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哈尔滨发公告称「主动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并说明情况,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的人员,经核实后奖励一万元」?

回答
哈尔滨市政府发布的这项公告,说实话,一出我就看到了,当时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词就是:“这操作,有点不一样。” 它确实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波不小的讨论,褒贬不一,各有各的道理。咱不带偏见,从几个角度来捋一捋这事儿。

公告的本意:鼓励主动报告,早期控制疫情

首先得承认,出台这样的政策,肯定是有它的考量的。官方最直接的目的,无非是想解决一个棘手的问题:疫情早期,很多感染者可能症状轻微,或者根本没有症状,但他们具有传染性。这些人如果不主动报告,继续在社会上活动,就会成为病毒传播的隐匿源头,给疫情防控带来巨大的难度。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感染新冠病毒的恐惧还是挺高的,生怕被贴上“阳性”的标签,受到歧视,影响工作生活。所以,就算自己感觉不对劲,也可能选择隐瞒,或者拖着不去检测。这时候,“一万元奖励” 作为一个强烈的经济刺激,无疑是想打消人们的顾虑,用实打实的钱来鼓励大家“坦白从宽”,主动站出来。

想想看,如果一个人真的感染了,在家隔离,既要承受身体的不适,又要担心耽误工作,可能还会面对家庭的压力。这时候,政府主动提出奖励,这笔钱不仅是对他配合防控的补偿,也可能是一笔救急钱,能缓解不少经济上的压力。从这个角度看,它传递的信息是:“你主动报告,我们是欢迎的,也是会感谢的。”

潜在的积极影响:

提高早期发现率: 最理想的情况是,这个奖励能让更多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及时就医,从而大大提高疫情早期发现的比例。这对于切断传播链、阻止疫情大规模扩散至关重要。早期干预,往往比后期大规模封锁和治疗的成本更低,效果也更好。
减轻基层防控压力: 传统的流调、溯源工作非常耗费人力物力。如果大家都能主动报告,那么信息源头就更清晰,基层防疫人员的工作效率可能会有所提升。
转变社会认知: 在一定程度上,这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尝试,用积极的激励方式来引导公众对待疫情的态度,从“害怕被发现”转变为“主动配合管理”。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而且这才是大家议论最多的地方:

这“奖励”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是“一万元”?

这笔钱的来源,最直接的答案就是财政拨款,也就是纳税人的钱。那么,这就引出了一个核心问题:用纳税人的钱去奖励本来就应该配合国家防疫政策的公民,这合理吗?

很多人觉得,检测出阳性,并且接受隔离治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就像生病了就医是常识一样,配合防疫是为了大家共同的健康和社会稳定。用高额奖励来鼓励履行义务,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

公平性问题: 这会不会让那些之前已经积极配合,即使没有奖励也主动报告的人感到不公平?或者那些在疫情早期,默默承受隔离、付出努力却没有得到类似奖励的人,心里会怎么想?
“奖励”的定义: 这到底算不算“奖励”?有些人觉得更像是“误工费”、“隔离补偿金”之类的说法更贴切。如果定义为“奖励”,那是不是以后所有社会义务的履行,都要配上奖励?这会形成一种“不给好处就不办事”的社会导向吗?
金额的设定: “一万元”这个数字,确实比较引人注目。为什么是这个数额?它是经过了怎样的测算?是基于病毒的传染性、对社会的影响,还是仅仅为了足够吸引人?这个数字的设定,也容易被解读为“将传染病商业化”,或者用金钱来衡量公民的责任。

“主动前往”与“说明情况”的界定模糊,可能带来的操作空间

公告里提到“主动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并说明情况,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的人员”。这里面有几个关键词值得推敲:

“主动前往”: 如果一个人是症状明显,由家人送去就医,或者是在单位组织体检时发现的,这算不算“主动前往”?还是说,一定要自己意识到不对劲,然后主动联系社区、医院才算?这个界定如果不够清晰,可能会引起一些争议。
“说明情况”: 这句话也很关键。如果一个人检测结果是阳性,但他不想说自己去了哪里、接触了谁,只是单纯地“说明自己是阳性”,那是否符合条件?“说明情况”通常意味着配合流调,提供必要的信息。如果只是“告知结果”,那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更深层次的担忧:对社会责任感的侵蚀

这可能是最让一些人感到不安的地方。当用金钱作为主要激励手段时,人们会不会逐渐淡化了对社会责任、集体利益的认同?在非疫情时期,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奖励机制来鼓励大家遵守交通规则、爱护环境、参与志愿服务?

这种“花钱买配合”的方式,会不会让本应是社会公民自觉行为的一部分,变成一种需要额外“购买”的服务?长此以往,可能会削弱人们内在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其他国家的做法对比

其实,在很多国家,当疫情发生时,政府也确实会提供一些经济支持给感染者,比如医疗费用报销、隔离期间的补贴等。但很少会直接用“奖励”的名义,并且金额如此之高,直接与“检测出阳性”挂钩。他们更侧重于提供医疗保障和生活支持,以减少感染者在经济上的后顾之忧,从而鼓励他们及时隔离和治疗。

总结一下我的看法:

哈尔滨的这个公告,初衷肯定是好的,也体现了政府在特定时期解决实际问题的迫切性。用经济手段来激励公民配合防疫,在某些情况下是有效的,尤其是在疫情初期,需要快速控制局面时。

但是,这种做法也确实是一把双刃剑。 它可能在短期内起到一定作用,但长远来看,需要警惕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对公平性的挑战、对社会责任感的冲击,以及对“义务”与“奖励”关系的模糊。

更重要的是,这种政策的出台,也反映了 “如何有效引导公民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履行社会责任” 这一课题的复杂性。或许,未来的政策设计,除了直接的经济激励,也应该更加注重信息公开、科学普及、消除歧视,从根本上提升公民的健康素养和对公共利益的认同感。

所以,对于这个一万元的奖励公告,我只能说,“有用,但也有隐忧。” 关键在于如何权衡利弊,以及后续是否有更精细化的操作和更长远的考量。这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政府的政策,也折射出了我们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如何平衡个人利益与集体责任的普遍性难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明哈尔滨的流调能力非常弱,没有自信依靠自己的流调能力,排查出所有可能的满洲里来客,密接、次密接。只能依靠赏金。

这次的确诊病例,满洲里坐飞机过来的人,尚能不被排查,自由行动好几天,就说明了这一点。


这是一个极为危险的信号。流调能力的欠缺,直接影响就是,几乎所有的疫情,哈尔滨可能都得陪着吃一波了,而且还得用严格的措施来弥补流调能力的不足……

user avatar

哈尔滨这个措施漂亮,值得肯定和推广。

有朋友在黑龙江省疫情防控部门工作,所以了解的稍微多一点,上轮哈尔滨疫情,来势凶猛、始料未及,整个黑龙江省决策层都十分没底。

平房区确诊病例在食堂就餐,当时是月底,很多人的饭卡里还有没用完的钱,好像是有用不完清零的政策,所以就餐和用饭卡买食品的人特别多,整个食堂有7000人就餐,如果真的爆发性感染,后果不堪设想。

哈尔滨市进行全员核酸检测,通过各种途径筹集准备了八九轮核酸检测试剂量,好在情况好于预期。

每进行一次全员核酸检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六七次需要的费用会非常巨大,再加上社会停摆的损失,得以亿计。

但是矛盾就在这,所有有新冠症状的人,都认为自己是感冒,绝大多数先买药吃药,以为自己不会是极小概率的人。往往确诊成新冠患者前,已经在社会上溜达好几天了,这好几天的密接、次密接会以指数级增长。这种侥幸心理造成了最先确诊那个大概率会被网暴,而当事人却一肚子委屈。可以说晚发现一天,政府或许就得多花费上百万元进行防控。

而这次进行的一万元奖励,说多不多,买不了房子买不了车,也没必要冒着后遗症的风险去故意感染贪这点钱。

但是说少也不少,买得了棉裤和棉袄,真的有了新冠的症状,可以有效的给大家一个主动做核酸的理由(做一次核酸才40块钱,还没有感冒药贵,做一次吧,不是新冠也放心了,万一真是新冠,也能及时治疗,顺带着得了一万块钱奖励)

哈尔滨刚恢复半个月,这次又给捎带上了,有什么办法呢,一个是全员核酸,一个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都是老套路了。奖励这个措施也算别出心裁,手段创新,我们善意的希望能发挥作用,助力疫情防控早日成功。

user avatar

由于病例发现较晚,传染链有遗漏的可能性,奖励措施是必要的

一,看流调信息,病例在哈尔滨活动时间为11月26日21:00~11月27日全天,距离12月2日已经6天时间

1.病例流调

12月1日,哈尔滨市通报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哈尔滨主城区已经参照中风险地区管理。目前,迅速排查密接者已经成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按照疫情防控相关规定,现将该病例活动轨迹公布如下。请广大市民朋友对照开展自查,如有轨迹重叠,请立即向所在地村屯(社区)、单位或居住的酒店报备,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流调问询、核酸检测和相应防控管控措施。
11月26日21:00 EU1960次航班从满洲里到达哈尔滨南岗区爱达尊御9号楼(居住地址)
11月26日22:00南岗区与嵩山路与闽江路交口私人订制ktv
11月27日00:45桔子水晶宾馆住宿(南岗区轩辕东路1号)
11月27日8:00私人订制ktv、南岗区振源祥津门包子铺吃早餐(南岗区千山路13-7号)
11月27日9:00汇康口腔门诊(南岗区哈尔滨大街37号)
11月27日00:00-28日 齐齐哈尔服务区、海拉尔市区北桥下木兰街加油站
11月28日13:07牙克石南服务区
11月28日20:00道里区群力小鱼海鲜扇贝王(道里区星光耀一期办公3号楼106号门市)
11月29日00:00巴黎四季宾馆(道里区群里第五大道与丽江路交口处)
11月30日10:00道里区群力医大一院对面吃砂锅
病例活动小区:
11月27日 南岗区哈西爱达88小区1号楼、5号楼,南岗区省测绘局家属区25栋、道里区群力家园E区5号楼
11月28日-11月30日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观湖国际1号楼、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海晨水岸花园1号楼。

从流调看,病例应该是在满洲里感染的,到哈尔滨后去过人员密集、且流动性强的场所,传播风险较大。


2.溯源情况

满洲里市的此次疫情开始于11月27日,当天,满洲里市在“应检尽检”人员核酸检测过程中,主动筛查出3例阳性人员,经专家组会诊,诊断为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根据发布会通报,11月27日筛查出的3名阳性人员中,2人为装卸工人,1人为木材加工工人,工作场所为伊利托货场、跃龙公司东吊场区。

伊利托是位于满洲里的一家物流公司,公司官网信息显示,该企业由俄罗斯IRITO集团于2007年12月在满洲里成立,并于2014年4月被内蒙古一家公司全资收购,是一家以木材及相关产品为主的综合性国际口岸货场。

该公司曾组织发出以满洲里为起点的第一列中欧班列。针对“一带一路”班列的木材运输,公司将产业链向上延伸至俄罗斯木材产地。目前,场区内已建成6条铁路专用线,木材等货物的装卸作业都在这里完成,也是前述3名感染者的主要工作场所。[1]

经过调查,初步确定此次病毒是由进口货物携带的。通过“人传人、物传人”方式导致扩散。记者梳理发现,感染者中至少有8例为满洲里的木材工及装卸工。[2]


二、德尔塔传播最快2天一代,在不利的情况下可能已经传播2代以上

武汉的原始版本病毒代际间隔为5.7天[3],R0为3.77,而德尔塔的代际间隔最短为2天[4],R0高达6。

广州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周斌在5月31日下午举行的疫情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传播速度快、潜伏期短、病毒载量高是广州本轮疫情表现出来的三个特点,这与以往广州所经历的境外输入疫情完全不同,三个特点都加速了病毒代际传播的速度,三者叠加的效应也使得广州本轮疫情加速发展。[5]

由于病毒传播速度快,疫情发现较晚,且人员流动复杂,短时间内找齐传播链是相对困难的。如果传染链有遗漏,就意味着疫情要多持续一周以上的时间。

而冬天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很多人不去医院,靠病例主动就诊发现病例会耽误很多防控时间。

给予奖励很有必要。

只要能早几天控制疫情,挽回的经济损失最少是十亿元级别。


三、建议

1.内地亡羊补牢不如边境防患于未然,应当守好一线

内地城市如果想正常生产,正常消费,一定要边疆地区(包括国际机场和海港)守好国门。

如果发达地区给予人员和物资支援,提高边疆地区疾控人员业务素质,加强边疆地区的防控力量,边疆居民坚持定期核酸筛查,就可以及时发现疫情并迅速控制,极大减少内地的疫情扩散概率。

然而边疆地区为了守国门,必然要在经济上做出牺牲,所以内地需要给边疆地区支援。


2.建立统一的流调信息平台,加快信息流转速度

参考

  1. ^ http://news.cri.cn/20211201/48fe6f80-ee8c-5a9a-997f-30cc7e49aced.html
  2. ^ https://c.m.163.com/news/a/GQ4QQ9VK0552N372.html
  3. ^ https://zhuanlan.zhihu.com/p/372965045
  4. ^ https://news.sina.com.cn/c/2021-06-01/doc-ikmyaawc8783978.shtml
  5. ^ http://news.yunnan.cn/system/2021/06/01/031486091.shtml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