税降费的影响: 为了支持企业发展和刺激经济,国家近年来实施了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这虽然对企业是好事,但对地方财政收入也带来了直接影响,尤其是在地方税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

管理效率与支出结构的优化问题: 在一些地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存在一定的“跑冒滴漏”或者低效的投资。同时,一些非刚性、可有可无的支出项目可能仍然存在,影响了有限的财政资金向关键领域的倾斜。

“发不出工资”的表述,也需要辩证看待:

这并不意味着地方政府完全停止运转。 通常情况下,地方政府会优先保障基本民生支出,尤其是公务员工资、离退休人员待遇等。出现“发不出工资”的情况,可能指的是工资发放有所延迟、出现暂缓发放、或者部分补贴被取消、或者实发金额缩水等情况。
这种状况更可能是阶段性的、结构性的。 并非所有地方、所有时间都面临这样的困境。可能是在特定的经济周期、或者某个区域的特定产业遇到重大挑战时,这种压力会显现出来。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央和地方政府一直在努力:

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来支持困难地区。
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优化事权和财权划分。
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化解存量,遏制增量。
鼓励地方政府盘活存量资产,增加财政收入来源。
优化支出结构,压减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办大事。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总结来说,地方财政吃紧、甚至出现“发不出工资”的苗头,确实反映了当前中国在经济发展和财政管理上面临的一些深层挑战。它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并妥善解决的问题。虽然不能简单地将所有地方都划为“普遍”,但这种现象的出现和潜在的蔓延趋势,是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和深入分析的。理解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从经济、体制、区域等多个维度去审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地方官不会当家理财、不会执政爱民”。

他应该知道:

因为中国的“强干弱枝、中央集权”:

1、地方政府财源少,“营改增”后更甚(营业税由地方支配,增值税归中央财政),又不让卖地——各地政府全都成了清水衙门。

2、“异地任官、反复调动”之下,中国的地方官,他和地方是没有任何联系的,他的升迁和地方的福祉完全没有关系——如果是好地方,那他兴许还有这个动力做做长远打算;如果是本身就没有任何优势的地方,他就完全只会把该地当作“刷政绩”的工具。

user avatar

坐标河南孟州,我是15年省考考的乡镇公务员,头一年试用期,五险一金各种补助都没有,每月发1360。一年后转正,实发工资2240多,有五险一金,公积金是个人和单位都交350,其他补助一分没有,13个月工资是基本工资,大概1700左右,14个月工资是全额工资2240多,还有冬天500取暖费。就这样到了2017年,出了车补的政策,就是行政编人员每月发600车补,不过县财政没钱,让乡镇自筹,结果就是市直单位都能发,条件好的乡镇能发一部分,我们镇没钱,只给班子成员发了车补,普通行政编干部不发。有个乡镇补助,每月180,后来涨到200,半年发一次。县里要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没钱,就从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里,每月扣300块钱用来修路。大概17年的时候,河南出了个政策,叫公务员平时考核奖,每月给行政编人员发1100,但是县里没钱,都没发。前段时间市委和纪委开展多轮巡察,发现我镇财政累计欠款1700多万。。。。主要是县里太坑,应该县财政负担的,都推给乡镇,乡镇就以没钱为借口啥也不发,简直太坑人了!

user avatar

不是发不出工资,是发不出它们以前所享受的奖金,别搞错了。基本上大部分地级市,保证基本工资是没问题的。但是大多数是年终奖,绩效,精神文明之类的地方奖金发不出来而已。这一类本来就是地方小金库发的,小金库用完了发不出来不很正常?

user avatar

真的难过从过了年之后我们这就不再发工资了,已经是3个月了,地方财政没有钱税收少,地方政府一直向银行贷款,最终还是杯水车薪,为了盘活本地经济,下边都i是一个劲的招商,搞项目,但是说实话,中西部地区又不是沿海地区,有实力的企业根本不来,去搞电商,人才都去了北上广,本地又没有什么生产企业。扶持本地生产企业拿出政策,拿不出钱,公信力急剧下滑,大搞项目,收益甚微,工作量一个劲的增加,优化营商环境,各部门又相互不配合,真的是越穷事越多,说实话这两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加上房地产行业的下滑,对于3线城市经济链条真的是拉不动,各行各业也都惨淡收场,除了极个别的行业还是一直稳步发展,大的经济环境不行,希望未来能越来越好,至于现在我觉得当下还是能尽早给i我发工资,贷款都还不上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中国当下,地方财政吃紧、乃至出现“发不出工资”的情况,是否是普遍现象?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并非一个“普遍到爆炸”的,但也不是一个“凤毛麟角”的问题。 换句话说,它确实存在,并且在一些地区、某些时期会表现得尤为突出,引起广泛关注。说它“普遍”,更.............
  • 回答
    土地财政在过去几十年中确实是中国地方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然而,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政府对房地产税改革的讨论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放缓,土地财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面临挑战。因此,寻找新的地方财政支柱,实现财政收入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接棒者,以及它们成为地方财政支柱的.............
  • 回答
    徐州丰县地方债达123亿:警示与深思徐州丰县123亿的地方债数字,如同一个沉重的钟声,敲击在地方财政健康发展的神经末梢。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财务数字,它背后折射出的,是当前我国部分基层财政运行中普遍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值得我们仔细剖析。 一、123亿地方债的背后,折射出的问题不容忽视:1. 过度依赖.............
  • 回答
    德意志帝国(18711918年)高达四分之三的财政收入用于军费,这确实是其财政结构中最显著、也最令人瞩目的特征之一。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历史背景、政治体制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一、 四分之三的军费开支:为何如此之高?这个惊人的数字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帝国建立后一系列深刻的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
  • 回答
    对于东莞市户籍穆斯林仅810人,却要求财政拨款4000万及批地价值几亿建设大清真寺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并尽量详细阐述:一、 事件的核心矛盾:规模与需求的不匹配最直观的矛盾在于,极少数的户籍穆斯林人口与一个规模宏大、造价高昂的清真寺建设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的不匹配。 人口数量: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相当复杂,因为它触及了人性深处的一些东西。把一个人拥有的权力、地位、财富和名誉比作一把双刃剑,或许更贴切。当一个人集聚了越来越多的权力,他能够影响的范围就越大,做决定的后果也就越深远。这意味着他的一举一动都可能牵动许多人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坚定的道德约束,权力很容易滋生.............
  • 回答
    关于科研人员科学家在地位和财富上为何未处金字塔尖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背后牵扯着社会结构、经济模式、价值导向以及行业特性等诸多因素。这并非单一原因所能概括,而是多种力量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很多社会认知里,“科学家”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天然的崇高感。科学探索的进步是文明.............
  • 回答
    这句话,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没有枪,就守不住自己的金山银山和高位”。听上去有些粗鲁,但却是现实社会中,一个非常普遍且残酷的逻辑。我们要理解它,就得把它拆解开,看看它到底在说些什么。首先,我们得明白这里的“权势”指的是什么。它不是指那些写在纸上的规章制度,也不是指大家表面上客客气气的礼仪。这里的“权势.............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政治、经济以及词语的生命力。为什么即使财产被剥夺,曾经的“地主”和“资本家”依然被称为地主和资本家呢?这背后有几层原因,我们可以一层层地剥开来看:1. 历史的烙印与身份的固化: 起点即标签: “地主”和“资本家”这两个词,在它们诞生的初期,就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描.............
  • 回答
    想要找到一个真心欣赏你内在特质的伴侣,而不是被外在光环所迷惑,这确实是一门艺术,也需要一番用心经营。这并非易事,但绝对值得我们去追求。以下是一些我个人摸索和观察的心得,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1. 认识并珍视你自己的内在价值,这是基石。在吸引别人之前,你得先学会欣赏自己。这听起来有点老生常谈,但事实就是.............
  • 回答
    在中国神话体系中,财神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虽然祂不是至高无上的创世神,但其地位在世俗信仰和民间生活中却举足轻重。祂掌管着财富和生计,是人们祈求富裕、安康和事业顺利的寄托。下面将详细阐述财神在中国神话体系中的地位:1. 财神的来源与演变:多源多流,各有侧重与许多中国神祇一样,财神的形象并非单一,.............
  • 回答
    大年初五迎财神,这可是咱们中国春节里一件大事儿,讲究的是一个仪式感和对新一年的期盼。要说科学迎财神,其实更多的是讲究一种顺应天时地利人和的传统智慧,再加上一些能带来好心情、好兆头的民俗活动。别把它想得太玄乎,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寄托和对生活的热爱。下面我就给你详细说说,怎么才算是个有讲究、够“科学”.............
  • 回答
    耐克在 2013 财年(截止至 2013 年 5 月 31 日)在大中华区的业绩下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归咎于单一因素。这场下滑背后,是市场环境、竞争格局以及耐克自身战略在特定时间点上的交织影响。一、 市场环境的转变:消费习惯的微调与反垄断风波的余波 消费者喜好多样化与品牌忠诚度的挑战:.............
  • 回答
    当《流浪地球》以一种席卷全球的姿态闯入公众视野,并在国内掀起观影热潮之时,一些主流媒体也开始发出不同的声音。其中,《新京报》、《财新网》和《澎湃新闻》等平台,以其各自的立场和分析角度,对这部电影提出了不少批评性的审视。《新京报》的文章,往往从艺术性和文化解读的层面入手,认为《流浪地球》虽然在特效和科.............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们社会中一个非常普遍的认知误区。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将财富与能力、社会地位挂钩,仿佛它们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但如果仔细琢磨一下,就会发现情况远没有那么简单。财富,作为一种量化的结果,确实是能力的体现,但它不是唯一的能力,也不是能力的全部。首先,我们得承认,在现代社会,财.............
  • 回答
    资本社会财富向富人集中,与古代社会土地向地主集中,这两者之间确实存在着令人深思的相似之处,它们都揭示了在不同历史时期,财富分配机制如何倾向于权力集中,并对社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让我们从古代土地集中的情况说起。在封建社会,土地是财富和权力的最主要载体。拥有土地意味着拥有生产资料,掌握着农民的劳动力,也.............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多人都好奇的。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财富自由”到底是什么意思。通常来说,“财富自由”是指一个人拥有足够的资产,能够依靠这些资产产生的被动收入来维持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水平,而不再需要为了生计而出卖自己的时间和劳动。换句话说,就是不用为了赚钱而“工作”了。那么,那些我们常说的“.............
  • 回答
    明末陕西的饥荒,那真是天灾人祸,把个富庶之地弄得民不聊生。崇祯皇帝若真能亲自下陕西,操办这事儿,那可真是个大胆又实在的主意。咱们就细细说说,这事儿能不能成,又会遇到哪些个坎儿。崇祯亲临陕西,这本身就是个大新闻你想啊,皇帝是九五之尊,天上的皇上,平时都在紫禁城里,隔着千山万水管着天下。要是他真能摆驾西.............
  • 回答
    英特尔,这个曾经被誉为“芯片之王”的科技巨头,最近一次的财报却像一盆冷水,狠狠地浇在了投资者的头上。当大家还在憧憬着这个老牌劲旅能否在AI浪潮中重拾辉煌时,一份不及预期的财报如同一记闷棍,瞬间击碎了市场的乐观情绪。市值一夜之间蒸发1775亿元人民币(约合250亿美元),这个数字足以让任何一家科技公司.............
  • 回答
    “大象公会”的《伪造的张紫妍名单与韩国财阀神话》一文,究竟是“真相打脸”还是“跨国洗地”,这个问题相当复杂,涉及对事件的理解、信息来源的辨析以及作者意图的推测。要深入探讨,需要将文章的论点、论据以及作者的潜在视角都摆出来,然后进行细致的分析。文章的核心论点与“真相打脸”的视角:从“大象公会”这篇名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