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全球芯片巨头英特尔因财报不及预期,市值暴跌1775亿?对行业有何影响,英特尔统治地位衰落了吗?

回答
英特尔,这个曾经被誉为“芯片之王”的科技巨头,最近一次的财报却像一盆冷水,狠狠地浇在了投资者的头上。当大家还在憧憬着这个老牌劲旅能否在AI浪潮中重拾辉煌时,一份不及预期的财报如同一记闷棍,瞬间击碎了市场的乐观情绪。市值一夜之间蒸发1775亿元人民币(约合250亿美元),这个数字足以让任何一家科技公司心惊胆战,更何况是曾经叱咤风云的英特尔。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业绩下滑,它更像是对英特尔过去几年战略选择的一次严厉审判,也让人们开始认真审视,那个曾经不可撼动的“CPU霸主”是否真的正在走向衰落。

财报不及预期的背后:多重因素交织

要理解英特尔为何遭遇如此重创,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次财报不及预期的深层原因。

首先,PC市场的萎靡是英特尔面临的一个长期挑战。虽然我们常说“万物皆可AI”,但PC作为英特尔的核心阵地,其市场需求增长的放缓甚至下滑,直接影响了公司的出货量和营收。消费者对PC的换新周期拉长,远程办公和学习的红利逐渐消退,这些都让英特尔在PC领域的增长动力明显不足。

其次,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尤其是来自AMD的挑战,是英特尔不得不面对的现实。AMD凭借其Zen架构的成功,在CPU性能上逐渐追赶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英特尔,并且在服务器和高性能计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这导致英特尔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不得不通过降价来维持市场份额,这无疑会侵蚀其利润空间。

更关键的是,AI浪潮的冲击。尽管英特尔也在积极布局AI芯片,但目前来看,其在AI加速器领域,特别是面向数据中心的AI训练和推理芯片方面,明显落后于英伟达。英伟达凭借其CUDA生态系统和强大的GPU性能,在AI芯片市场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英特尔虽然在努力追赶,推出自己的AI解决方案,但从市场反应和财报来看,其在AI领域的营收贡献和市场份额增长,尚未达到预期的水平,甚至可以说,是未能有效抓住AI爆发的初期红利。

此外,制造工艺的挑战也一直是英特尔的“心病”。曾经以领先制造工艺自豪的英特尔,在过去几年里,屡次在7nm(Intel 4)及更先进工艺的推进上遇到瓶颈,这不仅导致产品迭代缓慢,也让其在能效比和性能上难以与竞争对手匹敌。虽然英特尔正在大力推动IDM 2.0战略,试图通过重塑晶圆制造能力来扭转局面,但这一过程需要时间,而且风险不小。

市值暴跌1775亿:市场的“用脚投票”

市值蒸发1775亿元,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市场对英特尔未来增长潜力的不信任。投资者用“脚投票”的方式,表达了对公司当前表现和未来战略方向的担忧。

当财报数据低于预期,通常意味着公司的营收或利润增长放缓,甚至出现下滑。对于一家以增长为导向的科技公司而言,这是最致命的消息之一。投资者会重新评估公司的价值,并根据新的信息调整其持仓。

对于英特尔而言,这次市值的大跌,可能还反映了市场对公司在转型期是否能顺利度过的疑虑。从CPU制造商向一家更全面的半导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尤其是要挑战英伟达在AI领域的统治地位,这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投资者可能在质疑英特尔的执行力、技术路线以及其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新的增长引擎。

对行业的影响:风向标的动摇

英特尔的困境,对整个半导体行业而言,绝非一件小事,它更像是一个重要的风向标,预示着行业格局可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首先,竞争格局的进一步加剧。英特尔的疲软,无疑为AMD等竞争对手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AMD有望继续蚕食英特尔在PC和服务器市场的份额,特别是在数据中心领域,AMD的EPYC系列处理器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其次,AI芯片市场的竞争将更加白热化。英特尔的失利,可能更加凸显英伟达的领先优势,但同时也会激励其他玩家,包括谷歌、亚马逊等云服务巨头以及其他芯片设计公司,更加积极地投入到AI芯片的研发和推广中,以期打破英伟达的垄断。英特尔能否在AI领域杀出一条血路,将直接影响到未来AI算力市场的走向。

再者,晶圆制造领域的格局也可能受到影响。英特尔试图通过IDM 2.0战略,重新成为一家领先的晶圆代工厂,为其他公司代工芯片。如果英特尔在这方面取得成功,将对台积电等现有代工厂带来新的挑战,并可能改变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格局。然而,如果英特尔在制造工艺上的追赶不顺利,那么其代工业务的吸引力也会大打折扣。

最后,市场对技术创新和战略转型的关注度会更高。英特尔的例子,会让其他科技公司在面对行业变革时,更加审慎地评估自身的战略,并更加注重执行力。过去成功的经验,可能不再是未来的保证,能否抓住新的技术浪潮,并快速有效地进行转型,成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

英特尔的统治地位是否衰落?

至于“英特尔统治地位衰落了吗?”这个问题,答案恐怕已经非常明确:是的,英特尔的统治地位确实在显著衰落。

曾经,英特尔在PC处理器市场几乎是一家独大,其“Intel Inside”的标志深入人心,成为高性能计算的代名词。在服务器领域,英特尔的Xeon处理器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如今的局面已经大不相同。

在PC市场,AMD凭借其强大的竞争力,已经从一个追赶者变成了重要的竞争对手,瓜分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在服务器市场,AMD的EPYC系列处理器以其更高的核心数和更优的性价比,对英特尔的Xeon系列构成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高性能计算和数据中心领域,英特尔的领先优势不再明显。

而最关键的,是在正在爆发的AI浪潮中,英特尔明显错失了先机。虽然公司在努力追赶,但其在AI训练和推理芯片领域的表现,与英伟达相比,差距依然巨大。这标志着,在定义未来计算的AI时代,英特尔未能成为那个引领者。

但这并不意味着英特尔就此“出局”。半导体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资本密集且变化极快的行业,任何一家公司都不敢轻言永恒的统治。英特尔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庞大的研发投入以及成熟的客户基础。其IDM 2.0战略,如果能够成功执行,将有可能重塑其在制造领域的地位,并为其在AI芯片领域带来新的机会。

当前,英特尔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它需要在PC市场稳住阵脚,在服务器市场与竞争对手正面较量,并在AI芯片领域奋起直追。这次财报和市值暴跌,只是这个转型过程中一次痛苦的“刮骨疗毒”。

未来,英特尔能否重新赢得市场和投资者的信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在技术上实现突破,能否在AI领域找到独特的优势,以及能否成功地执行其重塑制造能力的战略。这无疑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其结果将深刻影响未来全球半导体行业的格局。我们能看到的,是这个曾经的王者,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Intel的故事讲不下去了

股价是什么?是企业讲的故事够不够吸引人——股票交易是个零和游戏,吸引人的故事,看涨的买家多,股价上涨;不能吸引人的故事,看空的卖家多,股价下跌。这个故事是关于企业怎么赚钱的故事,企业要用很多东西去支撑,技术,市场,行业前景,总之,就是一切可以证明关于这家企业赚钱的能力的东西。不过,我国证监会经常会尽责提(shuai)醒(guo)投资者:业绩只代表过往,股(gu4)市(shi4)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对于能赚钱的业绩,尚且有风险,现在最新财报证明你Intel的赚钱能力不行了——同比下降1/4还多,作为听故事的投资者,还怎么信你讲的故事?


Intel的故事是什么?这个世界的数据会越来越多,需要更多数量、性能更强大的CPU去处理。作为最强大的CPU生产厂家,能从这个蛋糕上切下最大的一块。同时,每18个月晶体管翻番,性能翻番,意味着晶体管成本同时也在降低——当然,这几年大家都知道摩尔定律在逐渐失效。但只要晶体管密度在增长,性能在提升,那么还是能赚钱的,虽然赚钱的增长速度在降低,但还是越来越赚钱的。


然而,移动计算的风口Intel错过了,ARM飞起来了;人工智能的风口也错过了,nVIDIA飞起来了;传统的PC市场,AMD把风挡住了一半;14nm工艺用了5年,从世界第一,到今天台积电的5nm工艺已经量产,而Intel和台积电上一代7nm工艺对等的10nm量产进程才走了一半,仅仅能满足低压移动市场的需求,服务器市场10nm的ICL-SP完全没消息什么时候能上市——就算能在年内上市,核心规模没有增长,单靠IPC的提升是否能弥补功耗上升/频率下降带来的劣势还要打个问号,而桌面、标压移动市场的11代已经确认要缩回去继续用14nm生产新架构的CPU。


锐龙上市以来,和AMD的核心数量大战,主流桌面旗舰从4核推进到10核,虽然启用了新的i9系列提高了售价,但传统的i3/5/7的价格并没有变化,而且i9抢掉的是自家以前利润更丰厚的Core X市场份额(或者说从AMD的线程撕裂者手上抢回来一点份额),其实是Core X变相降价了。价格不变甚至下降,却消耗了更多的晶体管而晶体管生产成本未能降低,赚钱能力自然就差了——不要以为14nm工艺用了这么多年成本早就回收了,多用点晶体管也就多抓几把沙子的事。14nm的继续优化,10nm的量产、7nm的部署、5nm的预研这些成本可是一直都在,只会更高不会变小。反倒是14nm使用的时间越长,如果不想落后竞争对手太多,10nm能使用的时间就越短,10nm的投资就越难摊薄甚至亏损。此外,不是说10nm量产了14nm就没用的,腾出来的14nm产能可以用来生产其它低利润芯片,如南桥、NAND Flash等。10nm一再延期,Intel的14nm产能一直腾不出来,是这几年Intel在NAND Flash/SSD市场上一直没有作为甚至亏损到近期打包出售NAND业务给现代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次的疫情,这边Intel说“个人电脑需求由台式机和高端商用PC转向入门款消费级和教育产品。尽管销量增长,但平均售价下滑,影响了盈利”。那边nVIDIA、AMD、苹果说他们的产品在这次疫情中,多少需要计算性能的用户选择了他们的高利润产品来应对疫情影响……看看这半年来这几家企业的股票走势:


当一个高科技企业选择了一个财务出身的CEO的时候,这种故事就讲不下去了——数学和科技是优美而富有想象力的,但账本上的数字是枯燥的。让一个天天接触枯燥账本的人去编故事来吸引人,太难了。

user avatar

英特尔的最大麻烦,是工艺被台积电追上了。

上次AMD追上的时候,英特尔的工艺还领先。

现在工艺和架构都落后,只靠品牌就吃力了。

英特尔其实手里一直都是一把好牌,但是一直难以打好。

英特尔在2006年有最快的ARM处理器,然后它卖了。

2007年,iPhone就发布了。用了三星的处理器。

如果英特尔不卖,移动时代可能是它的天下。

台积电的订单可能都是英特尔的。

英特尔有Phi的计算卡,这个东西最初设计的时候,是准备当3D显卡的。

最后做成计算卡,不能平摊成本,英特尔又放弃了,这个东西如果当时做成显卡普及,必然是挖矿神器,到了人工智能时代也是计算神器。

nvidia的市场本来有很大一部分是英特尔的。

x86的安卓项目,英特尔花了几百亿补贴,但是没有坚持。core m都出来了,最后放弃了。

基带最后也卖了,本来英特尔可以在手机上解决x86的windows生态。

放弃几个领域的竞争,这些领域都变成台积电的订单,台积电有钱一代代发展到5nm,英特尔自己还在14nm。

最后,台积电的7nm给AMD代工,就打到英特尔的核心市场了。

本来,台积电是没有机会变得那么强大的。


现在,英特尔需要放下脸,拿出钱。

把台积电5nm、3nm的产能占上,用台积电的工艺做服务器和笔记本电脑的高利润芯片。

自己的落后产能做低利润的PC机芯片,低价竞争。

英特尔自己的显卡加通用计算要搞,显卡弱一点没关系,支持完整的计算能力,让穷人买了英特尔显卡当计算卡用。

普及英特尔的众核,去计算,去挖矿,去炼丹。

英特尔现在还是各种标准的制定者,有一些优势。

等领导地位失去了,就难翻身了。

user avatar

It's not over until the fat lady sings.

(不大大地跌,就还没跌到底)

Intel (英特尔)还早呢。

以前大家以为Intel是个芯片设计公司,比如AMD(amd中文叫超微半导体公司)。,NVDA(官方中文名称英伟达),BRCM(中文叫博通)等,

其实不是,它其实是一个fab(代工厂)。它利用自己fab的优势,从而做芯片,获得垄断地位。

这相当于谁垄断TSMC 产能,从而垄断手机芯片市场,做手机肯定比做fab 赚得多。而且对手肯定竞争不胜手机芯片。

现在,它的fab能力不如TSMC(一般指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才是暴跌开始呢。

就算再跌一半,也不奇怪。如果fab成为劣势,那就不是资产而是负债了。


唯一的救命就是趁现在有钱,多买些公司维持。

(关注点都在英文上,所以加了中文解释)


add:

本文只是为了与“intc错过移动和AI,所以不行“的说法唱反调。一个fab 失败在工艺做不好,设计不是主要的。INTC 现在积极进入AI,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user avatar

英特尔市盈率在10附近,尚且跌成这样。创业板平均市盈率76…………





制程决定了同等性能下发热更小,更稳定,更耐用。

高性能芯片领域,得制程者得天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