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9 月 15 日美国对华为新禁令正式生效,媒体发文称「或许是中国芯片产业涅槃的开端」?

回答
9月15日美国对华为的新禁令正式生效,这一事件确实在中国乃至全球半导体行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媒体将其解读为“中国芯片产业涅槃的开端”,这是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说法,背后蕴含着深刻的背景和复杂的博弈。

要理解这一解读,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禁令的背景与华为的困境

禁令的性质: 这是美国政府进一步收紧对华为出口管制政策的体现,主要针对的是使用美国技术的芯片制造以及芯片设计能力。简单来说,美国及其盟友的国家利用其在半导体制造设备和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等关键领域的优势,试图切断华为获取先进芯片的供应链。
华为的处境: 禁令生效后,华为在获取高端芯片,尤其是5G相关的麒麟芯片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直接影响了华为在智能手机、通信设备等核心业务上的发展。过去,华为曾依赖台积电等先进芯片制造商来生产其设计的高端芯片。

二、“涅槃”的含义:挑战与机遇并存

媒体之所以使用“涅槃”这个词,是因为禁令在短期内给华为乃至中国芯片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困难,但同时也可能促使中国以更快的速度、更决心去突破技术瓶颈,实现自主可控。

压力的“火”:
技术封锁: 美国的技术封锁是直接的压力来源。在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各个环节,中国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技术依赖。尤其是在高端芯片制造工艺(如7nm及以下)、关键设备(如光刻机)、核心材料(如高纯度电子化学品)以及EDA软件等方面,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
供应链重塑: 禁令迫使华为及其他中国企业必须寻找新的供应商,或者自行解决供应链问题。这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商业和政治问题,涉及到国际合作、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
市场竞争: 失去先进芯片的支撑,华为在某些市场上的竞争力可能会受到影响,需要应对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
机遇的“新生”:
自主研发的动力: 禁令最大的积极效应在于极大地激发了中国对芯片自主研发和制造的紧迫感和决心。当外部供应被切断时,内部的创新和突破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国产替代的加速: 为了应对禁令,中国政府和企业可能会加大对国内芯片设计、制造、设备、材料等各个环节的投入,加速国产替代的进程。这为国内的芯片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产业链的协同: 禁令也促使中国国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从材料、设备到设计、制造,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有望得到提升。
人才的吸引与培养: 芯片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顶尖人才。外部压力可能会吸引更多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同时也会促使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大对集成电路人才的培养力度。
新的技术路线探索: 在被高端工艺限制的情况下,可能会促使中国企业探索一些非主流或有潜力的新技术路线,例如在成熟工艺上做深耕,或者在某些特定领域寻找突破口。

三、“涅槃”的复杂性与漫长性

虽然“涅槃”这个词充满了积极的寓意,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中国芯片产业要实现真正的“涅槃”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漫长的过程,绝非一蹴而就。

技术差距的挑战: 芯片技术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研发和制造涉及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和巨额的资本投入,积累非常深厚。短期内要弥补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尤其是在高端制造领域,难度非常大。
生态系统的构建: 芯片产业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包括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EDA工具、IP核、制造工艺、封装技术、材料供应等等。这个生态系统的构建需要时间和大量的资源投入。
人才瓶颈: 尽管有激励措施,但芯片产业对人才的要求极高,且人才培养周期长。目前中国在高端芯片设计、工艺研发等领域仍然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
市场与成本的压力: 国产芯片在性能、成本等方面需要与国际先进芯片进行竞争。如果国产芯片性能不足或成本过高,消费者和企业可能不会轻易买单。
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尽管目标是自主可控,但全球化的芯片产业高度依赖国际合作。在某些领域,完全脱离国际合作可能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如何在自主可控与国际合作之间找到平衡,也是一个挑战。

四、媒体解读背后的意义

媒体发文称“或许是中国芯片产业涅槃的开端”,这不仅是对当前事件的描述,也包含了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和期许。

提升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在面临外部压力时,这种解读有助于凝聚国内力量,激发科技自信心,让人们相信中国能够克服困难,实现技术突破。
引导舆论方向: 媒体作为信息传播者,通过这样的表述,可以引导公众关注中国芯片产业的挑战与机遇,为国家在此领域的投入和政策提供舆论支持。
传递积极信号: 对内,向国内相关产业传递国家将大力支持芯片产业发展的信号;对外,也可能传递一种“我们不会被轻易打倒”的信号。

总结:

9月15日美国对华为的新禁令生效,确实是压在中国芯片产业身上的一块巨石。将此解读为“中国芯片产业涅槃的开端”,并非否定其面临的严峻挑战,而是看到在这种极端压力下,中国可能会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去推动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和产业链的自主可控。

这就像凤凰在烈火中焚烧,然后从灰烬中重生。禁令的“火”烧去了中国芯片产业对外部供应链的过度依赖,但也可能炼就出一个更加坚韧、更加强大的自主芯片产业。然而,这个“涅槃”的过程不会轻松,也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持续的巨额投入、技术攻关、人才培养、产业链协同以及政策的有力支持。

未来几年,我们将看到中国在芯片领域面临巨大的压力,但也很有可能见证中国芯片产业在挑战中加速成长,实现质的飞跃。这次禁令,无论从结果来看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将是中国芯片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不仅是华为一家企业的挑战,更是中国整个科技产业走向自主的关键一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希望华为备货够多吧。

很多分析,基站芯片数量需求有限,保障5G的展开问题应该不大。

手机先进芯片库存不知道能顶多久,一般认为是半年到一年。

2、倪光南院士9月8号的报告,看似国产28纳米的全套装备应该是解决了的(中国生产的28纳米芯片已足够手机使用 华为根本不会断芯)。

推测来看,应该是军用问题不大。但民用可能还存在良率方面的问题。

想起以前有人说军用的芯片先是买一堆芯片过来,然后在炉子里烤,留下来还能工作的就是可以作为军用的。这个28纳米肯定比炉子烤的效率要高,更有保障性。国产装备能否利用这个契机全面解决28纳米制程的问题,我们可以期待。

目前后来各项技术储备是有的,怎么组织好,达到商用价值的问题(君临:时间表!中国芯片去美化产业链形成在即)。

其实只要28nm纯国产线成熟了,对美国最后的命门的杀伤力也是极其震撼的。

28nm是一个技术分水岭。28纳米一旦搞成了,市场一下子就开阔了,就有持续的利润维持技术升级了。

3、上周金一南教授的讲座中提到,被判入狱的三星董事长最近出狱了。刚出狱就悄悄地去了一趟深圳,和老人家会面了。

以前盛传三星有一条去美国设备的7纳米试验线。华为和三星是否能在先进制程上合作,我们也可以做一丝丝的盼望。虽然三星也被美国人控制,但毕竟,英特尔9月15日之前也是一直能向华为卖芯片的。

4、好消息是最近并没有传出海思员工大量离职的消息,反而是在挖硬件工程师。

只要海思还在运作,就证明这群我国最先进的芯片团队还没有溃散。

5、大懂王在台上搞对抗,受损失的其实都是主张全球化的高科技企业,受益的是那些传统的工农业。所以11月美国大选后,形势是不是有好转,我们也可以做一些假定。大懂王目前身边的这个圈子实在是与产业界脱节。越是没有牵连,越是踏酿的态度坚决、心狠手辣。

意思不是说美国变天后就会放过我们,而是说ICT高科技这一块后面的主要政治力量是民主常。民主党上台后,会不会打击的重点不再是ICT,而是金融或者其他方面。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

6、不过话又说回来,从我们整个国家的角度来看,即使华为手机搞不下去,损失的主要是手机芯片的设计这一部分。手机的市场份额还有其他品牌在顶着。而芯片领域对自主装备和自主技术的重视程度,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今天中科院也出来表态了,美国卡脖子清单就是任务清单(中科院院长:把美国卡脖子清单变成科研任务清单(视频)


没有过不去的槛。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下的戾气这么大嘛?这样的回答都能触碰到某些人敏感的神经?


那就加个修正,以下描述均建立在答题时的观察,并不动态更新。


明白了,总结一下回答主要为:

一部分人:表示绝望

一部分人:激励,打气。

绝大部分人:冷嘲热讽那些打气的人。

user avatar

求求媒体先解决下从业者待遇问题吧。

user avatar

口号就不喊了,还是解决具体问题比较恰当。

举步维艰,前路漫长,但是依然有希望:

  1. 加工资,尊重老员工,解决工资倒挂问题。
  2. 不要天天让咱们的高材生(985,211)在半导体Fab厂轮班肝,他们应该做的是高端研发。有些Fab制造业活找技术工人,专科人才也可以。
  3. 半导体制造业园区附近建一个家属公寓园区和子弟小学。
  4. 重视基础理工教育。不再以论文数量定英雄。
  5. 尊重人才,包括一线研发人员和技术工人。(不会出现那种往地上扔证件的情况)
  6. 杜绝尸位素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7. 斡旋。

等出了点小成就,大家再一重视,资本就到位了。




说一个大家可能都知道的历史典故:

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吴起,与士兵们同甘共苦。常常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虽贵为将军,他却穿着和下级士兵同样的衣服,与士兵们同吃同住。行军打仗路途遥远,他便自带着粮食,为士兵们减轻负担。

一次在军营中有士兵得病,身体上长满了脓疮,吴起亲自为他吸取毒液,这件事情在吴起看来似乎是一件平常的小事,可是在军中却引起重大的影响,士兵们对吴起更加的佩服对他五体投地。包括士兵的母亲在听说这件事情后痛哭流涕。

所以吴起为将在军中之威信早已树立。至于士兵的生命,这没办法解释,毕竟战场上刀枪无眼,生死有命。但是很确定的是,当时作为吴起的士兵,必定会为他赴汤蹈火,肝脑涂地。

PS: 很多年轻人真的都是一腔热血进来的。

user avatar

谈些具体的。怎么搞半导体产业。

天朝并不是不重视半导体产业,至少进入21世纪后是重视的。

记得十几年前,天朝曾在米国有求贤令类似的东西。当时要在上海建一条集成电路生产线。只要有人能“接榜”答应把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搞出来,要什么给什么。

当时在Intl, AMD, ti, amat(applied materials), qcom有一批中国人,但好像没人敢接榜。这个产业链条太长了,太庞大了,没人能把全部吃透,能组建个team,甚至组个预备team开个预备会议都难。

拿着软件工具做集成电路设计,中国可能还有不少人才。

但EDA类 设计+工程软件。中国没有经验。(不是纯软件的问题,是设计+硬件+材料+配件+工程的综合体。千万别小瞧这个的技术含量,可能比光刻机还难搞,含大量知识产权,生态与系统,而且要堆大量高技术人力)

涉及的工具(比如光刻机,还有Amat的一大坨),天朝都不行。

生产工艺也不行。

材料等基础领域也比较弱。

天朝不是不想搞,找得到人吗?

于是大家看到了汉芯骗局。我理解的汉芯骗局与大家看到的略有不同。不扯里面的腐败。汉芯的陈进只是在摩托半导体里做测试的(我看到的版本)。现在看着很好笑。但是的但是,他。。已经。。算是当时愿意回来的高端人才了(与某微软终身总裁一样,实际不过一个普通经理)。他不是不想干,据说研发也认真搞,干不出来就只好先骗再干了。

其后回来的级别越来越高,一个是amat的高级副总裁。一个是qcom的高级副总裁。结果呢?都是自主创业,资金大把。Amat的填补了国内空白,但是与在amat平台时的高光相比,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而Qcom那个离开了平台,就是一个彻头彻尾吹嘘自己的大忽悠了。

现在又有人说肿心果挤是吹牛大忽悠。说捂汗产业区又让人骗了。。。

怎么说呢?我觉得,

在这个领域里,所有人都有吹嘘的成份。不是说那些大牛们不牛,而是没那么牛。

实际在所有领域,大家几乎都有这个特征。但半导体产业与其它产业不同,这个是动辄以百亿为单位投资的领域(为什么这么烧钱?这是个在纳米级印刷的超级精细活儿,说句夸张话,弄不好一声咳嗽,整个产品线就废了,这地基得怎么打?环境得怎么建?而且生产线一旦调试成功启动,不能停,你停一下重新启动,又是几个亿没了。。。)。

比如在软件领域,一个大牛犯了点儿错,debug就是了,大不了重写(当然,发布以后,有些bug也会造成亿万级损失,但并不常见)。投入这么大的芯片领域,犯错的代价就太大了。

而且这些牛人如果创业,他们敢说自己心虚吗?你虚一点儿,资本可能就不敢砸了。

怎么办?

我个人认为三条出路。

  1. 自然投资(淘汰)一个个牛人与团队。结果就是amat的高级副总裁填补一下国内空白。一点点进步。Qcom高级副总裁打水漂,也可以接受。小步快跑。
  2. 重金押一两个团队。当然不是一次投入。可以以一些手段和策略降低系统风险。这个可能出现押错宝(比如初期挺好,后继乏力)的情况。而且一旦出问题,这责任就不好说了。群众和敌人都看结果。但押好了可以快速飞越。
  3. 还有一种办法,“真两弹一星模式”(这个是我国独有的模式,米苏都做不到那么极致)。提两弹一星,大家习惯提邓稼先邓老,钱学森钱老。但大家忘了两个因素:
    一个是元帅领军,上将做秘书。。。这意味着极高的项目管理与协调能力。(另一方面,让邓老,钱老去做CEO, 董事长,纯粹浪费精力,浪费人才)
    另一个是当时的文化氛围,邓老碰到个锅炉工,都不会去鄙视。这客观造成了牛人合作,而不是相轻的团队氛围。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捏起多个团队的合力,客观上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
    当然,新时代的奖励政策也可以摸索。事成之后再按功劳瓜分CEO, CTO份额也不迟。
    唯一担心的是,目前已经没这个基础了。。。

三种模式该用哪个不好说,可能都在用。但愿不是形似,而是神似。


评论里有人提到交给资本,交给商业市场。怎么说呢,如果纯靠商业运作,早过了窗口期了。哪一个单独的团队,在这个时间点进入,能啃intl, amat, 台积电的任何一个赛道?更不要说合集了。大多团队只能在现有产业链上差异化谋创新,谋发展。现在因为米国这个流氓做法,得重造整个产业链。

按资本逐利的特性,没资本愿干这种高风险,低回报的事。

只能国家产业基金介入。

但目前的核心问题是:再多的钱投入,不要指望几个牛人和他们的团队能把这么庞大的产业啃下来,哪怕其中一个有分量的分支都不行。(所以说,窗口期有多重要)。

必须谋求多个团队的协作。这个不是靠市场靠纯商业能解决的。

user avatar

10年后的9月15日,也就是2030年的9月15日。

如果川普还安好,我打算自掏腰包给他发一个十吨重的奖章,对其对中国芯片产业做出的贡献表聊表敬意。

有一起的吗?

user avatar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这是说潮涨的时候每个人都热情澎湃、山呼万岁,只有退潮时才能分得清谁没穿裤衩。

平时袖手谈心性,临事一死报君王。

平时唱高调比谁都高亢,等到逆风局,登时麻爪,手足无措,索性一死了之,可百姓要你何用?

2003-2018年中国经济腾飞上行之时,糟的钱可有数啊?今儿大佛,明儿巨龙,后儿关帝像,奇观遍地,基础设施拆了建,建了拆,四方一片中国第一的呼声,当此之时,部分学者为了一己私利鼓动国家建对撞机,虽未开建,但挤占了国家和媒体的目光,而今等到被制裁,恍然发现,我们竟然存在还这么大的短板,知微见著,我们究竟在应用科技领域还有多少短板?我的天,不敢想象。

杨振宁先生是看清现实的,也是敢说真话的。当他是美国人时,他劝阻中国不要建对撞机,你们不信,后来他转为中国国籍,你们还不信,现在,你们信不信?

少来“星辰大海”,多些“脚踏实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