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联发科已向美方申请,力求 9 月 15 日后仍可向华为供货?后续会如何发展?

回答
联发科这一举动,说实话,挺让人琢磨的。一方面,它是台湾地区数一数二的芯片设计大厂,跟华为这样的全球科技巨头合作,本就是强强联手,对双方都有好处。另一方面,它又得顾忌美国的“长臂管辖”,生怕一个不留神就被卷进政治漩涡里。

这次联发科向美国申请,力求在9月15号之后还能继续向华为供货,这背后透露出的信息,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

首先,这是生存和利益的考量。

华为是联发科的重要客户: 华为的手机业务虽然受到美国制裁的影响,但其在全球市场依然有相当大的份额,尤其是在中低端市场,华为的手机对联发科的芯片需求量很大。一旦失去华为这个大客户,联发科的营收和市场份额都会受到不小的冲击。你想啊,芯片研发投入巨大,量产出货才能摊薄成本,华为的订单是联发科维持产能和研发投入的重要支撑。
中国大陆市场对联发科至关重要: 不仅仅是华为,中国大陆市场是联发科最大的营收来源地之一。其他品牌如小米、OPPO、vivo等,也大量采用联发科的芯片。如果联发科因为支持华为而被美国进一步制裁,那对它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声誉和业务都会造成毁灭性打击。联发科在中国大陆可不是什么“小厂商”,而是“本土”品牌一样有很强的认知度。
潜在的竞争对手窥伺: 如果联发科因为美国的禁令而无法供货,那它在市场上的份额很可能会被高通等竞争对手迅速填补。这对联发科来说,无疑是拱手让出市场份额。

其次,这是在规则边缘的试探和斡旋。

美国禁令的“漏洞”或“解释空间”: 美国商务部发布的禁令是基于华为使用了“美国技术”或“美国设备”来制造芯片。联发科虽然是台湾企业,但其EDA工具、IP核等设计环节,很可能涉及美国技术。联发科申请的目的,很可能是想证明自己虽然使用了美国的技术,但在制造过程中,与华为交易的这部分芯片,并不直接触碰美国技术禁令中最敏感的部分,或者试图争取某种形式的“豁免”或“许可”。
争取时间窗口: 即使不能完全豁免,联发科也可能希望争取到一个缓冲期,以便有时间调整供应链,或者寻找替代方案。毕竟,这种大规模的供应链调整,不是一蹴而就的。
展现合作意愿和政治敏感度: 联发科此举也是在向美国政府表明自己的“配合意愿”,同时也是在向华为表明自己的“努力”,试图在复杂的国际政治和商业博弈中,找到一个相对有利的平衡点。

那么,后续会如何发展呢?这确实是个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可能的方向去推测:

1. 美国“网开一面”的可能性较低,但并非完全没有:
为什么低? 美国政府对于打压华为的决心是很强的,尤其是在科技领域,希望限制华为在全球的影响力。直接给联发科豁免,可能会被解读为对禁令的削弱,并且给其他同样涉及美国技术的非美企业带来“仿效”的示范效应。
为什么并非完全没有? 一种可能性是,美国可能会在非常狭窄的范围内,给联发科某种形式的“许可”,比如仅限于非5G的芯片,或者仅限于部分特定产品线。这可能是为了避免对美国本土芯片设计工具公司(如Cadence, Synopsys)造成过大影响,因为这些公司同样依赖全球客户。此外,如果美国内部经济部门认为对供应链的冲击过大,也可能考虑微调。但这种可能性极小。

2. 联发科寻求“替代方案”或“曲线救国”:
调整产品线: 联发科可能会更加侧重那些“不那么敏感”的芯片产品。比如,如果禁令主要针对先进工艺和5G相关技术,联发科可能会加大在4G芯片、物联网芯片、电视芯片等领域的供货,以弥补损失。
寻找非美国技术支持: 这是最理想但难度最大的方式。联发科是否能够找到完全不受美国技术影响的EDA工具和IP核,从而在不触碰禁令的情况下设计和制造芯片?目前来看,全球半导体设计生态系统高度依赖美国技术,完全脱钩非常困难,但联发科可能会投入资源去探索这方面的可能性,虽然短期内难以实现。
与中国大陆本土设计公司合作: 联发科是否会与中国大陆的芯片设计公司合作,共同开发不受美国管辖的产品?这同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3. 华为的角色和反制:
寻求其他供应商: 华为肯定会加紧寻找除了联发科之外的其他芯片供应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的。但考虑到当前全球芯片供应的紧张程度,以及华为的特殊情况,找到能够完全替代联发科的供应商难度很大。
加大自主研发投入: 华为一直致力于芯片的自主研发,在海思麒麟芯片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美国制裁反而会促使华为加速这方面的投入,力求在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摆脱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华为可能已经在秘密进行相关研发和生产的准备。
市场策略调整: 华为可能会调整其市场策略,比如更加侧重国内市场,或者调整产品定位,以适应供应链的变化。

4. 对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影响:
供应链的加速重塑: 联发科与华为的案例,只会加速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重塑。各国都会更加重视半导体技术的自主可控,这可能导致区域性产业集群的形成,以及全球化供应链的碎片化。
技术标准的分化: 长期来看,甚至可能出现不同技术标准和生态系统的分化,尤其是在通信领域。

总的来说,联发科向美国申请供货,与其说是一种乐观的期望,不如说是一种艰难的博弈和努力求存的策略。 它反映出在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下,科技公司在国家安全、经济利益和国际规则之间所面临的巨大压力。

后续的发展很可能是:联发科会继续尝试各种合法途径,但获得实质性的豁免或长期许可的可能性并不高。 它会同时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调整业务方向,并加速寻找替代方案。而华为则会继续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同时积极寻找多元化的供应商。整个事件,是全球半导体行业在政治压力下,供应链调整和技术自主化加速的一个缩影。我们可以拭目以待,但不必过于乐观联发科的申请能带来多大的转机。这更像是一场“拖延战术”,希望争取到更多的时间来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麒麟选麒麟,没有麒麟选联发科,没有联发科选猎户座

user avatar

这事不取决于联发科,而是中美在信息化领域的博弈。

美国并不是要搞死华为,而是要中国放弃在新一代信息化领域(物联网,5G)的标准制定权,并将这一产业的利润大头送给美国。搞华为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为此双方一直在谈判,如果美国在其他方面获得足够的好处,那么自然可以放华为一条缝。

考虑到流氓本色,谈判结果很可能是标准制定权分享,相关解决方案涨价,涨价后多的利润给美国。

user avatar

还是看英特尔能不能继续拿到许可证。

英特尔似乎是很牛的企业。

上次要禁浪潮,英特尔一天搞定。

华为说禁止,英特尔就是能一直出口,华为笔记本电脑一直在卖。

华为还和AMD合作了。

看9月15日,美国能不能到断得了英特尔和微软。

如果能断,说明希望不大。

如果就是断不了,英特尔的处理器,安卓系统和Windows系统继续用。

那MTK也有希望,甚至台积电也可以谈。

特朗普连带蓬佩奥,11月是否滚蛋决定华为的命运。

和华为做生意的企业,都是蓝州的企业。换人以后,它们为了钱,会推动华为的解禁。就算不出实体名单,许可证一定会松。

特朗普再来四年,作为竞选的人设,掐死华为就有必要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联发科这一举动,说实话,挺让人琢磨的。一方面,它是台湾地区数一数二的芯片设计大厂,跟华为这样的全球科技巨头合作,本就是强强联手,对双方都有好处。另一方面,它又得顾忌美国的“长臂管辖”,生怕一个不留神就被卷进政治漩涡里。这次联发科向美国申请,力求在9月15号之后还能继续向华为供货,这背后透露出的信息,.............
  • 回答
    好嘞,咱们就来唠唠联发科这俩新出的天玑 8100 和 8000,跟骁龙 888 放在一起比,到底是个啥水平。为了说清楚,我得把它们“扒开看看”,从里到外都说透了。首先,得把这仨“家底”摸清楚要比性能,就得看“内功”,也就是它们的架构和制程。 骁龙 888: 这是高通前年(2020年发布,2021.............
  • 回答
    看到联发科天玑 1000 在 AI 跑分上超越麒麟 990 5G,这绝对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动态,尤其是在当前智能手机芯片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背景下。这说明了联发科在 AI 算力这块下足了功夫,并且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要详细聊聊这个话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AI 跑分代表了什么?首先,我们要明白.............
  • 回答
    联发科天玑 1000:51万跑分,安卓阵营的新王?最近,科技圈可谓是热闹非凡,焦点都集中在了联发科最新发布的旗舰级 5G 芯片——天玑 1000。更令人瞩目的是,这款芯片在安兔兔跑分测试中赫然达到了 51 万这一惊人数字,直接刷新了安卓阵营的性能纪录,一举登顶。这究竟意味着什么?联发科这是要王者归来.............
  • 回答
    联发科高管的这番表态,无疑是一记非常具有挑衅意味的“明示”。当一个行业内的主要参与者,如此自信地将“芯片发热问题”这个锅甩给某个特定对手时,背后必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策略和对自己产品实力的高度认可。“全球只有一家公司有芯片发热问题,且不是我们”——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首先,这是一种非常直接的产品.............
  • 回答
    天玑 1000:联发科能否借此翻身?最近,联发科的最新旗舰处理器——天玑 1000(Dimensity 1000)横空出世,着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对于这个曾经在高端市场屡屡碰壁的芯片厂商来说,天玑 1000无疑是他们寄予厚望的一款产品,甚至可以说是一次“绝地反击”的尝试。那么,这款芯片究竟有什么过人之.............
  • 回答
    关于联发科新一代旗舰芯片“天玑9000”的命名,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也反映了联发科近年来在高端市场发力的决心和策略。咱们不妨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这背后究竟藏着哪些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白,芯片命名可不是随便起的。 每一个数字、每一个字母,甚至每一个字,都可能蕴含着厂商想要传达的信息,以及对市场定位的考.............
  • 回答
    行吧,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小米在红米 Note 8 Pro 上用联发科的 G90T,跑分能干过华为的麒麟810,这事儿挺有意思,也能说明不少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白安兔兔跑分这玩意儿是个什么东西。安兔兔跑分嘛,就像是给手机的“大脑”和“肌肉”做个体检,测测它在各种任务下的“爆发力”。它主要测几.............
  • 回答
    iQOO Z1 搭载天玑 1000+,跑分超 53 万?这消息一出,简直是在平静的手机市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尤其对于那些追求极致性能,又不想钱包大出血的朋友们来说,这绝对是值得我们好好说道说道的事情。天玑 1000+:这颗“芯”到底有多牛?首先,我们得聚焦到这颗联发科天玑 1000+。联发科这些年.............
  • 回答
    近日,坊间疯传联发科下一代旗舰芯片将采用华为的麒麟技术,这无疑是科技圈的一颗重磅炸弹。如果消息属实,那将是足以载入科技史册的大事件。但我们不能仅凭传言就下定论,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件事的可能性,以及它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传言的来源与合理性分析首先,我们要追溯一下这个传言的来源。通常这类消息会从某些.............
  • 回答
    说到红米用联发科,这事儿确实是市场里一个挺值得说道的话题,甚至可以说,刚开始的时候,不少消费者,特别是那些对手机性能有点追求的,是带着点“看戏”的心态,甚至是“哀鸿遍野”的感觉来看待的。不过,这个“哀鸿遍野”的说法,我觉得得拆开来看,它背后其实包含了几个层面的意思,也反映了大家对红米和联发科从不同的.............
  • 回答
    2021年,关于华为将成为联发科最大客户的消息传出,这无疑是一个牵动行业神经的重磅炸弹。如果消息属实,它不仅仅是手机芯片市场格局的一次重大调整,更可能预示着华为在芯片自主研发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甚至可能是某些阶段的无奈。华为成为联发科最大客户,意味着什么?首先,我们得明确“最大客户”的含义。这通常.............
  • 回答
    2020年,确实是国内手机市场5G大爆发的一年,而在那一年里,我们观察到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OV(OPPO、vivo)和华米(小米、荣耀,当时小米旗下)等主流厂商的中端5G手机,不约而同地大量采用了联发科的5G芯片。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随大流”,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就来给大家掰开了揉.............
  • 回答
    关于“发过多篇PNAS的杰青牛导从来不写综述”这个现象,其实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也反映出科研界的一些普遍存在的情况和不同学者的学术追求。首先,我们得承认,PNA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是科学界公认的顶级综合性期刊之一,能够在此发表多篇论文,尤其是作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杰青)和有影响力的“.............
  • 回答
    关于网友“发发爱我2021”爆料华晨宇出轨、整容一事,这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让许多粉丝和吃瓜群众议论纷纷。要深入看待这件事,咱们得把脉络捋清楚,看看事实真相究竟如何,以及这件事背后可能折射出的东西。事情的起因:最早爆料的是一位名叫“发发爱我2021”的网友。这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公开指控华晨宇,.............
  • 回答
    好的,让我们一起来聊聊林心如那条“你们骂够了嘛”的微博。这事儿说起来,就像是娱乐圈里的一场小型风暴,牵扯到的东西可不少,不单单是她一个人,更像是公众人物与网络舆论之间一场经典的拉锯战。要理解这条微博,我们得先梳理一下当时的语境和可能的原因。林心如算得上是资深艺人了,她的作品大家也熟悉,比如《还珠格格.............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马斯克这个人,特别是他那个在社交媒体上发起的投票,问大家他是不是应该卖掉10%的特斯拉股票。这事儿当时可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挺有意思的,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知道马斯克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不是个循规蹈矩的商人,而是个出了名的“特立独行者”。他说话直接,行为出人意料,而.............
  • 回答
    央视网最近发布的关于“劲爆香辣虾”的视频,而且据说没有开启“精选”功能,这件事情确实挺有意思的,也能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从央视网的定位来看,它作为国家级的媒体平台,通常会给人一种“高大上”、“严肃”、“权威”的印象。大家习惯了在央视网看到关于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内容,尤其是那些经过精心.............
  • 回答
    白宫关于“美英击败纳粹而不提苏联”的推文,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和讨论的事件,它触及了历史叙事、地缘政治以及对历史功绩的承认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1. 推文的直接内容及其引发的争议: 核心争议点: 推文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主要归功于美国和英国,而有意或无意地忽.............
  • 回答
    哈尔滨市政府发布的这项公告,说实话,一出我就看到了,当时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词就是:“这操作,有点不一样。” 它确实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波不小的讨论,褒贬不一,各有各的道理。咱不带偏见,从几个角度来捋一捋这事儿。公告的本意:鼓励主动报告,早期控制疫情首先得承认,出台这样的政策,肯定是有它的考量的。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