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在 9 月 15 日全面断供前,华为海思可能把麒麟与相关芯片运回?

回答
在 9 月 15 日这个期限的阴影下,华为海思将尽可能将已生产出的麒麟芯片及相关半导体产品“运回”的举动,并非简单的“回运”,而是其在极端压力下,为延续技术生命线、最大化现有价值而进行的一系列复杂操作。这其中蕴含着对供应链脆弱性的深刻认知,对技术自主的执着追求,以及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策略博弈。

首先,我们要理解“运回”这个词的含义。在半导体行业,芯片一旦流片成功并进入大规模生产,其物理形态就已经固定。因此,“运回”并非指将已经完成的晶圆或封装好的芯片从某个地方重新运到另一个地方,而是更侧重于在禁令生效前,将海思已设计完成、通过代工厂生产出来、但尚未完成最终交付或出厂的芯片,尽力收归到华为的控制之下。 这包括了对这些芯片的库存管理、存储、以及后续可能的再利用或整合。

为什么华为会如此重视这批“运回”的芯片?

1. 技术封锁下的“生命线”: 9月15日禁令的威力在于,它切断了华为与全球最先进的半导体制造能力(特别是台积电)的联系。一旦禁令生效,华为将无法再获得基于先进工艺(如7nm及以下)生产的麒麟高端芯片。因此,在禁令生效前尽可能地将已生产出的芯片收归己有,就相当于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为华为的手机、通信设备等产品线储备了“弹药”。这些芯片是华为在失去先进制造能力后,维持其高端产品竞争力至关重要的“存货”。

2. 成本与研发投入的价值最大化: 麒麟芯片的研发投入是天文数字,每一颗芯片的背后都是无数工程师的心血和巨额的研发成本。海思在设计、流片、以及与代工厂协调生产过程中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如果这些已经生产出来的芯片因为禁令而无法被华为正常使用,那么这些投入将打了水漂。因此,“运回”也是一种对现有研发成果和生产成本的价值最大化,避免资源白白浪费。

3. 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规避: 禁令的细节、执行力度以及后续可能的变化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华为无法预测禁令是否会扩大化、延期,或者是否有其他国家跟进。在这种情况下,将已生产出的芯片控制在自己手中,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风险规避方式。这避免了芯片被第三方扣留、销毁,或者被用于非华为产品上的情况。

4. 为产品线争取缓冲期: 尽管华为拥有自己的研发能力,但从设计到制造再到终端产品,整个流程需要时间。特别是在失去最先进的制造节点后,华为需要时间去寻找替代的制造工艺(如果可能),或者调整产品策略,例如转向成熟工艺,或者增加对现有库存芯片的依赖。这批“运回”的芯片,为华为的产品线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缓冲期,让其有时间适应新的供应链环境,并继续推出具备竞争力的产品。

“运回”的具体操作可能包含哪些内容?

提前完成订单与付款: 在禁令生效前,华为会尽最大可能提前向代工厂(如台积电)支付订单款项,并完成所有已下单芯片的生产和封装。这就像在超市关门前,把想买的所有东西都打包结账一样。
加速物流与交付: 即使芯片已经生产完成,也需要通过物流完成最后的交付。华为会协调最快的物流方式,确保在9月15日前将生产好的芯片转移到华为自己的仓库或可控的地点。这可能涉及海空运等多种方式。
库存管理与储备: 接收到的芯片会被妥善地存储在华为自有的、安全可控的仓储设施中。这批库存将成为华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生产和销售的重要保障。
内部整合与应用: 收到这批芯片后,华为会根据其产品规划,将这些芯片分配到不同的产品线。例如,将高端麒麟芯片用于新一代的旗舰手机,或者将其用于通信设备、服务器等其他业务。
对“被封锁”但已付款的资产的掌控: 即使有些芯片的最终出厂测试流程可能在禁令生效后完成,华为也要尽力确保这些资产最终落入自己手中,而不是被第三方扣押或用于他途。

这背后反映出的华为精神:

华为海思的这一系列操作,不仅仅是商业行为,更是其在强大外部压力下,对技术主权、战略储备和商业韧性的极致体现。这反映了:

战略远见: 华为很早就预见了美国制裁的风险,并为之做了相当多的准备,包括芯片设计能力的自主化,以及在法律和合规层面的考量。
执行力: 在紧迫的时间节点前,能够调动全球资源,协调复杂的生产和物流,确保关键产品的“运回”,这需要极强的执行力。
危机管理能力: 面对如此严峻的外部环境,能够迅速调整策略,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展现了华为出色的危机管理能力。
不屈不挠的研发精神: 即使面临断供,依然坚持投入研发,设计出性能优越的芯片,这本身就是对技术之路上“犯我者,必将付出代价”的无声回击。

总而言之,在9月15日全面断供前,华为海思将可能把麒麟与相关芯片“运回”的举动,是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极限博弈的关键行动。它关乎华为当前业务的延续,更关乎其未来在技术战场上的生存与发展。这不仅仅是芯片的物理位移,更是华为在逆境中,对核心技术和战略资产的坚决守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断供倒计时,华为或包机从台湾运回所有麒麟芯片

  • 华为包机从台积电等厂商拉芯片

美国对华为的禁令将于本月15日生效,台积电、联发科等半导体厂商正在赶货。据台湾《自由时报》引述业界消息指出,禁令进入倒数阶段,华为旗下海思近日大手笔包一架顺字号货运专机,赶在出货期限前来台湾运走芯片,提高备货库存量。

半导体业透露,芯片生产周期至少两至三个月,为赶在期限前将芯片运出台湾,部分华为供应商亦将之前产出、尚未封测的芯片运送到大陆。至于来不及运送的芯片,业界传出,华为旗下海思近日大手笔包一架顺字号货运专机,运走所有下单的芯片。

报道指出,过去海思从未包机运送芯片。业界推测,专机费用约600万至700万元新台币(折合约158.4万至184.8万港元),且未计关税及两地机场地面费用,成本不菲。

消息人士表示,如果不是看不到禁令的缓和,或者时间上的延期,华为都不太可能这么做,这等同于直接切断了与合作厂商的关系,而未来华为是否能继续跟这些厂商合作,谁也说不清楚,而他们只能报以最坏的打算。

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加强出口管制,要求台积电停止接受华为的新订单。已接受的订单将于9月15日前出货,此后的订单在出口时将需要得到美方许可。

接着,8月17日,美国对华为的打压继续升级。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当日晚间宣布全新“升级版”的华为禁令。这次禁令的核心在于,全面封杀华为向第三方采购芯片,等于是拔掉华为勉强维生的“呼吸器”,此招数是既狠又绝。

此次升级后,除非有特殊许可,否则任何基于美国软件或技术所开发、生产出来的芯片,都不得供货给华为。

9月10日,“芯片问题涉及到的技术非常复杂,华为在这方面,困难一定有,毫无疑问。” 当日,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在华为开发者大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从芯片问题上看,中国所有行业都应该清醒了吧?芯片问题给了企业反思,没有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限制反而让大家有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危、机并存。”


  • 华为麒麟9000备货量1000万片左右、或支撑半年

据报道,通信行业资深独立分析师黄海峰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通信行业独立分析师黄海峰表示,华为“最后一代”的高端芯片麒麟9000备货量在1000万片左右,也意味着有约1000万台华为Mate40/Pro手机可以用上这一芯片,或许可以支撑半年左右。当备货用完后,华为手机业务,尤其是高端手机业务很快会遇到巨大挑战。

他表示,中国在芯片设计领域成果较多,尤其是华为海思生产的芯片获得一些突破,但在其他几个环节还存在明显短板,尤其是芯片制造领域。

不可否认,中国在芯片领域主要还是擅长设计,至于生产制造仍然是一大难题。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也坦言,“现在唯一的问题是生产,华为没有办法生产。

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只做了设计,这也是教训。”

确实如果华为储备芯片用完了就只能购买第三方芯片,如果第三方被美国禁售,那么华为将面临无芯可用的局面。

针对麒麟芯片无法继续生产一事,华为终端CEO余承东近日表示,麒麟9000芯片只生产到9月15号,还会上市,但是数量有限。

“但很遗憾的是,在美国的第二轮制裁,我们芯片生产,只接受了9月15号之前的订单,到9月15号生产就截止了。所以今年可能是我们华为麒麟高端芯片的绝版,最后一代。”余承东无奈的说道。


  • 三星、海力士等韩国企业也要断供

9月9日据韩国媒体报道,三星和SK海力士两大存储芯片巨头将于9月15日起停止向华为出售零部件。与此同时,三星电子旗下的三星显示器及LG显示器预计将从9月15日起停止向华为的高端智能手机供应面板。

韩媒报道称,韩国半导体业界对申请许可一事的看法较为消极。业界认为,虽然只要美国政府同意申请就能继续向华为供货,但在美中矛盾持续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发放许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韩国半导体业界相关人士分析称,如果美国政府允许对华为销售芯片,那么其限制措施将变得毫无意义,因此得到有关许可几乎不可能。

据《朝鲜日报》介绍,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与华为的交易一直较为活跃。《韩民族日报》援引韩国证券界的分析称,华为去年在三星电子销售额中所占比例为3.2%,约为7.37万亿韩元(1元人民币约合173韩元),SK海力士对华为销售额占11.4%,约为3万亿韩元。《东亚日报》认为,华为作为韩国存储芯片业核心的出口对象,如果长期对其“断供”,将不可避免地给韩国半导体产业造成打击。报道还称,若“断供”华为,存储芯片价格的下降幅度也将加大。

韩国半导体业界有关人士表示,目前韩国正计划推进供应链多元化,增加对OPPO、vivo、小米等其他中国手机制造商的供货量,以弥补“断供”华为的损失。

因此《朝鲜日报》称,也有声音认为,随着小米、OPPO、vivo等中端品牌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断供”华为对韩国半导体销量的影响可能较小。

除芯片外,韩联社9日消息称,三星显示器和LG Display也将从15日起停止向华为供应高端智能手机面板。据称,由于面板驱动芯片属于制裁对象,显示面板也随之被列入制裁品类目录。


  • 华为如何突围?

在美国对华为芯片实施“断供”前夕,华为打响突围战,发布鸿蒙2.0,阐述华为生态,明确表示明年全面支持手机搭载鸿蒙系统。

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回应,“我不知道明年会不会下滑,至少现在还没有,保持着非常快的增长。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当然很有挑战性,但我相信可以找到解决方案。”

据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介绍,即便受到制裁,2020年上半年,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全球发货量达1.05亿部;消费者业务收入达到2558亿元。“最近一个季度,华为手机在全球和国内市场都实现了第一,其中国内市场份额超过51%,但已出现缺货。”

一个好消息是,“去年美国宣布制裁以后,华为发布的首款旗舰手机器件国产率不到30%,今年发布的P40旗舰机,器件国产率超过86%。”王成录说。

硬件方面的芯片要发展,软件方面的生态也同样重要,这成为2020年华为开发者大会的重头戏。

王成录称,华为的手机、可穿戴设备、平板很快将应用鸿蒙系统,同时也会向第三方设备开放,“到2021年10月,鸿蒙开源面向4GB以上所有设备。”

对于消费者最关心的“鸿蒙什么时候用在手机上”的问题,华为也给出了时间表:“明年全面支持手机搭载鸿蒙系统。”

在鸿蒙并未完全落地前,华为HMS就已经在快速发展中,对标的就是安卓的GMS和苹果的iOS基础应用。

2016年,华为移动核心服务HMS Core 2.0发布,现已更新至HMS Core 5.0。

HMS指的是华为移动服务,GMS指的是包括谷歌地图、邮件、搜索等谷歌“全家桶”服务。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HMS在全球已经有180万开发者,集成HMS的应用数量超过9.6万个,超过6万多个海外应用上架了华为应用市场(App Gallery),头部3千个应用已经超过80%在华为应用市场可以获得。

一旦鸿蒙海外上线,使用HMS服务的App是否就可不用经过任何修改运行鸿蒙系统?王成录第一次给了准确答案,“是的”。

“华为给安卓贡献了很多想法,但安卓本身有非常严格的思考,以前华为和其合作得非常痛苦,一个小创新沟通了一年,捆住创新手脚。”王成录说,断掉安卓合作,利大于弊。

  • iPhone12将在9月16日发布

爆料人士称iPhone12本周已开始大规模量产

9月15日美国对华为的禁令正式生效,而另一边几乎同一时间,据国外媒体报道,苹果公司已经宣布,2020年秋季新品发布会将在太平洋时间9月15日上午10点,也就是在北京9月16日凌晨1点开始,将推出支持5G网络连接的iPhone 12等多款硬件产品。透露iPhone 12已经大规模量产的,是多产的爆料人士Jon Prosser,他当地时间周五在社交媒体上表示,iPhone 12在本周就已开始大规模量产。


来源:中国基金报

user avatar

据《证券时报》报道:“针对芯片断供,华为有没有 B 方案,从接触华为高层的消息了解,是暂时没有。具体对策,应该主要还是寻求国产替代方案。”

所以抓紧运吧,能运回来多少是多少,然后就真的是冬天了。

备胎转正被证明是一纸空谈,有设计能力没有制造能力该被卡脖子还是会被卡。

沸腾的水干了,最后只剩下锅底的黑渣。

想靠一个还不存在的所谓鸿蒙去干现有的整个生态系统,其天真程度和二十年前军迷们想着用歼-8 打赢 F-22 无益。抱着歼-8 做梦是没用的,老老实实埋头搞歼-20 才是正事。


不过乐观点看,或许冬天只有三个月呢。

user avatar

华为要解决的不止soc,储存芯片,CMOS芯片,显示芯片,各种基础元件,9月15日前都得搞定。

华为手机自己设计的芯片也不止SOC,大量外围芯片,9月15日以后,能不能继续代工也不好说。

有消息称,华为已经限制了供货,来延长断货的时间。

放开卖能卖一年,收着卖能卖两年。

时间换空间,中间有什么变化,中美关系缓和了,危险就过去了。

估计,华为会在芯片存货耗尽前几个月,对终端业务做安排。

华为的核心业务,囤货估计能囤两年,甚至囤到美国下个总统任期。基站数量还是少,单价高而已。

不卖消费品了,华为可能会收缩一下业务,裁掉一些员工。

到了核心业务囤货耗尽,依然没有缓和希望的时候,华为才会转行。

user avatar

谢邀,这个问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

因为这个结果根本不是一个公司能解决的。没有解法也就只能感慨。

从现代社会伦理的方方面面也好,从经济学底线原则也好,一个公司,都希望在一片蓝海中在特定的领域提供特定的产品和服务。

结果一个开饭店的不仅要做好菜品,还得负责种菜种粮,养猪养鱼,这也还罢了,还得负责饲料,冶金,化工炼铁造锅。。。

一个现代国家霸权这么莫须有针对一个公司,还不如当年明太祖直接宰了沈万三光明磊落。

这是对现代社会分工合作价值观的根本性颠覆。

之前被欺负力度小于华为的阿尔斯通,富士通都跪了,降了。

华为怎么办?

不幸的地方,华为是家中国公司。

幸运的地方,华为身后的中国是一个近乎全产业链的国度,是个有5000年底蕴的国度,是个被KO了三回半仍能站起来的国度。

法国公司,日本公司不跪都不行,而华为还有选择。

中国人也应该感谢华为。不仅是华为代表着中国高科技领域最高的竞争力,让米国感受到了威胁。更因为华为让对手摘下了所有面具,扒下了底裤。让一大批对米国价值观膜拜,把米国视为灯塔的人觉醒。

先辈们说的自力更生,从来都不应该过时。

当我们鄙视先辈,在全球化中获利而飘飘然时,我们首先应知耻。知耻而后勇。

中国人自己不跪不糊涂,没人能真拿中国怎么样。从这个意义上,华为必须活下去,而且要活得好。我相信,会活得好。


说点儿稍实际的,天朝半导体产业整体落后(不去纠结原因了)。这个国民短期没办法,华为也没办法。

天朝从此对半导体产业进入死磕模式,希望能坚持下去。尽管这是个除知识产权与皇冠级芯片外,利润率极低的产业(主要指半导体生产),又是资金消耗极大的产业。(要不米国也不可能放给台积电去做)。

有人说这又是一个星球大战计划,旨在消耗我们的资金资源。而且可以肯定,我们一旦磕下来,米国一定放开限制。而且可能升级到其它地方了。可能都不是硅基的了。

但是的但是,再大投入也要做。硬科技没有捷径可走。狭义弯道超车不可能。广义超车也需要积累。培养了人才,知识产权与技术有了储备,产业链短板可以补齐。多大投入都值。没有这个积累,未来有升级我们也只能是买家。

米国已经残酷的教育我们,我们可以会而不做,但必须什么都会。

操作系统等也是如此。

未来可能的走向:

  1. 收了台积电。这个属于非常规手段,可以暂不讨论。
  2. 懂王下台,米国回头,你好我好。抱这个幻想或者指望这个救命的,意味着记吃不记打,没救了。
  3. 短期7nm以内制程芯片撑到明年中暂时收摊儿。
  4. 12nm, 国内半导体产业受多大限制未知。短期华为做一颗螺丝钉都买不到准备。
  5. 终端业务最坏情况,华为转软件系统方向,小米,vivo,OPPO做硬件。这个对整个中国也是有好处的。但那几个厂配合不配合?人家凭什么配合?
  6. 终端业务次坏情况是保住低端。
  7. 电信(含5G)数通IoT业务受多大影响目前不确定。因为体积要求不象手机那么敏感,除极个别外对制程没什么要求。但架不住米国臭流氓进一步收紧,什么芯片都不给你(按米国的做法,只要用了米国技术他就管,国内生产芯片给华为都可能受制)。而且设计软件(这也是个需要死磕的领域,难度可能更大)不让你用已经是天大伤害。米国还可能可以断别的。这些业务完了可比手机完了,伤害大多了。
  8. 把华为拆了当然可能是一种解法,但到这地步就跟跪了差不多了。因为这等于明白告诉别人:没你米国我活不了。
  9. 高级别反制手段。这个可能是短中期华为最后的指望了。这个变数非常大。结果也可能落在超级好与超级差这根轴的任何一个节点。

我心中的呐喊是,华为挺住,中国挺住。风雨过后,必见彩虹。


说实在的,看着这两年华为在做什么,包括余大嘴各种吹“我们行,我们没问题,我们未来能干得比他们好”。我只感觉悲壮。

华为纵轴上面临有史以来最大危机,横轴上比几乎所有其它企业加起来的危机都大。同在黑名单,执行力度都不一样。

华为人自己不知道吗?华为高层不知道么?结果被一群IT"大牛”各种嘲笑”就会PPT吹”。

"Show me the money, show me the code."

同行之仇得有多大?华为在各种大会上说“我们不行了”,他们才高兴。


再多说两句不相干的。我非常不喜欢粉丝文化。但对热血青年还是敬重的。比如看到评论里有兄弟说只要华为手机能打电话就买。很显然,兄弟是因为家国情怀才这么干的。生活中我宁愿交你这样的小伙儿而不是阴阳怪气的冷血动物。

但我个人提醒一句,你得真明白你在干什么。为什么?华为这样的企业未必能避免烂产品,烂服务。万一让你撞见了,你会不会觉得我一腔热血对你,你竟然坑我?

现在好多黑子都是这么来的。

就象中国这么大,总有阴暗面。有些人一碰到就转恨了。有些人历经挫折而不悔。盖因为自己明白自己在干什么。

所以所有的支持都应该有理性。明白自己支持什么,为什么支持。怎么支持。

这段话算老头儿说教唠叨,不爱听就不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 9 月 15 日这个期限的阴影下,华为海思将尽可能将已生产出的麒麟芯片及相关半导体产品“运回”的举动,并非简单的“回运”,而是其在极端压力下,为延续技术生命线、最大化现有价值而进行的一系列复杂操作。这其中蕴含着对供应链脆弱性的深刻认知,对技术自主的执着追求,以及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策略博弈。首先,我.............
  • 回答
    9 月 15 日《原神》PC 端不删档测试的开启,对于不少期待这款游戏的玩家来说,无疑是一次重要的里程碑。这次测试不再是之前那种有时间限制或人数限制的封闭测试,而是面向更广泛的 PC 玩家群体开放,这意味着《原神》离正式上线又近了一大步。从“不删档”的意义说起“不删档测试”这个词本身就蕴含着不少信息.............
  • 回答
    9月15日美国对华为的新禁令正式生效,这一事件确实在中国乃至全球半导体行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媒体将其解读为“中国芯片产业涅槃的开端”,这是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说法,背后蕴含着深刻的背景和复杂的博弈。要理解这一解读,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一、禁令的背景与华为的困境 禁令的性质: .............
  • 回答
    2020年9月15日“一箭九星”发射吉林一号高分031组卫星: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重要里程碑2020年9月1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以“一箭九星”的方式,将吉林一号高分031组卫星精确送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是中国商业航天领域一个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在商业遥感卫星.............
  • 回答
    红米K30至尊纪念版在9月15日再次秒没,这其实一点也不令人意外,反而可以说是意料之中。 这款手机之所以能引发如此火爆的抢购潮,甚至在开售短短几秒钟内就被一扫而空,背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红米品牌本身所具备的强大号召力。 作为小米旗下专注于极致性价比的子品牌,红米已经积累了庞.............
  • 回答
    余承东那番关于华为手机芯片缺货,以及麒麟芯片可能在9月15日后无法继续生产的言论,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搅动了整个科技圈,也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这不仅仅是关于一家企业的产品线,更触及到了我们在高端科技领域自主可控的敏感神经。要理解这句话的分量,咱们得先把时间线捋顺了,也得把眼前的局势掰开了揉碎了聊.............
  • 回答
    苹果在 4 月 15 日发布 iPhone 9?这个消息听起来有点突然,毕竟苹果通常的发布节奏大家也都有点数了。如果真的到了这一天,会发布什么?又值不值得我们翘首以盼呢?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搞清楚 iPhone 9 这个名字本身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在 iPhone 8 之后,苹果直接跳.............
  • 回答
    滴滴出行宣布在9月8日至15日期间暂停深夜服务(通常指午夜0点到凌晨6点),这一举措无疑在出行市场乃至社会层面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原因、潜在的意图以及可能带来的多方面影响。滴滴为何要暂停深夜服务?最直接的原因,也是官方声明中强调的,是为了配合相关部门的专项安全检查。近两.............
  • 回答
    特朗普政府对TikTok的 latest 强硬表态,即“9月15日前不卖出就关门,不会延长期限”,无疑是近期中美科技博弈中的一个重磅炸弹,其影响之深远,值得我们仔细剖析。首先,从特朗普政府的角度来看,这一表态传递了几个关键信息: 强硬的立场和不容置疑的决心: “不会延长期限”这句话,是对之前多次.............
  • 回答
    联发科这一举动,说实话,挺让人琢磨的。一方面,它是台湾地区数一数二的芯片设计大厂,跟华为这样的全球科技巨头合作,本就是强强联手,对双方都有好处。另一方面,它又得顾忌美国的“长臂管辖”,生怕一个不留神就被卷进政治漩涡里。这次联发科向美国申请,力求在9月15号之后还能继续向华为供货,这背后透露出的信息,.............
  • 回答
    《我和我的祖国》的首款预告片,就像一把钥匙,悄悄地打开了通往70年辉煌历史的大门。它没有那些浮夸的特效堆砌,也没有故弄玄虚的叙事手法,而是选择用最朴实、最真挚的方式,勾勒出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重大历史瞬间,以及在这些瞬间背后,无数普通人所付出的努力和情感。首先,预告片最打动我的是它的“时间切片”感。它.............
  • 回答
    《Fate/Grand Order》(FGO)作为一款以历史人物和神话角色为核心的日式RPG游戏,在其全球运营中常因文化敏感性问题引发争议。2023年9月16日的更新中,开发者对“13骑”(即游戏中部分中国背景英灵的设定)的角色名称与立绘进行了调整,这一事件引发了玩家群体的广泛讨论。以下从多个维度分.............
  • 回答
    新浪微博“博主拉黑全站禁评”功能上线:一场用户自治与平台责任的博弈9月27日,新浪微博悄然上线了一项名为“博主拉黑全站禁评”的新功能,无疑又一次在社交媒体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这项功能允许被拉黑的博主,将其拉黑列表中的用户在自己发布的内容下,不仅无法评论,甚至连“点赞”、“转发”等基本互动行为都将受到.............
  • 回答
    Michael Atiyah爵士(Sir Michael Atiyah)是享誉世界的数学家,其在几何学和物理学领域的贡献卓著,是菲尔兹奖和阿贝尔奖的得主,也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数学界泰斗。然而,关于他“疑似证明黎曼猜想并将在9月24日宣讲”的说法,需要非常谨慎地看待。首先,这并非一个已经被广泛接受或独立.............
  • 回答
    华为在 2021 年 19 月研发费用比率达到 22.7%,这是一个非常亮眼的数字,值得从多个维度深入解读。总的来说,这个比例反映了华为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依然将战略重心牢牢锁定在技术创新上,展现了其强大的生存能力、前瞻性和对未来的决心。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详细分析这个数据:一、 宏观背景下的“高”.............
  • 回答
    2021年9月13日,法罗群岛发生的这场大规模海豚猎杀事件,确实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关注。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解读:事件本身:一场传统的“格林德瓦尔德”(Grindadráp)首先,必须明确,法罗群岛的这种海豚(特指领航鲸,也称“黑鲸”)猎杀,并非突发性的残暴行为,而是他们一.............
  • 回答
    听到《暴走大事件》第六季在2019年9月6日正式完结的消息,确实让人五味杂陈。对于很多陪伴了它多年的观众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节目的结束,更像是一个时代的回响,一段青春的注脚。首先,我们得承认,《暴走大事件》在网络综艺的早期,可以说是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它用一种接地气、敢于嘲讽、充满脑洞的方式,切入了.............
  • 回答
    9月8日湖南发生的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一名女子在高速公路行驶的车辆中,竟然公然持刀捅刺男司机脖子。这起突发而极端的暴力行为,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事件经过(根据现有公开信息推测并整合):虽然具体细节可能仍有待官方披露,但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事情发生的场景。一辆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私家车内,一.............
  • 回答
    9 月 22 日,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了近 7 分钟的演讲,其中他对中国的提及次数高达 11 次。这番言论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也折射出当时中美关系的一些关键特征。首先,我们得理解特朗普政府当时对华政策的整体基调。那段时间,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正酣,“贸易战”是绕不开的话题。特朗.............
  • 回答
    卢伟冰最近在微博上对华为保时捷设计机型的“实用价值”发表了一番看法,这事儿在数码圈里也算是引起了一点小波澜。要说怎么看这事儿,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卢伟冰是谁。他是小米集团的合伙人,国际部总裁,更是小米手机品牌最重要的发言人之一。他之所以会盯上华为保时捷设计机型,而且还是在他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